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力量

崇禎十七年四月十三日,天微亮,就有很多人聚集到了鎮城東北面的大教場邊上,隨着時間的推移,過來的人羣越來越多,最後人頭攢動,人聲鼎沸,各人手上揮舞的小旗飄揚如海。

因爲早早宣揚,宣府鎮百姓都知道今天是出兵的日期,他們早早起來,聚集到了教場周圍,擠在道路的兩旁。他們人越來越多,每隔一刻鐘,增加的人羣都以萬來計算。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個個手上拿着旗幟。很多人還佩着刀劍。他們從大教場西面的路上,一直蔓延到東面的道路上。

宣府鎮大教場位於鎮城東北面,開有兩個門,介時出征的將士自然是從西邊入,東面出,然後從道路走。所以大家擠在相應的道旁,希望到時可以目睹出征將士的雄姿。

很多人甚至半夜就起來佔位置,同時還有許多鎮外的人趕來,同樣希望可以目睹出征將士的雄姿,讓自己揮舞旗幟,爲他們吶喊送行。他們也提前幾天趕到宣府鎮城,將裡面大大小小的旅館、酒店、客棧佔滿擠爆。

今天天氣很好,農曆的四月時不時會有一場雨,但今天曙光露得很早,預示着這一天,或今後幾天天氣的晴朗。

隨着時間的推移,過來等待的人羣越來越多,紛至沓來的民衆很快達到無比的規模。到卯時的時候,大教場周邊已經人山人海,旗海飄揚,氣氛極爲的熱烈。

鄭天民昨晚一直沒睡好,與他一樣睡不安穩的還有隊中絕大部分丙等軍。各人只覺得胸膛似被重物壓得透不過氣來,一顆心時不時在怦怦亂跳。要閱兵了,要出征了,衆人期盼中又有忐忑。

只有隊官,還有兼任隊副的一甲甲長若無其事,他們都是甲乙等軍調來充任軍官的老兵,這種場面司空見慣。仍舊跟往常一樣沉着,跟平常一樣忙忙碌碌,睡得安穩,吃得舒坦。

鄭天民更看到自己千總鞠易武,仍然冷着臉,看誰都象欠他幾千個銀圓不還似的。把總劉烈,憨憨的,眼中總莫名其妙帶着一絲憂傷,似乎這個憨厚的軍官心中也隱藏着什麼難言的傷心痛事。

鄭天民這一部屬於朱雀軍前營二部,千總鞠易武,營將李正經。又有一部千總韓鎧徽、三部千總陳晟,四部千總牟大昌。

二部到宣府鎮後,駐紮的是在一個叫土溝的地方,離大教場有三里路。卯時初刻他們就起來了,吃飯,整理裝備。然後全營彙集,最後閱兵,約在巳時出發,然後今天要走一百多裡,傍晚趕到懷來衛歇息。

再走兩天,又趕到居庸關。

早飯伙食還是那樣的豐富,如果說鄭天民等人加入營伍有什麼留戀的,那營中伙食肯定是內中之一。

近些年雖然堡中生活好了許多,但也不能象營中那樣時常吃到肉,現出徵命令下後,每頓的肉食更是放開吃。

前兩日鄭天民等人都有吃撐的感覺,不過今日大夥都有些食不甘味,卻是心情緊張的緣故。

鄭天民吃過早飯後,部中進入最後的準備,各兵大件的隨身之物放入部總的輜重馬車內,如各人裝有毛毯的揹包等,然後他們整理裝備,檢查自己的盔甲器械。

靖邊軍一總四隊,長槍隊、火銃隊各二,鄭天民這隊屬於火銃隊,他的盔甲與長槍隊沒什麼區別,都是八瓣帽兒鐵尖盔,衝壓胸甲,然後他鞓帶右邊掛着銃劍。

靠身右側還斜揹着一個皮製的銃藥袋,裡面有三十發的定裝紙筒彈藥,內中又有細柔的抺布,火銃的保養油,一些備用的火石等等。在身體的左側,則又斜揹着一個水壺,平時喝水之用。

鄭天民因表現好,屬於二甲的甲長,在隊中周隊官的喝令下,他仔細檢查了一遍手中的自生火銃,將龍頭扳到待擊發位置,扣了幾下板機,看發火率沒問題,就不換火石。

又抽出自己的銃劍看了看,取出細柔的抺布,再抺了幾遍,使之金屬的光芒更爲閃耀。

然後他又檢查了甲中各軍士的情況,卯時中刻,他們這部開始彙集,全部集中到打穀場上,五人一排,五人一排,以一伍爲一列站立。這是靖邊軍標準的行軍隊列。

待到了大教場,展示閱兵時,則是一隊五十人一列,然後一萬人兩百列就完畢。

人言人過一萬,無邊無沿,其實站成方陣並沒佔地多少,萬人方陣不過橫一百人,縱一百人罷了。真要站的話,一平方公里,可以站一千六百萬人。

千總鞠易武,二部的四個把總,還有千總指揮部,各把總指揮部各官早在打穀場上等候,鮮紅的千總旗與把總旗在晨風中獵獵飛舞,上面的朱雀圖案在拂動中若隱若現。

各把總彙報,鎮撫覈實人數到齊,鞠易武仍然冷着臉,他只在上面說了兩個字:“銃劍!”

中軍喝道:“上銃劍!”

然後是各總各隊各甲的軍官齊喝:“上銃劍!”

一片金屬的鏘鏘聲作響,各銃兵皆抽出自己的銃劍安上套牢,鄭天民喝了一聲之後,也抽出自己的銃劍套上。

打穀場上一片的寒光閃耀,尖銳的破甲長錐槍,尖銳的銃劍在晨光下閃閃發光,昭示着這隻大軍的鋒銳。

“銃上肩!”

軍官們又是喝令,又是一片整齊的金屬嘩嘩聲。

鞠易武最後道:“走。”

絲竹聲響起,步鼓敲響,伴隨着激昂的鼓樂,衆軍士踩着鼓點開始前進。

他們千總旗當先,然後是金鼓絲竹手,部中各人,然後又是各總的總旗,後面跟着總內的軍士,皆以五人一列,在鄉間道路走着,他們軍士約有一百六十列,行走中,一片整齊的鐵笠盔晃動。

然後他們四部匯齊,丈五的營將大旗開路,纓頭珠絡雉尾,營部旗確實比千總旗氣派許多。

很快,他們就走上鎮城到大教場的大道,這邊已是人流如潮,鼎沸的人聲將他們的鼓樂聲都掩蓋了,道路兩旁密密麻麻站滿了人,人頭攢動中,揮舞的旗幟如海……

鄭天民他們進入教場後,心中的緊張與忐忑早已不翼而飛,他們進入自己指定的方位,一伍一伍的合併,匯成一隊五十人一列。然後一個轉向,就見教場的對面,同樣是人山人海,佈滿觀禮與送別的民衆,他們情緒激動的尖叫着,火紅的旗海不時波動飄舞。

鄭天民往左右看去,身邊無數和他一樣披着盔甲,頭戴帽兒盔的軍士,放眼望去,滾滾如潮,有若鐵河長流。

鄭天民所處的朱雀軍方陣約有二萬五千人,一個甲等軍,一個乙等軍,三個丙等軍,又有驃騎兵與獵騎兵等。甲乙等軍加上這些騎兵都有馬匹,此時他們都全體下馬,靜待馬旁肅立。

以五十人一列的話,這些軍士加起來共有四百多列,又是這樣橫向面對,教場上又有一個個軍,一個個營伍彙集。左右兩邊看去,飄揚紅纓的鐵盔似乎就是無窮無盡的蔓延。

身處這樣的團體中,唯有熱血沸騰,渾身充滿力量的吐息。

宣府鎮號稱“九鎮之首”,素有“九邊衝要數宣府”之說。鎮城教場更爲出名,徐渭歌說:“宣府教場天下聞,個個峰巒尖入雲。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劍戟擁將軍。”

讓人稱道的是鎮城教場非常龐大,內中聚集一百萬人沒問題,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軍馬彙集,人潮越來越衆,士兵們身上鐵甲不斷在初升的晨曦中影映金色的冷光。

……

辰時初,王鬥匯同麾下各官將,前來宣府鎮各官將,宣大總督紀世維,兵部尚書陳新甲等人,與監國太子一起大禮祭拜了羣英祠內的李邦華、朱之馮、衛景瑗、蔡懋德、馬國璽等殉節名臣。

當日李邦華人等殉節後,王鬥言:“忠臣義士,當讓人世世代代銘記。”

原來宣府鎮與各地就有是否給殉節大臣們設廟的討論,王鬥發話後,更在原址上建立了羣英祠,以後每年都會有盛大的祭拜儀式。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非常重要,這是華夏,這是漢民族屹立數千年的根本之一。

此次出征,除事前祭拜羣英祠,大軍出發後,王鬥還會與太子等人到保安州舜鄉堡的褒忠祠與義民廟去祭拜。以大祀祭之,以體莊嚴與隆重,不忘先賢先烈之意。

祭拜過羣英祠後,王鬥與太子等人策馬前往大教場,他們從鎮城北門出,將從西門入教場內。當他的旗幟出現在民衆的眼中時,是一陣陣天崩地裂似的呼嘯聲,無數的民衆拼命擁擠呼喊,日月浪濤旗的旗幟飛舞如海。

一路過去,“萬勝”之聲響遏行雲,無數的佩刀佩劍抽出向王鬥人等致意,刀劍的寒光,旗幟的浪潮,似乎要蔓延到天際。

王鬥微笑揮手,那種山呼海嘯似的聲音讓太子的臉漲得通紅,他學着王斗的樣子不斷向民衆揮手。

陳新甲、紀世維等人還好,那些前來宣府鎮的外來各官,眼見此情此景,個個都是目瞪口呆。這種力量的潮流他們哪裡見過?個個心頭又是激動,又是恐懼,又是振奮,又是不知所措。

不過看王鬥揮手,很多人也學王斗的樣子揮手。

好在人羣雖激動,但宣府鎮百姓遵守秩序慣了,倒沒有撲上來,鬧成不可開交的混亂。

王鬥等人進入教場內,軍馬方陣的海洋鋪天蓋地,代表着那無窮的浩蕩力量。王鬥策馬在軍陣旁穿行,一邊是肅立崇敬的麾下將士,一邊是旗海飄揚,無數激動尖叫的治下民衆。

他的心中涌起自豪,十年生聚,十年耕耘,自己終於有了實施理想與抱負的資本。

這種命運終於掌握在手中的感覺,是如此的快美,如此的富有滋味。

那種滋味,實在難用言語來形容。

王鬥等人上了演武臺,首先教場內的數十萬人合唱宣府鎮鎮歌《天眷皇明之曲》:“赫赫上帝,眷我皇明,大命既集,本固支榮。厥本伊何,育德春宮,厥支伊何,藩邦以寧。慶延百世,澤被羣生,千秋萬歲,永觀厥成。”

上帝,昊天上帝,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稱玉皇大帝。衆神之主,萬物之始,無盡的威嚴,無盡的神秘。每一個皇朝建立,都要自稱稟承上天的意願,聽命昊天上帝的任命,以此代表君權神授,受命於天。

衆人齊唱天眷皇明之曲,歌聲響徹雲霄,迎風飛卷,太子與衆官感受到這種震撼的力量,都不由自主的隨之歌唱。

歌罷,王鬥望着下方無數的方陣戰士,鐵流無盡,民族氣運的沉浮已經涌在自己面前,他心中涌起激盪的情緒,他對着下方數十萬將士喝道:“諸君,我決意出兵滅賊,你們願意跟隨我作戰嗎?”

“願隨大將軍殺賊!”

雄壯的吼聲順着教場的迴音壁折射前進,聲音激昂悠長,似乎響徹蒼穹。(。)

第80章 激勵第247章 血海上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101章 來臨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813章 拼命第97章 捉生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553章 血河(下)第581章 銀圓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808章 拉開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96章 烽火連天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29章 分解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515章 及時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337章 聖意第176章 廢物第43章 形勢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792章 天下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中)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511章 難支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638章 屍堆第61章 風雨第281章 斬殺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107章 暴怒第572章 公審第683章 老胡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70章 舊日上司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733章 改變第121章 轉移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511章 難支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477章 錦州危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445章 矮德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518章 轟殺第587章 農場主第590章 希望(下)第726章 登塬第78章 火銃改進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743章 南門第514章 破陣第480章 輜重第47章 豬圈第514章 破陣第377章 內應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543章 白熱化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30章 震驚第590章 希望(上)第24章 建堡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315章 定局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521章 落幕第725章 洪流第572章 公審第112章 野戰(上)第7章 白甲第112章 野戰(上)第33章 飛槍第413章 新營制第254章 肉搏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59章 烏合之衆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
第80章 激勵第247章 血海上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101章 來臨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813章 拼命第97章 捉生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553章 血河(下)第581章 銀圓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808章 拉開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96章 烽火連天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29章 分解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515章 及時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337章 聖意第176章 廢物第43章 形勢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792章 天下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中)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511章 難支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638章 屍堆第61章 風雨第281章 斬殺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107章 暴怒第572章 公審第683章 老胡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70章 舊日上司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733章 改變第121章 轉移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511章 難支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477章 錦州危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445章 矮德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518章 轟殺第587章 農場主第590章 希望(下)第726章 登塬第78章 火銃改進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743章 南門第514章 破陣第480章 輜重第47章 豬圈第514章 破陣第377章 內應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543章 白熱化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30章 震驚第590章 希望(上)第24章 建堡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315章 定局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521章 落幕第725章 洪流第572章 公審第112章 野戰(上)第7章 白甲第112章 野戰(上)第33章 飛槍第413章 新營制第254章 肉搏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59章 烏合之衆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