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

陳新甲一直呆立良久,這纔回醒過來,誅心之言,這纔是真正的誅心之言!

他大喝道:“荒謬,荒謬,難道會打仗就是罪?兵強馬壯就是過?一定要如左良玉那般酒囊飯袋,你左都御史才滿意?”

他咆哮着:“這次左良玉又跑了,害死大明十幾萬將士,怎麼沒聽你指責其人其行?吳三桂也敗了,也沒聽你說什麼!賀人龍跑了多少次,你也是一心安撫,反倒是打了勝仗的王鬥着力指責!”

他猛地指向李邦華的鼻子,惡狠狠喝道:“敢情在爾心中,魚肉百姓,臭名昭著,屢戰屢敗者纔是國之棟樑!忠君愛國,屢屢打勝仗者反是禍害?還是左良玉他們會鬧,永寧侯恭謹,認爲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李邦華,是不是?”

李邦華冷冷的看着他:“歷來得天下者,又哪個是蠢材?正因爲左良玉、賀人龍、吳三桂皆鼠輩爾,難成大器,故不可懼!唯王鬥可軍可政,乃王者之才,又兼擅於邀買人心……”

他一揚手中的報紙:“滿紙只聞王鬥,可有聖名在內?可有諸公在內?你言王鬥是忠臣,這又豈是爲人臣子作派?”

他一把將報紙甩到地下,厲聲喝道:“此乃圖謀不軌!奸臣也!”

陳新甲呼哧呼哧喘氣,他氣急敗壞,都不知該說什麼纔好。

李邦華再轉向崇禎帝,端容道:“陛下!”

“夠了!”

崇禎帝猛喝一聲,他一下子站了起來。他的身體搖搖晃晃,只是指着李邦華道:“你……你說了這麼多,李邦華你又有何良策?”

李邦華瞠目大喝:“臣乃十三道監察御史之目,祖制,都察院專監察、彈劾百官,爲天子耳目風紀爾,豈是尋常部官?陛下所言,非吾之職責,陛下這是要壞高皇帝之制焉?”

崇禎帝大喝:“說,你有何策!”

閣內所有人都看着李邦華。周延儒人等。甚至下意識的離他遠一些。

李邦華低着頭,最後緩緩擡起,高聲說道:“臣請封王鬥爲國公之爵,令其入京。居京營總督之職!”

有若霹靂一聲響。閣內衆人再次震動。就聽李邦華昂然續道:“臣一腔碧血,只爲大明!若王斗真的忠心爲國,願意放棄兵權。王鬥到京日,便是邦華以死謝罪時!”

說到這裡,他深深的拜伏在地。

崇禎帝呆住了,他看着跪伏的李邦華,眼中異彩閃動,最後是無比痛惜的神情。

陳新甲呆呆看着跪在那的李邦華,一時間,他都有些佩服地上這個人,這個年過花甲的老頭,雖然他很討厭清流,卻也做不到李邦華這樣以身爲餌,視死如歸。

只是,這沒用啊,李邦華之計若成,確實是一勞永逸,然則事情有這麼的簡單嗎?若果真這麼簡單,歷朝對付軍閥,就不會這樣讓人頭疼了。

他低聲道:“李閣老,你這不行的。”

李邦華猛地擡頭看向他,高聲道:“王鬥不是說他是忠臣嗎,爲何不來京師?他若知曉大義,便不該讓君父爲難!他不來,就是不忠,天下人皆能知其真面目,一禍國殃民的賊子爾!反之,他若來,便是忠臣義士!治國安邦、輔佐君王的王佐之才,吾李邦華甘願當面以死謝吾罪!”

陳新甲啞口無言,一甩袖,恨恨道:“豎儒不足與謀!”

旁邊的魏藻德冷冷笑起來,他慢悠悠道:“真乃荒謬也,李邦華,你在搏取直名,卻要逼迫朝廷與永寧侯攤牌?爾居心何在?爾知道這後果是什麼?雙方若撕破臉皮,這責任你背得起嗎?”

陳演也在旁陰惻惻道:“離計大臣,寒我三軍將士之心,此乃國賊也!陛下,李邦華欲亂我大明江山,使萬民陷入水火,臣請誅之!”

二人的話輕飄飄的,但卻非常有力氣,對得起背後給自己送錢的人,同時李邦華是內閣中東林黨一脈,與周延儒交好,打擊了李邦華,便是間接打擊周延儒,這個魏藻德與陳演共同的敵人!

內閣首輔周延儒在旁邊嘆氣,見皇帝冷冷目光已經投來,他知道自己必須作出決斷了。

李邦華之策顯然不可行,誰知道將王鬥召來京師任國公,這中間會出什麼事?王鬥不來怎麼辦?或是別的事呢?

如有出事,最終倒黴的還是自己這個首輔,相反,陳新甲的策略就不錯,讓王鬥跑得遠遠的,附合各方心意,就算日後王鬥出事,也是日後的事,眼前總能挺過。

而且封賞之議已經幾天了,該做決斷了,否則自己這個內閣首輔,在皇帝心中就有無能的印象。

最近他還一大堆破事,如近期周延儒自恃取得皇帝與各派信任支持,奏請削弱廠衛緝事之權,雖然此舉邀獲衆譽,但卻讓廠衛怨恨上了他,着意刺探陰事,各方羣起而攻之,周延儒焦頭爛額,實是分身乏術。

便鎮之以靜吧,朝廷不能冒這個風險,讓王鬥將注意力朝向北塞更好。

想到這裡,周延儒道:“臣覺陳新甲之策可行。”

吏部尚書鄭三俊、戶部尚書倪元璐嘆了口氣,也道:“臣附議。”

刑部尚書劉澤深、工部尚書苑景文道:“臣同附議!”

禮部尚書傅淑訓道:“哦……臣聽皇上的。”

李邦華只覺憤懣之氣充盈體內,似乎五臟六腑都要燒成焦炭,他差點要猛咳出血,最後又強自忍住,他深深拜伏在地,高聲道:“臣,一心只爲大明,懇請陛下聖心獨裁!”

周延儒等人也一齊跪倒在地,皆道:“請陛下聖心獨裁!”

崇禎帝來回踱步。越走越快,最後猛地停住,他高聲道:“擬旨!”

立時一值守太監出列,崇禎帝冷冷道:“永寧侯鬥,攻略塞外,大功於國,可封其爲徵虜大將軍,充,安北都護府大都護,加其回太子太保。仍爲永寧侯爵。……聞永寧侯鬥。有妾紀氏,賢良有德,可爲一品夫人,蔭子錦衣衛指揮僉事。……應徵虜大將軍之請。靖邊軍忠勇營後營副將韓朝。北征有功。可爲鎮朔將軍,充,宣府鎮總兵官!”

“……聞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老成歷練,辦事實心,可爲欽差大臣,即日出京傳旨,並充任安北都護府副都護,行監軍之職!”

閣內鴉雀無聲,皇帝一系列雷霆決定,讓衆人驚呆了,王鬥終於封上了“大將軍”,與徐達、李文忠、常遇春等人相比肩,明中葉來,只有麻貴封備倭大將軍,仇鸞封平虜大將軍,這榮耀無以復加了。

甚至連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都將送到王鬥那,讓他消氣還是什麼,想必就算聞聽閣內之事,王鬥也不會有什麼針對不滿。

一系列驚雷實是讓人震動,便是聞聽皇帝賞王鬥妾室,此舉不合禮制,各人也忘了說什麼,而且皇帝口中那種刺骨的寒意,也讓衆人不敢多說話。

他們還看向跪在地上呆若木雞的李邦華,孤單淒涼,口中喃喃不知說着什麼,似乎是“臣尊旨……”,不約而同的,衆大臣都有一種兔死狐悲之感,堂堂一內閣大臣……

崇禎帝聖旨不斷,靖邊軍,宣大三鎮很多人都有封賞,但卻似乎將王樸給忘了,只不痛不癢的褒獎幾句,賞了他一百兩銀子,沒的就沒有了。

李邦華捧着聖旨出去了,崇禎帝一直目光冰冷的看着他,直到李邦華人影消失不見後,他眼眸才閃動一下,內中浮起一絲悲涼。

……

接下來閣內安靜,君臣以最快速度解決這些日積累的雜事,各下旨訓斥打了敗仗的吳三桂與左良玉,各貶官數級,令他們戴罪立功自贖,不過仍爲原職。

曹變蛟、王廷臣一樣喝斥,不過發內帑銀與一些戶部銀撫卹戰死將士,原本二人大敗消息傳來後,物議譁然,朝內外不乏有奪其爵位的呼聲,不過不久後宣府時報大力報道新軍之事,朝野輿論又普遍同情。

崇禎帝一樣震動不已,雖然對報紙的逾越非常討厭,但宣府時報又是他了解外界真相不多的途徑之一,還是每期必看,上面記載新軍覆滅時可歌可泣的各項事蹟,也讓他嘆息掩卷不止,心想大明若皆是這樣的忠勇將士,又何愁國事不定?

此後攻伐曹、王二人的奏疏,他盡留中不發,對二人請回本鎮的奏請,崇禎帝下旨,二人暫移開封,若開封無事,二人可回玉田二鎮繼續訓練新軍。

清虜此時正在朝鮮肆虐,直有亡其國度之勢,不說大明現在無能爲力,便是有能力,君臣上下也對朝鮮國的反覆實在厭倦,甚至很多人興災樂禍,除許可江華島的朝鮮君臣流亡大明外,只令山東的總兵劉澤清等人加強防備。

還有一件事必須好好處置,便是王鬥岳父紀世維。

此次征討塞外,名義上是宣府鎮與大同鎮聯合出兵,塞外大捷,作爲宣大總督的紀世維自然有功,朝議認爲可將紀世維宣進京來,在京中任個要職,比如禮部尚書傅淑訓一直想辭職,正好接替他的位子。

雖然禮部下有二侍郎魏藻德與陳演,但大明一般沒有侍郎直升尚書的慣例,都是從地方各巡撫、總督中選任,便如當年陳新甲便是宣大的總督,後調到京中來擔任兵部尚書。

只是這需要顧慮到王斗的看法,朝廷這樣一動,王鬥會不會認爲這是針對他的陰謀?況且紀世維去後,由何人接替宣大總督之職?看來看去,都沒有理想的對象。

畢竟此職直面靖邊軍,直面王鬥,非有力者不可爲,王鬥若不滿意,隨便鬧一下,倒黴的都是接替的那個人。

事實上,宣大總督已經是個冷門職業,從首輔周延儒這裡就可以看出,活動去此處的人少,願意出高價的更少。看來看去,紀世維繼續擔任宣大總督,反是個最理想的選擇。

不論紀世維怎麼想,三鎮巡撫朱之馮、蔡懋德、衛景瑗,忠君愛國是不用說,很好的對紀世維進行鉗制,幾方默契地形成平衡,外人冒然進去反而不美。

況且現在需鎮之以靜,從皇帝的封賞旨意可以看出,近期對王斗的綏靖政策暴露無疑。各人更不想多事。否則李邦華就是他們第二個下場。

由內閣首輔周延儒提議,加封紀世維爲太子少師,此事就此掀過。

……

“流賊雖然移掠餘處,但朕總是擔憂開封之事。眼下大明各處。可還有可供援救兵馬的?”

解決完一系列煩心事。面對的卻是更多煩惱事,崇禎帝頹廢坐回龍椅,只是喃喃說道。

衆臣互視一眼。天下最強的兵馬靖邊軍不敢動,視而不見當他不存在,王樸與王鬥一樣被冷藏,能不能號令動他還是原因,但餘下的,還有可供機動的援救兵馬嗎?

衆人想來想去,三邊總督汪喬年是一,他眼下在河南府剿賊,離開封府也最近。

只是消息傳來,流賊在朱仙鎮大戰後,就有數萬精騎逼向河南府,汪喬年麾下盡是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諸輩,與左良玉一丘之貉,到現在汪喬年也沒消息,想必凶多吉少。

汪喬年若敗,官兵大潰,還不知會否牽扯到陝西局勢,衆臣都不敢想。

唐通本來緩緩的南下,聽到朱仙鎮明軍大敗後,又跑回駐地了。

山東的劉澤清等部,早接到受命援汴的軍令,但就是畏戰不前,找出種種藉口不敢前進一步,此時官兵大敗,更不用說了。

還有遼東的吳三桂,爲了遼餉如此喪心病狂,他或許不會再出遼東一步,便是願意出兵,可能那高昂的價碼也是朝廷承受不了的。

山西鎮總兵周遇吉可用,但他只有一個正兵營,士卒不過區區三千多人,騎兵更只有千多人,又管什麼用?而且他與山西鎮副總兵李雲曙,還要防備黃河對岸的河南府流賊。

左良玉,崇禎帝已經不想聽到這個人名字,想來想去,也只有薊鎮的楊國柱一萬五千人可以動,崇禎帝咬牙切齒:“遍地軍閥,皆不可用,唯有新軍可以依持!”

羣臣都是看着他,皇帝這話傳出去,衆鎮衆將更加離心離德吧,只是他們不離心離德都一樣,反正都不可用。

陳新甲小心翼翼道:“那便調薊北侯南下,剿滅流賊?”

崇禎帝喝了一聲:“薊北侯不可動!”

衆臣都沉默了,楊國柱不能動的原因他們當然知道,只是,放眼大明,竟無一兵可以調援開封,國事危難如此,衆人都有一種沉重的感覺涌上心頭。

好在流賊二攻開封,皆不能下,衆臣懷着僥倖,心想開封官兵就算不能出城野戰,但守城應當無憂,只是就算開封能守,但中原卻更加糜爛了。

陳新甲深呼一口氣,上前跪下,大聲稟道:“南安伯洪承疇曾有奏,力請複用孫傳庭爲陝西三邊總督,請復孫承宗爲薊遼總督,臣,認爲可行!”

他說道:“還有南安伯一直賦閒在京,雖有舊疾,不勞遠行,但微臣以爲,令其整頓京營,編練京師新軍大有可爲。眼下之局,皆是中樞無力之果,若高皇帝、成祖皇帝在時京營強盛,放眼九邊各鎮,誰敢漠視?”

他大聲道:“微臣還有策,邊軍勞師遠征,終是弊大於利,曹、王之敗,便是其例!便若遼人守遼土,新軍守其土,可令山西鎮巡撫蔡懋德、湖廣巡撫宋一鶴、鳳陽總督馬士英、還有介時孫傳庭在陝西、山西、湖廣、南直隸諸處大練新軍,以免局勢蔓延,流賊荼毒,也若當年楊督時四正六隅、十面之網之策,圍堵流賊!”

崇禎帝站了起來,喃喃道:“孫傳庭……孫承宗……洪承疇……新軍?”)

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558章 反響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808章 拉開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446章 血路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148章 免稅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158章 嬰孩第270章 合兵第106章 斬獲第628章 凹凸陣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490章 序幕第823章 騎海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26章 外柔內剛第534章 杖斃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747章 火箭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119章 阿巴泰第712章 福星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791章 顫慄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745章 羅剎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731章 擋住第822章 末日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1章 火路墩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686章 溫疫論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606章 兩截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544章 優勢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636章 淹沒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85章 揚眉吐氣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486章 激鬥(下)第763章 惡之花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108章 小堡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486章 激鬥(下)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158章 嬰孩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539章 離去第532章 反響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53章 畜場械鬥第491章 攻山第780章 轉機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788章 全民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26章 外柔內剛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512章 白虎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737章 此獠第430章 京師第616章 糜爛第417章 舉措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761章 眼熟
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558章 反響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808章 拉開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446章 血路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148章 免稅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158章 嬰孩第270章 合兵第106章 斬獲第628章 凹凸陣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490章 序幕第823章 騎海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26章 外柔內剛第534章 杖斃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747章 火箭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119章 阿巴泰第712章 福星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791章 顫慄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745章 羅剎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731章 擋住第822章 末日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1章 火路墩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686章 溫疫論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606章 兩截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544章 優勢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636章 淹沒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85章 揚眉吐氣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486章 激鬥(下)第763章 惡之花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108章 小堡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486章 激鬥(下)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158章 嬰孩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539章 離去第532章 反響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53章 畜場械鬥第491章 攻山第780章 轉機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788章 全民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26章 外柔內剛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512章 白虎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737章 此獠第430章 京師第616章 糜爛第417章 舉措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761章 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