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

第三十五章冷眼旁觀新世界

朱祁鎮得到王振死了的時候,臉色沒有任何變化。

只是獨自站在窗前,看着陽光下的紫禁城,紅牆金瓦,金碧輝煌,燦爛奪目,但是朱祁鎮心中卻一片冰冷。

好像用了黑白濾鏡一般。

王振當初陪他經歷過的所有事情,一件件在他眼前閃過。隨即就好像是泡沫一般,煙消雲散。

朱祁鎮對錢婉兒很好。

但是要說有多少感情,卻是欠奉的。

不過是按照禮法來,給錢婉兒皇后該有的待遇。

朱祁鎮對皇太后其實也不錯,母子之間並非沒有感情,畢竟皇太后不在某些事情上犯倔。對朱祁鎮還是挺好的。

但是朱祁鎮畢竟與皇太后之間,有着比太平洋還深的代溝。自然影響力他們的感覺。

唯獨有王振。

朱祁鎮卻清楚記得,他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無依無靠。只有王振是他最堅實的支持者。配他熬過了那一段難熬的生涯。

那個時候的朱祁鎮,還沒有在而今政治家的心性。王振對朱祁鎮有如父子之情,朱祁鎮對王振何嘗不是要超越尋常主僕情分的感情。

此刻朱祁鎮這樣做,朱祁鎮心中的痛,卻只要他自己知道。

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他眼中的大明有太多太多的問題。但是想要做事又太難了。容不得他有一點分心。

今日他違逆衆意,護住了王振。

真以爲這一件事情,就到此爲止了。

不,遠遠沒有結束。

即便楊溥去位之後,對王振的攻擊就停止了嗎?不,不會的。

朱祁鎮不想將事情糾纏在這樣上面,王振也讓他太失望了。

朱祁鎮有無數理由說服自己,殺王振是對的,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朱祁鎮心靈深處依舊有一股碎裂般的痛楚。

“原來,做一個好皇帝,要捨棄這麼多東西?天下人都希望別人大公無私,自己遇見事情了都想走後門。”朱祁鎮冷冷的嘲笑自己。暗道:“只是從今以後,我不會了。因爲我沒有私了。”

“我有的只是天下而已。”

王振死,死的不是王振一個人。王振的義子,有一個算一個都沒有逃過,曹吉祥等等全部伏誅。

朱祁鎮根本不用對外廷說什麼。

殺一太監,簡直如同殺一狗而已。

同樣被殺的,還有馬順。

朱祁鎮不管馬順與王振之間到底什麼關係,但是錦衣衛居然隱瞞了這麼重要的消息,朱祁鎮自然容不得他們了。

朱祁鎮挑選了從徵麓川有功的王裕擔任錦衣衛指揮使。

不過,更重要的是宮中的職位填充。

王振控制錦衣衛,還是通過馬順來進行的。

這樣一來,錦衣衛之中王振的黨羽並不多,而今集中在上層,下面有很多精幹的人員來填補。

其實朱祁鎮可以在京中錦衣衛之中挑選一個人來,不過朱祁鎮覺得要建立起錦衣衛對外情報的主動性,所以就挑選主持過平麓川之戰情報事宜的王裕來擔任指揮使。

但是宮中卻不一樣了。

王振在宮中權傾朝野,決計不是一句空話。

宮中的要害位置,都被王振的黨羽,義子給佔據了。朱祁鎮不清理一下,是不行的。

當然了,朱祁鎮其實處理的有些過了。

這些太監未必對王振忠心耿耿,王振倒了,他們也沒有爲王振陪葬的意思。

只是朱祁鎮心中有一種感覺,他覺得,王振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與王振身邊的人脫不了干係。

朱祁鎮理智認爲,這其實沒有太多的道理,但是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祁鎮即便是泄憤也就泄了。

太監沒人權。

不過,即便太監沒有人權。有些事情也缺不了他們。

“叫金英過來。”朱祁鎮一聲吩咐,立即有人去傳話了。

爲了儘快恢復司禮監的運作,朱祁鎮要找一個有經驗的人,而金英就是這樣一個人。至於金英在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

朱祁鎮先當做不知道,秋後算賬不遲。

金英來了,朱祁鎮就沒有正眼看金英,說道:“王振不在了,司禮監不能沒有人主持,你卸任東廠,來主持司禮監吧。”

金英卻沒有被這個天上掉餡餅給砸中,他很冷靜。

對於而今的變化,金英是又喜又憂,喜的是王振死了。最少能喘一口氣了,但是憂的是,皇帝會不會遷怒。

特別是金英來的時候,見到了一大片被杖斃的太監。

金英更是心中發寒。金英立即說道:“陛下,老奴年老體衰,不堪造就,正準備請辭東廠提督一職。司禮監之任,老奴委實承擔不起了。”

朱祁鎮聽了,說道:“金英,你是想撂攤子不幹嗎?”

金英說道:“不,不,不,老奴是推薦一個人,決計能勝任司禮監。”

朱祁鎮說道:“是誰?”

金英說道:“乃是範弘。他與奴婢在司禮監行走多年,決計不會耽擱陛下的事兒。”

朱祁鎮心中緩緩念這個名字。也是一個老臣了。

他是越南人出身,讀過書,文字很好,伺候過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但是正統初年,太皇太后爲了給王振讓路,就將他個按下去了。

在宮中當一個閒職。

這樣太監不少。不過,這些太監年紀都大了,在數年之內,連連凋零。剩下的太監之中,範弘算是資歷不錯的了。

一想起越南的太監,朱祁鎮就想起了阮安。

阮安協助於謙治水做得相當不錯,而今已經在水利學院任教了,雖然水利學院之中,以宦官爲多。不知道還以爲又是一個內書堂。

但是朱祁鎮對阮安的愛護卻是實打實。

“好。”朱祁鎮說道:“就讓範弘去主持司禮監吧。”

金英暗地裡鬆了一口氣。

他直覺感受到,他如果真擔任司禮監。將來恐怕難逃一死。畢竟司禮監這位置,權力重,想要找茬弄死一個人,也很容易。金英而今何止是沒有聖眷?他覺得自己已經深深的得罪了陛下,正是想辦法脫身。

哪裡會想什麼司禮監。

朱祁鎮對金英說道:“我記得先帝給你免死金牌?”

金英汗毛都豎起來了,說道:“確有此事。”

朱祁鎮說道:“將此物交給宮中,在東廠待上半年,如何沒有出紕漏,朕就放你還鄉。”

“先帝的面子,朕還是要給的。”

金英立即跪地磕頭道:“謝陛下開恩,謝陛下開恩。”

金英頭上的死亡陰雲,算是散去了不少。金英心算是能放下來一點。

當然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金英是知道的。

他一日不離開北京城,一日不敢完全放鬆。

朱祁鎮打發了金英,立即召集了範弘。

新任司禮監太監,就走馬上任了。

至於其他方面,朱祁鎮擴大了皇后的權力,一些本屬於太監的權力,由皇后掌管,又挑了一些沒有派系太監,放在管事的位置上。

朱祁鎮想來,宮中會清淨一段時間了。

這樣的格局,能夠維持一段時間。

處理好這些事情之後,朱祁鎮才召集,五軍都督府,各公侯,兵部 ,內閣,刑部,都察院各部分在武英殿開御前會議。

王振的死,不能白死,朱祁鎮也要借王振這個死猴子,敲打一下這些邊將們。有些事情,必須要停止了。

朱祁鎮在宮中這麼大的動作,各方大佬也都有自己的眼線,太具體的東西,打聽不出來,但是王振之死,宮中的大清洗,卻還是能打聽的到的。

聽聞朱祁鎮召見,這些大臣們心中就好像是裝着一個兔子。忐忑不安的來見朱祁鎮。

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二章 外戚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四十章 輿情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
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二章 外戚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四十章 輿情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