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論功、論罪

王鬥默默看着,心中長嘆,勇士戰死,他們的家人,會如何的悲痛?

而這只是剛剛開始,大戰結束後,還不知要有多少忠勇將士,戰死在這片土地上啊。

對軍士的傷亡,洪承疇等人都習以爲常,很多人還覺得王鬥對麾下將士過於優待,雖說這樣的軍隊出來,敢戰能戰,不過大明卻沒有幾個人養得起。

張若麒更盛讚,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今靖邊軍一可當奴兵十。

此戰清兵敗退,他們一直再未進攻,洪承疇趁機令兵備蔡懋德,率領大量民夫,在黃土嶺與松山嶺之間挖掘壕溝。

申時,王鬥等人得到哨騎回報,松山嶺的清騎源源不斷的撤退,他們己經放棄山嶺的堅牆厚寨。

這真是意外之喜啊,二嶺間的壕溝還沒挖斷,清軍就自己退走了。

而沒了松山嶺的清騎呼應,明軍便可從黃土嶺的西側,南側,甚至繞到黃土嶺東側,從三面對山嶺進行圍攻,任黃土嶺的清兵寨牆建得再堅固,該處山嶺也很快可下。

不過酉時初,王鬥與洪承疇等人,又得到哨騎回報,黃土嶺的清軍,也開始撤退了。

他們還帶走了所有的火炮,他們撤退紮營的方向,就是石門山到小淩河一帶的平川丘陵。他們還有一部分兵馬渡過小淩河,駐紮在小淩河堡東南的曠野平川之上。

清騎撤退時,很多將官心動,都想追擊,不過被王鬥與洪承疇堅決制止。

明軍己經達到預定目標了,還是見好就收,不可貪功。況且清軍退而不亂。無機可乘,窮寇勿追,免得滋生變故。

事後。靖邊軍的夜不收探明,清騎萬人以上,就埋伏在乳峰山的東側山嶺。讓很多主張追擊的將官,嚇出一身冷汗。

清騎撤退,緊隨其後,楊國柱部與李輔明部,佔領了黃土嶺,在山嶺上下安營紮寨。王鬥,王樸與符應崇的軍隊,也移營前來,駐紮在黃土嶺南部的丘陵地帶。大營東去不遠,就是小淩河,取水飲水便利。

援剿總兵左光先。寧遠總兵吳三桂的兵馬。則佔據了松山嶺,在嶺上安營紮寨。馬科與唐通軍不變,仍駐紮在松山堡的西面。至於遼東本地一些官將,仍安營松山堡邊上。

由此,崇禎十四年八月三日這場大戰,也落下了帷幕。

……

總體而言,此戰有勝有敗,統計明軍傷亡時,洪承疇,王承恩等人嚇了一跳,區區一日之戰,明軍傷亡不小啊。

參戰各軍中,靖邊軍雖然歷經激戰,傷亡六百餘人,不過戰死者最多二百多人,還好。

傷亡最大的是薊鎮兵,潰敗時間雖然短,但傷亡與失蹤人數不少,超過了五千人,達到五千六百餘人,而且死者更達三千餘人,內中還有衆多把總以上的將官陣亡或是被俘。

薊鎮軍完了,總兵白廣恩領軍出戰遼東時,號稱二萬,實數一萬六七千,此戰留守三千人在營地,拉出人馬有一萬四千多人。一戰下來,損失兵馬達到三成,己經廢了。

他們的潰敗,還連累不少民夫身亡或是受傷,白廣恩更是當場戰死,連屍體都被清軍奪去。

雖然他們有一部分人馬,是在潰敗時,被靖邊軍打死的,不過這些人的死傷,自然要算在清兵頭上。

靖邊軍鎮壓潰兵,制止他們衝擊大陣,這是當時通行規則,任誰也不能說三道四,加以指責。

得知薊鎮兵這個傷亡結果,洪承疇等人面色鐵青,若不是靖邊軍出戰,斬首不少,更加陣斬奴酋阿濟格,聖上得知,定然要嚴旨切責,說不定洪承疇這個薊遼總督不保。

還有馬科的山海兵也損失不少,他們被清軍炮擊,加上冒然奪炮,馬科的麾下,傷亡達一千七百多人,當場陣亡者八百二十餘人,餘下的傷者被清軍火炮或鳥銃擊中,未來也怕很多人不可活命。

唐通部下的傷亡者也有二百多人,最終可能死去的,估計達到一百多人。

他們傷亡如此之重,很多還是馬科正兵營的精銳家丁騎兵,卻未傷八旗漢軍一人一馬,一顆首級也未斬到。

馬科同樣完了,他正兵營元氣大傷,以後怕是控制不了山海關的人馬,他這個總兵,怕是做到頭了。

各軍中,王樸部倒打得有聲有色,雖然部下有五百多人傷亡,戰死者一百多人,不過同樣斬獲首級八十多顆,算起來清騎的傷亡與他一樣多,或許還有超出。

山西總兵李輔明,部下傷亡四百多人,死者二百多,多是通過山嶺平川地,被清軍火炮打死打傷,或是戰車的碎片激傷。他久久未攻上山嶺,還是清軍撤退時,李輔明趁機率領家丁強攻而上,斬獲首級二十多顆,算是中規中矩。

楊國柱部傷亡六百餘人,陣亡者三百多人,與李輔明一樣,很多是清軍銃炮造成的,不過他斬獲首級四百多顆,算上一些被清軍帶走的傷者屍體,此戰,他部給清兵造成的傷亡,達到千人以上,果然戰力出衆。

神機營,除了火炮部隊,二千多人佈於靖邊軍的左翼,清軍騎射箭雨下,短短時間內,他們的傷亡也達五百多人,不過由於搶救及時,陣亡之人卻不超過一百人。

其實參戰到現在,他們的火炮部隊表現傑出,給清騎造成的損傷不小,他們的弊端,就是不敢近戰,遠遠放炮,倒沒問題。

同樣的,吳三桂的寧遠軍傷亡千人以上,也殺傷清騎不少,但開始因爲緊守車營,奪得首級卻不多,只有後來跟在靖邊軍騎兵後面撿便宜,頗有斬獲。想必戰後,王鬥分給他們的首級至少有數百顆。

這樣一統計,今日這場戰事,不算民夫,光光各軍的傷亡人數。就有近萬人。陣亡者四千多,近五千人。

這才戰鬥剛開始,就陣亡四千多人。還死了一個總兵,多員將官?與會各人,都面色嚴肅。

好在清騎損失同樣不小。依洪承疇等人的估計,他們的全部傷亡人數,不會少於七千。

特別他們的大頭傷亡人數,還是在與靖邊軍交戰中造成的,不是中炮,就是中了銃彈。那些傷者,就算搶回,他們落後的醫療手段,可以救治嗎?最終的死亡人數。應該在五、六千人左右。

王師還斬殺了他們一個武英郡王,此戰的最終結果,可算是明軍大勝。

這就是火炮鳥銃的優勝之處。中了弓箭。九死三生,中了鳥銃火炮。九死一生,或十死無生。

不過這場戰鬥,清軍的火炮鳥銃初露鋒芒,不可不防。

……

寬闊的松山堡總督行轅大廳內,洪承疇略帶閩地口音的儒雅聲音迴盪:“……此戰忠勇伯當爲首功,楊兵奮剿,擊殺虜兵甚多,又奪黃土嶺,當爲次功。吳兵於萬虜之中,全顧步營,銳於南堵,也當次功。馬兵未能預顧西突,喪步騎甚多,此爲指揮不周詳之故也……”

此時的總督行轅大廳,文官武將,濟濟一堂,不但處在松山堡周邊的總兵楊國柱,王鬥,符應崇,李輔明,王樸,左光先,馬科,唐通,吳三桂等人安座,就連在遠在杏山堡的劉肇基,曹變蛟,王廷臣幾人,也被洪承疇緊急傳檄而來,參與這場論功總結大會。

杏山離松山不遠,不過十幾里路,曹變蛟等人,快馬加鞭,很快就到,此時各總兵中,只少了原薊鎮總兵白廣恩。

這場戰事,很明顯的,王鬥靖邊軍,當爲首功。

事實如此,加之多年下來,衆人也多少了解王斗的風格,很有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說翻臉就翻臉,說殺人就殺人,衆人都不敢搶他的功勞,連洪承疇,面對王鬥時,都抱以謹慎的態度。

而且王鬥這人慷慨,並肩殺敵的友軍,都可以分到不少軍功首級,各人也沒有搶功的必要。所以忠勇伯被洪承疇列爲首功,當在各人意料之中,不說楊國柱,王樸,符應崇等人,就連吳三桂,都出言支持。

接着楊國柱、符應崇與吳三桂被列爲次功,頗有非議。

楊國柱兵馬雄厚,功勞硬扎,又是鎮朔將軍,沒人敢說他,符應崇的神機營火炮頗讓人眼熱,各方日後仰仗甚多,神機營身份,各人多少要給點面子。

主要是吳三桂,似乎在薊鎮軍敗退時,未給援助,有見死不救之嫌。

不過吳三桂也有自己的道理,白廣恩敗得太快了,讓他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救援。而且當時清兵急攻,情況危急,他也騰不出兵馬來援助。

祖大樂等本地遼東大將,力挺吳三桂說法。

洪承疇與遼東巡撫邱民仰也覺得,當時情況,要怪罪吳三桂太過刻薄。

危急之時,吳三桂的寧遠軍能堅守陣地,等待靖邊軍的到來,頗爲難得,而且隨後吳三桂率軍奮勇殺敵,斬獲頗多,與楊國柱一起列爲次功,理所當然。

監軍王承恩,似乎也被洪承疇的話打動,支持他這個說法,隨後遼東的文官們,一片的附合聲音。

王鬥冷眼旁觀,洪承疇拉攏遼東本地官將與他對抗,自己如何看不出來?

監軍王承恩,應該是出於平衡的考慮,場中官將,他不傾向於任何人,畢竟他只忠於皇帝。

或許他看出了,場中各官將,自己等宣大軍勢力過於龐大,需得壓一壓,所以他支持洪承疇。

只有張若麒與王樸不滿,不過這點上,張若麒也無可奈何,他可以與洪承疇一起擬定方略,催促進兵,但論功行賞,卻是洪承疇與監軍王承恩的權力,他插手不得。

王樸則認爲,洪承疇厚此薄彼,自己雖然首級不多,不過大同軍在西北翼,堵住了韃子兵從側面對黃土嶺的進攻,事後還攔截住漢軍旗運送的火炮,功勞不會小於吳三桂,卻讓其爬到了自己頭上。

不滿歸不滿,此戰他斬獲頗多,論功勞不小,還是歡喜的,加之王鬥分一些首級給他,與符應崇交頭接耳,喜氣洋洋。

場中各人,只有馬科垂頭喪氣,功勞沒撈到,還損兵折將。

洪承疇更認爲其貪功,指揮不周詳,擬降他三級,戴罪立功,仍任山海關總兵,將與捷報一起飛奏,報由聖上批准。

還有密雲總兵唐通,同樣被降一級。

不過二人也聽出了洪承疇言語外的袒護之意。二人雖降罪,不過實職仍在,大明這個年頭,實職與兵馬纔是最重要的,餘者虛職,都督僉事,都督同知什麼的,各人己經不怎麼在意。

而且二人還聽到消息,洪督擬將薊鎮軍正兵營一部,調到他們營中,爲他們補足損失的兵馬。

靖邊軍收攏薊鎮潰兵後,很快移交到洪承疇的中軍大陣中,兵器馬匹也一併交還。

這些兵痞亂軍,王鬥並沒有吞併的興趣,他們兵器糟糕,馬匹瘦弱不堪,按戚繼光說的,就是:“差使贏瘦,臨時只馱送盔甲與軍之本身也不能,若與他馬對衝,萬無此理。”

靖邊軍武器精良,馬匹喂息膘壯,王鬥自然對他們的騾馬兵器看不上眼,大度地全部交還了,倒贏得不貪婪,善待友軍的美名。

不過王鬥看不眼,不等於別人看不上眼,多少雙目光炯炯,就是盯着薊鎮的剩餘兵馬,就連楊國柱都頗爲心動。

此戰薊鎮軍大敗,總兵白廣恩戰死,也就罷了,朝廷肯定要追封,不過此敗源於各車營先期潰敗,最後連累到白廣恩的正兵營,相關薊鎮官將,自然要一一治罪。

而且此時有王鬥在,此人對亂軍最爲痛恨,若薊鎮軍餘部敢騷亂,就是雷霆鎮壓的結果。而且因爲轄內官將無能,連累到總兵身死,此時雲集在遼東的各總兵都有兔死狐悲之感,都主張嚴懲。

所以洪承疇與王承恩毫不留情,將薊鎮各官將一一定罪,待上報朝廷後,很快各人就是錦衣衛逮捕入京的結果。

不過大明有個特點,處置犯事官將,優先處置文官,隨後武將,低級軍官與衆小兵一般不處理。

這些薊鎮剩餘的兵馬也有萬餘人,暫時由薊遼總督洪承疇代管。各方虎視眈眈下,可能新的薊鎮總兵還沒上任,東一口,西一口,最後能剩多少人很難說。

馬科與唐通,自然也是對這些薊鎮兵垂涎三尺的對象,沒有實質的處理,加之又有兵馬補充,所以二人在洪承疇嚴詞切責時,二人都是面色恭敬,唐通更是一副俯首帖耳的樣子。

馬科還心下慶幸,漢軍旗那些二韃子,在他們奪炮後,很快就拔陣而走,否則在他們炮轟下,己方不知道還要損失多少兵馬。

他己經打定主意,以後再不與漢軍旗那些韃子銃炮對陣了,只是真韃子騎射犀利,與他們對陣,又有那麼好打嗎?

馬科心下茫然,感覺前景灰暗。

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596章 魅力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315章 定局第618章 方向第45章 堡成第737章 此獠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316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212章 追擊第542章 暗殺第351章 進開封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556章 末日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714章 議所向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755章 堅定第588章 紫荊關第465章 側翼第119章 阿巴泰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813章 拼命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815章 霰彈第248章 對策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430章 京師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561章 分錢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590章 希望(上)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772章 到了第774章 越急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706章 腰斬第34章 首戰之威第475章 塞外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768章 各方第752章 憂慮第428章 中暑第112章 野戰(下)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447章 土袋第768章 各方第623章 痕跡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120章 大敵第534章 杖斃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415章 譁然第664章 議論第616章 糜爛第517章 後路第794章 大側擊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8章 誰敢同行?第568章 完善第66章 排槍第53章 畜場械鬥第589章 所見第301章 打成碎肉第376章 技窮第446章 血路第22章 小人多第31章 內應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99章 不屈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206章 昌平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204章 拷問第119章 阿巴泰第327章 滅之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745章 羅剎第826章 吾鄉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
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596章 魅力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315章 定局第618章 方向第45章 堡成第737章 此獠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316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212章 追擊第542章 暗殺第351章 進開封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556章 末日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714章 議所向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755章 堅定第588章 紫荊關第465章 側翼第119章 阿巴泰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813章 拼命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815章 霰彈第248章 對策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430章 京師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561章 分錢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590章 希望(上)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772章 到了第774章 越急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706章 腰斬第34章 首戰之威第475章 塞外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768章 各方第752章 憂慮第428章 中暑第112章 野戰(下)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447章 土袋第768章 各方第623章 痕跡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120章 大敵第534章 杖斃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415章 譁然第664章 議論第616章 糜爛第517章 後路第794章 大側擊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8章 誰敢同行?第568章 完善第66章 排槍第53章 畜場械鬥第589章 所見第301章 打成碎肉第376章 技窮第446章 血路第22章 小人多第31章 內應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99章 不屈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206章 昌平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204章 拷問第119章 阿巴泰第327章 滅之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745章 羅剎第826章 吾鄉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