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三策

襄陽王府在城池的東南處,由原襄陽衛公署改建而成,在大殿之上,李自成端坐着,他年還不到四十,連連的勝利,使得他舉手投足間更顯威嚴。

他穿着也依然樸素,一身藍色的箭衣,戴着白色的氈帽,腰間掛着寶劍,然後打着披風,身上服飾衣料都頗爲破舊。當然,李自成未變,但他的部下,其實已在悄然改變。

連五營將官在內,各地的防禦使、府尹、分守將軍等,短短數月間,漸漸已經有腐化的趨勢。

便若後世太平天國推行平均主義,普通士兵嚴守制度,但各級將官,手上有權力的人,卻在有意無意佔有財富,最終破壞了那種平均制度。

腐化,佔有民財是一,還有闖營嚴禁士卒騷擾地方,如規定禁殺人,禁殺牛等等,也遭到各地分守將兵的破壞。

此類軍規的空子太好鑽了,你禁殺人,我給他安上一個裡通明朝官府的罪名行不行?給他安上一個意欲外逃的罪名行不行?

監督制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那些闖兵大字不識一個,遇到這種複雜的律法之事,難道只能一殺了之?況且,讓誰去監督,怎麼去監督也是問題。

打天下與治天下畢竟不同,闖營治下各防禦使、府尹、分守將軍等多爲饑民或降兵出身。這些人身份低微,一朝媳婦熬成婆,手上有了權力,萬千人畏懼恭伏,最終發生什麼變化,誰也難以說清。

眼下闖營治內投靠的文人士紳還是太少,不足以發展到各縣各府,就是有一些投靠文人被任爲防禦使、府尹、州同、縣令。不言這些降官文人本性如何,面對同地駐守的威武將軍、都尉、掌旅等人,他們又敢對這些手握兵權的武人做什麼?

本質上,闖營還是以武爲尊。軍隊纔是骨幹,餘者地方官吏,只是枝葉罷了。鬧大了,倡義府會袒護哪一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再良善的人,手上沒有受監督的權力,會發生什麼變化。就可以想象了。

打天下與治天下的衝突,悄然在治下發生,對此類情況,李自成表現的只有不知所措。本質上,他並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最擅長的。就是流竄,打游擊,在征戰中奔波,各方圍剿下生存。

治下變化,李自成當然有所知聞,他的解決辦法就是“動起來”,率將士們繼續征戰。危險困苦中,這些問題自然不復存在,還可遠離擺脫種種繁雜到讓他頭痛欲裂的民政事項。

與他李自成一樣,整個闖營中有民政能力的人少之又少,九成九九九九是文盲的羣體,又如何控制指導地方民事?

或許分給他們幾十畝地,讓自己耕種,還可說出個子醜寅卯。然要指導別人,負責治下萬人,十萬,百萬人口的生計安頓,民生髮展,就那瞠目結舌,茫然不知所措了。

所以闖營治下。現在是難得的“無爲而治”局面,官方宣佈不催科、不徵糧、給貧民提供耕牛、種子,餘者之事,就順勢而爲了。也沒有能力深入進去。

這樣的結果,最終只是地方不受控制,各地權力被滲透竊取,然後豪強坐大,而有財富的豪強,又對什麼樣的政權最痛恨?

歷史上李自成在北京一覆滅,治下豪強並起,叛亂無窮,沒有一個府尹、縣令不被殺的,他龐大的地盤,轉眼間就灰飛煙滅了,這也是沒有治國能力的流寇政權必然結果。

當然,眼下的局面只是萌芽,相比大明外地,闖營治下,算得上是清明的,不過李自成總有一種恐懼感,決定動起來。

此時他昌義府的班子都在,丞相牛金星,吏、戶、禮、兵、刑、工六政府侍郎,還有各從事等官。

他們都穿深藍色官服,領子爲方,上以雲朵爲級別,大點的官員,冠上面還加雉羽,這也是牛金星等人首先強調的改變,新政權必須有新氣象,至少在官服上,要與明廷有所不同。

除了這些文官,還有五營各將,如權將軍田見秀、劉宗敏,制將軍劉芳亮、袁宗第、李過、劉希堯,又有楊少凡、高一功、李巖、宋獻策、顧君恩人等在列。

數日前李過與楊少凡押解袁時中迴歸,李自成見之大喜,將袁時中凌遲在襄陽市頭,大大泄了自己心頭之恨,又分別給李過與楊少凡記了功。

此時各將與李自成打扮一樣,皆是頭戴白色氈帽,身穿藍色箭衣,他們雖在戰術上出衆,然戰略上,還是要聽那些軍師文人的。

所以各人只在殿中聽着,聽牛金星、顧君恩、宋獻策等人激烈爭論,爲下一步闖營動向紛議不休。

“大王,臣請攻掠北直、山東,然後直搗京師!”

說話的是丞相牛金星,他三絡長鬚,面目清癯,穿着倡義府官服,神采奕奕,更見風采。他的補子上只有一朵祥雲,冠上有着雉羽,腰上彆着犀牛玉腰帶,在倡義府上屬等級最高官服。

雖說他這個丞相只是名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五營各制將軍、甚至果毅將軍都可以不買他的帳。然明面上,各人還是要對他客客氣氣,以舉人之身到了這一步,牛金星是意氣風發,這個丞相也是做得有滋有味。

他大膽提出自己方略,就是直搗京師,他認爲,以闖營兵力直搗京師已經沒問題,而且他的私心,也想使自己這個丞相成爲全國名副其實的丞相,而不是地方几府的丞相。

改朝換代後,更可避免難聽的流賊稱呼,哪個文人,又喜歡揹着“賊”的名聲?所以迅速攻佔京師,便是牛金星的大膽提議。

禮政府侍郎楊永裕有不同意見,以投降的欽天監博士之身任爲侍郎,在朝廷中,就是尚書級別的人物,他同樣意氣風發。也因爲久居湖廣,瞭解湖廣與江南的富庶,所以他的方略就是據留都,斷漕運!

最後便是從事顧君恩的方略。極力否定牛金星與楊永裕之策:“否,否!先據留京,勢居下流,難濟大事,其策失之緩也……”

顧君恩面帶微笑說着,他與牛金星一樣,在相貌上無可挑剔。特別聲線渾厚,頗爲悅耳:“……又,直搗京師,萬一不勝,退無所歸,其策失之急也……”

他一口否定牛金星與楊永裕之策。說得二人面色一變,他仍然神色恬淡的說下去,似乎否定二人之策,只是尋常一句話罷了。

他緩緩道出自己的方略:“不若先取關中,爲元帥桑梓之邦,建國立業,然後旁略三邊。攻取山西,後向京師,進退有餘,方爲全策!”

嗤的冷笑聲音,也不知是牛金星發出,楊永裕發出,或是別的什麼人發出。楊永裕臉上帶着笑容,眼中滿是冰冷。他首先質問:“敢問顧從事,本府方略,緩在何處?”

楊永裕滿臉笑容的說着,語中還有提醒他身份的意思,自己是禮政府侍郎,他只是區區一個從事罷了。

顧君恩並不急迫,他擅長揣摩。深深瞭解闖王與闖營各將內心所想,心有定計,更爲從容不迫,他微笑說道:“大明核心在江北。不言江南河網密佈,我師不擅水戰,想要攻佔江南,要耗費多少時日?此間時候,讓朝廷緩過氣來何如?退一萬步來說,便是攻佔江南,然我師勢居下流,以南伐北,又豈是易事?明太祖之事可一不可二。”

“驢球子,江南、湖廣、江西什麼都不好打!”

這時劉宗敏用力拍着自己大腿說道,緩不緩再說,江南河網密佈卻是說到他劉宗敏的心裡。

正月時那場戰事讓他心有餘悸,當時他們闖營萬船攻打武昌,好好的天氣,江上就突然起了大浪,他的部下活活淹死不少,連他劉宗敏都差點掛了,思之怎不讓人心驚?

“劉爺說得是。”

五營各將劉芳亮、袁宗第、劉希堯等人紛紛說道,臉上都帶着恐懼的神情,他們常年策於馬上,平原上可以玩出很多花樣,一對河流水網,那就一展莫籌了。

正月那場戰事,不說劉宗敏心有餘悸,他們一樣心中深深恐懼,那場渡河之戰嚇破了他們的膽,大風大浪的威力,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渺小。

緩不緩也再說,河流密佈,出行都靠船,他們這些北兵哪受得了?而且他們闖營威力在馬隊,到了江南怕要盡數變成步兵了,萬一被官兵堵在哪裡,那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竄都無處竄。

李自成點點頭,老實說,他對去什麼江南沒興趣,湖廣離家已經夠遠了,還要跑到更遠的地方去?

楊少凡不語,李巖想說什麼,最終還是閉口。

依他的想法,打仗打的就是錢糧,據有富足的江南,纔有實力一統全國。然各將異議,文武大元帥也沒這個想法,江南河網密佈,闖軍不習水戰也是事實。

還有一點是李巖知道的,江南武人勢力沒有江北這麼跋扈,還由文人文官在主導,基本的秩序還在,官兵雖惡,不會若左良玉等這麼惡,剿兵安民的基礎便失去了。

而且江南豪強多,高牆深寨,地方鄉勇守護鄉梓賣力,那方百姓日子好過些,饑民少,大軍也失去羣起響應基礎。那每下一城一寨,怕都要經過激烈的戰鬥,能不能攻下江南,確實未知。

如湖廣這樣的情況太少見了,每下一城都有人開門,仗打得比河南等地還容易,這就是左良玉作惡的結果,別的地方,怕沒有這種理想情況。

所以李巖也不語了。

看衆人都不同意他的方略,楊永裕咬牙恨恨,心中閃過一個念頭,畢竟是流賊,難濟大事。

他沉默下來,心中有一種後悔,觀李自成等人作派,短視無比,連江南之重都不知道,看來敗亡只是時日,自己身爲禮政府侍郎,到時會不會被清算?

越想這種念頭越強烈,心中越後悔。

PS:老白牛:假日帶家人出去旅遊幾天,但看到只有人頭,以後不在節假日出去玩了。本書餘下內容不多,重點是幾場較大規模的戰役,還有最終一戰,對各方戰犯的審判等。

有一點希望書友理解,本書本月完本,但這月更新會有點不定,不會天天都更上來。要結尾了,很多地方需要斟酌思考,若天天更新,那是對質量的摧殘。我是爲表達內心的東西,不是爲了寫一點點字上去。

網文最大的弊端,我認爲就是天天更新,使寫作變成碼字,作家變成寫手。在強大的壓力下,作者們也變得機械,麻木,而趕稿而趕稿,每每來不及醞釀,思考,修改。

這不是好事,寫作本來也是我喜歡的東西,但越來越有種厭惡的感覺。我不希望這樣,希望在輕鬆愉快,充滿激情的狀態下寫作,使喜歡的仍然喜歡,最終寫出自己內心要寫的。

第119章 阿巴泰309章 觀聞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499章 楊興嶺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47章 豬圈第666章 騷動第819章 覆蓋第558章 反響第43章 形勢第26章 外柔內剛第312章 佈局(上)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595章 檄文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7章 白甲第11章 管隊官張貴第579章 裹脅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549章 處置第622章 在哪裡?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3章 你信不信?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556章 末日第325章 進剿第24章 建堡309章 觀聞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117章 新編制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426章 集結第327章 滅之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732章 血溝第260章 援兵第101章 來臨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378章 除奸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337章 聖意第692章 到西安第22章 小人多第114章 騎射第566章 清虜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739章 對策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758章 聯絡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568章 完善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480章 輜重第67章 扮象第513章 射死第365章 對付王斗方法第107章 暴怒第724章 對比第212章 追擊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131章 衛城第44章 變化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381章 決戰(下)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378章 除奸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365章 對付王斗方法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264章 突圍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795章 力量第85章 揚眉吐氣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108章 小堡
第119章 阿巴泰309章 觀聞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499章 楊興嶺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47章 豬圈第666章 騷動第819章 覆蓋第558章 反響第43章 形勢第26章 外柔內剛第312章 佈局(上)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595章 檄文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7章 白甲第11章 管隊官張貴第579章 裹脅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549章 處置第622章 在哪裡?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3章 你信不信?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556章 末日第325章 進剿第24章 建堡309章 觀聞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117章 新編制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426章 集結第327章 滅之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732章 血溝第260章 援兵第101章 來臨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378章 除奸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337章 聖意第692章 到西安第22章 小人多第114章 騎射第566章 清虜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739章 對策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758章 聯絡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568章 完善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480章 輜重第67章 扮象第513章 射死第365章 對付王斗方法第107章 暴怒第724章 對比第212章 追擊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131章 衛城第44章 變化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381章 決戰(下)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378章 除奸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365章 對付王斗方法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264章 突圍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795章 力量第85章 揚眉吐氣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108章 小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