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

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

等朱祁鎮將卷子收上來的時候,大略一看,心中暗道:“果不其然。”

這些將領的文化水平堪憂之極。

朱祁鎮剛剛還擔心,這近千學員太多了一些,讓朱祁鎮看不過來,畢竟他身邊可以參與閱卷的人,不過,他自己,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保定侯孟瑛,豐城侯李賢,太監劉永誠而已。

但是一看這些學員的大概水平,立即知道不用。

別的不看,先看字。

毛筆字不好寫,但凡能寫一手好字,大抵在讀書上都是下過苦功的。當然了,朱祁鎮並非是挑選書法大家。

朱祁鎮自己的字就不好。自然也不求下面的人字多好。

但是最起碼能入眼吧。

wWW_ttκá n_¢ ○

朱祁鎮字些的不好,但是日日臨沈學士帖,眼光卻還是有的。看下面學員的一筆臭字,充分的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堪入目。想看清楚都有一點困難。

朱祁鎮本來想細細看一番,或許是一個被書法耽擱的大才。

但是朱祁鎮仔細看了之後,不得不承認,文章水平與書法水平之間的正相關。凡是一筆好如墨團的臭字。根本就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了。

直接用書法掃下一批之後,下面的卷子纔可以一看,朱祁鎮將他分給身邊的人,讓他們看一下內閣,朱祁鎮也看了看。

怎麼說啊?沒有什麼驚人之言。

能詳細說明太祖太宗宣宗時期邊防政策的就算好的,更多都是大話空話,似乎聽他的話,聖天子在上,封狼居胥,就指日可待了。

最後挑挑揀揀,才湊足了一百份卷子。

朱祁鎮心中暗道:“其實,直接用書法來挑,大概也是這個水平了。”

朱祁鎮不得不承認,他現在大明武學,雖然是大明軍事教育最高學府,但是充其量是一個低級軍官學院。 或許能培養出來,臨陣衝鋒之將,但是想培養出來獨擋一面帥才,還是看他們的成長了。

選出一百名之後,就快了。

劉永誠直接給他安排的戰馬,挑選好號牌。

第一號,對第一百號,長矛去矛尖,弓箭去箭頭,上面染了石灰。在數千人目光之下,與校場正中廝殺,凡是身上被點中的,算是淘汰。

這個時候,朱祁鎮算是能看出來一些名堂了。

畢竟朱祁鎮這麼多年下來,一直保持鍛鍊,他一身弓馬的功夫,不敢說多好。但是自己覺得也是能見人的。

第一對,一上馬。朱祁鎮就感覺到了,都是好手,能力不比乾清宮侍衛差。

而且打得相當之快。

這種單挑,大家可能聯想到三國演義,大戰數百回合,但是實際上,最多三五合,就決出了勝負,距離遠的弓箭對射,距離近的長矛木刀。

雙方都沒有什麼花架子。

不過,受傷也隨之而來了。

畢竟即便是拿一根木棍,在奔馳的戰馬之上,一交擊,還是有很大的能量的。

就這樣層層減員之下。打到第三輪,只剩下了二十個人。

最後決出五個人。

分別是楊洪的侄子楊信,石亨侄子石彪,恭順伯之子吳瑾,當然也不全是勳貴二代,還有來自遼東的襲職軍官範廣,來自山東的韓青。

這五個人,談不上文武雙全,但是卻都是將才。朱祁鎮估計自己根本不是他們任何一個人一合之敵。

朱祁鎮目光一一掠過眼前五個年輕才俊。

楊洪侄子楊信。不過二十出頭,相貌堂堂。再加上楊洪的底細,之前也說過了,就不說了。

但是石亨的侄子石彪,長大卻顯得粗狂之極,雖然年紀不大,但是鬍子不少,一根根如鐵,而且他馬上對戰,不用長槍,反而用一柄長柄大刀。在最後的比試之中。石彪從不留手,好些缺席的學員,都是被石彪打得骨斷筋折。

對於石亨這個人,朱祁鎮心中還有一些心結。

石亨也算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而今還在大同鎮之中,比楊洪的地位要低一點。

在軍事地位上,雖然宣大並稱,但是現在宣府還比不上大同,原因很簡單,因爲大同有歷史傳承的。

不說別的,單單說徐達與王保保就圍繞着大同有一系列交鋒。而且大明對草原上保持攻勢,大同比宣府更深入草原。

所以,這個時代,幾乎是精兵強將出大同。

從方政,開始,大同鎮都是精兵,楊洪與石亨都是邊將之中比較打的將領。朱祁鎮心中有數。

不過,比起英國公,成國公等人都推崇的楊洪。石亨就不被很多人欣賞了。

原因很簡單。

石亨太不規矩了。除卻能打之外,石亨什麼事情都做過,草芥人命,欺行霸事,各種撈錢,等等。

而英國公張輔很看不管石亨這樣的將領。但是問題是石亨這樣的人,在大明軍中不在少數,甚至成爲文官之中武將的標準模範,凡是能打的,必定暴虐,甚至倒推出來,凡是暴虐的必定能打。

而石亨就是這樣的特性。

即便不是石亨歷史上的所做所爲,單單這作爲,朱祁鎮不大喜歡。而石彪而今的作爲,朱祁鎮也不見得欣賞。

至於吳瑾。卻是羅圈腿,塌鼻子,圓臉。一副標準的蒙古人長相。

不錯,他就是蒙古人。

吳瑾就是韃官。

吳瑾的爺爺,恭順伯吳允誠乃是元朝大官,官職元朝平章,洪武年間投降。在太宗登基之後,得到了重用。與他的兒子,也就是吳瑾的父親吳克忠跟隨太宗皇帝出戰。

特別標註,吳允誠父子兩人蔘加了忽蘭忽失溫之戰。

雖然是蒙古人,但是對大明忠心耿耿的。而且韃官在大明有不少,吳瑾其實也是其中的代表。

比起這個三個將門子弟。

韓青與範廣就一點差了。韓青的世職是青州衛同知。範廣世職乃是遼東衛指揮僉事。

但是總體來說,沒有一個是真正從底層出身的。

這就是大明軍隊的現實現象。

朱祁鎮對此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適應了。

朱祁鎮看着這眼前五個人,都是武學的佼佼者的,心中默默盤算一番,就有了決定了。

首先,朱祁鎮正要派楊洪出塞,巡視開平,大寧舊地。正要安楊洪之心的時候,所以第一名自然是落在楊信身上。

石亨這個人,不能讓他得意忘形,所以石彪,自然要往後排了。

吳瑾這個人是韃官出身的。不能太前,但也不能太后,畢竟大明軍中有相當一部分韃官,朝廷應該注意,不能傷了忠臣義士之心。

雖然大明軍中都是各種二代盤踞,但是朱祁鎮總要是提攜一下,從下面上來的軍官,韓青與範廣的世職相比,韓青在範廣之下。

所以,韓青第二名。

這排下來之後,也就是楊信第一,韓青第二,吳瑾第三,範廣第四,石彪第五。

朱祁鎮親手賜御劍一柄,並將他們列入乾清宮侍衛的行列,一同列入的還有這一次武學之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

張輔看到楊信的感激涕零的雙手捧着朱祁鎮賜下的御劍。激動的不知道手腳往哪裡放的樣子,心中暗道:“六合楊家必將大興。卻不想楊洪運氣這麼好。”張輔唯一羨慕的是楊洪膝下子嗣不少,足以光耀門楣,他卻膝下空虛。即便而今權勢滔天,又如何?

總是風流留不住的。

朱祁鎮不知道張輔心中的思量,他問劉永誠說道:“明年武學還能有這樣的人才嗎?”

劉永誠帶着苦笑說道:“陛下,老奴覺得,數年之內,都不可能有這一批質量好了。”

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四章 太后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七十章 父子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
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四章 太后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七十章 父子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