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

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

其實大明開海的最大的好處,並不是外貿,而是沿海各省份之中的貿易交流。甚至很多官員赴任也願意乘船海船。

一般來說,都是乘坐官船,畢竟大明海運頻繁,官員仗着自己的身份,在運糧船上加塞一二,也沒有問題的。

甚至崇明沈家沙船幫,已經定時從松江到天津,運人運貨。

大明海關稅收納的賦稅,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大明內部經濟活動的賦稅。

畢竟,在這個時代大明纔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沒有之一。

縱然而今大明海上貿易已經有人跑到了印度,但是更多人更喜歡從沿着大明沿海活動,雖然賺不了大錢,但是安穩多了。

冼景就是如此。

他先到新安,走了門路,租下來一條船,找得都是熟人。

這個鄭老大,雖然是福建人。長輩當年也做過沒本錢的買賣,但是開海之後,也算是棄惡從善了。

特別是在新安尋了一個婆娘,也就安定下來,太遠的地方不去。自己弄了一條几百料的船,爲人跑貨,傳說當初朝廷打安南的時候,他的船隻也被徵召,爲朝廷運輸軍糧。

最最重要的是,鄭老大與佛山冼家是拐了幾個彎的親戚,算得上自己人,對他知根知底,不怕他亂來。

鄭老大手下有幾十個水手,一個個看上去都不善茬,而冼景帶了十幾伴當,大半都是冼家旁支子弟。很多都是打鐵出身,單單看衣服,似乎裹不住肌肉。

還都帶了傢伙。

冼家是打鐵出身,帶上都是一等一的好傢伙,刀劍之類就不說了,還有十幾根鐵管。

尋常人自然看是鐵管,但是鄭老大一看就知道,這是銃管。只是朝廷對刀槍什麼沒有禁令,想要多少就能拿多少。

但是對弩,火器,甲冑,卻在禁令之列。私人不得私藏。

只是這些禁令,怎麼能難得住佛山冼家。不要看着是一根銃管,無非是銃管太大,不好藏,想來火銃其他零件都暗地裡藏好了。

只是在海上組裝起來了。

鄭老大好像看着美女的皮膚一般,端詳這根銃管,說道:“好東西,冼少爺,這一趟我不要錢了,你給我百十個這個鐵管行嗎?”

冼景哈哈一笑,說道:“鄭叔說笑了。”

鄭老大遺憾道:“的確說笑了。”

佛山冼家這麼大的產業,對自己繼承人出行,自然要打點妥當的。雖然火銃是犯禁的,自己用來還能控制住。

但是如果真出來賣,就太肆無忌憚了,遲早兜不住的。

佛山冼家又不差這幾百兩銀子,何必如此?

鄭老大看了冼景的隨從,說道:“海上的規矩,冼少爺也都知道吧。老鄭我再說一遍,我負責將你們帶到天津去,但是這一路上,不管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聽我的,我讓怎麼做就怎麼做?即便是殺人也要下手。”

“冼少爺如果沒有異議,咱們就走。如果不願意,那就算了。”

冼景說道:“來之前,父親交代過了,一切都託付給鄭叔了。”

“好,我們明天拜了媽祖與李公,就出海。”

一些人都準備妥當,在香港拜了媽祖廟與李公祠堂。

媽祖廟就不用說了,而李公祠堂就是李時勉的祠堂。

李時勉在這裡奉朱祁鎮之命,決策開海,甚至新安縣的港口不夠用,將海關轉移到香港這裡,也是李時勉的主意。

而今用了幾十年的發展,香港這裡有小廣州的美名。

當然了與歷史相比不同的地方,就是香港首先發展起來的並不是香港島,而是香港島對面,也就是九龍一帶。

畢竟,朝廷自然不願意將衙門建了島上。

即便如此,並不妨礙,這裡的繁華。

而且甚至廣東地方就有動議,想將新安縣分出來一個縣。或者將新安縣縣城遷到這裡。無他,這裡繁華甚至已經勝過了新安縣了,必然帶來很過管理上的問題。

這裡雖然也設了一個縣丞分衙辦公,但是依然不夠用了。

而百姓飲水思源,自然將這一切都推到了李時勉身上,於是李時勉祠堂成爲當地出海必來拜拜的地方。同樣祈求出海一路順風。

一行人近百條大漢拜李時勉的情況倒也尋常。

海上從來不是一個法度的地方,即便在沿海還有南洋北洋水師巡邏,但是大海茫茫,船隻相隔裡許,很可能都追不上。

所以,大明水師巡邏,更多是防止大規模海盜,至於殺人越禍,劫掠什麼的。從來是管不了的。也管不了的。

這也是爲什麼出一趟船,就要好幾百兩白銀。

因爲出海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海上無常的風浪,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禍。

一般情況下,出海的都是攜帶武器的精壯漢子。

所以這樣的場面,也是很常見的。

一行人辦了手續,到了海關交了稅,這纔出了香港,一路沿着海岸線向東北方向而去的。

鄭老大是老江湖,所以他行船很穩定,不入深海,向西北方向都能不近不遠的看見一道黑線,不是別的,就是大路。

一旦有了問題,不管是風暴,還是別的什麼,都能直接靠岸。

雖然海岸邊上未必有什麼法度。

很多海盜其實都是沿海百姓所爲,甚至整村整個宗族的做案,但是總體上來說,如果到了縣衙,還是有說理的地方。

大明政治還沒有昏聵到任這些人肆意妄爲。

但是同樣這樣一個村子一個村子都是這樣做,地方官也很難有什麼辦法。無非是找幾個領頭的人給殺了,難不成將一個村子的人都抓起來。

當地士紳都會不樂意的。

南人乘船也是習慣。

冼景剛剛出海的時候,有一些不舒服,但是很快就適應了。

而且越往東北航行,似乎進入主航道了,遇見的船隻很多。

幾乎不遠就能看見一艘船。

只是所有船隻都彼此讓開一個安全的距離。

冼景看了一會兒,忽然意思道:這個距離不是別的,就是大炮的射程,當然了,冼景所說的大炮,不是大明京營炮營的那種大炮。而是一般船隻都攜帶的打裡許的小炮。

如果不是在安南戰事之間,朝廷從北京補給這些小炮太過遙遠,也令廣東地方造幾批炮補充前線。

這事情自然是佛山的差事了。

冼景也不會知道這種火炮的射程如何。

忽然,冼景看見一艘船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上面有一根菸柱直衝蒼穹,有些人在桅杆之上,不住的揮舞一面旗幟,顯然是求救之意。

冼景卻見鄭老大下令,所有人拿起武器,並遠遠的避開。

冼景說道:“鄭叔,這是何意?”

鄭老大冷笑一聲,說道:“這種小伎倆,還來班門弄斧,這裡距離海岸不遠,附近也沒有什麼礁石,船上着火了,卻不靠岸,反而在這裡求救,其中定然有詐。”

冼景心中雖然有些懷疑,但是也知道船上着火,也是很嚴重的事情。畢竟這個時代船隻都是木頭造的,一旦失火,根本控制不住。

冼景說道:“鄭叔------”

鄭老大冷冷的說道:“冼少爺,上船之前,我說過什麼?”

冼景嘆息一聲,說道:“我知道了。”

他心中雖然不忍,但也不是老好人,這畢竟不是別的地方,在海上可不是發善心的地方。他嘆息一聲,就準備回船艙。

準備眼不見心爲淨。

卻聽見身邊的人一聲驚呼。卻見一直冒着煙柱的船隻,忽然一動升起了風帆,居然向他們衝了過來。

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
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