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

第八十一章正陽門下

正統五年臘月二十三日。

小年。

朱祁鎮這一次起的很早,卻沒有卻上早朝。

因爲閱兵一事,朱祁鎮免去的早朝。

此刻他身穿的卻不是皇帝正裝,而是一身戎裝。

一身金光閃閃的盔甲。上面有很多浮雕,手腕上有虎頭吞口,雙肩有游龍浮雕,至於其他地方,小細節的處理。更是好像是藝術品。

不要看這金光閃閃就不能作戰了。

這個盔甲,是大內工匠照着太宗,宣宗的盔甲,爲朱祁鎮量身定製的。外面的金色也不過是鎏金而已,內裡卻是百鍊精鋼,分量不輕。

朱祁鎮到底還是沒有長成,雖然看上去有大人的體格,但是身形還是單薄了一些,如果不是朱祁鎮從小練習騎射不斷。恐怕穿上去,走路就有些不方便了。

即便如此,朱祁鎮也覺得身形就好像是被禁錮了一般,走起路來,很是不方便。

王振也是勸說過,要不要將盔甲之中的甲片抽出來一些,從外面看,決計是看不出一點端倪的。

但是朱祁鎮卻不願意。

這一身二三十斤的盔甲雖然重,但是比得上大明江山之重嗎?

朱祁鎮這數年來,他已經習慣了。

他甚至覺得,作爲皇帝最重要的是什麼?是英明神武?是權謀超羣?不,是承受壓力。

他已經習慣了。

朱祁鎮大開皇宮正門,卻見無數道門闕在號角聲之中層層疊疊的大開,陽光照射在紅門銅釘之上,分外威嚴。

三百乾清宮侍衛,一個不少都護衛在側,他們都身披盔甲,頭插天鵝羽,左右護持,甚至馬匹與馬匹的間距都一絲不差。

這三百人,大多是將門勳貴子弟,要麼就是從百萬軍中挑出來的高手。即便是勳貴子弟,沒有兩把刷子,也在這裡留不住。

他們的每一匹馬都是精心挑選的御馬,每一副盔甲每一副兵器上面都刻着“御用”。全部是大內能工巧匠打造出來的。

皇宮午門之前,卻有黑壓壓一大片人等候着。其中文武鮮明,武將以張輔爲首,都是一身甲冑,身邊還有數名家丁。按公侯伯的等級不同,能帶的家丁也不同。

而文官這邊,大部分文官也都是騎馬的。除卻一些年老的大臣,如楊士奇楊溥這樣七老八十的,其餘的大臣都輕一色的騎馬。

不過也有一些不同。

那就是這些文官騎的馬,大多是官府的馬匹,因爲下層文官其實很窮的,是買不騎馬的,至於勳貴這邊,俸祿高不說,還有賜田,甚至衛所屯田的一些灰色收入,總之,那一家都不窮。

怎麼可能騎不上馬?

這些大臣也帶了隨從,按照品級不同,帶不同的人。至於四品以下,那就沒有了,能讓你過去就不錯了,還想帶隨從,想得太多了。

王振帶着太監,與禮部都察院人的人,來回巡視,看誰在這樣的大場面上弄出什麼來。

隨着一聲令下,皇宮的正門大開,無數嘈雜之聲傳了出來,即便朱祁鎮騎在馬上,也能聽見外面說道:“來了來了。”

無數嘈雜之聲,大人哭,小孩鬧,各種聲音猛地傳了出來。

胡濙見狀,不由皺眉,對身邊一個人吩咐一聲,立即有數名士卒衝了出去,隨即傳來大聲呵斥之聲,這才安靜下來。

過了一會兒,才恢復到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胡濙心中腹誹道:“陛下,真不知道怎想的,非要讓百姓旁觀,哎------”胡濙本能感覺頭大。

大明之前並非沒有閱兵。

但是那更多是皇帝到軍中,校閱三軍,讓三軍挑出來人馬,在皇帝面前演練操法。更多是內部檢閱。

場地一般都在郊外,或者乾脆就在營地之中。

百姓是決計不可能看見的。

朱祁鎮下令允許百姓旁觀,卻不知道給胡濙帶來多少麻煩。

其實這一件事情,胡濙這裡還是麻煩,但是在張輔那邊就不僅僅是麻煩了。想想就知道這有多少安全隱患。

這一次朱祁鎮要校閱的人數,大概只有兩萬多人。

孟瑛雖然帶了三萬人回來,但是胡濙過去之後,立即將很多人給劃下去了。身體上有殘缺的,臉上有傷疤的。個頭太矮的,長相不好的。

等等,全部被拉下來了。

如果不是皇帝指點一定是孟瑛所部,如果人數太少了,撐不起場面,否則孟瑛這三萬人,能留下一萬多人都不多了。

但是爲了這兩萬人閱兵。

張輔幾乎將京營全部動用了。城牆之上站滿了京營士卒維持秩序,從皇宮正門到正陽門短短几步路,更是長槍如林,甲士林立,硬生生排出一道人牆,將左右百姓隔離開來了。

而道路兩邊的宅子,全部被徵用了。爲了防止有人潛伏在高處,以弓弩之類行刺。更是每一個樓頂都有幾個士卒監視。

這就動用了好幾個衛,至於正陽門外面,更是有好幾個衛,維護場地,之前也說過,北京城南並非沒有人居住的。

只是沒有圍在城牆裡面而已,而且說起來允許百姓圍觀,能讓人看的地方,也只有正陽門對面了,城牆之上都是各級官員,乃至勳貴的地方。是朝廷分下來的在,尋常百姓根本不能上城牆。

於是乎北京城牆南邊,早就有不知道多少百姓圍在這裡的,興高采烈,比趕什麼廟會都高興。

畢竟廟會年年都有,但是這樣的大禮。卻不是每年都有的。

以朱祁鎮爲首,文武大臣跟在朱祁鎮身後,出了皇宮,沒有用多長時間,就到了正陽門。

畢竟正陽門距離皇宮距離並不遠,甚至後隊人馬纔剛剛出了皇宮。

朱祁鎮登上了正陽門城樓。

正陽門城樓威武雄壯,卻是剛剛修建出來的。

這也算是正陽門第一次啓用。

正陽門突出於北京城牆之外,有一座甕城。城樓非常高大,有四層箭樓,還有不少炮位,不過爲了今日大多都撤開來。

在正陽門城樓正前,已經擺放好御座,黃蓋傘遮擋住朱祁鎮頭頂,身後與兩柄孔雀扇左右交叉。

似乎特地設計好的。

朱祁鎮坐在御座之上,整個人高出了女牆不少,讓下面大多數百姓都能看到,同樣朱祁鎮的視線極好,似乎隱隱能看見幾十里外的盧溝河。

北京護城河外,有一道清楚的界限。卻是京營的士卒,京營士卒好像一道堤壩將所有人流都隔開了。

在護城河到這一道人牆之間,已經連夜修建出一條道路,黃土墊地,清水灑街,這已經是這個時代大多數道路最好的狀態。

再往南一點,卻是密密麻麻看不清楚有多少人頭,人挨人人擠人,只有在人羣擁擠之中,冒出一些房子。

沒錯人羣已經成爲朱祁鎮視線的底色,

城南大大小小一片一片的建築,反而成爲了點綴,被人羣給衝開了。

說實話,朱祁鎮在後世也不是沒有見過人多的,但是能看見這麼多人,還是很稀奇的,他心中估算,百萬或許沒有,但是幾十萬人,卻是一定有的。

“陛下駕到。”幾十個太監在甚至身後一字排開,扯着嗓門大喊。這些太監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聲音又大又尖,讓朱祁鎮聽得耳朵生疼。

但是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時候,他們還是很有用的,他們的聲音壓過了所有聲音,一時間下面官兵將領在維持秩序了。

鑼鼓號角一時間齊鳴,整個現場不知道佈置了多少大鼓,一時間任何方位任何人都只能聽見鼓聲了。

第四十章 輿情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十一章 孫氏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八十章 西寧
第四十章 輿情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十一章 孫氏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八十章 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