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

王鬥冷眼看着,歷史上崇禎年間,大明南北兩地的官員派系鬥爭非常激烈,比如,少詹事黃道周曾彈劾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張若麒又彈劾黃道周,還有東林、閹黨、言官黨爭不斷。

而各派之間,又互相內鬥,可謂非常混亂,或許,只有在對付武將勳貴上,他們纔會又擰成一條心,陳演表面上給倪元璐難看,事實上,何嘗不是爲他解脫,讓朝廷編練新軍之議,付之東流?

果然,新任戶部尚書嘆道:“江南己是稅重,諸稅位列全國之冠,若再加徵,惟恐激起民變。”

他說道:“再且,與北地一樣,江南各處,一樣災荒不絕,百姓嗷嗷度日。”

他舉例:“春夏之時,蘇州府大旱不雨,米價每石銀四兩。春,太倉州災荒,夏,湖州府大旱,飛蝗蔽日而下,所集處禾苗與蘆葦食盡,民削樹皮木屑雜糠秕己食之,或掘山中白泥爲食,流離竄徙,民益多艱……”

說到這裡,他語聲哽咽,談起家鄉父老的苦楚,他同樣神情激動。

崇禎帝默然,是啊,江南各處,不是大旱就是大澇,一樣餓死載道,百姓艱難,大明,真的筋疲力盡了。

不約而同的,內閣諸員,都沒有談及富戶大族之稅,不說當年楊嗣昌的賦稅歸於“有力家”,或是薛國觀的讓官員富商捐獻錢糧,都證明了行不通,最終的負擔。只會轉嫁到普通自耕農身上去,讓更多人破產。形成更大規模的流民浪潮。

最終的惡果,還是讓他們來承擔,免官去職,還是不談爲妙。他們更不敢來真格的,他們這些閣員,哪個不是大地主,大商人家族出身?豈有讓自己失去特權,納稅爲國的道理?

崇禎無奈看着閣員大打口水戰。或衆口一詞,或相互攻擊,唯有一點相同,都拿不出關鍵有效的方案,他又有心力交瘁之感。

在座各新晉伯侯也是失望,這些文人罵來罵去,爭來爭去。就是拿不出錢糧,難道編練新軍,還要自己想辦法?

王鬥也是嘆息,明末已是死局,大官商,大官員。勳貴武將,佔有社會高達九成資源,他們不想貢獻,靠那些小民,可以挽救頹勢嗎?只會讓事情越發惡化。

最終聽崇禎嘆道:“關於節流。倪愛卿有何妙計?”

關於這點,倪元璐也是做了大量功課。他能得崇禎帝器重期盼,自有自己手段,他恭敬道:“回陛下,節流省費,臣有數策:故事,諸邊餉司悉中差,臣請改大差,令清核軍伍,不稱職者即遣人代之,相等糧餉,可得精兵。”

崇禎帝沉思良久,緩緩點頭,倪元璐再道:“故事,朝中屢遣科臣出督四方租賦,臣以擾民無益,可罷之,而專責撫按,令督撫自催,毋煩朝使。自軍興以來,正供之外,有邊餉,有新餉,有練餉,款目多,黠吏易爲奸,臣請合爲一。”

崇禎帝再點頭,餘者人等也是沉思。

先前一條,對武人有所傷害,因爲壓縮了他們吃空餉,喝兵血的空間。

而後一條,若是行之,則是軍民兩利,只是地方豪族奸吏,怕不贊同,欺下瞞上。

最後,倪元璐道:“臣請議屯田之策。”

他看了王鬥一眼,微笑道:“這也是臣從永寧侯處得來靈思。”

在衆人疑惑,崇禎帝臉色微變時,他緩緩說道:“臣之奏陳屯田八事。”

“一爲軍屯。現軍買官屯,民佔軍地,奕葉相傳,不必究問,但就冊報徵解,即以折色改徵本色。”

“二爲民屯。凡荒閒可耕之地,出示召募軍民商賈,願捐資開墾,即給帖爲永業。”

“三爲兵屯。有事用兵以戰,無事用兵以耕,仍以七分守城,三分屯種。”

“四爲商屯,依墾田多寡頒給職銜。五爲水屯,召習水利之南人,度其原地,使地無曠土,水無遺利,三年後起科。六爲陸屯,擇不毛之地,樹以桑棗,隨其所便,永不起科。”

“七爲罪廢開屯。八爲設官,特遣大臣專理屯務,設屯官分理,寬以吏議,遲以歲月,使其便宜行事。”

崇禎帝從其議,王鬥細想,若倪元璐之策推廣開來,確是國之大利,只是,想行之有效,難。

看戶部尚書倪元璐款款而談,崇禎帝不時點頭,龍顏大悅,陳新甲不由眼熱,說道:“關於開源節流,臣也想起一策。”

崇禎帝聽了倪元璐數策,心情好了不少,他笑道:“朕知陳愛卿知曉兵事,未知也通財事?快快道來,讓朕聽聽。”

衆人應和的笑聲中,陳新甲精神一振,忙道:“微臣遵旨。”

他慷慨激昂:“臣觀方今禦寇機宜,在乎足財安民!”

他說道:“以臣愚見,每每督撫行軍,必假利柄,臣以爲,一切屯鑄鹺榷之務,可悉聽便宜,所稱滿用滿錢,勝氣自出。”

“昔宋邊將家屬皆食於縣官,市租榷稅,悉捐予之,凡將皆有黃金享士,牛酒稿師,終宋之世,名將如雲,職此之故。馭將之法,便使難貴易富,也道貴極則驕,富極,必勇,這便是微臣之策,伏候聖裁。

崇禎帝忍着氣聽完,臉色己是不好看,此時大明可不是故宋,對邊鎮督撫控制力大大減弱。

陳新甲此策一出,不是讓地方軍閥化?所謂市租榷稅,悉捐予之,這是此時事實,不過各處也是偷偷摸摸進行,朝廷還享有大義,讓他們公然化,日後朝廷如何掌控?

王鬥就是市租榷稅,悉捐予之的典型代表,還想大明再出現一個個王鬥嗎?

不過看看陳新甲一副期盼,等待自己誇讚的神情,崇禎帝知道,他是好心辦壞事,此時各新晉伯侯皆在,不便發脾氣,崇禎帝勉強笑道:“陳卿之議確是良策,朕定會深思之。”

旁邊各邊鎮大將,有文化水平高的,如吳三桂等人,聽懂了陳新甲的話,不由對他充滿好感,王鬥則是心下搖頭,陳新甲政治智慧差了一點,老在不合時適時間,說出不合時適話語。

最後爭議良久,編練新軍糧餉無從談起,便是現時新軍南下剿賊,所需錢糧都要多方設想,崇禎帝心情又轉爲低落,國家艱危,任何想動彈一步,都是艱難無比。

好在錦州一戰,明清雙方都需要休整,邊患短時間內不會再起,讓崇禎帝心下略安,趁這個機會,希望儘快剿滅流賊。

他看向不發一言的王鬥,眼中閃過複雜的神情,勉強又笑了笑,舉杯道:“衆卿痛飲。”

在衆人詫異目光中,他放下杯子,說道:“永寧侯隨朕來。”

……

王鬥跟着崇禎帝,一些心腹侍衛太監,穿過一座精緻的垂花門,來到另一處閣臺亭院,四下無人,只餘一些雪花,安靜從天上飄落。

進入亭院,清寒之氣襲入,就見院中假山池水,一座寬闊的亭臺,建在數層青石臺階之上,旁邊有數株寒梅怒放,下面池中,還有朵朵蓮葉。

只是建築草木,似乎都透着一股衰敗之意。

亭廊內,只有二案相對,一正一側,上設酒水,離得不是很遠,其中御座旁,侍立着大太監王德化,與王承恩,他們身後,也有幾個小太監。

其中王鬥看過的小太監王德勝,也恭敬地立在王承恩身後,看王鬥隨崇禎帝過來,臉上現出驚訝的神情。

君臣如此私議話談,對王鬥來說是第一次,他心中暗暗猜測,目光一掃,看亭廊不遠處有個小閣,閣樓上,那方几個人影,對着這方張望,也不知是誰。

到了案前,崇禎帝微笑道:“永寧侯請入座。”

王鬥先行謝罪:“臣死罪,未經聖上許可,私自出塞,又因謠言之事……臣有罪,請聖上責罰。”

崇禎帝臉色一緩,心中一暖,嘆道:“也不怪愛卿,朝中之事朕知道,若事先告知,定然泄露戰情,使東虜有所防範,錦州之戰,或許將另有變化。”

這次遼東之事,靖邊軍草原方面軍,確實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崇禎言說防止泄露戰情,也是給王鬥一個臺階下。

王鬥再拜,在一個太監指引下入了座,感覺對面閣樓,幾道目光注視自己身上,又不好擡頭去看。

崇禎帝凝視王鬥,最初聽到王鬥名字時,他只是一個區區的防守,未想幾年之後,其功勞越來越大,現在己然成爲侯爵,更手握重兵,成爲自己不可忽視的存在。

他只要上了戰場,就會創造奇蹟,任何手段,都不能阻擋其立功。

此時天色將暗,君臣二人說話,崇禎帝先開口說些閒話,以父親的口吻,說起自己的兒子女兒,內中有期盼,也有氣惱。身後王承恩等人都是微笑,很少見到皇上如此溫和親切的一面。

那些侍立的小太監,更以佩服的神情,偷偷觀察着王鬥。

王鬥也聊了一些兒女趣事,比如說女兒王瑤,就喜歡在自己身上爬上爬下,將自己當樹木,還有長子王爭,初時小小年紀,就經常偷摸侍女屁股,讓自己氣惱非常。

王斗的話,引起崇禎帝不時一陣大笑,讓君臣會談氣氛非常寬鬆。

對面的閣樓內,也不時傳出陣陣竊笑聲,聽聲音,似乎是女子。

第365章 對付王斗方法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769章 戰略第103章 登城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749章 城下町第676章 孫傳庭第152章 護送第542章 暗殺第767章 傾國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249章 看誰狠!第766章 議南遷第120章 大敵第824章 完了第779章 絕望第50章 銀秤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436章 慘烈車營(下)第389章 潰逃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813章 拼命第512章 白虎第44章 變化第4章 童養媳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804章 六部分第607章 立寨第579章 裹脅第415章 譁然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254章 肉搏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571章 譁然第569章 歸化司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28章 列隊第642章 火器營第131章 衛城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4章 童養媳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587章 農場主第767章 傾國第656章 費用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215章 要不要搶一把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492章 攻下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479章 哨騎第451章 攻入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553章 血河(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143章 鬧餉第770章 兵臨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629章 過河第350章 陳永福第408章 歸家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181章 借錢第517章 後路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453章 潰敗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783章 說服第600章 不可回頭第587章 農場主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39章 離去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315章 定局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253章 側射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95章 仁與義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415章 譁然第594章 大寧都司都指揮使第315章 定局第177章 驅逐第175章 馬上風第802章 內應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
第365章 對付王斗方法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769章 戰略第103章 登城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749章 城下町第676章 孫傳庭第152章 護送第542章 暗殺第767章 傾國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249章 看誰狠!第766章 議南遷第120章 大敵第824章 完了第779章 絕望第50章 銀秤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436章 慘烈車營(下)第389章 潰逃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813章 拼命第512章 白虎第44章 變化第4章 童養媳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804章 六部分第607章 立寨第579章 裹脅第415章 譁然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254章 肉搏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571章 譁然第569章 歸化司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28章 列隊第642章 火器營第131章 衛城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4章 童養媳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587章 農場主第767章 傾國第656章 費用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215章 要不要搶一把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492章 攻下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479章 哨騎第451章 攻入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553章 血河(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143章 鬧餉第770章 兵臨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629章 過河第350章 陳永福第408章 歸家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181章 借錢第517章 後路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453章 潰敗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783章 說服第600章 不可回頭第587章 農場主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39章 離去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315章 定局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253章 側射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95章 仁與義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415章 譁然第594章 大寧都司都指揮使第315章 定局第177章 驅逐第175章 馬上風第802章 內應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