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京衛改革

第五章 京衛改革

軍隊的戰鬥力,是軍制改革的體現,而不是相反。

如果後面有一套有力的制度去支撐,縱然能將這麼多人聚集到一起,也不可能有戰鬥力的。

而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而不是想三下五除二做好,越是這樣想的,越是出問題。

而今的朱祁鎮,已經不是當初剛剛登基時候幼稚淺薄衝動的孩子,也不是剛剛登基的時候,迫切想掌握權力,證明自己是對的少年天子。

而是孩子都有六個,長子已經十一歲的成年天子,前世今後的歷練已經讓他成爲一個老練的政治家。

此刻他的絕無一絲的天真與幼稚,也沒有一絲衝動與急迫。反而進入自己的狀態之中,將各種事務的推進都納入自己的節奏之中。

對各種難題,對各種事務,大明王朝面對各個方面的挑戰。財政上的,軍事上的,外敵入侵,內部造反,大臣專權,內監橫行,乃至與下面三心二意,皮裡陽秋。

什麼樣的事情,他沒有見過。

此刻他的才真正成爲大明這一艘大船合格的船長。

甚至下面大臣私下裡說當今,對任何大小臣工,都是笑語盈盈,卻讓感到一種不怒而威,戰戰兢兢,汗不敢出的感覺。

所以在軍制改革這一個大命題上,朱祁鎮小心謹慎步步爲營,從正統十四年到正統十八年之間。

雖然朝廷多事,但是朱祁鎮更多是將權力下放到內閣,賑災的事情,雖然有些困難,但是這麼多年,這樣的事情也都是輕車熟路了。

只有有足夠的糧食,對大明的文官系統來說,完成這一件事情,並不困難。

事實也正如朱祁鎮所想,雖然大災連連,下面各巡撫大臣,大多都足夠勝任,還涌現出韓雍,王宏這樣的有力大臣。

而在中樞周忱的掌舵之下,雖然朝廷的財政崩得很緊,但是也沒有出現,正統十四年的狀況,最少戶部太倉銀時多時少,但內承運庫之中,卻有千萬元之數。

就足夠朱祁鎮鬆了一口氣。

這四年的時間,朱祁鎮一心一意放在軍制改革之上。

首先是從人事調整上着手。

雖然貓兒莊一戰,以成國公爲首的近十名領兵的勳臣,乃至大批京營的中堅力量損失掉了,也給朱祁鎮清理出一片權力真空。

讓朱祁鎮可以放開手腳做事。

但是在京營中下層之中,還有不少利益相關的將領。

這些將領官並不大,但是人數卻不少。

對於這些人,朱祁鎮用了兩手,一方面是升官。

能打的有本事的人,全部升官,特別是宣大在正統十四年的戰鬥之中,損失慘重,好幾個衛所,都到了撤編的邊緣了。

正要這些有能力的將領去重整旗鼓。

爲首的就是孫鏜。

孫鏜這個人,錦衣衛報過來的貪污受賄的事情,一兩本子記錄不下來,但是打仗之上,的確能打。

就讓他遷到西北去了。這樣京營將領有好大一批,反正朱祁鎮在調整的時候,將遼東軍,大同軍,宣府軍,乃至福建軍,各地班軍,等等都編入京營之中了。

有足夠的人手替代。

至於剩下的,既不能打,有會貪污,不殺你留着過年嗎?

成國公爲首當年權勢滔天的人已經不在了。

成國公舊部之中,能打的也調走了,邊軍很多軍隊也調進來了。

這些人如果真有造反的能力,朱祁鎮早就送他的升官發財了。

所以清理這些人,朱祁鎮根本不會遇見什麼抵抗,這個時候就是錦衣衛出馬的時候了。錦衣衛幾乎一古腦將京軍各衛所之中,做的過分的將領都拿下來。

朱祁鎮倒是沒有下狠手,只是讓他們以錢贖刑,然後發配海西。

畢竟海西的黑土地,正缺人的。

這一場的清洗之後,朱祁鎮纔開始進行下一步計劃。

比起地方上天高皇帝遠的衛所,北京七十二京衛,卻是朝廷掌控最深,也是皇家掌控最深的。

而此刻又因爲貓兒莊之戰,京衛各階級最虛弱的時候,朱祁鎮下手,自然是毫無阻力。

其次,將衛所的屯田清理了一遍。

當然這種清理僅僅是確認一下現實,之前那些莫名其妙消失的土地,莫名其妙從衛所賬冊上長腿跑的土地。

朱祁鎮並不追究了。

畢竟很多事情時間太長了,翻起舊賬來努力太大了,能幹出這樣的事情,都是大明勳貴或者是外戚。

找到誰都不好辦。

但是並不是沒有收穫的。

如果說衛所土地是一塊大蛋糕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吃飯,手眼通天的,自然是切下來帶回去吃,但是其次的不過是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田地還在衛所帳上,但是每年的收成,就是能做到入不敷出。

這樣的手段,自然被清理一空。

再次就是兵源上了。

大明京營四十萬,其中有相當多的充數之輩。

貓兒莊一戰,戰死十萬餘,黑山之戰也損失一兩萬左右,再加上雜七雜八的傷亡,總共少了將近十五萬上下,當然也不全部都是死的,也有傷殘的,不能再上陣了。

至於剩下二十五萬兵馬,朱祁鎮毫不留情的壓縮水分,堪稱精銳的大抵不過十萬上下,也就是跟隨孟瑛打黑山之戰的那些人。

大量軍隊的缺額,需要補充,在這一家事情上,朱祁鎮首先廢除了清軍制度。

倒不是清軍制度不對,而是清軍制度不行。

什麼是清軍制度,就是洪宣以來因爲衛所逃亡衆多,朝廷派人清軍御史去清查衛所,一清點缺額,二就是勾軍。

大明的軍戶制度,乃是父子相承,世世代代繼承下去,父死子繼,兄死弟續,嫡系沒有了,旁支要上。

當軍隊有缺額的時候,這人逃了,就去家找他們家出人頂替。

清軍御史就做這樣的事情。

這個官相當難做。

畢竟一去衛所就要一輩子,從此天涯一方,屍骨都不得還鄉,至於軍中種種黑暗之處,更是讓人生不如死。

如果軍中生活都很好的話,誰又肯拼着拖累家中老少,拼着從此都不見天日,只能做賊,或者給人家當下人,不僅僅自己,連子孫後代都是黑戶,至於科舉什麼的,更是與之無緣。面對這樣的後果,卻仍舊要逃。

清軍御史做事鬆不得,畢竟如果朝廷不加以制止的話,恐怕大明衛所的缺額就不只是三成了,但是如果太嚴苛了。

卻也於心不忍。

比如這一次京營陣亡這麼多,暗道慣例,是要補上這麼多的,怎麼補,就是按照名冊去勾軍。

朱祁鎮正式將募兵代替勾軍,又將福建,遼東的軍隊留下來一部分,再加上京營剩下的軍隊,依舊襲承的軍餘,重組了京營四十萬的軍額。

只是其中一個很大的變化是。京營七十二衛之外,除卻皇帝的親軍衛之外,再也沒有一處掌握軍隊了。

連屯兵也沒有了。

而今各衛只留一名守備千戶。

做什麼事情,就是負責衛所土地的屯墾。換一句話說,他就是一個國營農場的廠長了。

如果不是朱祁鎮想求穩留有餘地,連這個守備都不想留,直接將這些衛所的土地劃給各府縣。

畢竟京衛都是非實土衛所。

所謂的實土衛所,就是衛所有管轄區域,與府縣並列,就好像是遼東,遼東各衛指揮使是軍事民政一把抓的。

而非實土衛所,就是與府縣犬牙參差,他們的所屯墾的土地都是府縣劃撥出來的,衛所屯墾而已,並沒有當地行政權。

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
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