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

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

朱祁鎮一見冼景,就覺得這個人身上有一種不一般的氣質。

冼景身形比起北人人稍稍矮一點,皮膚也微微黑一點,但是五官勻稱,稱得上相貌堂堂。更是有一種精明強幹的氣質。

冼景如何行禮就不用說了。

朱祁鎮讓冼景坐下,卻不提佛山鐵廠的事情。

朱祁鎮問道:“你一路是從乘海船而來的,這一路上情形如何?”

冼景說道:“託陛下洪福,一路上有驚無險。”

朱祁鎮說道:“有何驚?”

冼景只好將路上的情形一五一十的說了。

朱祁鎮聽到海盜橫行的時候,微微皺眉。

畢竟海洋政策從來是朱祁鎮重視的地方。他萬萬沒有想到,海上亂到這個地步。

當然了,朱祁鎮並非不知道,大明海上並不安靜。甚至如果沒有通海的決策,估計大明南方好要鬧幾回海盜。

海盜與水師之間有所默契,他也是知道的。

雖然不能放在臺面上來說,但是卻是大明現狀,南北水師雖然船隻數量不少,但是完全不到能控制從鯨海,也就是日本海上的佐渡島,到東海,渤海,南洋,一直到舊港的海面。幾百艘船灑在這一片海面上,比不了胡椒麪密集。

所以只能控制主要航線,還有沿海地區。

只是在能看見海岸線的地方,就能遇見這樣的事情,顯然下面人報給他的時候,將現實情況打了一個折扣。

不過,朱祁鎮也知道,這事情也是正常情況。

朱祁鎮說道:“如此一說,南下的時候,就不準備走海路了。”

冼景說道:“回陛下,還是要走海路的。”

朱祁鎮說道:“你來的時候趕時間,回去的時候又不趕時間,爲什麼還要走海路?難道不知道海上不安全?”

щщщ •TTkan •C○

冼景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道,海盜雖然兇殘,但是河盜比海盜更加殘忍,海盜大多數時候,只是求財而已,而河盜卻是不留活口的。”

“再加上海上寬闊,真是想逃,是有地方逃的,但是在河道之上,卻是上天入地無路可逃。只要乘坐大船,多備火器,一般不會出什麼問題的。”

朱祁鎮聽了,心中嘆息一聲。

河盜比海盜兇殘,也是能想象得到的。

無他,前文說過,海邊的百姓整村整宗族當海盜的。這樣的情況在河盜上也不少見。

海上回旋餘地大,船隻跑遠一點,只要兔子不吃窩邊草,很難被發現的。所以未必要殺人,但是河盜就不一樣。

他們一定是附近的人。一旦被人看到了身形,是很難逃掉的。

至於黑衣蒙面什麼的,其實並不是太管用的,最好的辦法,是殺人滅口,不留活口。

朱祁鎮說道:“如此一說,行商很困難吧?”

冼景被朱祁鎮如此親切的對待,心中很是激動。畢竟在古代皇帝自然是有其神聖性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見過皇帝的。

更不要說,被皇帝如沐春風的對待。

自然熱血衝頭,一時間也忘記了該說的不該說的了。其實現代人也是如此,如果一個普通人真有機會被國家領導人,和藹可親的詢問一些事情。難道不會有意表現一二。

冼景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道。一路上河盜,土匪雖然多,但是隻要大隊一起行走,彼此互保,也不會出什麼問題的。畢竟而今也是清平世界,郎朗乾坤,真正該明刀仗火行兇的,總就是少數的。”

“即便有這些人,也不敢動大隊人馬,無非是用一些下三爛的伎倆。”

“行商真正難的並不是這個。”

“真要說起來,行商之難,一曰天。”

“如果天氣不同尋常,或陰或晴。路上遇見各種事情,人禍能防天災能防嗎?我就聽說過,半路遇到山崩,崩斷的道路,大隊行商堵在路上,很多貨物都不能要。還有南京有一戶酒家,非常有名,但是前幾年大水倒灌,將房子給淹了。窖藏的老酒,全部泡在水中,數代人的產業,也只能關門歇業了,從此不再見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朱祁鎮聽他說,一揮手讓懷恩給冼景續茶。

對於這一點,朱祁鎮聽得可憐,但是心中並沒有一絲波動。倒不是朱祁鎮鐵石心腸,而是朱祁鎮知道,這些事情,他是沒有辦法介入的。

老天爺的心思,誰能改變?

這種不可抗力,朱祁鎮怎麼介入?

唯一的是提高大明基礎建設水平,這一件事情,朱祁鎮早就在辦了,不管是修建水利,還是修建馳道。

不過,朱祁鎮也準備將整修官道納入朱祁鎮的計劃之中。

冼景立即起身謝過懷恩的茶水,微微抿了一口,說道:“再有就是官了。要想行商,非要路引不可。所過之處,都要打點,否則路引可不要到手。”

“這也罷了,尋常打點,也不算什麼,就怕有些貪得無厭之徒,我聽父輩說過,就在九江關,掌關的米官人,在繳納了賦稅,各種打點之後,就是不許船隻離開,結果港口之中,聚集了大小船隻千餘艘。”

“船隻聚集在一起,一個不小心都要撞在一起了,不得已所有商人籌了萬兩白銀,纔算讓米官人高擡貴手。”

“據說這位米官人一任下來,十萬雪花銀。”

朱祁鎮面上不動,放在膝蓋上的手指猛地一曲,輕輕敲擊了兩下,然後緩緩的放下來。

朱祁鎮內心之中,已經飽經歷練了,但是此刻內心還是被震撼了。一絲怒火微微燃燒起來了。

十萬兩白銀,多麼?

不多。

最少朱祁鎮並不是太在乎這個數字的。

如果有人告訴他某一個尚書,不,即便不是尚書,就一個巡撫,哪怕是知府貪了這麼多,朱祁鎮也會波瀾不驚的。

但是九江官的掌管着,是什麼官職?

朱祁鎮沒有關注,但是敢肯定,最高不會高過七品,最低估計九品都有。無非是一個負責收稅的。

九江關乃是大明長江運河上十幾個鈔關之一。

區區一個如此的官員就能一任席捲十萬兩,這十幾個鈔關決計不會比九江關好上多少。當初爲了治河,于謙整頓運河鈔關,頓時有了百萬之用。

現在看來,于謙下的手還是輕了。

隨即朱祁鎮又想深了一層。

他想的是官場貪腐情況,真如他一直所想的嗎?

從三楊時代,到而今,朱祁鎮對官場的整頓,幾乎沒有怎麼停止過。朱祁鎮覺得大明中樞大體上還是比較廉潔的。

當然了,想要讓官場一絲不染,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而今這個情況看,官場最底層,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恐怕比他們的上司要大膽多了。

朱祁鎮收斂自己的心思,繼續聽冼景說。

冼景說道:“還有就是牙行了。”

“其實牙行本身是好的,各地的貨物到了之後,不能自己發賣,要牙行發賣,畢竟大部分行商都沒有心思找自己客人,他們必須儘快將貨物賣掉,快速回本才行。”

“只是牙行要官府派發執照,各地牙行無不是勢力人家所有。在價格上也有任他們宰割了,畢竟行商拖不起。”

“如果單單吃一點虧也就罷了。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就怕這些牙行用手段,用各種辦法將人送進官府之中,到時候人生地不熟,怎麼死都不知道。這貨物就能被吃下來了。很多人一出門,就再也沒有回來,生死不知。”

“都說行商重利,卻不知道都是拿性命來搏。不重利根本不划算。”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十章 出京第七十章 年關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二百章 馬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十章 出京第七十章 年關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二百章 馬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