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

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

朱祁鎮又是巡視全城,又是斬殺駙馬,他又是任命于謙統合北京城。

他做得這一切的一切,最後的結果,不過是保全北京城而已。

甚至保全北京城這一件事情上,也要打一個問號。

因爲朱祁鎮明白,北京城在選址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防洪問題,北京城所在地方,在潮白河與盧溝河之間的高地。

地勢上天然不會被水淹。

甚至朱祁鎮躲在宮裡,什麼也不做,北京城也不會被淹的,最多城牆根的內澇,更加嚴重一點而已。

但是北京城外,特別是盧溝河。

盧溝河大水,爲了防止水淹京師,盧溝河南邊的大堤被扒開一個大缺口。洪水自然南下去了。

北京是沒有問題了。但是不要指望,北京工部與什麼完善的泄洪計劃。到底有多少百姓,沒入洪濤之中。

是一個朱祁鎮不敢問,也不忍問,甚至問不出來的問題。

下面的官僚們,怎麼可能將人數精確到個位數,北京城中淹死人數都沒有這個統計水平,更不要說外面的官員了。

有洪水,夏季的農作物自然沒有了。而秋季冬小麥的種植也不是很順利的,被洪水淹過的土地,還有種種問題。

首先,地界被淹沒了。

這一片地方,到底是誰的地方,很不好說了。

甚至很多人家都死絕戶,自然被百姓悄悄給吞掉了。爲了田畝的問題發生種種官司,甚至是命案,從來不在少數。

其次,就是盧溝河的含沙量並不少,這些沙子淤積了土地,很多良田都不能種了,需要好好清理。

再加上不少人受災。

善後也是需要時間的。

冬小麥估計很多人都種不上。

所謂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而今北京城的以工代賑的規模,並不是太大,不過是兼顧北京附近百姓而已。

很多百姓還是在家中吃自己的。

畢竟而今大明還算是盛世,百姓家中也都是有些存糧的,一時半會兒,還沒有到斷炊的日子。

但是不管百姓家裡有多少存糧,渡過這個冬天之後,決計不會剩下多少。

明年春天,也就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是饑荒爆發的時候。

朱祁鎮也是沒有辦法。

而且當時北京城在水災的威脅之下,故而很多事情都沒有多少。但是而今總結,卻發現正統四年是一個大水年。

真正遭災的決計沒有不只北京一處。

何北河南都有水情,淮河運河也都不安分。長江上下也多處決口,但是真正大問題,還是在運河之上。

運河一段決堤,大運河具體停航了。

這一件事情不用朱祁鎮說,楊士奇就斥責南京鎮守豐城侯李賢了。

前文也介紹過李賢。也是一員重臣。軍方重將,赫赫有名,楊士奇卻不管這些,可見情勢之危機。

畢竟大運河就是京師的主動脈。

大運河一斷,京師這邊情況堪憂。

更不要說,正是北京附近受災嚴重,繼續各方物資的時候。

甚至朱祁鎮也下旨,讓李賢想盡一切辦法,一定要堵上缺口,讓運河恢復運行。

李賢在受到強大的政治壓力之下,調動了數萬軍隊,一起動手,終於將缺口堵上了,但是這個缺口已經流淌了一個多月了。

北京城,天子腳下。

一場水災,尚且是如此。

更不要說其他地方,是怎麼樣了。

這些事情,楊士奇在京師都嚴密的封鎖了消息,麓川之事,成爲時事焦點,這些水災的消息,纔不被注意。

否則大運河斷絕的消息傳來,北京的物價非要翻上好幾倍不可。

朱祁鎮本身也不想提這個問題。

還好,大明大部分的官員還算得力,大明的家底還算充實,最少在花在賑災上面,朱祁鎮是不心疼。也不敢心疼。

這一場大災這纔算過去了。

但是朱祁鎮真感到了吃力,一面賑災,一面支撐四場戰爭,麓川,廣西,松潘,兀良哈,雖然只有麓川是大戰,動用十幾萬人。其餘地方,少則萬餘,多則三五萬,也打不了多長時間。

但是朱祁鎮依舊感受到焦頭爛額。

而今剛剛喘息一下,就要面對明年春天的饑荒。

甚至不是一處。

朱祁鎮說道:“先生覺得該怎麼辦?”

楊士奇說道:“陛下不是準備修盧溝河嗎?正好以工代賑,只是戶部一時間錢不籌手,畢竟是不是開內庫,支應一下。”

朱祁鎮心知肚明,未必是戶部錢糧不夠。

只是楊士奇不想再動太倉錢糧了。

畢竟朝廷的家底不可能一個勁霍霍完了。真遇見大事了該怎麼辦?別的不說,如果瓦刺突然南下,與明軍大戰。

這大戰的用度,犒賞,楊士奇都要拿出來。

如果拿不出錢來,楊士奇就被動多了。

而且內庫之中有沒有錢,楊士奇也是知道的,大概具體有多少錢,楊士奇摸不清楚,但是估計也在二千萬兩以上。

皇帝手中存那麼多錢做什麼?

該用就要用。

朱祁鎮說道:“好,既然先敲定盧溝河治理方案,再說錢的問題,如果戶部錢糧真不籌手,內庫可以與戶部分攤。”

朱祁鎮重音咬在分攤之上。

言下之意,讓內庫單獨出錢是決計不可能的。

因爲三大殿工程,已經由內庫承擔了。

三大殿總耗銀在七十多萬兩以上,這還是將金絲楠木變成了松木。減輕了不少負擔,否則造價估計在一百多萬兩以上的。

據說,明末修三大殿用了近三百萬兩。

當然了,這裡面有白銀大量涌入的通貨膨脹,也有宦官於文官的層層分潤,自然是不作數的。

朱祁鎮要敲定盧溝河治理方案,於是決定盧溝河治理方案的御前會議,很快就召開了。

也確定了,參加的人數。

內閣五位是萬萬不會缺席的。

阮安作爲總工程師,也是技術代表,也不可能缺席的。王振掌管內庫也在,劉中敷掌管朝廷的錢袋子,自然也要在。

除此之外,于謙也要在。

畢竟在朱祁鎮心中真正組織工程的,應該是于謙。

不過,在這一場會議之前,朱祁鎮還要召見一個人,就是劉定之。

得到調令之後,劉定之終於從西北迴來了。

這位狀元是朱祁鎮第一個點的狀元,雖然在這幾年之內,朱祁鎮也點了一個狀元,叫做楊鼎,但是朱祁鎮對楊鼎的重視,遠遠不如劉定之。

劉定之一到京師,朱祁鎮就召見了劉定之。

當初意氣風發的青年,此刻臉上多了幾分風霜之色。

劉定之在文華殿見了朱祁鎮,心中一顫,暗道:“陛下,此刻已經有帝王之威了。”心中緊張,甚至身體都有一些微微顫抖,說道:“臣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祁鎮自己並沒有感覺到。

其實朱祁鎮與幾年已經大有不同了。

朱祁鎮當年板着臉,裝着威嚴的樣子,其實在外人看來,卻是裝腔作勢,顯得很可愛而已。

但是而今,朱祁鎮長大不少了。已經有了成年人的身形,朱祁鎮氣質很成熟,雖然嘴角的絨毛,還帶着稚氣之色。但是行爲舉止之上,卻已經呈現出一個成年的皇帝的威嚴。

朱祁鎮說道:“劉卿。你在西北爲朕牧馬,的確辛苦了。王大伴,下去準備一些禮物,讓劉卿帶回去,也算是慰勞功臣。”

王振說道:“臣謝過陛下。”

朱祁鎮一伸手說道:“坐,劉卿在西北日久,對於馬政什麼繳朕的?”

劉定之說道:“陛下,西北戰馬供應全軍決計不夠的,如果陛下想與瓦刺決戰於漠北,在戰馬上,還要多加思量。”

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三章 都掌蠻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
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三章 都掌蠻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