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準備

韓朝問道:“後續如何,流賊可有乘勝攻打潼關?”

溫達興搖頭:“情報得知,退據潼關的官軍殘部尚有兵員四萬,不過已是驚弓之鳥,沒有多大戰力。好在潼關有我三千靖邊軍將士在,潼關安全無憂。而且……可能是前番潼關戰事讓他們心有餘悸,所以他們並未西進陝西,而是又圍開封。”

他臉上現出不忍的神情,取出一份文報:“這是最新得到情報,比朝廷京師那邊還快了許多,流賊……流賊決河灌汴城,開封士民溺死無數人。”

“什麼?”

堂內衆人大吃一驚,贊畫秦軼顫聲道:“你是說……說流賊決河,開封被淹?”

溫達興肯定道:“是的,如何被淹已不知曉。有傳聞說開封又被圍困,城內諸官爲滅流賊,欲鑿堤引水,水灌諸賊,然後爲闖賊知曉,反開堤水灌城池。”

“又有聞流賊久攻開封不下,心中積恨,久懷灌城之謀。正好近月暴雨連連,黃河水漲,正好決河灌城,汴梁遂陷。”

“原委如何已不知曉,但開封被淹卻是事實。”

衆人呆呆出神,鍾素素緊咬下脣,似要咬出血來,她恨恨道:“那是數十萬百姓啊,流賊也能下手,真真是畜生!”

贊畫秦軼嘆息道:“自賊亂以來,殺人不可勝計,其最烈者,便是水淹汴梁了!夫圖大事者,當以得人爲本,李闖所爲如此,不過黃巢、赤眉之徒耳。如此兇惡想欲成大事,可得?”

溫方亮緊咬牙道:“畢竟流賊耳!”

韓朝嘆道:“好在近些年大將軍委託三晉商行收羅婦孺,開封城婦女孩童多送走,此爲不幸中的大幸。”

高史銀沉聲道:“現在可知流賊動向?”

溫達興道:“情報得知,流賊復圍開封時,就有大股兵馬逼向歸德與徐州,意圖不明。流賊決河灌開封城後,亦大部拔營東進,數十萬兵馬浩蕩。”

衆人又是一驚,韓朝看着沙盤,斷然道:“這是流賊效仿圍打開封之策,在歸德與徐州城下,又行圍點打援之計。”

他手指點在徐州位置,恨恨道:“徐州南北襟要,自昔要害之地。徐州若斷,南北絕斷,特別漕運斷絕,想必朝廷定然不會坐視不顧。看來援救的兵馬又要源源不斷覆滅於此了!”

高史銀驚道:“看來流賊最終意圖是攻入山東,然後逼向京師?”

溫方亮看向溫達興,沉聲道:“情報部可有探知流賊最終意圖方略?”

溫達興看了王鬥一眼,王鬥點了點頭。

溫達興展開一封文報,沉聲道:“此爲我情報部最高機密之一。本年三月,我情報部探得闖賊在襄陽王府與羣賊議所向,殿中賊牛金星、顧君恩、宋獻策諸人爭議所向方略,現探得諸人方略如下。”

他道:“闖賊丞相牛金星言:臣請攻掠北直、山東,然後直搗京師!”

堂中各人都是一震。

溫達興續道:“賊禮政府侍郎楊永裕之策,據留都,斷漕運!”

堂中衆人沉思。

溫達興最後道:“賊從事顧君恩之策,他言:否,否,否!先據留京,勢居下流,難濟大事,其策失之緩也。又,直搗京師,萬一不勝,退無所歸,其策失之急也。不若先取關中,爲元帥桑梓之邦,建國立業,然後旁略三邊,攻取山西,後向京師,進退有餘,方爲全策!”

“情報部意見,楊永裕之策被否,顧君恩之策不可行,現唯有牛金星之策,流賊最終方略,定是攻入山東,直搗京師!”

王鬥淡淡道:“溫部長,這是情報部最終判斷嗎?”

溫達興肯定道:“是的,大將軍!”

他語氣斬釘截鐵,充滿自信。

……

王鬥擺擺手,衆人又重坐回座位,他們雙目幽幽閃着光,神情鄭重。他們知道,接下來衆人要商議出靖邊軍與都護府的最終戰略,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非常重要。

鍾素素摸着自己臉蛋,喃喃道:“扶持不可行,朝廷積重難返,掣肘太多,先有曹王兵敗,又有孫傳庭大敗,浪費糧錢。若千里救援,糧道難繼,風險太大,也不可行……”

她語中的意思誰都明白,衆人相互而看,很多人想站起來說話,又覺不好開口,還是溫方亮斷然道:“既知流賊方略,就那好辦了,就在京城等着他們,幾百裡的路,也沒有糧道問題了。”

李光衡猛地擡起頭道:“就這樣坐視不管了嗎?流賊攻徐州,不知多少援救兵馬會覆滅。流賊攻山東北直,亦不知多少百姓會遭殃,我靖邊軍就這樣看着嗎?”

溫方亮厲聲道:“虎烈將軍,我們要考慮百姓,考慮朝廷軍馬,但同樣要考慮我們靖邊軍的兄弟!先有曹王兵敗,後有孫傳庭覆滅,這千里糧道的危險難道你不知道?我們就這點家當,豈能不分輕重,隨意揮霍?”

李光衡冷着臉不說話,溫方亮繼續說道:“況且朝廷會不會召我們出兵都說不定,大將軍勞苦功高,忠義之心是整個大明都看得見的!但是誰將他冷藏,是誰對他猜忌?難道我等要沒有詔令冒然出兵,繼續用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最後換來更大的猜忌與冷藏?”

他冷笑連連,語中帶着刺骨的寒意,李光衡臉色鐵青,額上青筋暴起。

他猛的站起,最後又頹廢的坐了下去,抱着頭一聲不響。

贊畫秦軼這時緩緩的站起來,他對王鬥鄭重施禮,對堂內各人道:“流賊最大習性,就是容易跑。有道不患賊聚只患賊散,若救山東徐州,下官除擔心糧道之外,亦擔心他們逃跑。下官從不懷疑我靖邊軍的戰力,只擔心到時闖賊見勢不妙,留下百萬饑民,然後帶着數萬老營逃竄,一直竄到河南,甚至湖廣去,這樣流賊何時可淨?”

他說道:“若流賊攻打京師,卻正中下懷,到時天時地利人和,我都護府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賊匪,而不擔心若先前潰敗官兵一樣,一直被流賊牽着鼻子走!”

他沉吟道:“京師堅固,怎麼也可堅持個一年半載。下官想皇帝再猜忌,但京師危急,怎麼也該召大將軍勤王了,介時就可出兵,爲大明解決此等禍害。是以,下官贊同溫將軍之方略。”

堂中各人爭議紛紛,王鬥靜靜坐着,沒人知道他在想着什麼,忽然他一擺手:“就在京師消滅流賊!”

他淡淡道:“行大善不拘小惡,我已經想通了。”

他說道:“此爲我都護府近期最高戰略之一,道路、糧草、輜重、後勤、兵員,裝備,各部需有條不紊,開始爲此準備。”

……

他一言而決,佈置方略:“參謀部需擬定作戰細則,情報部需仔細收集情報,軍政部要訓練好軍隊、裝備好將士。民政部要準備好大軍出征糧草,賑濟饑民糧米財帛,監察部要做好監察……”

衆人肅然聽着,他們知道,隨着都護府方略的確定,未來一切都將圍繞如何剿滅流賊等方面上來,都護府的動員機器也將快速啓動起來。

張貴猛的站起來,他向王鬥保證道:“大將軍放心,我民政部盡心竭力,一定做好出徵大軍的諸項供應事宜。”

他向王鬥獻寶似的介紹自己成就,軍屯開墾的荒地已達二百萬畝,加上大量的民屯、商屯,最初宣府鎮各地有的田地,他肯定的道:“只需明年糧米收穫,我都護府所得積糧賑濟整個大明北地,甚至河南的饑民都不再是問題!”

王鬥滿意地點了點頭,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總算要到收穫的時候了。

韓朝起身稟報軍政部事宜,軍隊已經全面換裝燧發槍,估計到臘月時,就可以全部換完,而且每杆槍上都配有犀利的銃劍。

在火炮方面,三個炮廠都在開工,每月可鑄造輕重紅夷炮二十門,現在軍中已有大小紅夷炮三百三十門,重型臼炮一百門。此外還有大將軍佛郎機炮一百門,中小佛郎機炮五百門。

在火箭方面,因爲幾月前王鬥指示加大生產能力,現有火箭庫存中,輕型火箭有四千枚,重型火箭二百枚。

王鬥沉吟道:“火炮暫時就按這個產量,火箭還要加大投入,到明年三四月,我要看到輕型火箭至少庫存有一萬枚,重型火箭有一千枚!”

韓朝想了想,應道:“是,大將軍!”

他還向王鬥稟報,秋收後,經過順義王,現都護府馬官俄木布的大力控馬,膘肥結實之戰馬所獲甚多,現草原各馬場中,就有存欄戰馬五萬多匹。加上靖邊軍原有的戰馬,也就是說,現在所有的靖邊軍將士,都可以擁有戰馬了。

堂中各人喜笑顏開,王鬥也是哈哈大笑,他非常高興,說道:“好,以後將士們的軍陣訓練,羽騎兵戰術,便爲重點之一。”

參謀部權力非常大,是靖邊軍唯一可以下令調動、作戰,全軍動員的部門。作爲部長,溫方亮自然要向王鬥彙報,靖邊軍如果出兵,將可以調動、動員的總兵力。

靖邊軍此時對外稱忠勇營,但麾下卻有五軍,前鋒朱雀軍、左衛青龍軍,右衛白虎軍,後衛玄武軍,還有王斗的中軍。

目前的兵力來說,每軍麾下有二、三營,分甲等營,乙等營不等,一軍約有七千到一萬人。又有兩營的輜重營,一營的尖哨營,一營的護衛營,兩營的騎兵營。

還有一營的炮軍營,加上忠義營與新附營,總兵力差不多在六萬。

但這沒有將各堡的屯丁青壯算在內。

而目前都護府與宣府鎮擁有的人口,在東路方面,截止崇禎十四年三月止,連滿套兒算上,全路共有人口五十三萬四千多。但現在已經爆漲到了七十萬,特別保安州人口突破三十萬,現在整個宣府鎮人口也達到一百二十萬。

而在安北都護府內,到八月初時,從各省移入安北的人口已經超過五十萬,因瘟疫的緣故,渴望進入安北的民衆更多。富足、太平、安定、安全,就是各方對安北的印象。

別的不說,一場鼠疫下來,連山西的百姓都死了多少萬,而安北的百姓才死多少?報紙上喊得驚天動地,從永寧侯,大都護王鬥起無不關注,結果最後的統計,死亡人數還未超過一千人。

這樣的地方誰不向往?

所以截止目前爲止,移民進入安北的人數已經超過八十萬,很多還是頗有資產的人家,這也是歸化城快速繁華的原因之一。

這樣統計下來,歸在王鬥名下的人口就達到二百萬衆,以四五口一戶的話,約麼有四五十萬戶。

保守的以一戶一丁來算,王鬥麾下的青壯差不多就有四十萬人到五十萬人。

因爲有互助社的幫忙,加之大量馬耕,可以抽出作戰的男丁更多,以都護府的動員效率,可以達到三丁抽一的比例。

也就是說,到時可以動員出十萬到十五萬的屯丁參戰,還不會很明顯的影響到農事與商貿。

事實上民政部統計,安北與宣府的青壯更多,因爲能逃難的,大多是身強力壯的男子,比如象老胡那樣的男子。保守估計,王鬥轄下青壯不會少於六十萬。

這也是都護府拼命收羅婦孺的原因,轄地有男多女少的趨勢,陰陽不調,此爲大忌。

聽了溫方亮的彙報,堂中各人都是眉歡眼笑,多年過去了,原來己方的勢力己經膨脹到這個地步了!

高史銀猛然站起,他高聲道:“無需動員那麼多人,有五萬屯軍足矣,加之靖邊軍正兵,十萬衆,足以橫掃天下!”

堂中各人紛紛稱是,他們對靖邊軍戰力充滿信心,流賊便有百萬衆,又何足道哉?

韓朝猛然道:“不,屯軍需按十萬到十五萬人的規模來動員。”

他提醒道:“不要忘了遼東的奴賊,聽聞他們已從倭兵撤兵,到時流賊北上,他們亦可能揮軍入關,趁火打劫。”

他說道:“介時我靖邊軍極有可能同時對戰流賊胡虜,面對高達百萬人的敵寇!”

衆人一驚,猛的看向牆上掛着地圖的遼東方向,這個可能性極大,不可不防。

王鬥讚許的看了韓朝一眼,說道:“不錯,確有這個可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管到時東奴入不入關,我們該做的準備一定不能少。寧多勿少,正兵加屯丁,就按二十萬人的規模來動員。”

……

王鬥確定下來後,後續細節將由軍政部、民政部、參謀部等各方部門來完善,這將是龐大而複雜的工作,畢竟出兵一萬人與十萬人,十萬人又與二十萬人那是截然不同。

軍士外出作戰,當然要消耗糧食,人吃馬嚼,路上損耗,都將是驚人的數字。

保守估計,此時每個軍士每天消耗糧食大約在一公斤左右,也就差不多是此時的一升。事實上此時的人食量極大,就是一餐吃兩斤米的都大有人在。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說人日食兩升,萬曆援朝中也有人日食三升的說法。

一百升爲一石,二十萬人,一天消耗的糧食就在兩千石,這當中如果有馬匹更不得了。

此時馬匹的食量與人相比,差不多是十比一,後世約可縮小到五比一。也就是說,人吃一升,馬要吃十升,當然,馬匹吃的是草料參雜糧食,以乾草、豆料等爲主。

這內中糧草有所比例,一般來說,由於草料本身提供的能量不是很高,因此馬的進食量必須很大。如果想讓馬匹快速作戰,就需要提供精料,以糧食豆料爲主,再加上合適的鹽份補充馬匹的體力。

靖邊軍現在馬匹標準是一半糧食,一半草豆,也就是說,乾草暫時不算,一匹馬吃的米麥是人的五倍。

二十萬大軍,除了騎兵羽騎兵的戰馬,還有拉車的騾馬,估計到時有七萬匹馬,一天消耗的糧食就在三千五百石。

這樣合起來,二十萬人馬,一天消耗的糧食就在五千五百石,一個月消耗的糧米就在十六萬五千石。

此時後勤運輸損耗還不小,如果有十萬人的規模,大軍距後勤供應地有十天距離的話,那後勤的總消耗量,幾乎就快趕上作戰部隊的消耗量。這還是十天的距離,如果路程拖得更長,那後勤的消耗量更大。

也就是說,二十萬人馬一天消耗的糧食量不僅僅是五千五百石,放在此時國家,那當然不得了。

這也是這個時代非常講究就食於敵的緣故,《孫子兵法》就說:“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古時王朝對戰遊牧民族經常處於劣勢的原因也在這裡,中原遍地城鎮人口,胡騎可以就食於敵。而中原攻入草原,那邊除了草還是草,供應大軍的糧草都得千里迢迢從中原運送。

一個不好糧道斷絕,那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王鬥對出征山東、河南等地的顧慮也在這裡,糧道太長,糧草運輸太不容易。若只徵到京師,除糧道不長外,各方損耗也會小些,畢竟這些年他在宣府鎮建了許多的兵站糧站。

當然……

“現都護府同時開建三條驛路,餘者二條可以緩緩,從歸化城到宣府鎮城那條道路擺上最優先級。”

“是!”

……

橐橐的腳步聲遠去,神情激昂的衆官將離開議事大堂,王鬥站在堂前,他揹負着手,淡淡注視着外面的飄雪,一身蟒袍襯得他無比威嚴,他靜靜站着,也不知在想着什麼。

溫達興安靜站在王鬥身後,等待着他說話。

王鬥眼神變幻,有時雙目中射出森寒的光芒,有時又轉爲柔和。他注視着前方,似乎看着一幕幕往事,還有眼前那不時浮現的人與事,最終他嘆了口氣,說道:“京師那個計劃,開始準備吧!”

溫達興道:“大將軍……”

“準備吧。”

王鬥揮了揮手,他喃喃道:“我答應過一個人。”

“是!”(。)

第69章 成親第350章 陳永福第145章 處決(上)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221章 誰是兔第577章 髒活第6章 狼煙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454章 驚聞第246章 滿江紅第802章 內應第114章 騎射第390章 伏擊第571章 譁然第250章 填壕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282章 俘獲第418章 忠義營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486章 激鬥(下)第48章 納捐第746章 庫存第610章 直搗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382章 勝利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774章 越急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264章 突圍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616章 糜爛第81章 我的理想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428章 中暑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433章 關外第797章 前鋒第594章 大寧都司都指揮使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447章 土袋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489章 密信第55章 尚公戰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433章 關外第312章 佈局(下)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744章 發展第469章 傷亡第604章 新附軍第47章 豬圈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55章 尚公戰第725章 洪流第592章 “封地”第759章 陌生第24章 建堡第254章 肉搏第206章 昌平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491章 攻山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514章 破陣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484章 放肆!第475章 塞外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627章 嚴峻第369章 福王第147章 空缺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453章 潰敗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676章 孫傳庭第534章 杖斃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381章 決戰(上)第629章 過河第46章 定裝火藥第453章 潰敗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720章 二溝
第69章 成親第350章 陳永福第145章 處決(上)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221章 誰是兔第577章 髒活第6章 狼煙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454章 驚聞第246章 滿江紅第802章 內應第114章 騎射第390章 伏擊第571章 譁然第250章 填壕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282章 俘獲第418章 忠義營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486章 激鬥(下)第48章 納捐第746章 庫存第610章 直搗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382章 勝利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774章 越急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264章 突圍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616章 糜爛第81章 我的理想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428章 中暑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433章 關外第797章 前鋒第594章 大寧都司都指揮使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447章 土袋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489章 密信第55章 尚公戰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433章 關外第312章 佈局(下)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744章 發展第469章 傷亡第604章 新附軍第47章 豬圈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55章 尚公戰第725章 洪流第592章 “封地”第759章 陌生第24章 建堡第254章 肉搏第206章 昌平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491章 攻山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514章 破陣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484章 放肆!第475章 塞外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627章 嚴峻第369章 福王第147章 空缺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453章 潰敗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676章 孫傳庭第534章 杖斃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381章 決戰(上)第629章 過河第46章 定裝火藥第453章 潰敗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720章 二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