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

第一百七十四章大元重光皇帝

阿難河畔。

數十萬蒙古人齊聚於此。

一片片白旗遮天蔽日。

元人尚白,崇九。所以在脫脫不花登基大典之上,幾乎所有的旗幟都是白旗,而如果看數目的好,也是從九數的。

要麼九杆,十八杆,二十七杆如此。

各方部落都來了。

不得不說,也先也必須承認“大元”這個兩個字,是蒙古人永遠不能忘卻的夢。很多對也先愛理不理的部落,還有很多大薩滿,都紛紛出山了。

一時間阿難河邊,似乎重現當初的場景。

成吉思汗就是在這裡稱汗建制的,蒙古人就是從這裡開始,開啓征服世界的旅程。北元流落草原多年,很多漢人所制的禮節,都失傳了

如果讓中原儒臣來看,這禮儀自然是漏洞百出。

而且給脫脫不花上的年號,也是很是拙劣。

蒙古退出中原之後,元順帝的兒子,元昭宗矢志恢復,但是最後病死了,他就是脫脫不花的高祖。而元昭宗的年號就是宣光。

就是在元昭宗手中,大明有了嶺北之敗,兩路失利。有了徐達與王保保的巔峰對決。

重光這兩個字,自然是效仿元昭宗之意。

只是這重光這個年號,早就有人用過,高昌與越南。高昌區區小國,又是在唐代用的,倒是不用在意。但是越南剛剛用過,就是永樂年間的事情。

就有一點尷尬了。

不過,在這一件事情,大明也是大哥別笑二哥,永樂這個年號,其實也不怎麼樣,畢竟有一個永樂皇帝方臘在前。

整個登基儀式,就好像是一個盛大的歡宴,一直熱鬧到了晚上。

晚上篝火燃起幾十裡。

也先與脫脫不花露天與各部落首領會盟。

酒到半酣,也先起身說道:“諸位,而今大皇帝登基,我大元盡收邊牆之外,南朝皇帝懼怕了,不允許我們繼續採買糧食,鐵器。”

“如果沒有糧食與鐵器,那麼明年,好男兒就沒有力氣捕獵,女人們就沒有辦法燒鍋了,倒是白災黑災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難道讓我們的兒郎們活活餓死嗎?”

“我們蒙古男兒,豈能束手就擒,遙想當年,漢兒不過是我們的兩腳羊而已,這些年你們也看見了。南人已經不敢出塞了。”

“奉大皇帝之命,盡起蒙古之兵南征,諸位誰敢從之?”

這些來的人,之前都已經被通過氣了。

當初大明嶺北行省,可是富誇塞外。他們這些人雖然沒有見過,但是也是聽老輩人傳說過,那樣的生活,對現在他們的來說,簡直是夢幻一般的生活。;

“南征。”不知道誰高聲喊了一聲。

喝得半酣的蒙古各部首領,紛紛以刀兵敲擊桌面,大聲喊道:“南征。”

一聲聲“南征”的聲音響徹夜空,幾乎所有人蒙古人都熱血衝頭,似乎想起來當初大元在中原的好日子。

也先見狀,心中暗道:“士氣可用。”他猛地起身,將手中酒碗砸在地面之上。“啪”的一聲,清脆的聲音打斷了這歡呼之聲。

也先說道:“好,而今快要過冬了,今年已經來不及了,明年冰雪融化的時候,大軍南下。”

“到時候兵分五路,大舉南下。”

“南朝九邊獨重大同,我領本部人馬,攻大同。”

“阿刺知院。”

阿刺知院立即起身,單膝跪到在地面之上,說道:“太師。臣在。”

也先說道:“你是我最相信的將軍,你帶兵攻打的宣府,攻如宣大之後,與我合兵。會獵於大都之下。”

阿刺知院說道:“是。”

也先說道:“伯顏帖木兒。”

伯顏帖木兒是也先的弟弟,他立即起身跪倒在地,說道:“太師。臣弟在此。”

也先說道:“伯顏貼木兒,你帶本部人馬越過越過黃河,進攻陝西一線。凡是西北有明軍來救援的,都爲我擋之。”

伯顏帖木兒說道:“是。”

也先說道:“傳令給甘肅平章阿樂楚,令他帶領甘肅行省本部,攻南朝甘肅鎮。”

“是。”立即有人答應一聲。

脫脫不花知道,也先不會給他安排什麼好地方,但是而且事到臨頭了。卻讓脫脫不花心中依然難以接受。

脫脫不花,對大明軍事還是比較瞭解的。大明的兵力就在九邊一線,內地的兵馬都已經墮落的厲害。

所以困住了九邊人馬,就是牽制住了大明兵力。

不要看瓦刺出兵數路,但是真正的主力,還是也先本部與阿刺知院本部。甘肅行省阿樂楚,就是爲了牽制南朝甘肅鎮的人馬。而伯顏帖木兒,進入河套地區,就是爲了牽制陝西,寧夏兩鎮。

如此一來,大明還有那些軍鎮沒有被牽制?

只有海西與遼東了。

瓦刺與海西還有遼東打過交道了,是硬骨頭。

特別是曹義。

而且脫脫不花不認爲也先會拔給他們什麼精銳人馬。

也先轉過頭來說道:“陛下,陛下新登基不能沒有作爲,陛下就帶領本部人,還有遼陽行省本部,進攻遼東,牽制遼東人馬。”

“太師,這人馬單薄了一些吧。”脫脫不花說道。

也先說道:“也是,那就將兀良哈三衛給陛下帶領。”

脫脫不花如何不記得也先與兀良哈之間姻親。但是脫脫不花很明白,黃金家族的聲望再高,都僅僅是聲望。

有時候,聲望是不能轉變成真刀真槍的。

他只能忍氣吞聲,說道:“太師所言極是。”

脫脫不花本部人馬,即便是掃地成兵,也不足萬餘人。而兀良哈各有居心,女真部落未必心腹,脫脫不花麾下號稱十幾萬人,但卻有尾大不掉之勢。

如果這一次,脫脫不花作戰失利,他只會更加難堪,畢竟蒙古人不會擁護一個失敗者,特別是一個戰場之上的失敗者。

也先說道:“今日,不醉不歸,明日各部頭領各回本部,明年春天,南下聚兵,讓天下人知道我瓦刺鐵騎的厲害。”

下面的頭目一個個高聲吼叫,就好像是狼嚎一般。一時間所有人都放蕩形骸,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

脫脫不花看這個樣子,就知道其實大家都沒有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脫脫不花就以不勝酒力,退場了。

他回到自己的帳篷,心思一直在轉,好一陣子,叫來自己心腹之人,低聲吩咐道:如此如此。

此人大驚說道:“陛下,我們剛剛殺了南朝的錦衣衛千戶,如此就讓這個人放回去嗎?南朝定然以我爲仇。”

脫脫不花冷笑一聲,說道:“無所謂,就好像是我不放此人回去,南朝就不知道,我與他們爲敵了。”

“南朝與我可是有血海深仇,而今不過是也先老賊在而已。”

“南朝怎麼想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要對付也先,少不得了我。不要殺他一個千戶,即便是殺一個萬戶,南朝也乖乖的將人送上來。”

“不過,也隱秘一點,放走之後,就不用管了。”

有時候動作越少越好,至於這個錦衣衛能不能逃出大漠,脫脫不花就不在意了。

他畢竟是大元皇帝陛下,想要送消息的話,有的是辦法。

他心中有一種強烈的期望,那就是希望也先在大明栽一個大跟頭,最好,瓦刺精銳都折在邊牆之內,那纔好。

脫脫不花一聲令下,一個遍體鱗傷的錦衣衛,一身牧民的衣服,渾身一股羊糞味,抹黑向南方跑了過去。

在大草原上,冬天就要來了。

即便沒有人追捕,想要橫穿瀚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章 貝琳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四十章 輿情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八十章 寇深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
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章 貝琳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四十章 輿情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八十章 寇深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