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完善

老白牛:突然發現,分類月票榜上,前五名都是不分錢的,哈哈,有趣。

有票的書友,給晚明的作者投幾張吧,難得的好書。

……

崇禎十五年正月起,詭異的,京畿各處,又出現一些關於王斗的流言,還慢慢蔓延向大明餘處。

不過,與上次風波不同,這次流言內容,可謂盡數爲王鬥說好話,只是,好話說得太過份了,甚至可說吹捧到極致。

流言將王鬥捧到了天上,將大明餘人踩到了泥底。

內容中,似乎除了王鬥,別的武人都是飯桶,大明唯一仁義之師,就是靖邊軍,唯有打仗可勝的,唯有永寧侯王鬥一人,放眼國朝幾百年,論打仗能力,似乎只有太祖高皇帝可以比肩。

在內容中,似乎除了王鬥,別的文官,也一樣是飯桶,還是飯桶中的飯桶,別的不說,東路桃源,哪個父母官可以辦到?爾等身爲文官,打仗不說,連治政都比不過一個武人,豈不汗顏乎?

如此民心所望,文武全才,充滿皇者之氣的英傑,只要他願意,取天下易如反掌。

當然,永寧侯肯定是忠於大明的,不見他捉拿奸商,大力抄家繳糧,都是爲了增強國朝的力量?

流言各處蔓延,隱隱夾着各類喜聞樂見的閃動片段……

如言王鬥出生時,有人見其府邸紫氣盈繞,天空隱現仙音龍吟,其子王爭出生,一樣霞光萬道,異香滿城,更有人哄傳桑乾河突現怪獸,口吐人言,踏空而去,足下祥雲朵朵,疑爲麒麟……

對王鬥充滿好話的流言。隱隱充斥極爲險惡的用心,古時各朝,統治者最忌諱什麼?就是臣下邀買人心,衆望所歸。

大明臣君,早對王鬥有着猜疑與裂痕。特別王鬥抓捕奸商後。許多大明官將,對王鬥更是警惕到極點。

王鬥這種例子不可開,若人人效仿,衆當如何?

特別若皇帝心動。又當如何,難道讓他如正德帝一樣落水?

王鬥勢力越大,衆人心中越是恐懼,雖各官表面笑臉相迎,其實內心已經越發疏遠。這流言一出,更是直接點到很多人內心深處,對崇禎帝來說同樣如此。

有時,他也在問自己,自己御宇十數載,享萬里之稅,然國內流民不斷,百姓顛沛,一個萬乘之尊。還不如一個地方軍閥?

爲何,王鬥治內可以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自己卻不能?自己一個帝皇,難道真比不過一個臣子?

隨着流言的浮動。京畿似乎籠罩在一片詭異的氣氛中,各官相望間,也是神情詭異,當然。有不久的前車之鑑,他們都對此不發表意見。更不參與,只有一些無知愚民在津津樂道的八卦。

針對王斗的新的流言又出,大明君臣不敢怠慢,崇禎帝第一時間,讓錦衣衛嚴查。

只是,這次的流言,似乎也找不到什麼主使者,或是第一時間就抽身走人了,只利用人類喜好傳播謠言的劣根性罷了。

有道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小道消息人人愛,這點上,很多男人,與鄉間的長舌婦沒什麼區別,一個共同特點:蠢!

所以查來查去,錦衣衛都查不出什麼名堂,抓了一些長舌婦,長舌男,仍然不能止住這些流言的傳播。

針對流言內容,大明臣君,都沒什麼評價,朝堂也是沉默,還是良久後,終於有言官出來彈劾王鬥,劾其邀買人心,圖謀者大,泣血請斬王賊,以正朝綱。

他們的彈劾,沒有引起什麼反響,崇禎帝默默將他們杖斃,這些言官的同僚家人,也默默的收屍。

不知什麼時候,如微風拂過,流言煙消雲散了。

只是事後,朝廷對王鬥那種冷淡戒備,還有猜疑,很多有心人都可以感覺出來……

……

流言內容,當然很快傳到王鬥耳中,他沒說什麼。

只有高史銀暴跳如雷:“又來了,又來了,這些賊人,真是賊心不死。”

溫方亮嘆道:“智者止於智者,可惜,天下間,始終還是蠢貨居多啊。”

……

崇禎十五年正月初八日。

不象以往那樣一到過年,王鬥就要忙着到各地上官處拜年,現在的他,身份不一樣了,除了寫幾份賀表給朝廷外,就是坐在家裡,等着別人上門拜年。

不過自回到東路後,就算在休息的日子,王鬥也抽空謀劃幕府之事,充任一鎮總兵了,原先只是一路的架構,自然要隨之調整,再次確定機構與主官,增或擴。

對這事,東路上下,一樣極爲熱心,很多人更盼永寧侯擴兵。

當然了,王鬥是出名的甩手掌櫃,往往只提出一個思路,然後讓幕府各員自己去完善,美曰其名,放權手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其實他也有自知之明,論種田,自己趕不上張貴,論經商能力,自己也趕不上田昌國,所以最適合他的位置,只有一個,領導。

當然,什麼活都讓手下去幹,王鬥也是理直氣壯的,如果什麼事都要自己做,要部下幹什麼?那還做什麼領導?

無心插柳柳成蔭,對大將軍充分信任部下,充分放權給他們,衆官將一致讚賞。

初八日,永寧侯府。

寬闊的大堂內,文官武將,濟濟一堂,幕府各官各將,全部集中在這裡。

這是一個火熱,又充滿激情的團體,大明的希望,就在他們身上。

腳步聲響起,王鬥一身蟒袍,在鐘調陽及一些護衛陪伴下,龍行虎步而來。

“拜見大將軍!”

衆人大吼。

“起來吧。”

王鬥到自己位中坐下,笑道:“過了年了,衆兄弟都歇息得差不多,該打起精神,開始幹活了。”

衆人大笑。

他們分軍事官,民事官,坐於兩側,涇渭分明。

當然,此時的幕府吏目廳。文案主事馮大昌,已經不見,代之的,是新任文案主事鍾正顯。

就在年前不久,鎮撫司對馮大昌等人處置已經出來。大部分爲死罪。馮大昌也在其中。

王鬥動用了自己的赦免權力,將馮大昌、陶氏、鍾榮的女兒與女婿、洪丘、紀仲崑等人免死,不過發配塞外,需要苦心積攢功勳值贖罪。年後不久,他們已經動身了。

王鬥舅舅鍾正顯,雖然毛病很多,不過大關節上站得住,也頗有能力。舉賢不避親,王鬥自然會提拔使用。

此時大明,族人爲官爲將,很算正常,當然,他們都需按制度考覈升賞,這點上,王鬥不會徇私。

此時鐘正顯坐在自己位上,撫着油黑的鬍鬚。頗有意氣風發之感,這些年,他越活越年輕了。

王鬥坐定,看着衆人充滿期待的樣子,他微微一笑。說道:“鍾主事。”

鍾正顯忙站起來,說道:“是,大將軍。”

他恭敬的站直身子,幕府議事。還有軍中,只有上下尊卑。沒有舅舅與外甥。

一個護衛過來,將他手中一疊文案,取了後,交給王鬥。

看着手中的文案,王鬥環視衆人:“崇禎十二年,我東路設立幕府,定製度,劃職事,有了規矩與方圓。幕府設立後,經諸位的努力,各同僚協心,我東路的成就,有目共睹!”

他說道:“當然,任何事物,都是不斷髮展的,需要與時俱進,眼下本侯充任宣鎮總兵,不久將到鎮城,地盤權力,都大大擴大,所以諸位,也要跟着我一同往上升。”

衆人又是一陣大笑,堂內氣氛,更爲火熱。

而對大將軍口中,不時出現的新穎名詞,各人早已習以爲常。

稍緩一會,王鬥翻了翻手中文案:“幕府原設參謀司,練兵司,情報司,鎮撫司,後勤司,財政司,民政司,教化司八司,眼下看來,諸司之設,已不能滿足我宣鎮之需,需要擴大。”

他說道:“經議,在原有八司基礎上,再設歸化司,吏務司,巡捕司,監察司,審判司,醫衛司……諸司,原設各司,也略爲調整……”

王鬥計劃中,幕府大體分爲軍民兩類,增設管民務人事的吏務司,有若後世警察局的巡捕司,若檢查院與法院的監察司與審判司,若衛生院的醫衛司等。

現在東路許多地方,大體實行軍法,這自然失之過嚴,一點點小事,就要打軍棍,甚至處死,讓很多民衆的心,都久久崩着,鋼久則易斷,王鬥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這時的保甲捕快制,也頗有弊端,類似警察系統的建立,很有必要,三司設立後,軍隊就專心打仗,不管這些民事。

這也是王鬥完善治下文官系統的一步,文官行政,是中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之一,只有完善而全面的文官行政,一國,或是一地統治,才能走向穩定與開明。

便是到了後世,任何一個文明富裕發達的國家,都是文官治國。

軍人統治的國家,給人印象,大多便是混亂,危險,不安全,貧窮,落後等等,歷史也有教訓,西方的羅馬,中國的大唐等,都是毀於武人亂政。

所以很多事情,軍人不能參與太多。

當然,吸引教訓,王鬥不可能如大明這般的文貴武賤,會保持一種平衡,讓軍人做軍人的事,文人做文人的事,不會讓哪方獨大。

只是,身處亂世,軍隊的權力,肯定會大一些,趕上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將來動武之處也多,或許,在非常長的時間內,王鬥麾下,武人權力,都會大大超過文人。

軍國主義,將會造成貪婪又恐怖的怪獸,或許,唯有禍水外引一途。

畢竟,死外國人,總比死中國人好,戰死,總比內耗窩囊死好。

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469章 傷亡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96章 烽火連天第193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312章 佈局(上)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817章 光復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40章 上官視察第88章 繳獲所得第744章 發展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738章 磨坊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96章 烽火連天第488章 致意第770章 兵臨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376章 技窮第626章 信念第519章 等待第590章 希望(上)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420章 採購第454章 奪炮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52章 衝突第250章 填壕第31章 內應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488章 致意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691章 君子津第63章 伏擊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754章 安慰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805章 三方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351章 進開封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820章 一箭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617章 重圍第773章 真男人第742章 過溝第279章 強攻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377章 內應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145章 處決(下)第63章 伏擊第390章 伏擊第159章 好狠的娘們第420章 採購第335章 驚駭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39章 水車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390章 伏擊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457章 首級第516章 合圍第42章 修牆第800章 號稱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585章 軍工廠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98章 從未見過的軍隊第507章 排隊槍斃(上)第518章 轟殺第569章 歸化司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826章 吾鄉第445章 矮德第579章 裹脅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720章 二溝第42章 修牆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29章 分解第3章 你信不信?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385章 定計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455章 救援
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469章 傷亡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96章 烽火連天第193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312章 佈局(上)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817章 光復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40章 上官視察第88章 繳獲所得第744章 發展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738章 磨坊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96章 烽火連天第488章 致意第770章 兵臨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376章 技窮第626章 信念第519章 等待第590章 希望(上)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420章 採購第454章 奪炮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52章 衝突第250章 填壕第31章 內應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488章 致意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691章 君子津第63章 伏擊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754章 安慰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805章 三方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351章 進開封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820章 一箭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617章 重圍第773章 真男人第742章 過溝第279章 強攻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377章 內應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145章 處決(下)第63章 伏擊第390章 伏擊第159章 好狠的娘們第420章 採購第335章 驚駭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39章 水車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390章 伏擊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457章 首級第516章 合圍第42章 修牆第800章 號稱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585章 軍工廠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98章 從未見過的軍隊第507章 排隊槍斃(上)第518章 轟殺第569章 歸化司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826章 吾鄉第445章 矮德第579章 裹脅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720章 二溝第42章 修牆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29章 分解第3章 你信不信?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385章 定計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455章 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