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

第一百七十九章成國公之心

這一切議定之後,朱祁鎮說道:“英國公帶上朕的侍衛去請成國公。臣要登壇拜將。”

朱祁鎮很明白,戰爭對於他來說,到了這裡。他可以做的已經不多了。

對於前線的干涉,自然是越少越好。

他剩下的不過是等消息而已。

他不管是信任不信任成國公朱勇,此刻都能表現出,君臣一體,上下一心,不能給外面人過多的揣測。

要怎麼辦,才能讓成國公沒有雜念指揮這一戰?

朱祁鎮決定用最隆重的禮儀,來對待成國公朱勇。

所以,先是英國公帶着皇家禮儀來成國公府迎成國公。

成國公頓時大吃一驚。

雖然這一次會議,成國公缺席了,但是成國公對這一次會議的情況是心裡有數的,正如張輔所言,在大戰之前,各種消息,或許紛紛擾擾的。

但是真正大戰的時候,戰略選擇其實並不是太多的。

再加上成國公向來與英國公通氣。對這一場會議的結果,自然是有所預測的。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皇帝竟然以如此隆重的禮儀來迎接自己。甚至連他的兄長英國公張輔,似乎都變成了他的前導官。

成國公朱勇一輩子都被張輔壓了一頭,如果說朱勇沒有與張輔爭勝的想法,那是假的。只是成國公朱勇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而已。

此刻他心中卻有一種快意的感覺。

張輔與朱勇坐在馬車之上,張輔長話短說,將會議上的內容,全部告訴成國公朱勇了,最好說道:“大明舉國之兵,泰半在你手中,你也是打了一輩子仗了,該怎麼打,我就不交代你了。”

“我就給你說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窮寇勿追。”

“雖然我在陛下面前說將瓦刺全軍留下來,不過激勵陛下而已,瓦刺多爲騎兵,即便在大同城下大敗,或許能俘獲數萬雜胡,但是瓦刺精銳人馬,卻是不可能留下來的。你最好在大同城下,對瓦刺殺傷多一些,等瓦刺退出邊塞之後,就不要追擊了。”

“不要忘記淇國公前車之鑑。”

成國公朱勇心中有些不服氣。

怎麼說,而今兵強馬壯,雖然比太宗年間差一點,多達十幾萬騎兵,又沒有遠征之苦,就在邊牆左近,還打不得嗎?

成國公口中卻說道:“明白了,張兄。”

很多時候,人不能準確的自我評價,張輔之所以如此說成國公,其實在他看來,出塞做戰,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並不簡單。

太宗皇帝爲什麼北伐?固然是太宗皇帝尚武,更重要的是,太宗皇帝顧諸將無可任者,將星雲集的靖難勳貴之中,沒有一個能讓太宗皇帝完全放心的。

而成國公朱勇而今的能力,放在永樂年間,靖難勳貴之中,與當初他們的叔叔伯伯相比,成國公朱勇能排上第一嗎?

所以,張輔特別提出淇國公丘福,不要看太宗皇帝北伐,次次得勝,北虜望風而逃,不要只看賊吃肉,不看賊捱打。

張輔說道:“打過這一戰,我就向陛下請辭,從內閣之中退出來,你回來之後,將向陛下辭去五軍都督府,以及內外一切職務,進入內閣接替我的位置吧。”

成國公皺眉說道:“張兄,這------”

成國公朱勇與張輔不一樣,張輔雖然是武將,卻是一個儒家,否則也不會養出一個文武雙全的兒子。

而朱勇更多是武勇,雖然並不是目不識丁,但也不耐煩案牘勞形。對於在內閣,他更希望帶兵打仗。

要知道,其實張輔列位內閣一開始,並不是重用張輔。

在宣宗時,內閣的權力雖然大,但還不是現在這麼大,那時候的內閣不過是御前以備諮詢而已。

宣宗皇帝當時,其實就是以此卸了張輔的兵權。

對於成國公來說,這樣的滋味並不是多好受的。

張輔語重心長的說道:“老弟,當今畢竟不是太宗皇帝,你統率大明大半人馬,又有大勝,京營大半都成爲你的舊部了。你已經是國公了,你讓陛下怎麼放心?”

“你我都老了,我七十了,你也六十多了,還有幾年好活,難道你還想領兵打仗一輩子嗎?”

“趁着這一件事情退下來,給子弟鋪路,豈不會大好。”

“而且如今的內閣,不比當初了,真正的掌握天下機要就是內閣。你列爲其中,真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大權在握,只是離了軍中而已。”

“對於我們這種,這個結局已經不錯了。”

成國公朱勇想了想,心中暗道:“這就是我最後一仗了。”

這道理,成國公都懂。

無非是功高震主,即急流勇退而已。

畢竟現在大明體制健全,即便是成國公是靖難勳貴集團的首領,但是成國公想依靠這些人上位,是想都不要想的。

這些人的祖上,是跟隨太宗皇帝出生入死,乃有今日,可以說富貴已極。即便成國公當了皇帝,對於他們來說,未必是本質上的差距。

甚至還有弊端

前後擁護了兩個皇帝的政治集團,新上任的皇帝,還能相信他們?

所以,成國公帶着他們吃肉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成國公有了非分之想,第一個出賣成國公的,就是他麾下的將領,與他稱兄道弟的人。

而且成國公對當今,內心深處也是有些驚懼的。

無他,皇帝對他太好了,將姿態拜的太低了。上一個讓朱祁鎮如此親近的人,不是別人,是王振。

王振是什麼下場?

成國公只需一想,心中就有一絲驚懼。

再加朱祁鎮親政這幾年,雖然水旱蝗澇,大事頻頻,但是在朱祁鎮的主持之下,都處理的很好,更不要說,還有河北水利這樣的大事,等等

怎麼看都知道當今是一個不好糊弄的主。

如此,成國公心中最後一絲不情願也散去了,他也覺得張輔所言不錯,他已經到了想身後名,身後事的時候。

畢竟人到七十古來稀。他也六十多了。

成國公嘆息一聲,道:“張兄,我明白了。”

英國公說道:“如此我就放心了。別的話,我就不說了,就祝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張輔畢竟脫離第一線十幾年了,他印象之中明軍,還是十幾年的明軍,他印象之中的瓦刺軍隊,還是幾十年的瓦刺軍隊。

故而,他即便是調高對瓦刺軍隊的戰鬥力,也不覺得這一戰,會有什麼懸念。特別是在邊牆之內做戰。

怎麼想都是十拿九穩的。

成國公說道:“就謝老兄吉言了。”

“兩位國公,已經到了。”成國公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他掀開簾子一看,卻是他的兒子朱儀。

朱儀而今是乾清宮侍衛統領。

而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都是軍中新銳,後起之秀。

成國公也明白,這是朱祁鎮對他的示好。

在這種場合之中,不能論父子,朱儀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見成國公下車。他大喊一聲道:“成國公到。”

張輔也微微躬身,向成國公行了一禮,後退一步。

此刻成國公面前,就是箭臺所在之地。

這個地方,就在後世中南海往東一點。所謂的箭臺,自然是一片校場。供皇帝射箭閱兵之用。

而這個時候,不大校場之中,更是旗幟招展,無數士卒站在場中。而點將臺兩側,卻分爲涇渭分明的兩部分。

一部分乃是文官,六部都察院,已經其他衙門,該來的人都來,另外一邊就是武將,凡是軍中大將,能排上名號的都到了。

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章 寇深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
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章 寇深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