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建堡

崇禎七年九月十二日。

這時己經是後世陽曆的十一月初,再過幾天就要立冬了,天氣越加寒冷。

王鬥招募軍戶的計劃也進入尾聲,截止今日爲止,最後文冊統計,還在紙面上的靖邊堡共有居民五十五戶,男婦共二百三十口。其中男子一百一十口,成丁七十五口,幼男三十五口。婦女一百二十口,十三歲以上的女子八十四口,十三歲以下的幼女三十六口。

這些人王鬥吩咐鍾榮一一登記入冊,開具正副兩本,其中一部分人原來是外來流民們的,還爲他們簽發了軍戶帖,將他們名字記入軍籍黃簿,以後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靖邊堡的軍戶。

靖邊堡現在共有軍戶五十五戶,口兩百多,都是實打實的實數,在舜鄉堡幾個屯堡中,算是規模較大的了。這些人暫時都是在靖邊墩西面外側修建地窩子居住,一時間這邊己是形成一個村鎮。

而隨着人口的招滿,靖邊堡的修建,也是迫在眉睫。

十三日,韓朝、齊天良奉王鬥之令,去董家莊與舜鄉堡招募一些泥水土木匠前來商談建堡。

當日傍晚,韓朝二人便回來了,帶回了七、八個衣衫襤褸的工匠。齊天良己經與他們商談好了,工錢方面,除了每日的食宿外,需每日給銀一分,王鬥答應了他們。

這些工匠見王鬥答應,都是喜形於色,這個冬日的飯食終於有下落了。

他們這些人都是世代匠戶,己經參加過諸多城堡的修建,建設規劃靖邊堡,其實對他們來是輕車熟路的事。在靖邊墩周邊轉了幾天後,他們很快便拿出城堡的設計平面圖,包括街道的劃分、水井的位置、廟宇的位置及各處宅院的位置,還有將來堡牆、堡門及堡牆上的垛口、射口等防衛設施都有。

在選址上,他們的意見也與王鬥相合,都是決定緊沿靖邊墩南向修建堡壘,一來這樣防守更有依託,二來那靖邊墩原來是修建在一個隆起的小丘上,地勢從高到低,有利於城堡的排水,以防未來雨澇積水之患。

圖紙好了,選址也不是問題,關鍵是修建城堡的成本錢糧。

依盧象升的計算,在大明,修建一個火路墩需要銀二百兩,修建一個樓臺需要銀六百兩,修建一座周長一里多的小型城堡需要銀七百多兩,糧六百多石。那些匠戶的計算大致也是如此。

王鬥未來的靖邊堡,規劃中周長也就在一里多,不過他手上可沒有銀七百多兩,糧六百多石,只能先建一些城堡主體,細節從簡再從簡,未來慢慢考慮完善就是。王鬥其實很想將靖邊堡修建成棱堡式樣,那樣防守更加堅固,可惜這種花費是驚人的,王鬥暫時也沒那個財力,只能將來再看了。

幸好建堡土地不要錢,這樣就省了許多。

大明一般軍堡的主體是城內的營房、糧倉、草料場、武庫、馬場,再加上外面的城牆、城門、甕城、角樓、護城河等,各地屯堡基本上也是如此。不過依王鬥現在的財力,只能營房與城牆先建,餘者慢慢說吧。

在王鬥決定後,很快的,那些匠戶忙活起來。

首先的,在靖邊墩南向的幾十畝地中,他們熟練的劃出幾十份的基宅地,並分出出行道路與三條主要街道。

隨後在正西面的中軸線盡端,匠戶們還第一時間劃出一座廟宇的位置,保安當地軍民一般稱這個位置的廟爲“正王廟”。然後街的交叉處又劃出一塊地方,未來將在這裡興建“馬王廟”,一個高高的戲臺也將建在這裡,戲臺對面還將興建“老爺廟”,此外在城的南端也將興建一個“娘娘廟”。

除此外,在城的東面地方,還要留出幾塊地修建未來彰表軍功的廟祠,如旗壽廟、顯忠祠、褒忠祠等。另外各條街的主街街心上,還將留出地方興建各樣市坊與牌坊。

這種規劃都是當時大明各邊鎮軍堡民堡的常規佈局,王鬥自然不可能擅改,他也改不來,老實說王鬥後世就對建築一竅不通。

而對於匠戶們第一時間劃出各色廟宇的修建地方,王鬥也表示理解,這都是當時軍民們的精神食糧。這個世界娛樂貧乏,除了拜廟看戲,還能有什麼娛樂?想自己後世小的時候,能去戲臺看戲,就是最大的享受了。

靖邊堡的大體格局就是如此,下面該動手開工了。王鬥一聲令下,所有的靖邊堡居民,除了孩童外,所有的男女一齊上陣,所有人都必需勤奮建設自己的家園。

一時間,靖邊堡的居民們,無論男女,都是拿着鋤頭,挑着簸箕、籮筐,只是到堡的周邊去奮力挖土挑土。連孩童們都是懂事的在旁幫忙。

不過修建堡牆與營房可以用黃土夯就,就地取土,不需要什麼料錢,只需費些吃食勞力便可,有些錢則是不能避免的。

如城內宅院地基與城牆地基都需要石料,而且這些石料還要求石質堅硬,不易風化,以青石最好。特別是砌築城牆的地基,均需基深五尺、寬一丈四尺,一圈城牆地基下來,石料用量甚大。

wWW ●ttka n ●CΟ

還有打井,這是建堡第一要務,幾十戶人不可能都到河邊去挑水喝,一個小堡至少需要三口井水,保安州各地地下水源算是豐富,所以打井一般到二十餘丈就可出水,且水質大多清洌甘甜,聽聞山西陝西一些地方需要打井深達三四十丈,甚至五六十丈纔可以見水。

不過就算打井只深到二十餘丈,爲免塌陷,也同樣需要用磚石修砌,這樣深井的石料用量也是不少。

靖邊堡周邊土地空曠,無處可以採石,只能到欒莊或是舜鄉堡周邊的山上去採,其實欒莊離靖邊堡更近,不過那裡是屬於五堡的管轄地,與舜鄉堡是不同的千戶所,只能到舜鄉堡的周邊山上去採。

那裡的石場離靖邊堡路遠,開採、運輸花費想必都很大,而且除了石料,各處營房倉庫的屋樑修建同樣需要木料,這也是一筆很大的花費。

王鬥派出了二十幾個男丁,讓韓朝統領着,到舜鄉堡的山上去採石,爲了方便運石,他還去舜鄉堡僱傭了幾輛的騾馬牛車。他要求韓朝儘量採出一些石料用於供應營房地基與打井所需石料,至於街道的鋪就與外面的城牆地基,以後慢慢說吧。

同時間,王鬥又去了董家莊一趟,請求管隊官張貴支援一些木料,張貴言道無嘗支援很有難處,不過他手上正好有一批空閒的木料,可以便宜些賣給王鬥。

王鬥答應了,幾天後,董家莊的總旗洪丘領着莊內的幾十個軍戶,讓他們抗着木料,忽哧忽哧從董家莊一路步行而來,這傢伙,連騾車都捨不得用,光用人力抗木。看着那些累得快要趴下的董家莊軍戶們,王鬥半響無語。

洪丘是個粗豪的漢子,年近四十,滿腮的虯髯,他看着眼前熱火朝天的場景,拍了拍王斗的肩膀,感慨地道:“王鬥老弟,哥哥真是服了你了,獨立建堡,能所不能啊。”

王鬥只能苦笑,獨立建堡,說得輕鬆,這其中的辛勞實是不足爲外人道耳。

洪丘收了王斗的木料錢後,別的沒說,只要求王鬥給他手下軍戶們吃頓飽飯,王鬥沒說什麼,就讓那些軍戶們吃飯去了,立時那些軍戶們如虎下山一樣的精神起來。

……

崇禎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今天是靖邊堡第一口井出水的日子,經過幾個工匠的努力挖掘還有修砌,這口井終於完結。

該井深約二十餘丈,井水較淺水質較好,井底鋪以細沙,井壁用青石修砌,外面圍以碎石。當第一桶水拉上來時,一時間周邊圍觀的軍戶們歡聲雷動,再品嚐一下,井水清洌甘甜,遠遠甲於他堡。

衆軍戶們喜笑顏開,特別是一些加入軍戶的外地流民們,很多人曾一輩子困於飲水之苦,見到這麼好的水,許多人都是流下淚來。最後這口修砌好的井被衆人稱爲“王公井”,以感念王鬥恩德。

而該井修建好後,附近的董家莊軍民聞聽後,有些人還趕來觀看,觀後無不是嘖嘖稱羨。

除了這口井外,經過這些天靖邊堡一百多成年男女的每日努力,堡內幾處營房及倉庫、草料場己經慢慢成了規模,雖是簡陋,但至少可以避風擋雨。衆人相繼從地窩子搬出,住入營房宅院之內,這個冬天,總算不太冷了。

外面的城牆地基仍在修建,此時靖邊堡內仍是髒亂,劃出的幾條街道仍是泥土滿地,到處是石塊木料及各樣的垃圾物什,不過總算有一個城堡的雛形了。

※※※

老白牛:

上三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

另回萬世大唐書友:第二十三章中的米麪耕牛等銀價根據明末真實史料而就,注:崇禎十五年,河南內黃縣米價一斗七百文,豆價一斗四百文,豬肉每斤錢二百五十文,大牛一頭價七千文,小牛一頭價四千文。崇禎十六年,浙江嘉興府大雨成災,米價漲至六兩一石,豬漲至七兩一口,與牛價相當。

此外,有明一代,宰殺耕牛是大罪,連家裡有病牛或者快死的牛都要上報官府批准再宰殺。沒人買耕牛來吃的,一頭牛比一石米重多少實在沒有意義。

迴天天-關注書友:在當時明朝的北方,一畝地交納稅糧兩鬥己經稅很重了,那時小麥畝產不過七、八斗,上好的良田也只是產糧一石多,一年下來,種種成本算下,餘糧僅勉強夠一家老小吃用,略一天災人禍,便要賣兒賣女或是成爲流民了。我讓主角未來每畝徵糧兩鬥,還說讀者會不會怪主角太狠,沒想到你比我更狠啊。

回河禾書友:該問題請看本書第三章。

第8章 誰敢同行?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83章 家丁風波第579章 裹脅第550章 決斷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521章 落幕第312章 佈局(上)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245章 合圍第113章 隨我上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1章 內應第747章 火箭第351章 進開封第16章 小小心思第614章 空城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747章 火箭第105章 射殺第70章 舊日上司第575章 蛆蟲第244章 防線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433章 關外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198章 留守第107章 暴怒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776章 忠與順第808章 拉開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150章 聯姻第4章 童養媳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79章 示範第802章 內應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131章 衛城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668章 緩衝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206章 昌平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327章 滅之第809章 大陣第175章 馬上風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816章 鐵線第519章 等待第111章 佈陣第244章 防線第553章 血河(中)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69章 成親第29章 分解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387章 襲城第657章 宣統第607章 立寨第115章 得勝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381章 決戰(上)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626章 信念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384章 得知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315章 定局第808章 拉開第426章 集結第327章 滅之第466章 樣子貨第345章 離去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486章 激鬥(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768章 各方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693章 姑念什麼?
第8章 誰敢同行?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83章 家丁風波第579章 裹脅第550章 決斷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521章 落幕第312章 佈局(上)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245章 合圍第113章 隨我上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1章 內應第747章 火箭第351章 進開封第16章 小小心思第614章 空城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747章 火箭第105章 射殺第70章 舊日上司第575章 蛆蟲第244章 防線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433章 關外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198章 留守第107章 暴怒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776章 忠與順第808章 拉開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150章 聯姻第4章 童養媳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79章 示範第802章 內應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131章 衛城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668章 緩衝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206章 昌平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327章 滅之第809章 大陣第175章 馬上風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816章 鐵線第519章 等待第111章 佈陣第244章 防線第553章 血河(中)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69章 成親第29章 分解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387章 襲城第657章 宣統第607章 立寨第115章 得勝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381章 決戰(上)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626章 信念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384章 得知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315章 定局第808章 拉開第426章 集結第327章 滅之第466章 樣子貨第345章 離去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486章 激鬥(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768章 各方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693章 姑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