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

第一百八十一章大同城下

夕陽之下,硝煙散去。

巍峨的大同城在夕陽之下,就好像是染血一般。大量屍體都層層疊疊的分佈在大同城下幾百步的距離之內。

這一點正是大同城牆之上,火器有效殺傷範圍。

而如果細細看着些屍體的話,就會發現大半都是被擄掠的漢人,小半就是其他蒙古部落,最少瓦刺部,根本沒有一支軍隊加入其中。

而也先帶着大隊侍從,遙遙望着大同城陷入沉思之中。

瓦刺十幾萬大軍,分散在大同城下,將大同城外各地糧食糧食都收集起來。

而也先就在大同城下,遙遙的眺望大同城。

作爲北京屏障,左右大門。

大明九邊,在這個時代,幾乎是獨重大同。

所有大同城堅固之極,大同城中也有好幾個衛所,再加楊洪聚集的戰兵,徵召的民夫,以及各種火炮,火銃。

瓦刺大軍試探的進攻過幾次。

但是都沒有什麼好結果。

讓也先不得不憂心。

可以說,哪怕是一個千戶所,駐兵只有一兩千人之多,只要守將有必死之心,就很難攻克。就如同陽和衛一般。

陽和衛城火炮數量不多,城池規格比較小。再加上張宗周主持攻海西失利之後,也是痛定思痛,反思過很多。

這一次攻城的時候,特別動用了大量的火器。雖然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收攏沿邊各衛的火器。用以攻城,然後驅趕當地百姓當炮灰。

即便用瞭如此手段,陽和衛損失慘重,但是依舊咬着牙撐着。

陽和衛尚且如此,大同城就更不用說了。

單單從防禦上來說,大同的堅固,獨步天下,也就比兩京稍稍差一點而已,新建的海西城都不能與大同想比。

也先一時間居然弄出一個頓兵于堅城之下的局面。

“父王,”一個二十歲上下的青年人,在也先身側小聲說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也先冷厲的眼神,落在這個青年人身上,邊的柔和了不少。這個人就是也先最喜愛的兒子,阿失帖木兒。

雖然是次子,但是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下一任瓦刺之主,就是他了。

所以,也先將他帶在身邊,還要培養。

也先說道:“你說說,怎麼個不好法?”、

阿失帖木兒說道:“南朝不是傻子,南朝皇帝雖然年紀不大,但並不是庸主,我已經到了這個快十天了,這裡距離北京,幾乎近在咫尺。我估計,南朝京營精銳已經在來這裡的路上了,父王要早做準備纔是。”

也先看着阿失帖木兒說道:“你說,我該做什麼準備?”

阿失帖木兒聽出來也先話語之中的考教之意,沉思片刻說道:“應該整合各軍,而不是將大軍分割在數個戰場之上,一旦南朝援軍到了,彼聚我分,彼是新銳之師。我已經出兵半月有餘,彼有備,我無備。形式恐怕不利於我。”

也先說道:“你覺得在大同城下於明軍決戰,好不好?”

阿失帖木兒聽了,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如果孩兒用兵的話,定然不會在戰場定在這裡。”

也先說道:“那在哪裡?”

阿失帖木兒說道:“最少自然是在漠北,孩兒有把握讓明軍匹馬不得南還,只是明軍也是傻子,想來他們絕對不會去漠北的。”

“折中一下,那就是早漠南遠離邊牆一兩百里的地方。”

戰場選擇,並不是那一方一項情願的。一般來說就是必攻之地,必守之地,才能爆發出激烈大戰,雙方都有不能讓步妥協的理由。

而明與瓦刺之間又不一樣。

瓦刺野戰能力不錯,最少瓦刺精騎不下於大明精騎,而瓦刺攻堅能力,就弱多了。所以,瓦刺不可能在邊牆之內,與大明決戰,這不利於他們。

畢竟瓦刺僅僅是擊穿了大明的邊防線,並不是完全攻佔了,也就是說在瓦刺後方,如陽和衛一般被圍攻後,還在堅持的城堡決計不少。

在邊牆之內大戰,勝利倒還好,如果失敗了,想要安全退回草原上,就比較困難了。在明軍追擊之下,只要數千明軍阻塞幾個小時,明軍大隊騎兵就上來了。

所以,他不想在這裡打,同樣明軍也不會傻到,維持數千裡的糧道與瓦刺在漠北決戰。

這個戰場,只能讓雙方都覺得有可以勝利的地方。

邊牆以北,又不遠。

明軍不會維持太長的後勤線。而又在草原上,瓦刺能發揮出騎兵野戰的戰鬥力,已經機動力。也先是決計不會攻明軍步卒神機營密集方陣的。

忽蘭忽失溫之戰,就是前車之鑑。

所以這個地方,雙方都能看到自己優勢一方,是一個地利平均,比較公平的戰場。

也先說道:“不錯,不錯。但是你怎麼讓朱勇老兒,願意與我在決戰?”

阿失帖木兒微微皺眉。

對於瓦刺人來說,他們有時候寧可面對那種名聲在外的勇將,因爲這些勇將敢於野戰,而很多籍籍無名的將領,但是在固守城池上,並不比一些名家差。

而且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固守不出。

讓瓦刺頭疼之極。

打仗從來是雙方的事情,只能通過指揮自己的軍隊,調動對方的軍隊,從來是一種智慧。阿失帖木兒畢竟還年輕,不如也先這般老辣,他想了好一陣子,又聯想到也先的佈置,他發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瓦刺本部人馬,雖然分成數部,但是沒有在攻城的第一線,而是在方便撤退的地方。

也就是說,一旦有事情,第一波被打擊的決計不是瓦刺本部人馬。

而是一些孛兒只斤家族的部落。

阿失帖木兒忽然眼睛一亮,說道:“父王,你是要打一場敗仗?”

也先微微一笑,說道:“這打仗,就好像打獵,遇見那種厲害的野獸,不可力敵,就要想辦法。要捨得下餌。”

其實這也是也先一石二鳥之計。

不管這一戰勝利不勝利,順手消弱孛兒只斤家族的勢力,都是也先樂意看到的事情。

一旦打敗了,瓦刺受損,如果孛兒只斤家族沒有受損,草原實力平衡就會打破了。說不定他在這裡打過仗之後,還要回到草原上繼續打。

而如果大勝,說不得回去之後,就可以順手將下面的事情給做了。將大元皇帝的位置搬到自己家裡。

阿失帖木兒又有一個疑問,說道:“如果朱勇吃了餌之後不上勾,該怎麼辦?”

也先說道:“不會的,即便朱勇不想追擊,也有人逼着他追擊的?”、

阿失帖木兒說道:“可是南朝皇帝嗎?”

也先說道:“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報,前番哨探來報,明軍京營出紫荊關了而來?”一個風塵僕僕的騎兵跌倒在地上,說道。

也先的臉色一冷,說道:“有多少人馬,是步,是騎?”

“不知道有多少人馬?連忙數十里,兵分數路,大隊騎兵在前,後方綿綿不斷,一眼看不到頭,只是知道三千營爲前鋒。”這是哨探說道。

也先握住馬鞭的手微微一緊,隨即鬆開了。

雖然他在自己兒子面前堪堪而談,但是這一戰也是他生命之中,指揮過最大的一戰,甚至這一輩子,未必有第二次這樣大戰。

也先心中也不知道反覆思量了多少次了。他說道:“傳令,殺掉所有俘虜,各部立即撤出關外。”

也先這一聲令下,大同延邊最少有十萬百姓,死於非命。

阿失帖木兒心中一動,暗道:“這就是讓朱勇不得不戰的辦法嗎?”

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六章 困境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八章 斷事官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十章 諸子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
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六章 困境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八章 斷事官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十章 諸子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