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

第四十二章樹上開花

如果說,石亨進攻夾金溝的戰術,可以說成爲瞞天過海,而今石亨所用的辦法,就是樹上開花。

何爲樹上開花?樹上本無花,卻做有花狀。

而今就是如此。

石亨手中只有不足三萬人,如何能將瓦刺各部七八萬之多給包圍起來。

自然是不可能。

他不過是分兵數路,大張旗鼓,各種作勢,顯示出聲勢浩大的樣子,卻與其他各部少有交兵。

真正的主力卻在這裡進攻瓦刺本部。

即便如此,石亨後隊之中,也有不少馬尾巴上綁着樹枝,掀起漫天煙塵。做聲勢浩大之狀。

也有人要問了,難道其他各部就看出來,對面的虛實。

並非如此,有的是看出來的,有的是沒看出來。

首先,大軍一敗之後,立即撤退,這已經很傷軍心士氣了。

而今各方面聲勢都很大,這些部落首領估計自己這邊或許是虛,但是其他方面未必就是了,如果別的地方求援,自己不求援。

一旦出了什麼事情,自己再想求援就來不及了。

至於,瓦刺那邊沒有那麼多援軍,就要分兩種情況分別分析了。

第一種,就是最後打贏了,那什麼也不用說,老老實實的請罪便是了,這也不是什麼大罪,最多是自己膽怯了而已。難道伯顏帖木兒還能做些什麼嗎?

第二種,如果情勢不妙,自然是三十六計走爲上。

正好藉口沒有援兵,先走一步。

所以大家反應近乎一樣,弄得伯顏帖木兒手忙腳亂。

當然了,樹上開花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要假花似真花,這個關鍵,不在別的地方,就在石亨這邊。

唯有石亨打出來數萬騎兵的聲勢,才能讓伯顏帖木兒真正相信,他面前的並不是虛張聲勢。

所以石亨令各千戶,百戶都衝陣在前,一波又一波,近乎同歸於盡的與瓦刺本部人馬戰在一起。

如果說,瓦刺本部人馬並沒有之前平叛之戰,而今的表現或許會好一點,但是他們在交戰之前,已經在草原上奔波了數千裡,固然還沒有到人困馬乏,難以爲繼的地步。但是並不在最佳狀態卻是無疑的。

雖然石亨所部的狀態,千里馳援,又在大山之中,翻山越嶺,頂風冒雨。狀態也未必最好,但是總體上來,要比瓦刺大軍好上不少。

再加上石亨,金家叔侄,以及各部將領都衝在前面,近乎一往無前,打得瓦刺節節敗退。一時間居然守不住架勢。

一支退下來的騎兵,忽然覺得腳下一空,地面上的泥潭忽然將馬匹的四肢給吞了下去,只有馬身浮在泥潭之上。

隨着馬兒的掙扎,還在一點點的下降。

似乎是因爲最近的暴雨,讓這一片沼澤地處於擴張之中,讓這一片沼澤地,比伯顏帖木兒預計的要大多了。

這消息傳到了伯顏帖木兒那邊,他緊緊的握住繮繩,舉起一支手,卻遲遲不肯揮下來。

瓦刺畢竟數量衆多。

雖然前面敗了,並非沒有回天之力,伯顏帖木兒這邊還有預備隊。但是伯顏帖木兒很清楚,他如果將這三萬士卒投入反擊之後,固然能將明軍的攻勢打退。

但是之後該怎麼辦?

他此刻完全中計。

他此刻所想,卻是大軍在近十萬明軍之中,該怎麼保存下瓦刺主力。

而也先黑山之戰,其實給他一個很好的模本。

所以,前線一時間失利,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帶本部人馬撤出去。

伯顏帖木兒心中矛盾掙扎。最後長出一口氣,心中對自己說道:“大事爲重,此刻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

伯顏帖木兒終於下令,說道:“不去管西邊的敵人,一路向北,先殺出重圍再說不遲。”

伯顏帖木兒終於被石亨牽着鼻子走了。

因爲瓦刺軍隊處於中軍的位置之上,如果要向北突圍,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前軍的各部落,而今伯顏帖木兒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一聲令下,強行開路。

這一下子頓時讓全軍都明白,瓦刺要逃。

無形之中一條線崩斷了。數萬大軍最後一點點組織也轟然瓦解。

到了這個地步,縱然瓦刺有百萬之衆,也不可打贏了。

石亨見狀,大喜過望。

這一場豪賭,石亨又一次賭贏了。石亨反而壓制住下面各部追擊的慾望,在後面大聲搖旗吶喊,真的好像有十萬之衆。

石亨放開通路,只是跟在瓦刺大軍後面,看誰跑的慢,就大軍撲上,狠狠的一擊。讓瓦刺以及其他各部都相信身後的敵人,真有近十萬。

當然了,此刻有些事情也瞞不過去了,特別是石亨的應對。

畢竟真有十萬大軍,根本不會放開道路,一口氣將這麼多瓦刺士卒趕進沼澤地之中不好嗎?

明白人自然能看清楚,石亨的計謀。

而此刻伯顏帖木兒就是明白人之一。

他氣的滿臉通紅,一口逆血從胸前涌了上來,被他死死的壓了下去,心中之悔恨,簡直難以用文字來描述。

一念之差,生與死,天與地的區別。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伯顏帖木兒本身也不能算無能之輩,但是高手過招只爭一線,功夫高過一線,就是大過天了。

而今也是一樣,伯顏帖木兒低了石亨一籌,就是這樣的局面。

只是他再後悔,又有什麼用處?

人類是容易被恐慌蔓延的動物,此刻伯顏帖木兒算是保全了瓦刺本部,瓦刺本部率先逃走,乃至於不惜奪路而逃的架勢,讓下面的人徹底相信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大軍敗了。

所有人都想辦法給自己掙得一條生路,即便而今伯顏帖木兒告訴他們後面其實沒有多少人,他們也不會相信的,一點會認爲伯顏帖木兒想讓他們爲瓦刺本部殿後。

兵敗如山倒,正是如此。否則淝水之戰,也不會敗的如此不明不白。

而且這些女真部落,與瓦刺也未必是一條心。

很多女真部落見瓦刺敗北,紛紛向石亨投誠,石亨根本是來者不據,但是投降的人馬立即分爲兩部。一部是不能戰,跑不動的老弱,都留在這裡由明軍看管,而剩下能戰敢戰的人,立即易幟,換了大明的紅旗,爲大軍先鋒,追着瓦刺打。

就如此一路向西北殺去。

而石亨的部下居然越打越多,一口氣追殺百餘里。已經衝破了長白山餘脈,來到了松花江河畔了。

而這個時候,石亨麾下本部人馬,只剩下萬餘人了,而收編的各路降軍,卻有三萬多。

畢竟參與興凱湖西之戰的明軍,不足三萬,戰鬥之中的減員,打掃戰場的人力,以及看管各部老弱的兵力,這一層層的消減下去,石亨手中還有萬餘人,已經是不錯了。

而且各部兵馬的數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起來。

無他,瓦刺連年內亂,他的震懾力就降低了很多,明軍朝貢利益鏈條之上,捆綁着大量部落,這些部落聽說瓦刺大敗,明軍大勝的消息,紛紛冒出頭來了。

這是這些部落的本性,只會站在勝利者一方。

石亨威名大震,如果說,之前石亨在黑山之戰的功勞,讓天下人都知道大明有一個叫石亨的大將,而今這一戰,卻讓石亨贏得了大明中生期將領領頭之人,將楊洪,郭登等人全部壓在下面了。

如果別人有了而今的戰果,自然要見好就收了。但是石亨這個人,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見好就收,他只有步步緊逼,貪得無厭,或者,趁你的病,要你的命。

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四十章 輿情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九十章 少府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五章 太后二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七十九章 回師
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四十章 輿情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九十章 少府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五章 太后二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七十九章 回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