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輜重

從娘娘宮南下不遠,就是錦州灣小淩河的入海口,當地人稱之爲東海口。

宋時起,娘娘宮海域就是個繁華的港口,到了明朝,更是千帆競渡,大量的商貨,通過小淩河直接運送到錦州城內。

當王鬥站在這裡時,就見一片片鹼蓬草,散落在小淩河入海口的兩側,透露着迷人的紅光,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娘娘宮碼頭的對岸,同樣也有一個頗大的碼頭,不過此時那些渡船,或被清兵毀了,或是收羅走了。

“這條河很重要,可以直接運送輜重到達錦州城下。”

王鬥暗暗想到。

不比後世小淩河己經淤塞,此時的小淩河段,錦州以下,皆可通舟楫,地理優勢非常明顯。

順着小淩河口往下走,河水的兩岸,還有諸多的鹽田,一直蔓延到大淩河口。往日這些鹽田,都是當地官將的重要收入,不過戰爭一起,這些鹽田都放棄了,那些鹽戶們,也紛紛失去了生計。

還好前幾天的時候,他們又重新找到活計,便是爲靖邊軍等打魚。

王斗的靖邊軍,之所以有強悍的戰鬥力,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經常有肉吃。若論待遇之厚,當居大明各軍首位,便是各官將麾下家丁們,也不可能有靖邊軍這樣的伙食。

不過千里迢迢趕來遼東作戰,後勤輜重運輸,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這個時代便是上好的燻肉,大熱的天氣下。最多也只能保存七、八天左右。

而肉瓷罐,便是有東路商人蔘與運送,千里迢迢的,也不能滿足龐大靖邊軍將士的需求。所以王鬥就將主意打到海魚頭上。

海洋是這世界上最大的資源寶庫,不過這個時代,利用效率太低了。

拿海魚來說,不論漁民打出多少魚,因爲沒有後世的保鮮手段,特別在夏天,經常一兩天後就發臭壞掉,根本不能用來交易販賣。也不能當食物吃,所以漁民都是貧窮的,可謂守着金山而空手回。

而內陸地帶,鮮魚又是貴重的。一貴一賤,形成鮮明的對比。

有鑑於此,王鬥靈機一動,憶起了後世看過的一些魚乾資料,提出了一種製做方法。

便是將鮮魚處理內臟魚鱗後。用大鍋煮爛曬乾,這樣處理後保存的魚乾,就算在炎炎夏日,最少也可以保存一、二個月之久。有點類似後世罐頭。或此時肉瓷罐的處理方法。

此法一出,立時引起轟動。

要知道。此時沿海地帶雖也有魚乾生產,不過也只是鮮魚捕撈上來後。放在漁船上曬乾,一般都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曬魚場所。而且這樣的魚乾製作出來,夏日同樣保存不了多久,還有色澤不佳,容易生蟲等毛病。

魚乾要保存長久,需要使用大量的鹽,這個時代,鹽巴都是昂貴的,窮困潦倒的漁民哪捨得大規模使用?

就算某些商人有這個財力,然有鹽的魚乾,等若購買的百姓,吃肉的同時還吃鹽,不但與官府的鹽政相沖突,還觸犯了龐大的利益集團,怎麼死都不知道。

所以幾千年來,漁民們守着寶山,卻一直貧窮,龐大的海洋資源得不到利用。

王斗的方法說來簡單,但若推廣開來,使得大規模的水產品得以進入內陸,不但無數漁民得到生計致富,還可以活民無數,至少沿海的百姓,災荒年時,吃魚總比吃樹皮草根好吧?

當然,這種巨大偉大的歷史意義,此時很多人想不到,不過商人對利益總是敏感的,王斗的初衷只是供應靖邊軍的肉食需求,很多商人卻立時窺到這其中的巨大商機。

在大明朝,養豬養羊養雞養鴨養牛什麼的難養,不過這個時代的海魚資源,可謂無窮無盡,雖有魚季之說,不過龐大豐富的魚類資源,顯而易見是不會缺乏的。

想想每年龐大的魚乾製作出來,這其中利潤是多少?不說別的,單單在遼東,這數十萬明軍,需要的魚乾就是個天文數字。

很快的,此時隨在軍中的鎮東商行會長鄭經綸,帶着大量的東路商賈,拜訪了王鬥,提出願意與忠勇伯分成,除供應靖邊軍的魚乾外,還打算將這種魚乾運到大明各處販賣。

魚乾的名字他們都想好了,就叫王公魚,這其中有鄭經綸等人討好王鬥,也有靖邊軍情報司的推波助瀾在內。

不但是東路商人,就是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王承恩,監軍張若麒等人也震動了,還有身在遼東的各位總兵,甚至此時彙集在杏山,松山的衆多商賈們也是心動。

此次大戰,除了官方組織的運輸隊外,還有大量的大明商人爲大軍運送或提供糧草,可謂晉商,京商,浙商,徽商齊出。

洪承疇等大員看到魚乾代替一部分糧食的意義,畢竟眼下大明供應前線糧草極爲緊迫,讓士兵們吃大量的魚乾,不但可以補充肉食,還可以節省很多糧草。

畢竟就在遼東打漁,比千里運輸糧食,成本低太多了,以往是鮮魚保存不易,現在有此等良方,豈能不用?

各位商人是眼熱內中利潤,若王鬥只是卑微小卒,此等良方他們山寨就山寨,竊取就竊取了,又待如何?

不過此時卻是不敢。

忠勇伯威震天下,若一怒之下,讓他們路遇韃賊怎麼辦?各人雖然後臺深厚,很多人與洪承疇,邱民仰,王承恩等關係密切,然不見得後臺會與王鬥鬧翻來維護他們。

所以與王鬥合作分成是必然。

各位總兵背後,則站着密密的商賈,他們是轄內諸多商人勢力的保護傘或合作人,境內很多產業。都有他們的乾股,便若大同歷代總兵,其實便是晉商的代言人之一。

邊軍私通塞外,歷來己久。滿洲未崛起前蒙古強大,那時各邊鎮將官,就己經走私運輸,販賣各類緊俏違禁商貨,發了大財。他們當然不能明面出馬,所以各大小商人,就是他們的合作對象。

這些總兵,當然要爲他們背後的商人說話。順便自己也發點財,一時間,言說拜訪王斗的人絡繹不絕。

王鬥未想到自己的靈機一動,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最後他吩咐輜重營將官孫三傑與各人商談,達成一系列協議,組建了一個巨無霸似的漁業商行。

這內中,忠勇伯王鬥,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監軍王承恩,遼東巡撫邱民仰,遼東諸兵備。還有此時身在遼東的諸多總兵都入了股,還有各省各地的大商人們。

各人協議中。生產的魚乾稱之王公魚,並統一使用東路標誌。這是衆人不約而同贊同的。

東路現在聞名遐邇,似乎該處生產的商貨,就是優良精美的代名詞。東路的肉瓷罐,舜鄉堡牌的產品,其實己經流到外地,成爲許多大明富戶追捧的對象,更別說精良的武器了。

貼上東路的商牌,似乎檔次就高了一些,更受購買者信賴。便如後世一些商品,明明是國內生產,非要加個合資,或是冒充國外生產一樣。

王鬥樂見其成,這些商人中,很多是天津,山東,山海關,遼西的海商。東路商行與他們聯盟,有助於擴大東路商人的勢力,魚乾,同樣可以成爲東路的拳頭商貨之一。

魚乾商行建立後,遼西一帶的漁民,立時成爲香餑餑,還有覺華島龍武水師的水兵們,也爭先恐後的去捕魚。

這龍武水師,曾是當年孫承宗所建的五個水營統稱,不過寧遠大戰時,武訥格率領後金騎兵攻陷了覺華島,各營遭到摧毀,事後雖有組建,己無當初之盛,除了運送糧秣,該水師己無別的作用。

此時水師下海捕魚,總算讓他們的作用,更增一層。

除了漁民,還有衆多熟悉水性的當地軍戶,運糧民夫們,也是爭先恐後下海,一時間遼西的海面上千帆競渡,熱鬧非凡。

特別此時正是漁業旺季,只短短几日,就有大量的各類海魚捕撈上來,各作坊間,密密的大鍋架立,剝鱗掏髒後的海魚被煮得稀爛,傾倒平復在石板上暴曬,隨後用石滾輾壓,大片大片存放良久的魚乾便整製出來。

當然,這只是最低級的魚乾,靖邊軍食用的魚瓷罐,則是將魚切塊,煮熟後放入適量醬油、砂糖、麴酒、蠔油等調料,若有蔬菜,還要適當加入,以補充人體需要的養份,隨後密封,如此魚瓷罐味道鮮美,還可存放數月之久。

這種魚瓷罐,主要由東路商行在松山堡附近新設立的作坊生產,除供應靖邊軍外,還提供給遼東各軍的軍官們,或是販賣到大明各處,供應富戶所需。

因爲魚瓷罐需要大量的陶瓷,還帶動了遼東陶瓷貿易的興盛。而且要供應的魚乾太多了,各類步驟,都需要大量人手,所以除了漁民外,衆多的遼東軍戶,運糧民夫,也得到了活計。

現在的百姓都學精了,要糧食,不要銀子,不過對他們的工錢供給,最不濟的,也可以使用魚乾支付。王公魚,在很多遼東軍民眼中,己經快速成爲第二替代糧食。

對很多軍民來說,只要有肉吃,他們就滿足了,並不會要求那麼高。

帶着護衛隊,還有韓朝,鍾顯才,鐘調陽等靖邊軍官將,王鬥沿着娘娘宮地段,一直往東南海岸而行。

大海濤濤,空氣中瀰漫着一股海腥味,因爲黃土嶺地帶,駐紮着楊國柱,王樸,還有靖邊軍等數萬軍隊,他們的大營,一直蔓延到小淩河邊上,有效地擋住了清騎對這邊的滲透。

所以從娘娘宮東南下來,一直到各海邊地帶,密集地佈滿了商人們的曬魚場與加工場,忙碌的人羣如蟻,各樣幹活開工的聲音如潮。而不斷的,無數的船帆,從各碼頭上卸下了小山似的海貨,繁忙的景色引人注目。

或許這些日對大海見多了,那種恐懼渺小的感覺減輕不少,鍾顯纔等人,己不會如初見大海那樣畏懼,不過看到這種繁忙的場景,衆人還是感慨。

鍾顯才崇拜地看着王鬥道:“大將軍贈魚乾之技,僅此一項,就活民無數,真是萬家生佛。”

衆人都笑起來,王鬥也笑道:“顯才你越來越會說話了。”

他看着大海,感覺心曠神怡,他說道:“我王鬥來到大明,最自豪的一點,就是改變了曾經很多人的命運。”

第413章 新營制第613章 銃劍,刺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763章 惡之花第72章 貧窮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204章 拷問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87章 動員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799章 擋兒嶺第192章 不負你第212章 追擊第402章 各方心思(下)第243章 鉅鹿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41章 春耕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636章 淹沒第100章 值得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483章 馬科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421章 陳九皋第337章 聖意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112章 野戰(下)第181章 借錢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129章 不戰而逃第686章 溫疫論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330章 密謀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638章 屍堆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813章 拼命第119章 阿巴泰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281章 斬殺第248章 對策第753章 出關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490章 序幕第686章 溫疫論第640章 炮轟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795章 力量第715章 三策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687章 敬意第787章 動員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765章 國徵第449章 初勝第51章 鄧一腳第148章 免稅第12章 誇功遊街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73章 文冊、工匠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759章 陌生第105章 射殺第618章 方向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819章 覆蓋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559章 善後第282章 俘獲第327章 滅之第57章 原則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48章 納捐第43章 形勢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769章 戰略第53章 畜場械鬥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61章 風雨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688章 先取湖廣,再奪陝西!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459章 打響第613章 銃劍,刺第243章 鉅鹿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
第413章 新營制第613章 銃劍,刺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763章 惡之花第72章 貧窮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204章 拷問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87章 動員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799章 擋兒嶺第192章 不負你第212章 追擊第402章 各方心思(下)第243章 鉅鹿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41章 春耕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636章 淹沒第100章 值得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483章 馬科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421章 陳九皋第337章 聖意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112章 野戰(下)第181章 借錢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129章 不戰而逃第686章 溫疫論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330章 密謀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638章 屍堆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813章 拼命第119章 阿巴泰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281章 斬殺第248章 對策第753章 出關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490章 序幕第686章 溫疫論第640章 炮轟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795章 力量第715章 三策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687章 敬意第787章 動員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765章 國徵第449章 初勝第51章 鄧一腳第148章 免稅第12章 誇功遊街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73章 文冊、工匠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759章 陌生第105章 射殺第618章 方向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819章 覆蓋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559章 善後第282章 俘獲第327章 滅之第57章 原則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48章 納捐第43章 形勢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769章 戰略第53章 畜場械鬥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61章 風雨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688章 先取湖廣,再奪陝西!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459章 打響第613章 銃劍,刺第243章 鉅鹿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