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

“說話啊,都啞了?”

看羣臣一直在沉默,壓抑的氣氛讓人不安,崇禎帝不由大喝一聲,整日擔憂國事,他的臉龐看起來更憔悴了,身形單薄得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似的。

其實早在曹、王兵敗,流賊逼向開封時,他就沒有好好吃過東西,整日胡思亂想的,食不甘味,睡不安心,他害怕,害怕戰敗的消息,開封實在太重要了,特別內有藩王叔父存在。

只是害怕什麼,就偏偏來什麼,開封的塘報,是在九月十三日一早發出的,這等事情,丁啓睿等人想隱瞞也隱瞞不了,戰情總要發出,只是足足在二十四日纔到達。

河南到京師的驛站已經衰廢,信使傳遞也是時斷時續,早已做不到每日不歇,以一晝夜三百里的快捷速度前行。

雖然丁啓睿在塘報中極力爲自己辯解,將兵敗原因推到流賊勢大頭上去。

畢竟曹、王新軍都大敗了,他們跟着敗也情有可原,還有主要就是彈劾左良玉,不過崇禎帝毫不猶豫,還是以朱仙鎮之敗督撫無能,令錦衣衛出京,去將丁啓睿逮入京來。

聖上雷霆大怒,便是閣中有與丁啓睿交好者,這個緊要關頭,也沒人敢爲他說話,況且崇禎朝時殺文官若殺雞,惹惱皇上,便是身爲內閣大臣,誰知道會不會砍到自己頭上來,還是明哲保身吧。

楊德政、方國安只餘數十騎人馬,朝廷對二人沒了顧忌,一樣令錦衣衛將他們逮入京來。

楊文嶽、虎大威、姜名武人等戰死,國朝歷來死者爲大,生前再是不堪,只要死了,都是優撫有加,更不說這些人還忠勇可嘉,所以內閣諸公都決意對陣亡人等大加褒獎,免得招來物議。

還有此戰高名衡、陳永福等人。也是該褒獎的褒獎。該懲戒的懲戒,唯有左良玉不好辦,需要三思而後行。

雖然左良玉是朱仙鎮之敗的罪魁禍首,但他骨幹兵馬不失,兵多勢大,朝廷還要依靠他效力,更重要的是,若處罰過重,他反了怎麼辦?投降了流賊怎麼辦?中原已經糜爛,難道要讓湖廣也糜爛嗎?

歷史上左良玉逃跑致敗。朝廷不但不敢治罪,反而“發帑金五萬。戶部金十萬,及銀牌、布幣,犒左良玉軍”,真是咄咄怪事,卻也是明末現狀,有兵就是草頭王,遼東軍門。中原左良玉,陝西賀一龍,東南鄭芝龍,皆是其中代表。

只是朝中諸公剛捏着鼻子決定對左良玉大加嘉獎,宣府的報紙來了,左良玉天怒人怨,迎風臭千里,假以時日,臭遍整個大明只是等閒。這種情況下,再對左良玉嘉獎,可想象到時的物議喧然,諸公也不想被千夫所指。

只是該如何處置左良玉?嘉獎不行了,甚至處罰淺了,都不能平熄民怨,但處罰深了,左良玉若……

真是讓人左右爲難。

越想君臣越怨宣府那份報紙,軍國重事,成爲小民談資就不說了,看那報紙傲然姿態,不知道的人,還以爲大明朝廷在宣府呢,中樞威嚴何在?

特別該報對左良玉的宣判口氣讓人不爽,你是刑部還是大理寺?眼中還有中央嗎?

雖然君臣對時報每期必看,但各人也越發不滿,只是禁難禁,報紙的威力,朝中上下又深有體會,最後想來想去,軍國重器,別人有,自己也必須有,將輿論掌握在自己手中好了。

更別說江南在醞釀開辦報紙,欲稱之爲江南時報,遼東吳三桂,也打算搞個遼東時報,沒理由中樞要落於後人。

而且自己開辦報紙也很有優勢,宣府時報那種昂揚之氣學不來,但畢竟是中央,控制着全國各地,大義在手,更範圍廣,資料足,連宣府的採訪們,都經常要來抄自己的邸報,這就是優勢所在。

所以君臣這些日商議政事,內閣關於開設皇明時報的議題,已經鄭重擺到皇帝案頭,也向世人表明,北京城這塊地方,纔是大明的中央,朝廷的中樞所在。

除此這些時日,還有遼東告急,東虜攻入朝鮮,曹、王如何處置等煩心事,讓朝堂紛爭不已。

最重要的,塞北捷報到後,如何封賞王鬥?這纔是讓臣君最頭疼的事。

崇禎帝左右徘徊,他對王鬥模糊下了判斷,便是盛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自己不能再給他坐大的機會,所以早前靖邊軍擴軍到五萬,加上王鬥請旨征討塞外,他毫不猶豫同意了。

在他想來,王鬥定然深陷泥潭,在塞外消耗個三到五年,甚至與塞外胡人兩敗俱傷,趁這個機會,自己剿滅流賊,整頓內務,國事定然能興,王鬥野心沒了施展的地方,定然安安心心做個大明純臣,成爲崇禎朝的戚繼光。

介時君臣相得,一起中興大明,流傳到後世,也是一樁美談。

只是,王鬥又大勝了,名望又漲了,爲什麼就不能消停一會,讓自己安安心心呢?

臣強主弱,又豈是君臣之道?崇禎帝心中深深的無力,只是看着閣內的羣臣們。

作爲兵部尚書,陳新甲還是先開口,去年那場事後,陳新甲深深反思自己,覺得還是應該與王鬥站在一起,朝野中人,現在誰不知道自己與王鬥是一黨?自己不論怎樣做,都改變不了這種印象。

皇帝雖對自己冷落,但兵部尚書這個位子,還是坐得穩穩的。

他猜測皇帝心中,需要一個與永寧侯溝通的橋樑,就算朝中對永寧侯再猜忌,但只要王鬥在一天,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就穩穩當當的,只需小心翼翼一點便好。

況且,昨日宣府鎮情報司拜訪,許了自己不少銀圓,自己理當桃李相報。

他臉上帶着歡笑,高聲道:“皇上,永寧侯塞北大捷,此乃國朝百年來未有之盛事,足可與徐達,藍玉人等之壯舉相比肩,大漲我中國之志氣。滅胡虜之氣焰。胡兒不敢再南下牧馬,宣大三鎮百姓安寧!”

“如此大勝,自然要賞!微臣斗膽提議,請效仿漢唐舊例,設安北都護府,囊跨漠南漠北之地,以歸化城爲都護府所在,令永寧侯充任都護府大都護,爲我大明守護北疆,驅逐胡馬。使三鎮不再有妻離子散之苦!”

他臉上斂去笑臉,帶上一點憂慮:“只是……塞外苦寒。永寧侯若長駐歸化城,想必會不斷要錢要糧,現在倉儲匱乏,只恐介時戶部錢糧難支,所耗者巨,微臣又覺此策……”

他神情煩惱,崇禎帝則是心中一動。爭議幾天了,第一次聽到一個靠譜些的建議。

他對塞外沒什麼概念,總覺那是個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否則胡兒富足,就不必時常南下劫掠,反之是漢軍前去搶劫了,歷朝將士,也皆以長駐塞外爲苦事。

陳新甲這個提議,果然有可行之處。確是禍水外引之良策。

若將王鬥目光帶到外面去,便給了自己收拾內政的時間,靖邊軍兵馬雲集到安北之地,離中原遠遠的,也總比王鬥率強軍回到宣府鎮好,就算留部分駐守,但畢竟兵馬少了,自己壓力也小了。

而漠南那塊鳥不拉屎的地方,就算王鬥本事再大,想要經營好,肯定需要很多年,有這個時間,自己可以從容做許多事了。

越想越覺此策不錯,他看着陳新甲,發現他兩鬢斑白了許多,心中不由有些愧疚,看來近期來,自己確實有些冷落陳愛卿了,他還是忠心爲國的,也很有才能。

就算他與王鬥內外結黨,但現在內閣中,何人不是如此?外沒有強軍奧援,何人又可坐穩內閣大臣之位?

崇禎帝正要說話,一個嚴厲的聲音忽然道:“此舉萬萬不可!”

衆人看去,卻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李邦華算是一個清流中人,歷史上李自成攻陷京師後,便作絕命詩曰:“堂堂丈夫兮聖賢爲徒,忠孝大節兮誓死靡渝,臨危授命兮吾無愧吾。”遂投繯而死,贈太保、吏部尚書,諡忠文,清時賜諡忠肅。

就見他起身跪下,目視皇帝,剛直又滿是皺紋的臉神情堅定。

他緩緩說着,森寒的聲音冷如冰雪:“陛下,王鬥此人心術難測,又兼雄才大略,若設安北,以其手段,不越數年,便可將該處經營水桶不漏,又兼漠南爲牧馬良地,介時王鬥鐵騎數萬,俯瞰大明,國朝危矣!”

他猛地看向陳新甲,眼中更滿是冰冷之色:“陳新甲身與本兵,卻與王鬥狼狽爲奸,欲壞我皇明基業,臣請殺之!”

崇禎帝眉頭一皺,只是看向陳新甲,陳新甲勃然大怒,閣內也是安靜無聲,刑部尚書劉澤深、工部尚書苑景文只是垂頭看着自己鞋子,不參於他們鬥爭。

他們管的是偏冷部門,此時刑部尚書不說,工部尚書也不是嘉靖朝嚴嵩父子當位,工部肥得流油的時候,內閣中很少他們說話的份,禮部尚書傅淑訓一心想辭職,更兼年老體弱,坐在椅上似要睡着了。

內閣首輔周延儒,吏部尚書鄭三俊,戶部尚書倪元璐則是眉頭大皺,現在東林黨策略是與王鬥交好,畢竟雙方利益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彼此衝突不大。

此時王鬥更多是與閹黨人員爭鬥,便如晉商的支持者大部分是閹黨,很多人與王鬥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但李邦華算怎麼回事,他也是東林黨一員,怎麼跑去跟王鬥打對臺了?

東閣大學士魏藻德、陳演,也是來了興趣,仔細傾聽。

“此乃誅心之言!”

陳新甲怒喝道:“王鬥怎麼心術難測了?永寧侯之忠,天下皆知!便是此次塞外大捷,他在塘報上都歸功於朝廷,如此忠義雙全,反遭猜忌,豈不讓忠勇將士心寒?猜忌大將,又豈是爾李邦華爲臣之道?”

“忠?宋太祖事周世宗豈又不忠乎?”

李邦華毫不退縮,他的話若霹靂雷霆,在閣內轟然大響,更兼石破天驚,驚得陳新甲一時都呆了,閣內更鴉雀無聲,只餘李邦華帶着騰騰殺意的森寒口氣迴盪。

“是忠是奸,非在其心,而在其力!王鬥擁兵數萬,更兼每兵能以一當十,早有傾覆我大明之能力!不言王鬥心思難測,便其忠君,他的部下呢,可想有更高的富貴,介時可能由之於王鬥?陛下,其部早已勢大難制,再設安北,王鬥更兼兵強馬壯,此爲縱虎容易縛虎難!請陛下三思!”

崇禎帝臉色鐵青的看着李邦華,李邦華殘忍無情的將他內心最害怕的事情挑開,血淋淋的兩半擺在自己面前,他連活撕了李邦華的心都有了。

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639章 淚水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814章 衝陣第766章 議南遷第395章 雲集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639章 淚水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58章 吃驚第807章 驚遇第492章 攻下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558章 反響第792章 天下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468章 戰果第98章 從未見過的軍隊第150章 聯姻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686章 溫疫論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154章 開採、韓朝成親第723章 怒了第741章 暴雨第420章 採購第229章 聖旨到第32章 出兵第16章 小小心思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209章 分兵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757章 準備第512章 白虎第495章 渡河第626章 信念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417章 舉措第590章 希望(下)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16章 小小心思第283章 盡殺第384章 得知第799章 擋兒嶺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445章 矮德第203章 搏戰第9章 殺奴!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756章 追諡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270章 合兵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156章 隨軍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513章 射死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714章 議所向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478章 雞蛋第818章 碾壓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355章 想伏擊?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143章 鬧餉第264章 突圍第447章 土袋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330章 密謀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692章 到西安第122章 防務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615章 淒涼第444章 毒煙彈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521章 落幕第338章 一舉兩得
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639章 淚水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814章 衝陣第766章 議南遷第395章 雲集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639章 淚水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58章 吃驚第807章 驚遇第492章 攻下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558章 反響第792章 天下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468章 戰果第98章 從未見過的軍隊第150章 聯姻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686章 溫疫論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154章 開採、韓朝成親第723章 怒了第741章 暴雨第420章 採購第229章 聖旨到第32章 出兵第16章 小小心思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209章 分兵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757章 準備第512章 白虎第495章 渡河第626章 信念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417章 舉措第590章 希望(下)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16章 小小心思第283章 盡殺第384章 得知第799章 擋兒嶺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445章 矮德第203章 搏戰第9章 殺奴!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756章 追諡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270章 合兵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156章 隨軍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513章 射死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714章 議所向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478章 雞蛋第818章 碾壓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355章 想伏擊?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143章 鬧餉第264章 突圍第447章 土袋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330章 密謀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692章 到西安第122章 防務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615章 淒涼第444章 毒煙彈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521章 落幕第338章 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