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

浩浩蕩蕩的闖軍人馬之中,一杆斗大的";闖”字大旗隨風飄揚,旗纓雪白,旗槍銀亮。

大旗的下面,李自成騎在他的烏駁馬之上,這是一匹非常高大的駿馬,馬的全身深灰,帶着白色花斑,毛多而卷,鬃毛和尾巴都經過修剪,神駿非常。

李自成仍是頭霸白色氈帽,身着藍布苜衣,揹着弓箭,腰間懸着利劍。每當寒風呼嘯過來,大旗便滾滾翻騰,他的大紅披風與氈帽上的紅纓也是不斷鼓起飛揚。

李自成高鼻深目,絡腮鬍子,此時他那雙眼睛凝視着不遠處那座關城,眼中現出一種堅毅、沉着,又富有軍伍智慧的神情。

在他身後,聚滿了闖軍各持,劉宗敏、劉芳亮、李過、高一功、\袁宗第等人都隨行在側。身旁還有幾個文人樣子打扮的人,正是宋獻策,牛金星,李巖等人。

李自成與闖軍諸!$久經苦寒,雖說此時天氣極寒,一陣陣刺骨的寒風迎面而來,不過他們仍是坦然無事的樣子。

鄖幾個文人卻有些受不了,李巖還好,宋獻策與牛金星二人卻是縮手縮腳,雙手儘量攏入袖內,鼻尖都是被寒風吹得通紅,口中噴出的盡是濃濃的白氣。

宋獻策由於腿腳不便,所以這種長遠出行,李自成給他準備了一輛推車,由幾個小年推行,樣式有若孔明乘坐的那輛。而牛金星與李巖等人,乘坐的也皆是馬匹。

看了良久,李自成若有所思對身後的劉芳亮說道:“明遠,你說得不硭,這明特王鬥確是勁敵,不可等閒視之。”

知道舜鄉軍火炮的厲害,可以打到兩裡多遠,所以李自成等人窺探這洛陽城北關時,都是離得遠遠的。不過依稀可見城池上舜鄉軍軍容之盛,關城上那杆王字大旗與陳字大旗也看得很清楚。

洛陽軍馬中,闖軍對王斗的舜鄉軍最爲重視,哨馬也知道了洛陽城北關鐵是由王鬥防守,所以李自成在安營紮寨後,親自帶着各持前來北關察看。

闖軍各持傘,袁宗第負責洛陽城池攻掠總事,他說道:“闖王,末持己經查清楚,這洛陽北關由王鬥與陳永福防守,沿着北關的外圍東、西、北三面,還有一道羊馬牆,離城牆約有五十到一百乒。哨馬探知,王、陳二人在羊馬牆內布有兵力防守,要攻北關,先要攻羊馬牆。那王鬥在羊年牆內布有鳥銃兵,城上還有火炮,想攻進去,怕要費一些力氣。”

他話剛說完,一個粗獷的聲音如暴雷般響起:“宗第兄弟,費一些力氣怕什麼?我們是來攻城的,哪能不花費力氣?那王鬥被吹得活靈活現,不打上一場,怎麼知道他是好漢還是孬種?”

卻是劉宗敏出聲,他戴着鐵盔,魁梧的身上仍是披着厚實沉重的盔甲,壓得身下的馬匹似乎負擔不起。寒風不時鼓起他那滿是血痕的披風大氅,天氣雖是寒冷無比,劉宗敏仍是滿不在乎的神情。

他這一出聲,身旁各持都是昊道:“總哨劉爺就是豪氣。

看各人都想打北關,李自成略一沉吟,問身旁幾個文人智囊:“幾位先生怎麼看?”

牛金星以手拈鬚,說道:“闖王,兵法有云: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劉將軍曾有言那王鬥善戰,步卒兇悍,然他也只是防守北關,且兵力不敷使用。”

“依學生的意思,沒必要理會這王鬥,只需圍而不打,以適當兵力牽制,令其不得外出救援便可。然後集中兵力任攻洛陽城東、西、南幾處,王紹禹,劉見義諸人皆鼠輩爾,攻其防守之處,要比攻打王鬥防守的北關來得好。”

他搖頭晃腦最後下了結論:“兵者,道責制人而不貴制於人制人者握權,制於人者遵命也。”

他說的是唐時李筌所著$太白陰經》中的用兵原則,意思是牽制敵人而不被敵人牽制。能牽制敵人就掌握了主動權,被敵人牽制就只能由敵人擺佈。

牛金星飽讀兵法,論起兵法自然頭頭是道,不過他滿口之乎者也,李自成麈l下幾乎都是文盲,哪裡聽得懂他說什麼?都是茫茫然不知所云。

牛金星後面一句李自成也沒聽懂,只覺得他所說高深莫測,以自己的水平實在難明白。不過牛金星前面幾句不贊同打北關的意思他還是明白的。

李巖看着北關城池,眼中閃過興奮熱切的神情,他說道:“闖王,劉將軍從汝州回來,曾言過王鬥軍馬銃炮犀利,其郜定是我義軍的大軍。他們如何犀利,其部如何作戰,眼下正是試探良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李自成點頭,李巖說的,很合他的心意,他微笑道:“早在永寧之時,先生就提過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他們鳥銃犀利,我義軍使用火箭。他們紅夷大銃厲害,我義軍同樣使用火炮。這次我大軍從永寧等地過來,一共帶了幾百門火炮,可打一里多的大將軍炮就有幾十門,眼下正好派上用場。”

說到這裡,他哈哈大笑起來。

一直坐在推車上呈諸葛孔明樣的宋獻策也是道:“學生的意思,也是jji/探下爲好,那王鬥軍戰力如何,打了才清楚。若果真驍勇難戰,便依牛先生所言便是。”

宋獻策這麼一說,衆人都覺得不錯,這是兩全其美的方法。

看着北關城池,李自成豪情萬丈:“好,就在今日,試試那王鬥是如何的厲害。

千里鏡中,闖軍人馬似乎能一直鋪到天地盡頭,人喊馬嘶,也不知

道多少軍士身處其間。看那密密層層的長矛與頭巾,王鬥估計李自成今鵬瓢

出動了怕有十萬人的兵馬。

被如此多的兵馬圍困,算起來王鬥這是第二次。不過以饑民爲多的闖軍士卒,他們那兵馬的威勢,卻是遠遠不能與鉅鹿之戰時圍困的清兵相比。

那杆“闖”字大旗,千里鏡中王鬥也看得很清楚,還有軍陣前面的李自成等人,王鬥同樣看得很清楚。他的長相舉止,與史書記載的極象,他身後各將,還有旁邊幾個文人,王鬥也是看了又看。

“可恨!”

陳永福放下千里鏡,一般兩軍交戰,很難看清彼此主將的長相。不過有了千里鏡,幾裡外李自成等人的容貌舉止,他們的一舉一動,卻是看得清清楚楚。

只可惜李白成等人離北關近三裡,這個距離,怕是舜鄉軍的紅夷六磅炮也難打到。

雖然陳永福經過汝州之戰,對舜鄉軍的火炮極有信心,不過距離實在遠一些,若是放到兩裡,打個一炮,將李自成等人一掃而光,不但洛陽城立時解圍,陳永福幾人還立下驚天的奇功。

忽聽闖軍那邊號角聲響起,陳永福神情一凜:“闖賊進攻了,正是向我北關而來。”

王’)又舉起千里鏡,只見闖軍大軍中一陣騷動,然後幾個小型的軍陣從大陣中出來,王鬥估算了一下,他們可能有上萬人。

忽然王鬥咦了一聲,他放下千里鏡,然後又重新舉起仔細觀看。他看得很清楚,逼來的闖軍各陣不但有盾牌手與長矛兵,竟還有很多人推着多門沉重火炮前來,自己沒有看錯。

“將軍,是佛狼機大將軍炮……”

王鬥身後的趙揎也頗爲驚異,他舉着千里鏡看着,口中一邊仔細數道:“一門,兩門,三門,四門……竟有三十門之多。這些大將軍炮皆打三到五斤的炮子,可以打一里多。我們關城上那些佛郎機,只可打二百步左右。”

“那怎麼辦?難道我們只能眼睜睜換炮?”陳永福的兒手陳德驚道。

享受慣了舜鄉軍優勢火力帶來的快感,突然對手也有可以比肩的火器,不由讓陳德有些慌亂。三十門大將軍炮……北安城上,也只架着三十門佛朗機炮,還多是中小型鐵炮,只打一到三斤的炮子,射程都不到十里。

趙瑾車意地道:“陳兄弟不用擔心,我舜鄉軍還有十門紅夷大銃,兩門可打兩裡多,餘者也近達兩裡。流賊的三十門大將軍洛,不是我舜鄉軍炮軍的對手!”

陳德鬆了口氣,眉歡眼笑,他摸了摸頭:“我差點忘了。”

王鬥看向陳永福,他也正向王鬥看來,二人都是點了點頭,傳下軍令:“準備迎戰!”

激昂的戰鼓聲響起,軍官們的喝令聲此起彼伏:“準備作戰!”趙璋臉一沉,喝道:“炮軍準備!”

炮軍千總觀測官在城頭展開炮鏡,不斷觀測敵軍逼來的距離:“八百步。”

黑壓壓的闖兵逼來,很多人仍是吃力地推着火炮。

“六百步一一一一一一”

很快觀測官又報出另一個距離。

五百五十步。”

“打掉流賊的火炮,各炮自主瞄準。’’

趙瑤又傳下命令。

立時吱吱吱的金屬聲響起,十門紅夷大炮的炮手們不斷調整炮口角度,一聲巨響,一門紅夷六磅炮首先開炮。隨後另一門紅夷六磅炮又噴出濃密的煙霧,隨着前面那顆炮俾,再一顆五斤多重的大鐵球惡狠狠向闖軍陣中飛去。

劇烈而緊密的炮響聲一陣梏一陣,大片大片騰起的硝煙中,十門紅夷大炮相繼開炮,各自對準自己的目標轟擊。

北關城頭北向架着十五門佛狼機火炮,那些炮手中,黃應桂就是其中一個。每副佛鋼機銅炮三個炮手,裝填手,瞄準手,發炮手,黃應桂就是瞄準手,屬於待遇最好的炮手之一。

炮手本來就比普通軍士待遇好,瞄準手待遇就更好,他們這些吃“技術飯”的人,本身就有一股傲氣。

黃應桂更傲,卻又常常自苦,他白認打炮技術在洛陽城算是一流的,卻只能縮在北關,操持這些小型的佛狼機火炮。依他想的,以自己的能力,應該到主城去操持那些大將軍炮,甚至那幾門紅夷大銃纔是。

舜鄉軍接管北關後,原來的把總興高采烈去了主城,留下這些炮兵歸王鬥等人節制。北關城牆上,在原來的炮位旁邊,又豎起了很多個高臺,供舜鄉軍炮兵們使用。

舜鄉軍炮手們來臨後,黃應桂真是看得又羨又嫉,好傢伙,個個紅光滿面,一個小兵身上的甲冑都比得上洛陽城將校硌盔甲,待遇這麼好,真讓人嫉妒啊。

雖說他們這些炮手在王鬥來臨後都是隨舜鄉軍一起吃飯,舜鄉軍的優越環境,短短時日,己是讓北關的炮手們人心各異,都打着戰後歸附的念頭,不過黃應桂始終在旁冷眼旁觀。

“技術人”一般服的是比自己厲害的人,舜鄉軍被洛陽軍民吹得這麼猛,不過自己沒有看到。特別他們的炮軍能力,能不能讓自己心服,黃應桂要看他們真實打炮水平怎麼樣,是不是外表光鮮的繡花枕頭。

懷着這個心思,在闖軍攻城時,他便暗暗留意身旁舜鄉軍炮手的動作。看到他們那嫺熟的動作時,黃應桂不由暗暗驚訝,在火炮打出去後,他便緊盯着炮彈飛去的方向。

“孃的,打的還真準!十’

黃應桂不由自主叫了出來!

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556章 末日第797章 前鋒第290章 進京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780章 轉機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260章 援兵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486章 激鬥(上)第658章 構想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488章 致意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75章 新編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102章 炮擊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330章 密謀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622章 在哪裡?第15章 還鄉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532章 反響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177章 驅逐第775章 涅槃第15章 還鄉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786章 大略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161章 魯密銃,難第57章 原則第817章 光復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712章 福星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793章 驚歎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513章 射死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822章 末日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254章 肉搏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417章 舉措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757章 準備第454章 奪炮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454章 驚聞第486章 激鬥(下)第86章 饑民第41章 春耕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283章 盡殺第765章 國徵第607章 立寨第281章 斬殺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545章 各方關注第100章 值得第728章 甲五號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662章 思想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733章 改變第100章 值得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260章 援兵第668章 緩衝第724章 對比
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556章 末日第797章 前鋒第290章 進京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780章 轉機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260章 援兵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486章 激鬥(上)第658章 構想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488章 致意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75章 新編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102章 炮擊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330章 密謀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622章 在哪裡?第15章 還鄉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532章 反響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177章 驅逐第775章 涅槃第15章 還鄉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786章 大略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161章 魯密銃,難第57章 原則第817章 光復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712章 福星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793章 驚歎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513章 射死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822章 末日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254章 肉搏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417章 舉措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757章 準備第454章 奪炮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454章 驚聞第486章 激鬥(下)第86章 饑民第41章 春耕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283章 盡殺第765章 國徵第607章 立寨第281章 斬殺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545章 各方關注第100章 值得第728章 甲五號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662章 思想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733章 改變第100章 值得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260章 援兵第668章 緩衝第724章 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