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

第一百六十二章廢南京六部的構想

也就是說,雖然名字不同,但是鳳陽巡撫就是安徽巡撫,江南巡撫就是江蘇巡撫。

名不同而實同。

王直心中暗暗苦笑道:“看來陛下,要讓我在南京待很長時間了。”他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鎮說道:“朕查了南京六部,多有缺員,不是是否?”

王直曾經擔任過吏部尚書,對南京官員數量,也是有印象的,他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按祖制,南京六部人數與北京人數相同,但是南京六部除卻兵部戶部之外,其他都沒有什麼大事,故而人員多有空缺。”

“陛下設立兩巡撫之後,南京六部的事情就更少了。”

南京六部並不是完全沒有事情的。

南京六部還要負責南直隸的政務,還有漕運起運,還有南方諸地的衛所,南京一帶宮室的維護修建,祭奠孝陵等等。

但是總體來說,這工作量不能與北京六部相比。

而且除卻南京六部之外,還有一系列衙門,可以說北京有的衙門,南京都有,只有一些遷都之後新建的衙門,北京沒有。

朱祁鎮說道:“卿在南京,將南京精幹人員收攏在手上,其他各部的南缺員就讓他繼續缺下去,等人數太少了,就奏請朕將這個衙門給裁了。”

“如此一來,將來裁撤南京六部的時候,動靜也就不大了。”

朱祁鎮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些事情,越急越是容易出事,但是慢慢來的,反而能辦好。

這就是事緩則圓。

比如裁撤南京六部的事情,如果朱祁鎮在朝廷之上立即宣佈,定然是一場軒然大波,說不盡的脣槍舌戰。

但是而今從進人收緊,一點點讓南京缺員過半,成爲事實,然後找一個時間順勢裁撤了。風波自然要少上好多。

王直說道:“陛下,此事是好,但是臣以什麼名義坐鎮南京?”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就以南京留守兼併南京兵部尚書。今後南京留守府就總領南京軍務政事。”

王直聽了,立即下跪說道:“臣萬萬不敢受命。南京乃我朝京師,軍政大權不可委託於一人。”

朱祁鎮聽了,對這一件事情,朱祁鎮倒不是太在意。

原因很簡單。

經過朱祁鎮拆分的南直隸,已經分爲兩省,南京只剩下一個府,就算是南京繁華非常,區區一個府,能做得了什麼事情。

南京重要性下降,從本質上,朱祁鎮已經解決了南京對北京的威脅。南京雖然在政治上的原因享有特殊的地位。

但是卻不是當初的南京了。

只是王直反對的也是一個原則問題。

所謂的祖宗法度,即便朱祁鎮也在乎也是要維持這個制度的。

不管何地都是要分權的,尋常省份,看似巡撫一手遮天,但是巡撫下面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都可以越過巡撫上奏朝廷,巡撫並不能一手遮天。

在邊鎮,看似總兵權重,但是總兵,太監監軍,還有文官也是三者的分立,彼此制衡的。

可以說,只要朱祁鎮不亂搞,大明任何一個地方都很難有高層官員造反的事情。

太祖皇帝的體制,一直沿用了明清兩朝,可見其中中國權力制衡的智慧,可謂深矣。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無妨,魏國公世鎮南京,南京兵馬由魏國公坐鎮,先生指揮便是了。先生如果有意,也可寫一分南京留守的章程,讓朕心裡有數。”

朱祁鎮所言的關係,就好像是兵部與五軍都督府的關係。

五軍都督府領兵,但是沒有兵部的命令,是不能出兵的。彼此制衡。

而且朱祁鎮也知道,南京即便是剝離了南直隸政務,還是有很多事務要辦的,最少孝陵的事情,還是要辦的。

所以,這個南京留守,決計不是南京知府。

王直說道:“臣明白。”

朱祁鎮說道:“先生放心,這一件事情做完了,朕就讓先生回來。”

王直說道:“臣多謝陛下。”

王直雖然這樣說,但是他一點都沒有信。

原因很簡單

政治上的承諾,就好像是狗屁一樣,或許這個時候朱祁鎮說的是真心話,但是幾年之後,說不定有什麼變化。

到那個時候,或許朱祁鎮願意讓王直回來。

但是內閣的人就願意讓王直回來嗎?

王驥就是前車之鑑。

當時他不過想打贏就回來,誰知道會變成了雲貴總督。這就充分說明了,計劃趕不上變化。

王直深吸一口氣,說道:“陛下,臨別之際,臣有一事上奏,請陛下恩准。”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王直說道:“陛下當明老臣之意,老臣絕無和親以辱國朝的意思,只是而今實在不是與瓦刺大戰的事情。”

朱祁鎮聽到這裡,心中微微皺眉。他不想聽王直說這個。想不想與做不做是兩碼事情。

而今木已成舟。勢在必行,就是說破天也沒有用了。

王直也知道這一點,說道:“瓦刺桀驁不馴,即便大戰不可避免,陛下也當坐鎮京師,派遣一員大將統領塞上,京營諸軍與瓦刺大戰,英國公,成國公,保定侯,都是太宗之良將,以遺陛下,陛下親之信之,足保大勝,萬萬不可棄江山社稷於不顧,親率六軍出京。臣不懼瓦刺來攻,區區瓦刺不足以撼動本朝,但是陛下以萬乘之君討賊,卻是將大明天下置於懸危之地。請陛下慎思之。”

朱祁鎮聽了,說道:“請先生放心,朕知道,在用兵之道上,朕一輩子都比不過先帝,何論太宗?”

“朕決計不會親征的。”

不用說王直說,朱祁鎮就不會親征的,畢竟土木堡之變,在朱祁鎮心中就好像是吃水果吃出半根蟲子一樣噁心。

他固然相信,事情發展到現在在,這件事情已經不會發生了,即便他御駕親征,沒有王振這貨亂指揮。

即便是打敗仗,也不會出現被俘虜的極端情況出現。

但是朱祁鎮已經決定心中一絲絲陰影,萬一有什麼歷史修正力,已經什麼莫名的力量,所以朱祁鎮決定老老實實的呆在京師,不去弄險。

王直聽朱祁鎮這樣說,也是鬆了一口氣。王直也很清楚國力對比,只要朱祁鎮不親征,即便打敗幾仗,也未必是什麼大事。畢竟大明底子厚,敗得起。

朱祁鎮交代過後,就親自送王直出去,一副君臣和諧的樣子。

誰也看不出來,王直就要遠離朝政中樞了。

王直回到文淵閣之後,發現文淵閣之中,有一種死一般的寂靜。

王直想了想,還是進了曹鼐的值房之中。

曹鼐依舊在批閱奏摺。

卻是兗州府求免糧的奏疏。

這樣的奏摺在朱祁鎮那邊,僅僅是批一個準而已。

但是斟酌數目的事情就是曹鼐要做的,他必須清楚兗州府的情況,人丁,戶口,人口密度,還有災情如何。

既要安排得當,也不能讓朝廷花費太多。

曹鼐正在斟酌數目。

王直見了先要關上值房的門,卻被曹鼐阻止了,說道:“王兄有什麼話就說吧。朝廷大事,不謀於暗室之中,這是當初東里公教我的道理。”

在文淵閣之中伺候的小太監們,都是東廠的眼線。

所以這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很暗瞞得過朱祁鎮。

兩個內閣大學士,關在值房之中,屏退左右,關閉門窗,再談些什麼?太引人遐想了。

所以,楊士奇與人談事情,從來是大開值房的門,從來沒有關門說事的時候,曹鼐一繼承了這一點。

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六十章 明浪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七十章 年關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九十章 貝琳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五十二章 礦亂
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六十章 明浪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七十章 年關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九十章 貝琳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五十二章 礦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