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

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

朱祁鎮也算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

朱祁鎮雖然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固執的人,但是在外人看來卻不一樣。

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

朱祁鎮一些想法,在儒家語境之中,並沒有太好的評價。而於謙卻是一個節操滿滿的人,是儒家語境之中的正人君子。

並非沒有權變之道。

但是在原則問題上,決計不會妥協的。

甚至而今朱祁鎮與于謙的合作愉快,朱祁鎮擔心是不是楊士奇做了于謙的工作。

朱祁鎮爲了確保自己的政策能推行下去。必然是一個強勢皇帝,不要看,朱祁鎮在楊士奇面前客客氣氣的。

並不意味着,朱祁鎮對楊士奇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只是而今楊士奇對朱祁鎮已經沒有威脅了。風燭殘年的楊士奇已經沒有年輕的心勁了,楊士奇的內閣也隨着三楊的身體狀態,權力也慢慢衰弱下去了。

而今的楊士奇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弱勢首輔。

看似強盛的姿態下面,隱藏着一個不堪重負的老人。

如果於謙上位,卻絕非如此,一個強勢皇帝與一個堅持原則的首輔,彼此之間,必然有激烈的碰撞。

太皇太后不知道有沒有仔細聽,說道:“也是。”

朱祁鎮說道:“娘娘,孫兒而今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請娘娘指點迷津。”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說道:“皇帝,而今我指點不了你。我深宮一婦人。能維持祖宗江山社稷不倒,已經足夠了。”

“我治國之策,皇帝是看不上的,又何必來問我?”

朱祁鎮聽出了太皇太后心中有氣,立即跪下說道:“孫兒不孝,讓太皇太后失望了。”

太皇太后見狀,微微一嘆,一手將他拉起來,說道:“起來吧,我不是真生氣,真生氣的話,你準備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就出手了。”

“我總就不是太宗,也不是仁宗。治國之道,我哪裡知道啊,我所知道,其實就是蕭規曹循而已。這些問題,我不是不知道,只是我顧慮太多,而今江山交給你手中了,你來問我,該怎麼做?”

“我認爲最好的辦法,你不是已經見過了。”

“而今即便我再說一遍,你會聽嗎?”

太皇太后是怎麼治國的?其實就是依賴內閣羣臣。

從宣德十年到正統四年,太皇太后一直秉承兩個原則,一個是罷一切不急之務,修養民力,不管什麼事情,能不動就不動。

另外一個就是信任內閣,讓內閣放手施爲。

但是朱祁鎮對於這一些根本不能忍受。

他很清楚,他不是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看似什麼都沒有做,那是太皇太后能站得住腳。

但是他真正親政了,卻什麼也不做,等太皇太后去後,下面的大臣,真能讓皇帝變成垂拱而治。

在權力之爭上,從來不講情面的。

這還是僅僅是太皇太后與朱祁鎮本身權威上來說的,太皇太后年紀大了,很多事情有心無力,但是朱祁鎮帶着後世記憶,又有年輕的體力。正是志氣勃發的時候。

怎麼肯用如此保守的政策?

太皇太后不知道是惆悵,還是傷懷,說道:“我老了。今後的路要你一個人走了。你自己回去想想吧。”

朱祁鎮愣了一會兒,說道:“娘娘,孫兒明白了。”

朱祁鎮行禮退下去了。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鎮遠去的身影,暗暗點點頭,她對朱祁鎮的表現還是比較欣慰的。

在政治上,很多方面還是很稚嫩的。但是有一股想做事的想法,爲人又非常自律。身邊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鶯鶯燕燕。

每日批閱奏摺,從來沒有斷絕過,即便生病擠壓了,第二日一定也要看完。

又能聽得了人勸。並不固執。

想來江山放在他手中,或許不會多興旺,也是一個守成之君。

即便有犯一些錯誤,也無關緊要,畢竟祖宗留下的根基厚實,一次兩次挫敗,是動搖不了大明根基的。

太皇太后隨即讓侍女將剛剛朱祁鎮看得那一副畫像拿了過來。

太皇太后細細打量,心中暗道:“皇帝唯一讓人擔心的,就是子嗣了。早些有子嗣,將來皇家也安穩多了。”

“將這一副留下吧。查查錢家的底細。”

“是。”一個女官說道。

朱祁鎮回到乾清宮之後。也無心看奏疏。心中亂如跑馬。如果能安定下來。

半夜忽然坐起,大喊道:“掌燈。”

隨即朱祁鎮披衣而起,來到大殿之中,而今是秋冬時節,天寒地凍,王振急忙過來,說道:“皇爺怎麼了?”

朱祁鎮一邊整理衣服,一指一面牆壁,說道:“將這一面牆壁給朕清理乾淨。”

“是。”王振立即讓人書架,瓷器,等亂七八糟的裝飾品給撤下來的,只剩下一層布幔,但看朱祁鎮還不滿意,隨即將這一層布幔也扯了下來。

露出用生石灰塗過的牆壁。

不過,因爲工匠的不同,即便是用生石灰塗過的牆壁,也很是平整,雖然比後世的塗料差不少,但是卻與六七十年代的牆壁差不多,一點開裂都沒有。

朱祁鎮坐在書桌上,讓下面的人用上好的宣紙,裁成一片片的。

隨即朱祁鎮在這些紙片之上,寫下一個個問題。

麓川,廣西,松潘,西北,青海,寧夏,河道,奴兒干,朝鮮。又有馬政,盧溝河 ,海河,漕運,海運,黃河,淮河。還有賦稅,江南重賦,衛所缺額,將領青黃不接,馬政,吏有封建。地方豪強,流民。開海。

朱祁鎮一個接着一個寫出來。一時間不知道寫出了多少。

令王振用漿糊貼在牆壁之上。

風輕輕一吹,無數紙片在牆壁上,上下起伏,一個個好像在招手一般。

朱祁鎮就在這面牆壁之上,來回踱步,面色僵硬,一句話不說。恐怖的氣壓壓在乾清宮之中,讓所有的宮女太監,連大氣也不敢喘一個。

王振也不敢上前多說一句話。

朱祁鎮忽然想到什麼,就令王振將上面的紙條挪移位置。有時候剛剛挪好,朱祁鎮就又改變注意了。有時候忽然想起什麼了,又寫出來,讓王振貼上去。

王振都忙不過來了。

不得不將叫進來兩個不識字的小太監幫忙。

等雞鳴時分。

朱祁鎮已經將上面的事情整理出一些頭緒了。

一個瓦刺的紙條,放在中心,外面放射性的貼着無數紙條。

如兀良哈,西北,馬政,青海,哈密,等等。

朱祁鎮意思很明顯,瓦刺是一個關鍵所在,想要解決瓦刺這個問題,就要解決瓦刺這大問題周圍不知道多少小問題。

朱祁鎮嘆息,緩緩走上去。從瓦刺這些問題之中,撕下來一個紙條,親手沾了漿糊,貼在另外一片空地之上。

隨即朱祁鎮不假手他人。一個個將牆壁上其他紙條挪移過來。

比如盧溝河,天津,遼東稻田,北京城牆修建,三大殿,京營。吏有封建,河北建省。等等問題都放在一起。

朱祁鎮後退了好一幾步,看着滿牆的紙條。最大一團是瓦刺,其次是賦稅,然後是衛所。而最小一團,就是朱祁鎮看看標出來。

朱祁鎮這一次,沒有寫在紙條之上,而是用毛筆寫在牆上:“京師根本。”

隨即朱祁鎮說道:“王大伴,將這一堵牆壁給朕罩上,任何人都不許觀看,私自窺視者斬。”

王振連忙說道:“是。”隨即問道:“皇爺可是免早朝?”

朱祁鎮淡淡一笑,說道:“不行。”

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十章 出京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
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十章 出京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