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

第一百二十八章巡城四

不過,即便朱祁鎮而今一聲令下,想要在厚得數丈寬的城牆之上,炸出一個缺口而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索性朱祁鎮就不下城了,帶着大隊護衛沿着城牆走過去。

這個時候的北京城,還沒有外城。

而城中間就是宮城。

宮城裡面排水渠道最爲完善,還有三海。所以朱祁鎮並不用多擔心,真正需要擔心的地方,而是周圍城牆角落之中。

而在大雨之中,北京城頭上,還有一個個士卒值勤。

雖然朱祁鎮也知道,如果不是他如此大張旗鼓的上城,城上的情況未必是這樣肅穆。

但是即便如此,朱祁鎮也看得出來,明軍的精氣神十足。

守護北京的職責,都分配給了京衛。

也就是皇室最信任的二十七個軍衛。

其中除卻錦衣衛,還有守護通州的通州衛。其餘的都是北京城的戍守部隊。

這些軍隊,都是當初跟着太宗起兵老班底,太宗時候將這些軍隊編爲二十二親衛,而宣宗皇帝將自己的親信軍隊,又編成四衛,再加上錦衣衛,就是二十七衛。

也算是皇室掌控的核心武力之一。

朱祁鎮此刻,看着城頭宿衛的將士,一身鴛鴦戰襖,身上披着斗笠蓑衣,在大雨之中,如同一尊尊雕像一般。

陣勢也嚴整之極。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一條線一般。

很多人以爲古代軍隊陣列不行,卻不知道,從古代用兵以來,陣列就是步兵的靈魂所在。特別是明軍大量使用火器之後。對陣列的要求就更高了。

僅僅從戰例上就可以看出來。

不管是沐英的三段擊,還是朱棣在忽蘭忽失溫之戰,用火器迎戰瓦刺的三萬重騎。沒有嚴整的陣列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即便是明末對滿人對明軍的陣列也有描繪。在薩爾滸之戰中,滿人也攻不動劉挺的陣勢。只能用詐。

而今在整體之上,明軍的武力已經開始衰弱了。

這一點,朱祁鎮已經有所覺悟。

但是這種衰弱,還沒有體現在京軍之中。

在皇帝眼皮底下,很多人都不敢亂搞。

此刻朱祁鎮所見的,就是一等一的大明精銳,或許比開國精銳,靖難百戰餘生之輩,差了不少,但是放眼以後大明二百年,恐怕也比不上這一支京軍了。

朱祁鎮目光掃過去。

卻見這些士卒手中,手中所拿的冷兵器雖然不少,但是火銃也不少,只是這樣的火銃在朱祁鎮看來,更像是一根鐵管,後面鑲上去一個木製把守。

而這木製把守的設計,也很不合理,根本無法承擔火銃的後坐力。

要多簡陋就有多簡陋。

朱祁鎮將這一件事情,放在心中,卻也知道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隨即他沿着城牆眺望城中。

似乎這一場跟隨地震而來的大雨,就好像是天漏了一般,無休無止的下了起來。

所有街道,一瞬間都變成了河流。

大部分百姓都沒有在房間之中躲雨。

有的在緊急修繕房屋,畢竟一場地震下來,紫禁城是沒有什麼大事,但是尋常百姓家,卻不是這般。

加固房屋,冒雨鋪設瓦片,唯恐倒塌,或者漏雨。

還有不少,都已經從水瓢從院子裡面或者屋子裡面向外面排水。而街道都成爲了河流,向各個城門流去。

很多城門已經關不上城門了。因爲排水量太大了。

朱祁鎮看着這樣的場景,心中不由心酸。

于謙卻也沒有一直在朱祁鎮身邊。

因爲朱祁鎮看到這些情況,于謙也看見了。

只是朱祁鎮心中擔心,卻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

但是于謙卻不一樣,于謙身邊也有不少順天府的衙役。

于謙幾乎一刻不停,傳令下去。讓下面的人怎麼處理各種情況,有的房子不行了,就乾脆讓百姓暫住寺廟。爲了排水流暢,清查所有排水溝,派人冒雨清理。

如是等等。

只是于謙雖然有治水大權,但是有些事情,還是他做不了的。

于謙來到朱祁鎮身邊,說道:“陛下,臣麾下只有衙役幫閒數百。即便五軍兵馬司,錦衣衛等處幫忙,這樣的情況也不夠。”

朱祁鎮說道:“是要動用京營嗎?”

于謙說道:“是。”

朱祁鎮說道:“傳令成國公掌管,派各部出營,協助清理京師水道。”

于謙立即說道:“臣代京師百姓,謝過陛下。臣這就去大營。”

朱祁鎮立即明白,京營之中可是有不少驕兵悍將。于謙自己的身份未必能壓得住他們,如果單單傳令過去,即便有聖旨,未必能讓這些大兵聽話。

于謙只能自己過去。

“只是臣有一言,陛下身負天下之重,要保重身體爲上。城中情況陛下也都看了,該回去了。”于謙說道。

朱祁鎮聽了,也明白,他即便在外面巡視又如何,能幫什麼忙嗎?甚至還有大批人手保護他。

說不定,還幫了倒忙。

朱祁鎮說道:“朕知道,只是於先生,朕一直長在深宮之中,不知道民間疾苦,卻不知道各地報上的水災,就如此嗎?”

朱祁鎮看來,北京城之中情況,已經相當難看了。

很多坊市都不能住人,甚至京城之中,好多寺廟都人滿爲患了。

于謙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陛下,北京水災其實比不上黃河水患,京師不過是因爲排水不暢,內澇而已。”

“即便不管它,只需三五個晴天,這水位也退了下去。但是開封城,卻有不知道多少次洪水圍城。”

“百姓被洪濤吞沒,天地之大,似乎沒有一寸乾燥的土地,北京與之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每年報上來的水災,都要比這裡重。”

朱祁鎮一時間愣神了,說道:“於先生去吧。”

于謙連忙告退。

朱祁鎮戰在城頭之上,看着北京城之中的一道道變成河流的街道。一時間無言。

太皇太后一直說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今看來,如何不是水深火熱,一場水災,在朱祁鎮看來,最少要淹死千餘人之多。

但是在於謙看來,還是尋常之事。

每年各地都有報災的,要麼是北方,要麼是南方。

總會有的。

朱祁鎮早已習慣了。

大明地域寬闊,有些地方水旱不調,也是正常的情況。

但是他從來沒有深想過,那些在題本之中普普通通的文字後面代表着什麼?

是不知道多少條人命。

一時間,朱祁鎮對自己對外擴張的計劃,也開始懷疑起來。

大明百姓每年都有不知道多少,掙扎在死亡線之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想與瓦刺大戰,不顧百姓生死,勝瓦刺也沒有多少利益?

這樣做,真的合適嗎?

不過,隨即朱祁鎮就又想回來了。

兩國之間的大戰,卻不是朱祁鎮想不打就不打的。如果沒有脫歡之死,說不定就是二三年之間的事情了。

而兵災乃是比天災更加恐怖的存在。

朱祁鎮只覺得自己肩膀之上,一瞬間有千斤重擔,之前這擔子乃是太皇太后扛着,他不覺得怎麼樣。

此刻這擔子落在他身上,卻覺得吃力之極。

忽然朱祁鎮聽到了腳步聲,有一個衙役焦急的跑了上來,遠遠的看朱祁鎮身邊沒有發現于謙,立即轉身就準備走。

朱祁鎮對王振說道:“去問問,到底出了什麼事情?”

王振立即過去,幾句話將事情問清楚了,立即回來對朱祁鎮說道:“有人私自建宅,堵塞了水道,衙役上門要求將水道讓出,他不但不讓,反而毆打衙役。”

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五章 太后二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九章 蹇公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八十章 寇深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八十五章 蔣貴
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五章 太后二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九章 蹇公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八十章 寇深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八十五章 蔣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