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聯絡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

臘月的京師非常寒冷,一天到晚朔風呼嘯,奇寒徹骨。

比天氣更冷的是人心,孫傳庭兵敗的事情還未冷卻,很快開封被淹的消息又傳得沸沸揚揚,京師譁然,物議沸騰。各方除指責流賊喪心病狂,滅絕人性外,但也有很多人惶恐。

官兵覆滅,州縣殘破,大明真的病入膏肓了嗎?

進入臘月了,本來京城百姓應該準備着過年了,備年、過年、賀年,臘八節,過小年,掃房子,磨豆腐,去割肉,貼年畫。整個臘月百姓應該非常繁忙,他們要忙着置辦年貨,做着過年的各種準備,有在外地的也要忙着趕回家去。

但此時整個京師卻沒有一點準備過年的喜慶,天寒地凍,天氣乾燥寒冷,前段時間肆虐的鼠疫總算消磨下來了。這內中有天氣原因,也有都護府援助大量醫士的原因,不過涌入京城的災民仍多。

今年天氣很怪,大旱之後是大澇,這旱澇交加的,造成流民就非常多。大量難民擁擠在京師附近,官府難以賑濟,寒冷的天氣中就每天都有大量百姓凍餓死去。

年景越來越差,加上近年壞消息不斷,而且傳來的都是舉國震動的壞消息,就算最不敏感的人,也有種大廈將傾,大難臨頭的感覺。

東暖閣內,崇禎皇帝呆呆地看着手中的奏摺,他半天都沒移動一下目光,而在他的下方,內閣首輔周延儒,兵部尚書陳新甲同樣呆呆站着,壓抑的氣氛讓人極度不安。

比起往日,崇禎皇帝臉上頭上的皺紋白髮更多了,臉色蒼白得可怕。

良久良久之後,他有氣無力的問了一句:“孫傳庭的諡號議定了嗎?”

周延儒定了定神,回答道:“回陛下,禮部已經議定,追諡孫傳庭爲‘忠烈’,其忠僕馬維忠賜冠帶總旗。”

他小心翼翼說着話,去年他奏請削弱廠衛緝事之權後,就被錦衣衛盯上,不斷刺探其陰私之事,然後不停在皇帝面前告小狀,使得皇帝對他印象大壞。

雖他現在還擔着內閣首輔之位,但在皇帝心中已不如過去那樣偉光正,有聖眷漸失的趨勢,連着平時說話也小心起來。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他心力交瘁的坐着,眼中有深深的無力,同時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懊悔。

他後悔,自己不該催促孫傳庭南下的,當時局面已經很好了,是自己心太急,否則……

孫傳庭兵敗的消息傳來時,崇禎皇帝氣怒交加,將一切的怒火發泄到其人頭上。但現在回想起來,內心中又帶着深深的後悔,只是這些話他無論如何不會與臣子說的。

同時,開封又失陷了,真是害怕什麼,偏偏來什麼。

到現在爲止,他仍有不敢相信的感覺,他喃喃道:“開封真的被淹了嗎?”

周延儒回答道:“回陛下,塘馬所報,汴城被灌,確爲真實。流賊驅難民數萬決黃河,河水自北門入貫東南門出,水聲奔騰如雷,勢如山嶽。士民溺死數十萬,惟周王及妃、世子與巡按以下不及二萬人得以逃脫,開封佳麗甲中州,至是盡沒於水。周王府第沒後,率官眷及諸王露棲城上數日夜,督師侯恂以舟師迎王,逃到黃河北岸。”

崇禎皇帝低沉道:“百姓生齒,盡屬波臣,朕之數十萬士民矣……”

他語中帶着難以形容的沉痛,閣內一片安靜,周延儒、陳新甲都陪着沉默流淚。

良久,崇禎皇帝振奮起精神:“好在藩王叔父不失,此爲不幸中的大幸,侯恂可將功折罪。”

他說道:“陝西不容有失,流賊雖未西進潼關,但亦不可掉以輕心。孫傳庭既沒,以侯恂兵部侍郎總督援陝西,陳永福並去,護周王往秦。令其爲援剿總兵官,掛蕩寇將軍印。二人需盡心守關,圖功自贖,若縱賊入秦,數罪並論!”

說到這裡,他加重了語氣,周延儒連忙恭敬應是。

想了想,崇禎皇帝又道:“高名衡失城潰圍,罪不可恕,念其防守勞苦,不深罪,罷名衡官,讓他歸鄉去吧。”

周延儒又再恭敬的應了下來。

最後崇禎皇帝拿起一份奏摺,恨恨道:“流賊又往東去,他們這是意在徐州,甚至斷我漕運!”

陳新甲這時說話了,他滿臉的憂慮:“劉良佐有兵萬餘,然流賊數十萬人攻打,怕他守不住徐州。”

去年底時,孫可望、李定國帶兵六萬向鳳陽總督馬士英投誠,崇禎帝聞報大喜,當下任孫可望爲壽州總兵,李定國爲副總兵,原壽州總兵劉良佐則調到徐州去任總兵。

劉良佐雖稱悍勇,常年統兵在宿松、廬州、六安一帶同流賊作戰,積功升任總兵官。崇禎十年時,還同總兵牟文綬擊潰羅汝才部下搖天動二十餘萬人。

他算起來同流賊作戰經驗豐富,本身也算積功甚多,但一個個名將重臣覆滅在前,劉良佐也不能說是名將,他能不能守住徐州,誰也沒有把握。

而且徐州若下,就有可能威脅到漕運。

漕運素爲大明軍國重計,凡京城所需南貨,全賴江南漕船帶運,而江南所需北貨,亦賴漕船帶回。每年通過運河北上的漕船最多達一萬一千艘,運送漕糧四百餘萬石,天下大命,實繫於此。

而大明的漕運,一般是農曆的十一月以後和第二年三月份以前,漕船要先到淮安,然後由漕運總督親自盤查,發給籤條,由清江浦附近四道閘入淮入黃。

每年的三四月份,也是漕船銜尾北去之時,一直到六月初的淮安通濟閘築壩攔黃方止。這是爲了避免伏水暴發,黃水倒灌,使得裡河淤墊,挑浚不便,所以六月後,淮安的漕船一般不走。

而運河到山東南旺、臨清一帶,毎年十月十五日也要築壩,用來作河道的大挑、小挑,一次到次年的二月初一日開壩。遇有貢鮮船隻到此,都要另爲設法前進,其餘官民船更只能全部暫停通行,等候開壩放行。

所以大明官員北上奔任時,一般很少坐船,大多數都是走驛道。

此時雖未到漕糧運送時間,但很多漕船已經雲集淮安,就等着來年三四月北上。

雖萬曆三十二年李化龍開泇河,避去二百多裡徐州二洪之險,漕船不再經過徐、呂二洪北上運糧,而是從邳州走。

但徐州城離運河不遠,佔了徐州城,就等於佔了運河,斷了漕糧。

就算流賊最後未攻下徐州,但大部雲集,四處搶掠,漕船隻能在淮安停泊不前,一樣會延誤漕運。

崇禎帝不敢想象來年沒了南方運來的四百萬石糧米,京師會成什麼樣子。

他斷然道:“徐州必救,聞鳳陽總督馬士英麾下孫可望、李定國勁兵甚多,有馬騾一萬,步卒五萬,可令之救援。廬州總兵黃得功也稱悍勇,令之並救。以馬士英總督,盧九德監軍。還有山東的劉澤清,兵部曉諭其一起南下。”

陳新甲躊躇道:“惟恐又是流賊的圍點打援之術。”

崇禎帝厲聲道:“難道朕就眼睜睜看着徐州失陷嗎?”

陳新甲噤若寒蟬,周延儒也是看着自己鞋面不語。

崇禎帝想了想,擔心流賊萬一置徐州於不顧,東向直取山東京師,他重重的道:“兵部需曉諭晉、豫、保、東四撫,讓他們各整兵馬,親駐河干,協力堵御,不許一賊窺渡,否則嚴治。”

“又,令巡撫淮揚、總督漕運路振飛守好二河,不可使流賊順黃河、運河而下,直取淮安!”

本年七月時,史可法升任爲南京兵部尚書,朝廷便擢路振飛爲右僉都御使,漕運總督,駐守淮安。

崇禎帝召對他時,路振飛面陳事宜,當時崇禎帝就覺得他是一位實心任事的大員,果然路振飛一到淮安,就剿滅了爲禍當地的土賊程繼孔、王道善、張方造,守好淮安應該沒問題。

陳新甲、周延儒去後,崇禎帝無力地坐在位子上,他不明白,爲何自己苦心孤詣,大明卻每況愈下。

……

三天後,也就是十二月初五日這天,多爾袞仔細看着一份蠻子城傳來的情報,上面記錄着孫傳庭兵敗,開封被淹,李自成東進等消息。

這“蠻子城”是在努爾哈赤時期就不惜重金豢養的諜工場所,專門偵察大明情報,散播謠言,安排奸細。後金滿清在這方面非常捨得花錢,僅在當年被抓的諜工王懋芳頭上,明廷就查抄寄頓的各鋪銀二千五百三十兩。

不過後金滿清培訓諜工,建立間諜網絡,收穫也是非常大的,遼東各城池的失陷,中計而死的明將張盤、朱國昌,甚至總兵馬世龍等,都是他們所獲的成果之一。

時人王在晉就有言:“今長安之爲劉保者不知幾何,緝奸之人即爲奸細。”

說得讓人毛骨悚然。

通過布放諜工,後金滿清對大明境內動靜虛實瞭如指掌,當然,除了宣府鎮與都護府外,安排的諜工那是去一個死一個。而且死得慘不忍睹,不是剝皮,就是腰斬,還有凌遲。

情報部部長溫達興的威名,威震蠻子城。

十一月初時,滿清已從日本國撤兵,鄭芝龍與歐洲各國組成聯合艦隊雖然犀利,但在陸上卻奈何不了滿清軍隊。日本的城下町城體,讓清軍遍地都可擄獲,想斷了他們的糧草援助卻是不可能,雙方就此僵持。

而且日本國也爆發了鼠疫,幕府更不願意打下去,雙方開始和議。

最後清國方面同意釋放一部分擄獲的長崎百姓,還願意與鄭氏及各國展開貿易,這也算一個很大的市場,足以彌補在長崎的損失,因此那些貪婪的歐洲人就罷手了。

幕府也有了臺階下,就與清國簽訂了和議,雙方互稱兄弟之邦,互不相犯。臨行時清軍帶走了八旗日本軍,一些感覺會遭到清算的西南藩大名,更去了德川幕府一個心病,日本之事就此了結。

此次日本攻伐雖有小挫,但獲得十幾萬人口,大量財帛物資,還知道天下之大,對清國方面來說收穫還是很大的。

不過東顧已經不可能了,多爾袞就將貪婪的目光重新放回大明。

遍佈的諜工讓清國獲取情報的速度可能比大明朝廷還快,只因爲路途遠的緣故,會差那麼一些天。因此多爾袞很快得知孫傳庭大敗,開封城被淹,李自成大軍滾滾東逼徐州城而去。

他看着手中情報,又看着案上地圖,看了很久,很久……

十二月初六日,在召集滿漢大臣議事,激烈的爭吵一天後,一個使者帶着多爾袞親筆書信出了盛京,他將前往徐州同闖軍方面聯絡。

他在信中寫:“大清國皇帝致書於南據明地之諸帥: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何如耳。惟速馳書使,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

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818章 碾壓第485章 遇敵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539章 離去第556章 末日第587章 農場主第544章 優勢第31章 內應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558章 反響第254章 肉搏第653章 報紙第29章 分解第345章 離去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39章 水車第492章 攻下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475章 塞外第486章 激鬥(下)第665章 發佈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790章 監國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775章 涅槃第15章 還鄉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561章 分錢第640章 炮轟第736章 煉獄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464章 勇氣第53章 畜場械鬥第771章 人心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615章 淒涼第318章 尊皇攘夷、驅狼吞虎第750章 聯軍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544章 優勢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551章 說服第460章 威力!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753章 出關第539章 離去第624章 攻寨第628章 凹凸陣第807章 驚遇第794章 大側擊第247章 血海下第325章 進剿第807章 驚遇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825章 盡滅第769章 戰略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454章 奪炮第624章 攻寨第617章 重圍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717章 時間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450章 破營第47章 豬圈第817章 光復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691章 君子津第749章 城下町第21章 地窩子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779章 絕望第212章 追擊第787章 動員第457章 首級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428章 中暑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419章 銃劍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460章 威力!第629章 過河第577章 髒活
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818章 碾壓第485章 遇敵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539章 離去第556章 末日第587章 農場主第544章 優勢第31章 內應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558章 反響第254章 肉搏第653章 報紙第29章 分解第345章 離去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39章 水車第492章 攻下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475章 塞外第486章 激鬥(下)第665章 發佈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790章 監國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775章 涅槃第15章 還鄉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561章 分錢第640章 炮轟第736章 煉獄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464章 勇氣第53章 畜場械鬥第771章 人心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615章 淒涼第318章 尊皇攘夷、驅狼吞虎第750章 聯軍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544章 優勢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551章 說服第460章 威力!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753章 出關第539章 離去第624章 攻寨第628章 凹凸陣第807章 驚遇第794章 大側擊第247章 血海下第325章 進剿第807章 驚遇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825章 盡滅第769章 戰略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454章 奪炮第624章 攻寨第617章 重圍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717章 時間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450章 破營第47章 豬圈第817章 光復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691章 君子津第749章 城下町第21章 地窩子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779章 絕望第212章 追擊第787章 動員第457章 首級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428章 中暑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419章 銃劍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460章 威力!第629章 過河第577章 髒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