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各方關注

京師風波,還有東路這場商戰,朝野上下都在關注,宣大諸鎮官將,自然也不例外。

在轄區中,山西鎮的防務,包含太原府諸地,不過總兵素來駐節寧武關,只有巡撫一般待在太原城內。

大同鎮防區包含大同府在內,南臨夏屋山,以雁門關與山西鎮交界。

宣府鎮,東到龍門,臨近塞外滿套兒之地,西臨大同鎮天成衛不遠,天成衛向西過去,便是陽和衛,而陽和城,又素來是宣大總督駐節之所。

除了宣大總督紀世維,宣府巡撫朱之馮,山西巡撫蔡懋德,大同巡撫衛景瑗,或剛上任,或上任不久,或還未到任,對東路與京師之事,他們各有反應。

不知王鬥運氣好還是差,明末衆地方巡撫中,相對廉潔,一腔公心,對大明最忠誠的朱之馮、蔡懋德、衛景瑗三位巡撫,盡數集中到宣大三鎮來。

歷史上李自成進逼後,這三位巡撫皆儘自盡殉國,反倒是宣大三鎮的總兵,除周遇吉外,與鎮守太監們,一個不落的投降,數十萬大軍一槍不放,毫無羞恥心的放下武器。

這三位巡撫,其中宣府巡撫朱之馮性情剛烈,鐵骨錚錚,歷史上他一上臺,就將貪贓枉法的總兵唐玉彈劾入獄,當然,他也有權力慾望較大,掌控欲比較強的一面。

朱之馮乃天啓五年進士出身,曾在山東做過地方官,上任宣鎮巡撫後。他雄心勃勃,意圖還宣鎮上下一片朗朗青天。譜一上任,立時決意裁汰冗兵冗役、興復屯田、檢查軍餉虛冒、清查鎮內隱田,更要杜絕地方官將侵吞賦稅銀兩等弊端。

他不分日夜的主持編訂鎮內賦役清冊,對楊國柱的新軍田地,同樣非常關心,曾嚴厲警告,任何有敢將主意打向新軍田畝的官將,都將遭受不留情的彈劾與淘汰。

在他嚴格監督審覈下。宣鎮內貪污現象得到控制,當然,他也不可避免的得罪一大批人,很多官吏將領,都對他恨之入骨,背地暗罵朱之馮是朱黑天,朱剝皮。

王鬥威名赫赫。新上任的朱巡撫自然知曉,相關的情報收集,集了一麻袋有多,更召東路兵備馬國璽詳談,對馬國璽拉攏王鬥,盡力爲國朝大明的提議。非常讚賞。

他也有信心,安撫好王鬥,使宣鎮巡撫、總兵,成爲地方文武相得,共報朝廷的典範。

京師謠言之事傳到宣鎮後。他頗爲憤怒,不顧幕僚。還有衆門生故吏的書信勸說,斷然上書朝廷,爲王斗極力辨解。

而在王鬥聯合邊軍鼓譟消息傳來,他同樣憤怒,上書朝廷,斥責王鬥,言其便有委曲,也不該如此要挾朝廷,陷聖上於不義,嚴正表明自己對事不對人,剛正不阿的立場。

在各大家意圖截斷外來商貨進入東路,朱巡撫同樣憤怒了,嚴厲譴責奸商禍害地方之舉,其言,商賈本爲賤民,奈何把持社稷,禍亂朝綱?

一時人人側目,國朝初期,商賈是賤民不錯,但現在,商賈勢力何等之大?便連一閣首輔,都陸續有商人家族出身的人,其言可謂驚世駭俗。

又因不少進入東路商隊紛紛遭遇各大家罪手,底下人等陽奉陰違,朱巡撫憤怒之下,親自領標營一部,押運一些食鹽與茶葉進入東路,便是各大商賈勢力滔天,也不敢公然殺害一鎮巡撫,攔截他的隊伍。

王鬥封侯消息傳來,朱巡撫又立時派遣使者到東路大將軍府賀喜,將稱永寧侯很快回歸,本撫對與永寧侯共事,充滿期待,剛對王鬥罵完又賀喜。

一時間,對這個天不怕地不怕,更連死都不怕,只稱剛正不阿的二百五,各方無可奈何。

朱巡撫所到之處,可謂鬼神避散,無人敢近,只是親近他的人越來越少,頗有孤家寡人的態勢。

當然,經此之事,東路軍民百姓,對朱巡撫的印象還是很好的,崇禎帝更對其非常欣賞,宣鎮之地,上有朱之馮,下有馬國璽,那方之事,仍有可爲。

山西巡撫蔡懋德,曾任遼東寧前兵備道右參政,錦州之戰時,也算與王鬥並肩殺敵,結下深厚的戰友情誼,更在寧遠之時,與王鬥探討過佛學理論,彼以王守仁爲偶像,節儉自律,永遠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

他資歷早到,爲人平和,又加上錦州之戰的功勞,此時高升一步,成爲山西鎮的巡撫,他還在前往太原的路上,對各商人與背後官將與東路的爭鬥,他只言說一句:“王將軍性情剛烈,然於國有大功,不該如此對待。”

他認爲,雙方應該以和爲貴,鬧僵了,對彼此都沒有好處,特別各大家封殺東路,這是不應該的,呼籲和氣爲上。

大同巡撫衛景瑗,與朱之馮一樣,骨子裡頗有原則,同樣公正廉潔,執法不阿,崇禎四年時,曾任山西道監察御史,以前還任過河南推官,杖斃過豪強,杖斃過衙蠹。

其更彈劾過首輔周延儒,彈劾過吏部侍郎曾楚卿,又反對過樞臣楊嗣昌剿餉之議,屬於心中有理想,但不怕丟官,不畏殺頭,侃侃而談,毫不畏縮之人。

不過與朱之馮整天臉黑漆漆不同,他爲人頗爲溫和,平日臉上笑容不斷,暗地裡,有笑面虎之稱。

此時衛景瑗也上任不久,對地方商賈豪強,他是沒有好感的,對王斗南徵北戰,爲國盡力,他也是佩服的,當然,對王鬥聯絡邊軍,鼓譟京師,與朱之馮一樣,他心中是不悅的。

他說話頗爲注意方式,只在奏摺上隱隱點出這一點,然態度很鮮明,言各大家與各官吏。聯合封堵東路,此舉不當。彼言:“國難至此,當同舟共濟,何謂如此?”

當然,對東路與各大家商戰結果會如何,此三人頗爲關注。

甚至這場喧沸慢慢傳到中州與江南,各地各界,同樣關注。

隱隱傳來,太原的晉王。大同的代王,宣鎮的谷王,對王鬥頗爲不滿。

隨同的,還有當地諸多文官武將,各地豪強,特別宣府鎮副總兵,“僉書官”。都指揮使張國威,更是興災樂禍,遇人就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王鬥也是過於囂張跋扈,該有此報。

不過他雖然高興。此次種種活動,倒沒有參與,可能當年王鬥在東路大砍大殺,給他留下了陰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敢再公然活動了。

又有宣府鎮鎮守太監杜勳。對王鬥也是冷嘲熱諷,如若王斗真如各大家所言,他種種財路不是斷了?他纔到宣府鎮不久,正收各類紅包與乾股,收得不亦樂乎,以後就要沒了?

太監不能當官,不能娶妻,對財帛更爲心動,很難理解他們對金銀的熱愛心理,再加上宮中大太監王裕民、齊本正、鄭之惠等人,地方太監劉元斌因王鬥或貶或死,這些人都與杜勳交好,能對王鬥有好感纔怪。

十一月中,陽和,宣大總督府邸。

紀世維坐在書房內沉吟,眼下東路之事,讓他憂慮,對他來說,王鬥這個女婿的重要,己經超過了自己幾個兒子,所以,王鬥東路若出事,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只是……

紀世維長嘆一聲,可嘆自己身爲總督,對東路之事,便想幫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曾經不久前,紀世維接到廷推結果,自己被任爲宣大三鎮的總督,那時的自己,是多麼意氣風發啊。

然很快的,紀世維到達陽和後,就遭遇了當年自己任兵備時,那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地方豪強勢力太重,各方陽奉陰違,想做任何事情,都是舉步維艱,唯有和光同塵。

而眼下,想和光同塵都不行了,各方與自己女婿險險撕破臉皮,各類明槍暗箭更是接踵而來,商賈勢力如此之大,更讓他竦然而驚。

曾經各大家圍堵東路時,他關憂心亂,讓與自己交好一個商人,領着一個商隊,押運食鹽茶葉,想要進入東路,沒想到,商隊從陽和城出發不久,還未靠近宣府鎮,商隊人員就被“塞外蒙古人”屠殺一空。

那個與自己交好商人,更是被裝入麻袋,用馬蹄踏死,當自己看到他的屍體,己經不敢確認,那堆肉泥,就是平日與自己談笑風生的何掌櫃?

他憤怒,想要調查,還沒行動,各方彈劾攻擊,己是紛至沓來,直讓他焦頭爛額。

經過此次,官商勾結的力量,他是深深領教,百年來,他們經營的勢力是如何龐大,便他爲宣大總督之身,若與之對抗,都有螳臂當車之感。

有時他心中都有衝動,勸服女婿,不要與那些商人作對,隨後這個念頭,又被他深深壓制下來。

他是知道自己女婿脾氣的,豈是善罷甘休之人?

若他率主力大軍迴歸,便是各地血流飄杵的時候,想想,他不由打了個寒噤。

果真如此,自己這個總督,還當得下去嗎?

還有那三個巡撫,也皆非易與之輩,也是讓他頭痛的原因之一。

或許,自己真不適合在官場生存,想想崇禎十一年時,自己因女兒私奔之事,曾召女婿王鬥前來說話,當時女婿言:“……至於下官的武人身份,眼下大明多事之秋,下官一個會帶兵打仗的武將,未必就會差於文人了,巡撫大人未必將來就會用不上下官。”

“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清楚?有朝一日,或許巡撫大人會以爲讓君嬌跟隨我,是個英明的決定。”

是的,讓女兒跟隨王鬥,確實是個英明的選擇。

只是隨着王鬥身份越貴,眼下更居永寧侯,紀世維心中不滿的地方也頗多,那個鄉間民婦謝秀娘,封賞源源不斷,自己家的女兒,卻一個封賞銜頭也沒有,這不公平。

自家女兒身份何等尊貴,只因一個名份,便要曲居民婦之下,豈是甘心?

只是,再不甘又如何,他己暗中得到消息,爲了謝秀娘,女婿連堂堂公主都拒絕了,唉,真是頑固。

當然,這點紀世維還是欣賞的,公主又如何,想進王家門,也得排在自己女兒後面。

他忽然下定決心,便是總督不幹了,也要爲女婿多收羅那些奸商的罪證,讓他將來動起手來名正言順。

大不了事後自己辭官歸田,專心督促女兒生個兒子。

下定決心後,紀世維忽然心情輕鬆起來,同時心下自憐,難道自己只能靠女婿吃飯?

便宜丈人心中苦楚。

正想得出神,忽然管家來報,大少爺求見。

紀世維精神一振,長子紀伯清,還是讓他滿意的,很快將由廣昌縣知縣之位,調任蔚州擔任知州,可謂年盛力強。

不久後,年過三十不久,相貌堂堂的紀伯清進入書房,屋內傳來竊竊私語聲:“……五妹想要更進一步,唯有妹夫……”

又安靜了一會,猛然傳來紀世維暴跳如雷的聲音,還有茶盞等譁拉作響:“這個畜生,真是氣死老夫了……家門不幸,出此孽障!”

第107章 暴怒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115章 得勝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264章 突圍第731章 擋住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660章 清洗第204章 拷問第475章 塞外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640章 炮轟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382章 勝利第758章 聯絡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23章 牛價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120章 大敵第720章 二溝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308章 傳說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95章 仁與義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617章 重圍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450章 破營第809章 大陣第50章 銀秤第421章 陳九皋第208章 爭糧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762章 無知第545章 各方關注第394章 行刑!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129章 不戰而逃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615章 淒涼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458章 安排第330章 密謀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33章 飛槍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746章 庫存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420章 採購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345章 離去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377章 內應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664章 議論第752章 憂慮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521章 落幕第101章 來臨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413章 新營制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354章 初戰流寇(上)第389章 潰逃第664章 議論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817章 光復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150章 聯姻第148章 免稅第115章 得勝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83章 家丁風波第555章 擋路者死!
第107章 暴怒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115章 得勝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264章 突圍第731章 擋住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660章 清洗第204章 拷問第475章 塞外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640章 炮轟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382章 勝利第758章 聯絡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23章 牛價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120章 大敵第720章 二溝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308章 傳說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95章 仁與義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617章 重圍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450章 破營第809章 大陣第50章 銀秤第421章 陳九皋第208章 爭糧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762章 無知第545章 各方關注第394章 行刑!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129章 不戰而逃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615章 淒涼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458章 安排第330章 密謀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33章 飛槍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746章 庫存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420章 採購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345章 離去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377章 內應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664章 議論第752章 憂慮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521章 落幕第101章 來臨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413章 新營制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354章 初戰流寇(上)第389章 潰逃第664章 議論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817章 光復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150章 聯姻第148章 免稅第115章 得勝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83章 家丁風波第555章 擋路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