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在哪裡?

天氣慢慢轉涼,宣府鎮的百姓,都相繼換上了秋冬衣裳。

從宣府鎮城到萬全右衛新開口堡官道上,此時走着二百多輛各式的獨輪車與板車等,推車的,都是各色年紀的民夫,一個小吏,協同兩個後勤司的官兵押運。

路面新修平整,雖然車輛上滿載各類沉重的輜重物資等,但民夫們推車走路卻不覺吃力,傍晚時分,車隊便到達目的地,新開口堡附近一個暖鋪。

因爲處於運送前線輜重要地,此處已經變得極爲熱鬧,暖鋪周邊,還聚集了衆多的騾馬車隊,從新開口堡北上,需要翻越野狐嶺,人力難行,唯有使用騾馬車輛。

押運的小吏名叫劉可第,原是保安州五堡一個攢典,王鬥任東路參將後,路內掀起一股投奔幕府的潮流,劉可第也與堡內幾個小吏隨了大流,因爲他頗通算術,所以不久後調到後勤司任事,此後一直幹了下來。

雖然相比以前,貪污的機會大大減少,但不克扣月糧,幹得好有獎金,各項福利衆多,對要求不高的劉可第來說,對目前的生活,他還是滿意的。

而且王鬥也不禁止幕府官將家屬經商,吃着穩定的公家飯,人人高看一眼同時,還有各類的進項,典型的便是保安州城典吏周厚仁,開了蜂窩煤廠,又開鐵釘廠,財源滾滾,在吏員圈內聞名遐邇。

劉可第雖遠遠不如周厚仁,但也有在幾個廠坊內投股分紅。進入富裕的生活行列,對眼前的生活,就更珍惜了。

該批輜重押送到,他不敢怠慢,立時到庫房交割,戰爭起後,沿途一些驛站暖鋪紛紛擴建倉庫,並由後勤司統一調度,並在各驛站增派吏員。

此時該暖鋪倉房負責的卻是一個名叫林光官的司吏,與劉可第一樣。同樣出身五堡。當年同批進入靖邊軍體系,二人交情良好。

看到劉可第,他臉上露出笑容,拱手起身:“賢弟來了。一路辛勞。還請稍待。待你我交割完這批軍資,爲兄再爲賢弟接風洗塵,把酒言歡。”

“好。”

劉可第含笑還禮。軍資交割,非同小可,幕府做事,一向責任明確到人,出了事,倒黴的是自己,二人交情再好,林光官也不可能爲之搭上他的飯碗,謹慎是必然。

二人對照貨物貨單細細清點交接,隨同倉庫一些吏員,好一陣子忙碌,最終林光官確認無誤,簽了回執,二人才鬆了口氣。

而那些站在一旁的民夫則興奮起來,要發錢發糧了。

因爲輜重營主要支援塞外西線戰事,所以鎮內後方輜重運送,王鬥決定發動民衆。

根據宣府鎮參戰支差條例,凡宣府鎮民衆者,年十六歲以上,五十五歲以下,身無殘疾之男子,均可參與出差,他們的待遇供給,包食宿,每人每日還有米一升,銅圓一個,或一合之糧票。

對民夫隨身牲畜的供給,規定,驢每日每頭草八斤,料米一斤四兩,牛每日每頭草十五斤,料米二斤,騾馬每日每頭草十五斤,料米二斤,每日計工,可完成任務後立時支給。

也可屢計支給,出多少差,發給多少工票,以資憑證,定期算帳,視差夫自己需要,連續支差兩個月者,還獎勵鞋子一雙。

這個條例,極大鼓舞了民衆熱情,參與支差之人絡繹不絕,王鬥還特別強調,對君子喻於義,對小民,則要喻於利,給錢要痛快,爲避免舞弊,支錢時,皆有鎮撫司官吏坐鎮。

“發錢糧了!”

他們高興說着,個個手上拿着一種竹籤,這是他們任務完成的憑證,驗收完就給,也有人竹籤有所不同。

每人待遇供給,這有明確規定,當然,建立在各人運貨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否則空車跑一趟,也要支錢?

不過有拼命之人,相同的獨輪車,載的貨物超額的,所以就可多拿半倍,或一倍的工錢口糧。

他們排隊領取,支錢給糧,倉庫有專門的吏員負責,錢箱上盡是閃亮的銅圓銀圓,還有花花綠綠的糧票,旁邊又有糧桶,裝米的鬥也是標準份額,不是那種做了手腳的斗量。

一邊有一個鎮撫司官員淡淡坐着喝茶,他雖然只看着不說話,但也給一干吏員極大壓力,不敢動什麼花樣。

衆民夫高興的領取自己工錢,起初他們還擔憂官家說的好聽,最後卻不能兌現,但在第一次支差後,一切的疑惑,都煙消雲散了,很多人跑了一趟又一趟。

當然,雖有屢計支給形式,對很多民夫來說,感覺不靠譜,還是每日支取,落袋爲安爲妙。

大部分人,也是選擇米與銅圓,很少人拿糧票,這也是這些人多是外來人員,非漢籍的緣故。

宣府鎮漢籍一樣廣泛發動起來,顯然他們看不上這種人力推運,小打小鬧賺些苦力錢的方式,他們組建的是騾馬車隊,或以商行等形式進行,那運力才叫一個大。

終於事情辦完,有專門人員將這些民夫領下去食宿休息,暖鋪旁雖然各類飯館客棧雲集,但他們哪捨得花錢?只有那些漢籍人員,才住客棧,不睡那種大通鋪。

劉可第、林光官等人也輕鬆下來,今日事情算完了,又過了一天,都悠閒坐着說笑,他們年歲大了,也不指望升遷,能保持現在的生活,就心滿意足了。

大明吏之四等,攢典、司吏、典吏、令吏,然就算到了令吏,仍然是不入流的小官,且升遷極難,就算在幕府體系內,因爲竟爭激烈,升遷同樣不容易,他們更不想爭。安安穩穩過日子就算了。

他們代表靖邊軍體系內保守的,不思進取的一個羣體,但就算這些人,在外人看來也是極爲難得,曾有遊歷士子感慨言道:“餘入宣鎮來,但見役吏嚴整肅然,人人恭儉敦敬,忠信盡職,宛若古之良吏也。”

……

小小宣府鎮,可以支持龐大的塞外征戰。讓世人驚疑。

國大而虛。難以調集民力物力,是此時通病,然整個宣府鎮卻似乎隨之而動,這種有效運轉的體系力量。在外人看來難以理解。

龐大軍需出入供給。牽涉到複雜的數學運用。然後勤司卻管得井井有條,宣府出良吏,成爲許多人共識。

也因爲發動民衆。出塞大軍,西征大軍,糧草物資才能源源不斷供給,畢竟數萬人軍隊,如果正常供應食物,每天吃的喝的都不是小數目,更不說還有別的種種類類輜重。

出征在外,因糧草問題失敗的軍隊不知有多少,爲了糧草,各類隨營人員,運送輜重人員,有時他們數目甚至超過作戰軍隊總人數。

便如當年西班牙軍隊圍攻尼德蘭的貝亨奧普佐姆時,被圍城鎮中的一位卡爾文派牧師說道:“從沒見過這樣小的一個軀體卻拖着這麼長的一條尾巴……這麼小的軍隊卻帶着這麼多大車、行李馬、駑馬、隨軍小販、僕人、婦女、孩子和一批烏合之衆,他們的數目遠遠超過了軍隊本身。”

當然,這場戰爭,對許多商家富戶來說,也是一個發戰爭財的機會。

每日通往塞外的道路上,一輛輛車馬裝載物資,只是向興和所等處彙集,隊伍日夜不絕,塞外雲集的軍隊與商民,好像一個龐然大物,不斷吞噬自己需要的東西,蜂窩煤就是其中一項。

王鬥早在提倡少砍樹木多用煤,不言整個宣鎮本身需求量大,就是出塞大軍與商隊,每日需要的蜂窩煤就是海量,很多精明的人就看到機會……

清晨,一輛馬車沿着鄉道,到達山邊一座蜂窩煤廠前停了下來。

“夫人,到了。”

穿着絲綢衣衫的楊管家掀開車簾,對車內之人說道。

“嗯。”

悅耳的聲音後,少夫人楚挽雲嫋嫋娜娜從車上下來,穿了深紅的褙子,仍然挽着鵝膽心髻,鬟發上插着步搖,兩個丫鬟連忙上前攙扶。

她站定後,似乎隨意觀看四周,但掩不住雙目銳利,眼神精明,與在王鬥與紀君嬌面前大不相同,只是神情有一些疲倦。

眼前一個頗大的廠坊,圍了長長的圍牆,大門前一個平場,停了許多車馬,都在等待裝運蜂窩煤離開,廠坊邊上,沿着山地,同樣各類廠坊雲集,就聽丁丁當當的聲音傳來,似乎不遠處有一個鐵釘廠。

保安州許多廠子集中在這,這裡商業發達,建坊設廠之人衆多,然因民政司對耕地的使用嚴格,便是自己的地,也不能隨隨便便建廠,很多人便將廠坊設立此處。

畢竟這一片都是山地,涿鹿山與磨笄山連綿,水源也不缺,正是好地方。

管事忙不迭迎接出來,少夫人與他往廠子走去,一邊隨口詢問。

“……近期買煤的人越來越多,小的已令工人加班加點,當然,夫人體恤,他們工食,廠內定不會短了他們。”

“人心難足,給得少了,他們怨,給得多了,養了懶人,便若宣鎮這方,擬定一個底俸,讓他們多勞多得吧。”

“聽聞族內要擴大廠子,招募更多工人?小的總在擔憂,若仗打完了,產出的煤賣不出怎麼辦,眼下雖……”

“此事妾身自有計議,陳管事你不必多言,記住你的本份便是。”

“是是……”

陳管事滿頭是汗,他雖是李家族人,但在族中地位,卻遠遠不如少夫人,特別王鬥血腥鎮壓晉商後,李家風光回到清源,老族長對少夫人更器重有加。

加之其幹練精明,眼光敏銳,果斷到宣府鎮開拓周邊產業,取得越來越多利潤,她在族中地位,已僅次於老族人。

前番言說之事,放到別的家族,都是要族人開會,商議了又商議。然對她而言,卻只是數言而決之事。

進入廠內,就見了一大片平場,擺放了一片又一片成形的蜂窩煤,一個個工人正在忙活着,和煤的,制煤的,曬煤的,個個忙得不亦樂乎。

特別那些制煤的,用的一種模具般的東西。煤堆中腳一踩。杆一推,一個蜂窩煤就出來了。

聽聞這個東西還是永寧侯親自設計出來的,然後無私的貢獻出來,鎮內商民人人得以使用。不與民爭利。讓利於民。這點上,不得不讓少夫人佩服。

不過眼前遍地黑乎乎的,也讓她不由微微皺眉。對她這種生性受潔之人,這種骯髒的環境,實是難以忍受。

不過她沒說什麼,在管事招齊員工後,對着這些個個象非洲黑人似的人們,她倒和顏悅色,噓寒問暖。

本來衆員工見到這個優雅高貴的少婦,都有倉促不安的感覺,特別見平日趾高氣揚的陳管事,在她身旁低聲下氣,大氣也不敢出的樣子,更是敬畏有加。

此時卻不由生出親近之心,最後每人還得了個小紅包,更是歡喜萬分。

只有陳管事心下不是滋味,這個女人太工於心計了,壞人自己做,好人則都她去當。

很快的,在陳管事複雜的目光下,少夫人離開了蜂窩煤廠,李家產業衆多,從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各處奔走,讓她頗爲疲憊,然今日下午,還要到下一個地方去。

馬車上,少夫人若有所思,她說道:“楊叔,我是看好蜂窩煤前景的,就算到時不打仗了,此類民生之物,百姓總有需求……這不單是宣府鎮的事,日後大同鎮,山西鎮,甚至大明各處,都有需求,甚至還可賣到海外,還有鐵釘……所以,家族最好控制一些礦山爲好。”

楊管家嘆道:“是啊,雖說眼下蜂窩煤供不應求,然煤價,鐵價也漲了許多,有幾座礦山在手,心就不慌了……”

他沉吟道:“不若這樣,永寧侯征戰塞外這段時間,我們蜂窩煤廠,免費供應煤球給後勤司?想必定能大大增強侯爺對我們的好感。”

少夫人搖頭:“不妥,我們免費,別人又當如何?擋了他人財路,定然招來怨恨。在宣府鎮行善並不忌諱,我們可以拿出一筆銀子,捐給收容所,孤兒營等,取得善人稱號,獲取影響。再想方設法收羅一些糧草,捐給軍伍,便可取得擁軍模範稱號,以妾身與侯夫人,紀妹妹的交情,民政司不得不考慮一二,拿下一些礦山,就有把握多了。”

楊管家道:“還是夫人想得周到。”

宣府鎮這個地方,只有漢籍,還有各類稱號者,各類緊俏賺錢行業,纔可以優先參與。

所以日久,各界向社會捐錢捐物,似乎變得理所當然起來,很多一毛不拔者,也慢慢轉變了思想。

最後少夫人道:“過些日子,三晉商行要舉辦一個勞軍活動,到塞外慰勞軍伍,妾身也打算過去。”

說到這裡,她抿嘴一笑,不知想着什麼。

……

崇禎十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晚,沙城堡。

王鬥靜靜站在城牆上,眺望夜空,羣星璀璨,壯麗無比,與下方浩瀚的燈海相呼應,看羣星閃耀,大自然鬼斧神工,王鬥有時在想,自己來到大明,是神明的力量,還或是科技的力量?

當然,此時他顧不上想這些,只捏着一份情報皺眉細想,韓朝在數日前已經攻下歸化城,只是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歸化城蒙古人走之一空,不知去向,自己最討厭的事情發生了。

這些蒙軍主力,去了哪裡?隱藏何方?

還有,滿套兒的鐘顯才,也緊急傳來情報,濟爾哈朗與杜度動了,不過他們舉止詭異,濟爾哈朗親率數千滿洲精騎,雖然西來,然卻不走開平衛這條線,而是更往北走,跑到沙漠去了,不知打着什麼主意。

他們輕騎狂奔,白虎軍羽騎兵追之不及。

至於杜度,則率餘下滿蒙主力,突然東去,似乎去往錦州方向,又似乎逼去義州,難道他們覺得在宣府鎮附近沒有便宜可撿,要跑到遼西去搶一把?

看來這些韃子,在錦州之戰後更狡猾與謹慎了,自己還以爲會歷史上的靜坐戰爭重演,沒想到來這一套。

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181章 借錢第734章 掩護第338章 一舉兩得第1章 火路墩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453章 潰敗第625章 頭破血流第26章 外柔內剛第40章 上官視察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458章 安排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779章 絕望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445章 矮德第381章 決戰(上)第483章 馬科第775章 涅槃第33章 飛槍第772章 到了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250章 填壕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783章 說服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390章 伏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785章 開關第454章 驚聞第664章 議論第662章 思想第152章 護送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52章 衝突第532章 反響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254章 肉搏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72章 貧窮第737章 此獠第249章 看誰狠!第382章 勝利第290章 進京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683章 老胡第459章 打響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784章 算計第577章 髒活第728章 甲五號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144章 平亂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748章 鼠疫第88章 繳獲所得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119章 阿巴泰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809章 大陣第121章 轉移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221章 誰是兔第186章 命運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17章 舉措第58章 吃驚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
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181章 借錢第734章 掩護第338章 一舉兩得第1章 火路墩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453章 潰敗第625章 頭破血流第26章 外柔內剛第40章 上官視察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458章 安排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779章 絕望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445章 矮德第381章 決戰(上)第483章 馬科第775章 涅槃第33章 飛槍第772章 到了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250章 填壕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783章 說服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390章 伏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785章 開關第454章 驚聞第664章 議論第662章 思想第152章 護送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52章 衝突第532章 反響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254章 肉搏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72章 貧窮第737章 此獠第249章 看誰狠!第382章 勝利第290章 進京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683章 老胡第459章 打響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784章 算計第577章 髒活第728章 甲五號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144章 平亂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748章 鼠疫第88章 繳獲所得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119章 阿巴泰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809章 大陣第121章 轉移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221章 誰是兔第186章 命運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17章 舉措第58章 吃驚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