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這片土地

崇禎十五年七月中,宣府分巡道北路,獨石城。

此城爲宣府鎮長城最北端之關口,也是長城最爲險要的關隘之一,看城南里許的白河中,有一平地凸起,巍然孤立有若一塊奇石,城北數裡外的北柵口,則兩山夾峙,只容單騎經過。

雄關巍峨,看連綿的長城,在各處山嶺蔓延,煙墩一個接着一個,只是,長城各處,許多地方已然殘破,山嶺也是光溜溜的,不說樹木,雜草都少,虜馬可以輕鬆地從各處山岡,山坡,入了口來。

此時衆將都聚在王鬥身邊,在一處山嶺上眺望,指着一處,贊畫秦軼,以滄桑的口氣道:“宣鎮三面皆邊,獨石尤爲全鎮之咽喉,其地挺出山後,孤懸絕塞,京師之肩背在宣鎮,宣鎮之肩背在獨石。”

他道:“雄峙邊境,易守難攻,此爲兵家必爭之地,永樂二十年,成祖第三次親征漠北,大軍便由此越過獨石口,挺進開平,阿魯臺不敢戰,盡棄輜重,逃往北面。”

他嘆道:“可惜,宣德五年時,大明失大寧,廢興和,開平孤懸塞外,陽武侯薛祿多次奏請,大明遂棄地三百餘里,失灤河龍崗之險,此後北虜,便多次從獨石口入寇。”

王鬥說道:“便若守江必守淮,欲守獨石,必守開平。眼下,我師已佔平定堡(後世沽源),設立各類屯所草場,日後,可順着灤河而行。再復開平舊衛,然後。再北佔應昌,控制附近的草場與沙漠。”

七月十六日,王鬥再領護衛營,靖邊軍各將,從萬全右衛城,經野狐嶺,巡視塞外興和所,沙城等處。

塞外溫差很大。甚至再過段時間,就要打霜,而且紫外線很強,所以衆人,都穿上了厚厚的秋冬衣,騎着健馬。

野狐嶺山勢高峻,風力猛烈。雁飛過此,遇風輒墮,是後世萬全縣與張北縣的交界處,也是壩上與壩下的分界點,更是農耕與遊牧的分界線,因林高草茂。古時野狐成羣,所以被稱之爲野狐嶺。

衆人上野狐嶺,高史銀策馬感慨:“不見野狐,只見黃羊也,打一頭。烤來吃。”

中午,衆人大快朵頤。皆食高史銀射來的黃羊,指着面前諸峰,秦軼嘆道:“此嶺,盡見中國之興廢,成吉思汗伐金時,金兵號四十萬,列陣野狐嶺北,大敗,精銳盡喪。”

“國朝滅大元,元順帝攜文武后妃棄城而逃,過野狐嶺,奔元上都。洪武三年,徵虜左副將軍李文忠公,以十萬人出野狐嶺,大敗殘元,擒國公帖裡密赤以下六十人。永樂年間,成祖數次御駕親征漠北,便從野狐嶺往返。”

他嘆道:“宣德縮邊後,宣德五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北虜大規模入寇,就有三十八次,從此北顧,寒煙衰草,中原之風自此隔絕矣。”

高史銀哈哈大笑:“雖然我也是讀書人,不過卻沒有秦贊畫如此多愁善感,這進進退退很正常,這不,我漢軍不又出塞了?”

衆騎在山谷山道上穿行,不時可見野獸出沒,出了山口,眼前一亮。

疏林、柳叢、草地,還有河水蜿蜒,湖泊處處,一片片的樺樹,楓樹,很多樹葉,已然慢慢呈現金黃,內中攜着火紅,金葉交輝,疊翠流金!

感覺,就象看到油畫。

這裡,氣溫也低了點,似乎平均溫度,降低不少,雖還未入秋,猶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幕府,在這裡設立屯堡與草場,主要,就是圍繞原興和所城,沙城,還有沙城西北的海子設立。

衆多的流民移來這裡,種植小麥、大豆、甜菜等物,且這裡草原廣闊,水草豐美,還有衆多畜場設立,皮毛、肉食等加工廠,也一個個設立。

沿途過去,密集的屯民正在幹活,這些新屯堡,主要是採取營田制,類似一個個大農場,屯民們,就象僱工,每月獲得口糧衣食,工錢鹽茶等。

不過,擁有自己的田地,是中國之民千百年的期盼,目前營田制,都屬於過度階段,最終,還是會分田到戶。

當然,日後他們部分官方組織也不變,畢竟,單人獨戶,可能有興修水利,對抗災害的能力嗎?

目前來說,因爲有規定,幹活認真者,可優先獲得歸化籍與漢籍,優先分得田地,各屯堡實行營田還是有效的,也有利於開荒種田,推廣馬耕等。

這些屯堡,不但屯田,周邊,還有屬於他們的畜場,雞鴨場,菜園等,不要小看他們的物力,此次出征塞外,滿套兒等一些老屯堡,就可支援前線衆多的糧食,還有豬牛肉、蔬菜、木料、棺木、擔架、水果等等。

大大減少,從口內運送物資的力度。

“大將軍,各屯堡設立初來看,營田制,恢復農產,屯田開墾,是非常有效的,只是人心如此,最終按戶分田,此爲必然。”

民政司大使張貴,此時也隨在王鬥身旁,他感慨地說道。

秦軼也道:“確實,國朝初,便設營田司,數年之內,糧米滿倉,養百萬軍不費民一粒。”

“只是,這些墾軍,營田所獲全部入官,不比屯軍,交納一定數額糧米,餘者全歸自己所有。日久下來,地無實畝,軍無實籍,徵無實租,弱者賠累,強者侵奪,甚至將墾軍月糧扣充租稅,致使軍伍缺額,兵農兩失。最終,還是按軍戶分田,交納一部子粒,當然,現在衛所也衰敗了。”

王鬥嘆了口氣:“是啊,總沒有十全十美之物,任何事物,日積月累,總有弊端。”

他想起後世的建設兵團,初期也是朝氣蓬勃。貢獻極大,然慢慢的。一樣經營不善,虧損嚴重,甚至減員厲害,有的師,甚至缺員達三分之一以上,建制嚴重不全。

就算日後各屯堡分田到戶後,一樣的,人有懶有勤。有經營不善,稅糧難以交納之人,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國,就沒有可以解決此種之良方。

雞犬相聞,馬匹嘶鳴,眼前各堡景色。朝氣蓬勃。

圍在各屯堡周邊,還有一些小村寨,或幾戶,或十幾戶,幾十戶的聚在一起,這些村寨。來源複雜,有退伍軍士功勳田與草場,也有商民設的屯田畜場等。

他們的建築,也充分發揚廣大人民羣衆的智慧,有傳統的木柵圍牆型。更多的,是那種大門往內。屋牆朝外,多戶聚在一片,類似四合院那種建築羣。

當然,有所不同,因爲屋牆上,開有一個個射孔,一個個小窗,居民們,可以用鳥銃從此對外射擊。

這樣的建築,居住與防禦一體,都不用建圍牆,保險點,可在牆下挖一圈壕溝,幾十個婦孺在內,持着鳥銃,都可以將幾百個塞外馬賊,還有一些來犯部落等,打得狼狽回逃。

畢竟,他們沒有火炮,在塞外居住的商民,都辦有持銃證,個個購買了犀利的鳥銃,還有威勁子藥,來犯敵人的弓箭,哪是他們鳥銃的對手?

大門,也是在兩棟房屋之間,光這處,就有五個火力點,兩個,還是側擊,如果賊寇破了大門的話。

更別說,各村寨間,都相互支援,馬賊等一來,軍堡屯堡也會出兵。

更乾脆的,還看到類似客家人土樓樣式的建築,更是防禦強大,也越來越受到塞外商民的歡迎。

沙城西北不遠,有一海子,後世稱安固裡淖湖,此時卻叫昂昆鬧兒海。

觀望此海,鴽、鵝、鴻、雁之類滿其中,遠望如人,立者、坐者、行者,白者如雪,黑者如墨,或馳騎逐之即飛起,人去旋下,翩躚迴翔於水次。

再往西北去,又有一海子,當地人稱插漢腦兒海,明初時,曾設察罕腦兒衛,不明白該海子,後來怎麼變成插漢腦兒,有種詛咒漢人的意思,所以王鬥統統改名,昂昆鬧兒海稱滅胡海,插漢腦兒海稱靖胡海。

秦軼道:“開平,曾爲元之上都,沙城,元之中都,聞觀史書,此處最宜牧馬,今日觀此,方知塞外風景,往日讀書但紙上見,未若今日親見爾。”

兩個海子邊,已皆建軍堡,設立地方守備,護衛南面範圍的各大小屯堡,以靖邊軍乙等營輪流駐守。

眼下的靖邊軍中,好戰風氣非常濃厚,人人都想出戰野戰,若讓他們長期駐守,失去立功的機會,不免令軍士不滿,所以流輪駐守,是最好不過。

而這些部隊,就算在地方,平日除了操練,就是操練,並不參與屯田等各方事務。

如有戰事,當地守備,也可調動轄下屯堡村寨等兵力。

站在湖邊,看這裡天鵝、大雁、野兔、狍子、狐狸等飛禽走獸無數,王鬥心旌搖曳,塞外景色,自有不同。

指向西面,王鬥道:“此去西邊,有集寧海子,可復設官山衛,若又佔歸化城,控制陰山一線,再設開平衛,漠南一線,各據點相連,便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這片土地,又復歸我漢家所有。”

高史銀搖頭晃腦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哈哈……”

衆將都是振奮,控制漠南,宣大北疆再無威脅,源源不斷的移民,就可以涌到這裡。

溫方亮皺眉道:“陰山之北,寒冷乾燥,荒漠處處,漢民難以施展耕稼長技。聞聽陰山西端,外間也是連綿沙漠戈壁,一直延伸到西域,不宜農耕,也不便放牧。中原歷代,北陲也是到達陰山適可就止,難道我靖邊軍,也只佔據陰山便止?”

韓朝道:“以軍務來看,陰山北去,人煙斷絕,沙漠戈壁荒涼不毛,佔據漠南,漢兵南以北上,胡兒同樣不便南下牧馬。”

王鬥微笑道:“不然,北地之價,貴比黃金,以後你們就會明白。”

第691章 君子津第271章 整編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177章 驅逐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103章 登城第279章 強攻第668章 緩衝第715章 三策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746章 庫存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809章 大陣第698章 事故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706章 腰斬第202章 哨探第70章 舊日上司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698章 事故第691章 君子津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38章 私人莊田第51章 鄧一腳第270章 合兵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585章 軍工廠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572章 公審第752章 憂慮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34章 首戰之威第746章 庫存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15章 還鄉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789章 彙集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430章 京師第793章 驚歎第53章 畜場械鬥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691章 君子津第444章 毒煙彈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14章 升賞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741章 暴雨第698章 事故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428章 中暑第156章 隨軍第487章 血肉第766章 議南遷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781章 騙局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487章 血肉第756章 追諡第479章 哨騎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中)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803章 到齊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283章 盡殺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68章 對戰
第691章 君子津第271章 整編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177章 驅逐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103章 登城第279章 強攻第668章 緩衝第715章 三策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746章 庫存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809章 大陣第698章 事故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706章 腰斬第202章 哨探第70章 舊日上司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698章 事故第691章 君子津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38章 私人莊田第51章 鄧一腳第270章 合兵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585章 軍工廠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572章 公審第752章 憂慮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34章 首戰之威第746章 庫存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15章 還鄉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789章 彙集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430章 京師第793章 驚歎第53章 畜場械鬥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691章 君子津第444章 毒煙彈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14章 升賞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741章 暴雨第698章 事故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428章 中暑第156章 隨軍第487章 血肉第766章 議南遷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781章 騙局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487章 血肉第756章 追諡第479章 哨騎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中)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803章 到齊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283章 盡殺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68章 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