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

當日吏員考試後,很快宣府鎮陷入沸騰,特別這道“二將擊炮題”,又稱“王氏算題”傳出後,宣府鎮更是進入全民解題的浪潮。

這道壓軸的,永寧侯親設的大題引起無數人興趣,依事後所知,數千考試的士子,不說有人解答出來,甚至連提出思想都不行,更有人考得吐血,引起很多人關切。

好在他並無大礙,讓衆人放下心來。

有難度,纔有提戰性,成爲開宗立派的大宗師誰不心動?不說宣鎮的小學、中學、大學學子,甚至鎮內的官,民,士紳,百姓,軍人,閒時都在紙上算算,各類的算術書籍更在宣府鎮賣得火熱。

甚至李邦華都集中朱之馮,馬國璽,吳植等人探討這道題目。

趙瑄現在也出名了。

其實鍾顯才與他一樣出名,只是鍾顯才現在歸化城,未處於風暴輿論中心罷了。趙瑄則在鎮城,很多官將見到他,都會打趣一聲:“趙兄弟……吾一炮擊之,爾鴽堆盡跨也。”

趙瑄倒沒在意衆人的打趣,他一顆心,都沉醉在王鬥設計的這道算術題中。他敏銳的感覺到,大將軍在這道題上諸多的良苦用心,更敏銳的預感到,這道算術題,是自己炮營如虎添翼的關鍵。

身爲炮營主官,趙瑄對算術也略有研究,麾下將士,書吏等人,精通粗通數學者不在少數。

他彙集麾下精兵強將,連日研究這道“王氏算題”。只是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字體方程,麾下更用粉筆算了幾黑板,上面四元術列了一片又一片,卻連解題的大門都摸不着。

趙瑄頭痛欲裂,有言快刀斬亂麻,他敏銳的覺得,必須先找出一個關鍵點,只是關鍵點在哪?

呆呆看着那道數學題,他一樣有吐血的感覺。

很快的,這次的吏員考題盡數上了這期的宣鎮時報。“二將擊炮題”赫然在列。內中配上士子考得吐血的驚竦內容,引起的風暴,有颶風似的向鎮外席捲而去。

報紙所到之處,似乎每一處地方都沸騰起來。傳到京師時。一樣全城騷動。各茶館酒樓熱議不說,便目不識丁的小民也會提個兩句:“知道嗎,宣府鎮考吏員算術。一個士子算得吐血……”

“真的,什麼題這麼難?”

“聽說是永寧侯親自設題的,現在都稱王氏算題……”

無數人對宣府鎮考題起了興趣,很多人第一次覺得,原來算術也是這麼有意思。

宣府鎮的吏員考試,當然引起京師百官的注意,他們都看着報紙,一道道的分析題目,不過前面的國文考題,被他們不約而同忽視了,按宣府鎮出的題目,自己能答對幾題?

難道說自己寒窗苦讀幾十年,連在宣府鎮當吏員的資格都不夠?

這太打擊人了,也太讓人害怕了。

還有,宣府鎮出的策論題,題題尖銳無比,便如第一道:“有一州,國初有口三十四萬餘,夏稅秋糧年計十四萬石餘,今有口六十萬餘,夏稅秋糧年計五萬石,此爲何故?請解答。”

明眼人一看,這當中涉及到了士紳問題,不是士紳的逃稅抗稅,廣佔田地,怎麼會丁口增加,反而稅糧下降?

人言氣數已盡,其實還不是土地與人口,還有財政的問題爆發到極點?

只是這種題目,可謂歷代都在迴避,各人心知肚明便好,誰也不會提出。宣府鎮此次卻作爲考題出現,難道永寧侯要挑戰幾千年來官紳們的優待特權?他在下什麼棋?

還有後面幾道題皆是如此,這讓很多人心中不滿。

但王鬥現在如日中天,兵強馬壯,誰敢明面挑戰他的威嚴?不知道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就是因爲針對永寧侯王鬥,被皇帝陛下發配到邊陲軍鎮去了嗎?

所以衆官員忽視了這些題目,將視線全部集中到後面的算術題上,而且有意的引導民間輿論。

明面上,他們還對這些算術題不屑一顧,強調讀書人的精力,還是應該放在經文上,便如內閣首輔周延儒代表衆官放言:“書數只是小道,四書五經,聖人微言大義纔是堂皇正道。”

他的話上了成立不久的皇明時報上,不過私下裡,周延儒卻與幕僚們興味昂然的研究這些算術題,特別那道“王氏算題”,越研究,便越覺得此題深不可測。

爲了解題,他還從故紙堆中翻出早被自己遺忘的九章算術等書籍,仔細琢磨起來。

周延儒都如此,京中百官更引以風潮,閒時都會扯個幾句算學術語,似乎不如此,自己就跟不上潮流一般。

……

“嘩嘩嘩嘩……”

算盤的響動有若暴雨聲音,東暖閣上“宵衣旰食”的泥金大匾高高掛着,閣內崇禎帝揹着手,手上捏着宣府時報,只是呆呆的看着外間出神。

而在閣內,衆多太監聚着,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的率領下,正在緊張的計算着。

他們身前,一張張條形案桌擺着,上面放着一副副算盤,盡是戶部使用的那種黑長大盤算。這些大算盤極長,每一副可能達到五、六米,計數單位,也非常的廣大。

從上面標的數字就可以看出,從個、十、百、千、萬甚至一直往後標,億、兆、京、垓、秭都有在內,有的更是標到穰、溝、潤、正、載等極限數字。

當然,實際的運算,能到億與兆就不錯了。

此時衆多太監與盤算一字排開,嘩嘩嘩的拔着算子,極爲壯觀。

而這些大算盤,也是幾人共用一副。增強算力。

還有些太監在黑板上寫寫算算,宣府鎮的黑板與粉筆也傳入京中了,確實在草寫計算上比較方便。

對宣府鎮的吏員考試,崇禎帝豈又能不關心?報紙到後,他逐步逐題的研究,王鬥前方策論命題其實頗得他心,因爲讓他想起了近期京師諸事。

陳新甲提議在京師大練新軍,崇禎帝是非常贊同的,只是練軍需有糧餉,諸臣無計。內閣首輔周延儒提議讓富戶百官蠲助。而且還設黃綾冊薄。

周延儒設想很完美,此朝廷危困關頭,想必京師士紳百官富戶皆會慷慨解囊,以度國家燃眉之急。然而。實際呢?

衆官相互推諉。誰也不願意捐助,最後還是在皇帝暗示下,內閣首輔周延儒帶頭捐了一萬兩銀子。然後內閣大臣你一萬我五千的捐銀,下到百官,就是你一千我五百兩了,最後得到的數字,也是杯水車薪。

WWW▪ ttκǎ n▪ c ○ 皇帝大爲不滿,然後百官言勳戚富有,可令他們助餉,特別戚臣嘉定伯周奎剛進爲侯,人言周奎富足,作爲戚臣,也應該首倡帶頭。崇禎帝認爲有禮,周奎等怎麼說也是親戚,他本人更是自己親家岳父,定會幫自己這個忙。

於是他派遣太監徐高去宣詔求助:“休慼相關,務協力設處,以備緩急。”

周奎卻道:“老臣安得多金?”

徐高泣諭再叄,周奎不得已,最後捐了一萬兩,然後各勳戚你一萬我五千,各大太監你一萬我五千,京中富戶喧沸無奈,一樣掏腰包,整得整個京城沸沸揚揚,最後才得銀三十萬兩,離新軍首期投入都相差甚遠,又如何開練?

還因爲如此,周延儒飽受彈劾。

又有洪承疇奉命整頓京師,雖然手段溫和老辣,步步爲營,但總有利益受損者不滿,彈劾風暴將起,洪承疇會否步李邦華後塵,極爲難說。

還有,曹變蛟、王廷臣於閏月初回到駐地,差點發動兵亂,卻是他們久離己鎮,又麾下大量傷亡,附近官紳趁機吞佔新軍田畝熟地。曹變蛟大怒,斬殺了一大批吞佔田地的鄉紳們,使得羣情鼎沸。

攻伐曹、王二人的奏疏又如雲而來,更有陰冷低語傳揚:“新軍,實爲大明之禍害,就知道與民爭利……”

雖然攻伐奏疏崇禎帝盡數留中不發,但一樣心力交瘁,他有心讓二人在玉田等地繼續編練新軍,然無錢無糧,只得作罷。最後,還是決定應曹變蛟、王廷臣之請,將二人調到遼東去,守護義州等地。

種種事情,讓崇禎帝焦頭爛額,特別手中無錢,讓他苦惱無比,只是大明真的沒錢嗎?捏着手中的宣府時報,皇帝不以爲然,也更深的覺得,宣府鎮這次策論命題出得好。

只是,這事只得心中想想罷了,大明科舉成熟無比,幾百年來士子皆依此考試。斗然改變,只會使局勢亂上加亂,新軍之事,已經令人頭痛無比了,崇禎帝不想再增加煩心事。

不過對當中的“王氏算題”,皇帝還是非常好奇的,聽人說這道題非常難,京中百官學子私下都有計算,卻沒有一個人可以解出。

崇禎帝就不相信了,自己擁有億兆臣民,人才無數,會連區區一個邊鎮軍閥的算術命題都解不出來,他讓王德化找來宮中精通算術的太監,決定把這道題解出來。

然而半天了,衆人還是沒有停止運算的痕跡,暴雨似的珠算聲仍然響個不停。

崇禎帝皺了皺眉頭,又踱回案前,翻了翻桌上的皇明時報。比起宣府時報,皇明時報便若邸報的翻版,比較枯燥無味,自願購買的人少,所以發行後,便是各部各戶攤派,從百官的頭上扣一份報紙月錢。

又批了一會奏摺,閣中還是珠算聲音不止,崇禎帝不耐煩起來,區區一道算術題,這麼多人還算不出來?

“怎麼樣,還沒有結果嗎?”

皇帝眉頭皺得更深,他不耐煩同時反更加好奇,這道“王氏算題”真這麼難?

王德化苦笑請罪:“奴婢無能,請皇上治罪……”

他抺着額頭道:“實是永寧侯這題,這題……”

大寒的天,他頭上都冒出密密汗珠。讓他油光水滑的臉閃亮一片,顯是用心過度之故,他最後給皇帝出主意:“不若將此題發給國子監,畢竟他們是正經的讀書人,特別內中還有專門讀算科的。”

……

京師國子監位於城東安定門內,雖不如南京國子監那樣浩大,但一樣監生衆多,他們除學習四書五經外,還要兼習《性理大全》,以及律令、書數等課。更設有專門的律學、書學、算學等博士。

不過說實在。這些人地位低卑,就是博士最高也不過從九品,哪如五經博士,個個正五品以上。由此也可以看出律、書、算三科在大明地位的低下。

然今天。算學科的博士突然接到聖旨。讓他們計算那道“王氏算題”,務必算出,體現朝廷的實力與威嚴。

這個整個國子監都轟動了。算學博士不敢怠慢,立刻集中所有的助教、直講,還有算科精英學生,奉旨計算。

不過他們盡心竭力,一樣遇到與趙瑄一樣的問題,切入點在哪?動態立體幾何,該從何處入手?

看算學博士茫然失措,算得是面色蒼白,搖搖晃晃,旁邊觀看等待的國子監祭酒與司業人等大吃一驚,此題難道如此高深?連本監的算學博士都手足無措?

事關聖旨,他們也不敢鬆懈,不斷投入精通算術的監生進入計算,最後,更是整個國子監都動員起來。

……

“神父們,我們的機會到了……”

說話的是欽天監一個高鼻深目,穿着大明官服的西洋人,他年約在五十歲,有着濃密的絡腮長鬚,深邃的眼中不時浮現智慧的光芒,卻是此時在欽天監任職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

這個萬曆二十年出生的德國人本名約翰,姓亞當,就讀耶穌會創辦的三王冕中學,又在羅馬德意志學院、靈採研究院學習後,於萬曆末年與鄧玉函、羅雅谷等多名傳教士,以葡萄牙政府派遣名義,東渡到了大明。

此時傳教士延續的是利瑪竇“驅佛補儒”、“合儒超儒”等傳教手段,所有人踏上中國土地後,都必須研習中國語言文化,研究中國的經史與倫理,以尋求到他們傳教的突破點。

利瑪竇手法一度取得很大成功,對這些個個取漢名,穿漢服,又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熟讀漢文典籍的西方傳教士,當時文人士大夫對他們抱以極大的好感與信任,更有了徐光啓這樣的高級耶穌會成員。

不過利瑪竇死後,有些狂熱的傳教士認爲利瑪竇思想過於遷就中國人,影響了天主教的“純正性”,發展教徒速度太慢,所以他們開始改變利氏的傳教路線,採取更激進的傳教方式。

他們堅決排斥儒家思想,嚴禁中國教民祭天、祭祖、拜孔子,激起當時人等極大的反感與懷疑,當時便有人言:“有利馬竇、艾儒略等,託言從大西來,借儒術爲名,攻釋教爲妄,自稱爲天主教,亦稱天學。”

還言:“此輩偷樑換柱,偷換我聖教上帝、聖經等念,此爲以夷變夏之妄意。更天主教不許供君親牌位,不許祀祖先父母,真率天下而無君父者也。”

南京教案後,所有傳教士盡被驅逐,只得居澳門一地,約翰決心改變這種局面,他一樣換上漢服,並從《孟子》中選名,取了湯若望的中國名字,借與後金作戰的機會,以軍事顧問之名,與衆傳教士到了京師。

此後湯若望延續利瑪竇路線,溫和傳教,許可教徒祭祖、拜孔等,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單單他一人,所付予洗禮者就達五十之多,內更有奉教皇族、宗室、太監多人。

因爲他的成就,崇禎十三年,被教會任爲北京傳教區區長。還因爲湯若望精通數理天文學,所以被崇禎帝任命爲欽天監官員,譯著曆書,推步天文,製作儀器等。

借這個機會,他發展了御馬監太監龐天壽等教徒,還推薦了多員傳教士入監供職。此時他身旁聚了多位金髮碧眼的西洋人,個個穿着大明官服。

湯若望等傳教士,很早就對王鬥暗中關注,特別王鬥封伯封侯後,湯若望等人更重點關切,靖邊軍出戰遼東,還有班師回朝後,他們也專門去暗中看過。

事後,湯若望對身邊人嘆道:“多麼精銳的小夥子,絲毫不會差過我們歐羅巴的士兵們,大明的未來在於他們。神父們,務必使這個大明的軍閥投入主的懷抱。”

但讓湯若望等人失望的是,王鬥對他們一直不鹹不淡,甚至不許可傳教士進入他的地盤。

而且,讓湯若望等人驚竦的是,王鬥似乎對世界非常瞭解,對他們這些傳教士也非常瞭解,甚至對歐羅巴非常瞭解。這讓湯若望等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個普通士兵起家的軍閥,怎麼可能知道這麼多?

湯若望甚至在想:“東方人有言,天降聖人天知天覺,難道大明這個侯爵,便是天降的聖人?”

除此以外,他不能解釋王鬥身上的“靈異”,也讓他們越發孜孜不倦的努力,希望能取得王斗的好感,最好最終入教。

此時湯若望對身邊人微笑道:“神父們,機會來了,展現你們的才華,我們歐羅巴累積的知識,阿基米德、歐幾里得等智者的結晶,讓這片東方國度的子民,大吃一驚吧。”

身旁一個傳教士笑道:“是的神甫,昨天國子監消息傳來,他們集中了全學校的力量仍然不能解答,看來侯爵大人這道題,還需要靠我們解出,畢竟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說。”

另一個神父也是笑道:“東方人在邏輯上充滿浪漫的幻想,我們歐羅巴人則象數金幣的猶太人……不過也因爲這種特性,使得我們適合研究嚴謹又充滿邏輯的學問,是該讓這些契丹人大開眼界的時候了。”

湯若望說道:“神父,我必須指正你一個問題,經過我的仔細研究,明國人與契丹人並沒有關係。要說關係,契丹人便象歐洲曾經的蠻族,也如現在漢人與東北野蠻人一樣複雜情況。就是舊日汗巴利可城,也只是韃靼人對北京城的稱呼。契丹人的稱呼,我們不應該對他們說出口,否則會引起他們的震怒,畢竟,那是野蠻人一支,現在他們自認文明人。”

他說道:“我們可以稱呼他們爲絲國人,或塞里斯人,當然,他們的稱呼很複雜,現在叫明國人,又叫中國人。越仔細研究這個國家,越讓我覺得迷惑。”

另一個神父道:“中國,便是中央帝國的自稱,我想,他們太自大了。”

湯若望說道:“這是個富足又強大的國度,他們有自大的資格……神父們,稱呼不重要,這是個無足輕重的問題,我們應該運用我們的學識武器,好好展現我們的風采,最終使這些異教徒目光仰望,皈依主的懷抱。”

所有神父們一起畫十字架,個個飽含激情,皇帝已經下了聖旨,國子監的學生卻不能解答,若他們計算出來那道數學題,會引起怎樣的風潮,令多少人仰望?

到時他們還可推出一個人,到宣府鎮去任大宗師,趁機拉近與侯爵大人的關係。

湯若望嚴肅自己神情,拿出手中的宣府時報,說道:“好了神父們,開始計算吧,一道一道解答報紙上這些數學題。”

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21章 地窩子第590章 希望(上)第75章 新編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105章 射殺第720章 二溝第10章 分銀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57章 原則第592章 “封地”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662章 思想第713章 崩潰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676章 孫傳庭第712章 福星第542章 暗殺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508章 衝鋒第497章 威力第216章 多爾袞、阿巴泰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755章 堅定第569章 歸化司第561章 分錢第6章 狼煙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743章 南門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117章 新編制第653章 報紙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512章 白虎第757章 準備第553章 血河(下)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790章 監國第539章 離去第553章 血河(上)第120章 大敵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55章 想伏擊?第402章 各方心思(下)第122章 防務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413章 新營制第206章 昌平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492章 攻下第781章 騙局第97章 捉生第384章 得知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454章 奪炮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475章 塞外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790章 監國第610章 直搗第803章 到齊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614章 空城第569章 歸化司第543章 白熱化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163章 掌嘴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698章 事故第122章 防務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19章 盤點第212章 追擊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228章 勝利會師
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21章 地窩子第590章 希望(上)第75章 新編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105章 射殺第720章 二溝第10章 分銀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57章 原則第592章 “封地”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662章 思想第713章 崩潰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676章 孫傳庭第712章 福星第542章 暗殺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508章 衝鋒第497章 威力第216章 多爾袞、阿巴泰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755章 堅定第569章 歸化司第561章 分錢第6章 狼煙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743章 南門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117章 新編制第653章 報紙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512章 白虎第757章 準備第553章 血河(下)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790章 監國第539章 離去第553章 血河(上)第120章 大敵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55章 想伏擊?第402章 各方心思(下)第122章 防務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413章 新營制第206章 昌平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492章 攻下第781章 騙局第97章 捉生第384章 得知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454章 奪炮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475章 塞外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790章 監國第610章 直搗第803章 到齊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614章 空城第569章 歸化司第543章 白熱化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163章 掌嘴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698章 事故第122章 防務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19章 盤點第212章 追擊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228章 勝利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