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

崇禎十五年十月十二日,永寧侯王鬥,領了幕府文武官員,偕同大同鎮總兵、定興伯王樸,宣大總督紀世維,宣府巡撫朱之馮,大同巡撫衛景瑗,宣府鎮監軍杜勳。

又有此時身在鎮城的俄木布等人,迎接了欽差大臣李邦華一行人。

李邦華設想了種種情況,相見時王鬥會如何對待自己,冷遇?下馬威?刀劍加頸?斧鉞臨身?卻沒想到的是,那迎接禮儀非常隆重,給足了欽差大臣臉面。

就見在初迎接地,城東八里的洪字暖鋪,已經搭起了高高的綵棚,然後一直到鎮城東面的安定門,還有東大街到鎮朔將軍府道路,全部進行了清場,人員皆繞道而行,爲欽差大臣的儀仗隊,留下行進的空間。

李邦華一行人,終於可以走大道中間了。

他心下滿意,卻不知道宣府鎮民無不背地大罵,要知道現在王鬥儀仗隊出行,也沒有清場的,還自覺靠右走,並不耽擱行人行走,鎮民們也習慣了幕府做派。

沒想到這京師貶官一到,就亂套了,還讓大傢伙耽擱了多少事,真是擾民。

還有若依舊例,迎接欽差必須數裡、十數裡的路途上,全部紮上綵棚,棚上還要糊上紅色的紗綾,作爲欽差佇足之地,還需加上上好的紅綾,棚子也得扎得精細,用上上好的木料。

這不免浪費,也不附合李邦華節儉的儒門思想,似乎王鬥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只在洪字暖鋪紮了綵棚,然後有鑼鼓隊夾道歡迎,可謂簡潔又氣派,莊重不缺乏隆重。

總之一系列明面擺出來,充滿堂堂大氣。沒什麼下絆子之類的小道,便若他的爲人行事一般,不屑陰謀詭計。向以堂堂大勢壓人。

李邦華撫須點頭,對王鬥佈置頗爲滿意。同時心下凜然,越是王鬥這樣的人,越不好對付。

各官相見略一寒暄,衆人起程,一路行去,就聞敲鑼打鼓聲山響,更有無數的男女老少擠在路邊街旁看熱鬧。

擾民先不談。熱鬧大家還是喜歡看的。

而且現在宣府鎮百姓,已經習慣一有事就舉個日月小旗,儀仗隊過來時,但見無數的小旗飛舞。真是彩旗飄飄,鑼鼓喧天,一片喜慶歡騰的景象。

李邦華差點熱淚盈眶,沒想到鎮城的百姓,如此心向朝廷。畢竟是大地方的人,素質就與那些小地方不一樣。

唯有儀仗隊伍中舉着“肅靜”、“迴避”的旗牌手們有些尷尬,眼前情形,與他們舉的牌子內容大相徑庭。隊伍中的鑼鼓手,也一樣住了手。周邊的鑼鼓聲,已經吵得他們耳朵發暈了。

不過受到熱情歡迎,總比受到冷落好,而且他們也有一種感覺,相比小民的畏懼跪伏,四周無聲,這種感覺更讓人新奇舒坦。

進到鎮城前,雄壯的城池也讓李邦華歎爲觀止,“九邊衝要數宣府”,“京師鎖鑰”、“神京屏翰”不是隨便說說的。

原本宣府鎮城就每面長六裡十三步,周長二十四里,又有七門一關,可謂虎踞峙列。現在鎮城更熱鬧了,除了城池內中,城外也聚起了越多的市鎮,直有熙熙攘攘之感。

往日爲防務所堵塞的宣德、承安、高遠三門也盡開,如此,東面安定門,西面泰興門,南面昌平門、宣德門、承安門,北面廣靈門、高遠門全部通暢,使得人流越衆。

不過看街上商鋪鱗次櫛比,街道寬闊整潔,特別裡宅櫛比,人煙湊集,莫名其妙的,李邦華又嘆了口氣,相比宣府鎮城的繁盛,京師太衰敗了,非是一國之都氣象。

對王鬥迎接的禮儀,李邦華挑不出毛病,他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對朝廷的尊重,除了沒有黃土鋪路,清水淨街,王鬥能做的都做了,給足了李邦華等人代表的朝廷臉面,也沒有因朝堂之事,對自己有所怠慢。

李邦華心中一暖,他心中猜測,可能自己入境來,他的部下瞞着他做了一些事,又或許武人格局小,眼界窄,只注意鎮城周邊的事情,對外地疏於管教。

畢竟往日各鎮總兵,只注意鎮城周邊的事情,哪會去管餘路怎麼樣?

再看鎮城街道乾淨,或許王鬥又擔心黃土鋪路,反而髒了,又或者清水淨街,結了冰滑溜怎麼辦。

李邦華這樣心裡想着。

他一路行去,除觀察周邊外,還很注意觀察王鬥人等,窺探他們對自己的態度。

在京師時,李邦華不是沒有見過王鬥,此時看他穿着蟒袍,氣度越發威嚴難測,他策在馬上,臉上帶着淡淡的笑容,有時與自己說話,有時又揮手向民衆致意,一點也看不出內心所想。

王樸作爲伯爵,身份尊榮,策馬走在王鬥身邊,卻是理也不理自己,笑嘻嘻的,只是學着王鬥樣子揮手,有時與王鬥耳語什麼,二人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

宣大總督紀世維,對自己不鹹不淡,監軍太監杜勳,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他不時擡頭望向天空,也不知在想什麼。

唯有宣府巡撫朱之馮,大同巡撫衛景瑗臉上露着笑容,似乎對自己到來,真心感到歡喜,同時也爲欽差一行人得到的禮遇,真心覺得欣慰。

俺答廢汗俄木布,除了對王鬥等人恭敬外,對自己天使一行,也極爲尊敬,這也讓李邦華滿意,大明天威播於塞外,這是好事。

他再看王鬥麾下官將,明顯可以看出,這些人對自己神情冷淡,以應付爲多,便是臉上帶着笑容,也笑得很假,看來自己在朝堂那番話,已經得罪他們了。

李邦華其實很注意這些人,特別他們氣質服飾,看他們穿的衣裳,便是所謂的靖邊衣了。

此時他們中武人,穿着靖邊軍的冬衣禮物,曳撒樣式的右衽袍衫,衽邊處翻着精美的羊毛。頭戴三山暖帽,腳踏氈毛靴,很多人還繫了斗篷。又彆着刀劍,飛揚中有着一股殘酷的美。

李邦華一陣恍惚。便若一大羣錦衣衛站在自己面前。

他們中的文人,卻是戴着軟襆,一樣穿着緊身袍衫,外罩短袖大氅,同樣在腰間佩了刀劍,個個儒雅中帶着英氣,李邦華心中喃喃道:“漢唐古風……”

他不得不承認。比起單單的文士服,靖邊軍中的文人服飾,更加的吸引人,讓人有棄筆從戎的衝動。

甚至他們的小兵。厚實的長身罩甲,外間銅釘閃亮,兩臂有精鐵臂手,再套上有皮毛圍子的青色大衣,保暖又不影響作戰。再配上帽兒盔,舉止中露出內中罩甲的鮮紅,英姿勃發又賞心悅目。

大明服飾本在色感上就達到巔峰,靖邊軍更繼承又發揚了,確實是一隻與衆不同的軍隊。

……

懷着種種複雜心思。李邦華隨着王鬥等人進入鎮朔將軍府,到了大堂,只見上方已經擺好香案供品,李邦華走到正上端,臉一板,喝了聲:“有聖旨,永寧侯、宣府鎮總兵官、鎮朔將軍王鬥接旨!”

他很注意看王鬥神情,就見王鬥跪拜下,高聲道:“臣,王鬥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邦華心中一鬆,緩緩念起聖旨來,下方各人聽着,聞聽王鬥被封徵虜大將軍,充任安北都護府大都護,又加回太子太保,堂內人等盡是神情各異。

幕府各員,靖邊軍各將,相顧而喜,往日他們雖尊稱王鬥爲大將軍,其實王鬥還不是正宗的大將軍,眼下名副其實了,特別此時更走到了武人的最高身份地位。

宣大總督紀世維撫須而笑,宣府巡撫朱之馮與大同巡撫衛景瑗互視一眼,均看到對方臉上的苦笑。

宣府鎮監軍杜勳翻了個白眼,嘴上不知嘀咕了句什麼。

旁邊站着的王樸,臉上則露出非常羨慕的神情。

王鬥接了聖旨,李邦華繼續宣讀,召紀君嬌上來,卻見紀君嬌來了,她目不斜視,臉上充滿凜然正氣,與平日所見形象大不相同,只是她媚骨天生,一舉一動還是帶了股說不出的嬌媚味道。

衆人皆不敢多看,李邦華也是心下暗道:“紅顏禍水,天家不納嬌媚女子入宮,此政大善。”

他板着臉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王紀氏賢良淑德,貞婉慧敏,特奉正一品淑德夫人,欽此。”

紀君嬌臉上無喜無怒,嬌聲道:“妾身多謝皇上,萬歲萬萬歲。”

她接了聖旨就走了,紀世維又驚又喜看着她的背影,鍾正顯與謝一科臉色不好看,餘者各人心思各異,只有王鬥站在旁邊,臉上仍帶着淡淡的笑容。

朱之馮與衛景瑗板着臉,朝廷這是鬧那般,雖永寧侯視紀君嬌如妻,但在他們這些士大夫看來,紀氏仍然是妾,華夏幾千年來,哪有策封妾室的?禮部諸公上哪去了?真是胡鬧!

李邦華內心也暗暗搖頭,快速跳過此節,宣讀對韓朝的聖旨,他也很注意觀察韓朝的神情,見這個永寧侯心腹大將神情平淡,似乎對自己成爲一鎮之主不以爲意,不由失望。

他這次攜帶的聖旨頗多,一一宣讀封賞,宣到王樸後,卻見這位伯爵笑嘻嘻道:“多謝萬歲爺。”

他接了自己一百兩賞銀,下去後,對身旁人等高聲道:“一百兩銀子,真是好多錢啊,看,還是上好的金花銀。”

衛景瑗等人神情尷尬,李邦華臉板得更緊,朝廷這事確實做得不地道。

終於,聖旨一一宣讀完畢,當兩手空空時,李邦華有些茫然,似乎,一切都沒有改變。

……

相待欽差大臣的儀式頗多,該如何迎,該如何站,接旨時該注意什麼,之後該如何款待欽差等等,都有一套一套的儀程,不過李邦華只是順帶的欽差,當王鬥等人接旨完畢後,他便成爲了安北都護府副都護。

除了親近隨員,隨行那些代表朝廷器重的護送太監,錦衣衛等,歇息數日,便該回轉京師,王鬥特別讓民政部批了些錢,讓這些人吃好喝好,回去後也每人贈送些儀金。

依他們身份地位,分別爲六十六個銀圓,八十八個銀圓,一百八十八個銀圓不等,讓這些人又驚又喜,全腔的怨恨一掃而空,皆滿口稱頌永寧侯的仁義,大方。

欽差宣旨完只是下午未時,按理說李邦華該去沐浴更衣,等着晚上的接風宴席,然他卻顧不上歇息,先以下官禮一板一眼見過大都護王鬥,然後他這個監軍帶着欽差餘威,似乎現在就要在大堂上訓話。

……

外間又星星點點的雪花飄撒下來,似乎整個宣府鎮城,都籠罩在迷茫的混沌之中,寒意頗濃,然李邦華心中火熱,絲毫感覺不到寒冷,只以銳利的雙目,掃視堂內各人。

王鬥高居主位虎皮大椅之上,獨自一人,附視周邊,李邦華自己則坐在主座側旁首位,副都護嘛,在都護府中僅次於王斗的存在,排在幕府各官將之前。

然後客座首位,是定興伯王樸,他是伯爵,身份之尊,比起左都御史李邦華還貴,而且他算客人,所以坐在客座第一位。

下面是宣大總督紀世維,宣府巡撫朱之馮,大同巡撫衛景瑗,宣府鎮監軍杜勳人等,敬陪座位,一樣作爲客人存在,不過先前被封爲順義王的俄木布,現在不居於堂內。

現在安北都護府劃分,宣府鎮的軍政防務,算是歸於都護府下,然後餘者各方又歸於宣府巡撫,宣府監軍,宣大總督等,與原來大明邊鎮的文武職事差不多。

只是王鬥軍政太厲害了,將原來各官的民政都扯去。

但理論上,宣府巡撫與監軍,不屬於王斗的管轄部下。

靖邊軍各將,幕府各員,也是依位而坐,李邦華很仔細打量這些人。

他們整體給人感覺很好,特別在配上靖邊衣服飾情況下。然仔細分析來,這些人其實不算出衆,很多人更只是庸庸碌碌之材罷了,相比朝廷大賢雲集,差了十萬八千里,然爲何?

他有觀報紙,現在王鬥治下,劃分了軍政部、民政部、監察部、還有王鬥直轄的中軍部四部。

幾部中,韓朝、溫方亮給人印象不錯,鍾顯纔看起來也頗爲文靜,頭戴三山帽,腳踏氈毛靴,系斗篷穿曳撒衣,嘴角帶着淺笑,相比高史銀之輩,算是順眼的。

餘者……

軍伍之輩,暫時不提,然觀民政部,張貴是可以屯田積糧的樣子?

鍾榮原本身份是一小吏,鍾正顯、田昌國皆盡猥瑣之輩,那葉惜之同樣一小吏。或許王鬥麾下文人中,唯有原儒學學正符名啓身份會高些,然他也一樣不入流。

只是這些人匯合起來,竟連巡撫朱之馮朱公也鬥不過他們,原因何在?

還有,這些人在大明身份,仍然是攢典、司吏,現在卻與自己平起平坐,他們是幾品,自己是幾品?

強忍不悅,李邦華緩緩站起來。

王鬥有趣的看着他。

朱之馮與衛景瑗一振,李公要出手了。

靖邊軍各人互視一眼,看這老頭要做什麼。

卻見李邦華先對王鬥深施一禮,剛直的臉上滿是端正神情,他高聲道:“下官一路行來,但見宣鎮百姓安居樂業,無賊寇之禍,無飢寒之苦,此皆永寧侯之功也,下官在此代宣鎮萬民謝過!”

王鬥笑了笑:“李副都護客氣了!”

高史銀目瞪口呆地看了身旁鍾顯才一眼,這老頭剛纔說什麼?

嗤的一聲冷笑,卻是客座上王樸發出。

就見他端着茶盞,笑嘻嘻道:“馬不知臉長,你代宣鎮萬民謝過?宣鎮萬民,願意讓你代嗎?”

第21章 地窩子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557章 銀冬瓜第728章 甲五號第248章 對策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610章 直搗第381章 決戰(上)第454章 奪炮第758章 聯絡第753章 出關第446章 血路第761章 眼熟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781章 騙局第156章 隨軍第585章 軍工廠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491章 攻山第270章 合兵第676章 孫傳庭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759章 陌生第579章 裹脅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607章 立寨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798章 奪下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14章 升賞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30章 震驚第566章 清虜第792章 天下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788章 全民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181章 借錢第692章 到西安第577章 髒活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308章 傳說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97章 捉生第67章 扮象第660章 清洗第23章 牛價第105章 射殺第585章 軍工廠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260章 援兵第150章 聯姻第276章 求援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486章 激鬥(上)第487章 血肉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813章 拼命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418章 忠義營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445章 矮德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639章 淚水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237章 誰人可掠其鋒芒第535章 落下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87章 不留情第653章 報紙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581章 銀圓第750章 聯軍第400章 天使第813章 拼命第826章 吾鄉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193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614章 空城第249章 看誰狠!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809章 大陣
第21章 地窩子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557章 銀冬瓜第728章 甲五號第248章 對策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610章 直搗第381章 決戰(上)第454章 奪炮第758章 聯絡第753章 出關第446章 血路第761章 眼熟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781章 騙局第156章 隨軍第585章 軍工廠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491章 攻山第270章 合兵第676章 孫傳庭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759章 陌生第579章 裹脅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607章 立寨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798章 奪下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14章 升賞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30章 震驚第566章 清虜第792章 天下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788章 全民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181章 借錢第692章 到西安第577章 髒活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308章 傳說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97章 捉生第67章 扮象第660章 清洗第23章 牛價第105章 射殺第585章 軍工廠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260章 援兵第150章 聯姻第276章 求援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486章 激鬥(上)第487章 血肉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813章 拼命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418章 忠義營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445章 矮德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639章 淚水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237章 誰人可掠其鋒芒第535章 落下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87章 不留情第653章 報紙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581章 銀圓第750章 聯軍第400章 天使第813章 拼命第826章 吾鄉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193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614章 空城第249章 看誰狠!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809章 大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