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國徵

殿內所有人都看向他,各人沉默了會,多鐸嗤的一聲笑,他猛然哈哈大笑,最後更似乎笑得上氣不接下氣,他指着范文程道:“範學士真會說笑話,流寇何德何能,能讓我大清生死存亡?還是你們這些南蠻只會誇誇其談,危言聳聽?”

殿內很多滿蒙重臣都一齊大笑起來,多爾袞繼承皇太極之策,又對漢臣禮遇,很多戰策方略都要聽取他們的意見。這些滿蒙各旗主、固山額真早有不滿,但又不敢明着言說,此時正好發泄出來。

很多八旗朝鮮、八旗日本固山額真一樣大笑,他們歸附清國後,自然要站在最大的主子這方。而最大主子是誰?自然是那些八旗滿洲各旗主。特別和碩德豫親王多鐸,在清國內更加權雄勢大,不附合他附合誰?

殿內的八旗漢軍各固山額真,如耿仲明,尚可喜、馬光遠等人一樣陪着笑,不過各人神情有些尷尬。

高居龍椅上的多爾袞皺了皺眉,也覺得范文程有些危言聳聽了,不過他神情不變,仍然安靜坐着。

殿內一片嘲笑之聲,范文程面色不動,對他們這些漢臣來說,各人對滿蒙大臣的羞辱早習以爲常。特別范文程此人,豫親王多鐸仗着自己是皇帝多爾袞之親弟,色膽包天,公然霸佔他的美妻。

但他仍然奴性不改,安慰自己以“大局爲重”,眼下區區言語羞辱更不足爲道。

他等各人笑夠了,才慢條斯理的道:“豫親王所言甚是,流寇雖衆,然與我大清勁旅不能相提並論。不過有道此一時彼一時,流賊若攻佔明都,很快就會順勢統一天下,那時我大清面對的,就將是一個新起的,強盛的,統一的中原皇朝!”

殿內的笑聲戞然而止,多爾袞眼中露出慎重的神情,多鐸張了張嘴,再也笑不出來。他再囂張,再猖狂,也知道一個新興的,統一的中原皇朝對他們清國意味着什麼。

果然范文程繼續道:“歷來中原定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塞外用兵,秦、漢、唐、明,無不如此。便以宋國之弱,都有北伐燕雲之舉。而介時順國獲得全大明的人口、物資、財帛,他們若有窺探我遼東之意,又當如何?”

崇政殿內的氣氛變得凝重起來,他們後金初起時,也是步步危機,一直到皇太極時纔有所改變。但他們號稱“滿萬不可敵”,其實面對的也是腐朽的,老邁的明帝國。

這個國家黨爭不斷,天災連綿,流民四起,文官愛錢,武將怕死,他們纔有趁機入關搶掠的機會。只要稍稍那些軍伍用點心思,有點忠義,比如面對王斗的軍隊,他們就被打得一敗塗地。

而一個新興的,統一的中原皇朝這些弊端可能都不復存在,他們若將目光放到遼東……

大清國可能又會陷入到舉步維艱的境地。

濟爾哈朗猛的站出來,他對多爾袞說道:“皇上,奴才贊同範學士的意見,我大清國確實有生死存亡之憂。”

阿巴泰站了出來,他臉上滿是慎重的神色,他說道:“奴才附議。”

滿洲鑲紅旗旗主杜度站了出來,他大聲道:“奴才也附議。”

滿洲正紅旗代旗主代善顫巍巍出列,他說道:“老奴亦附議。”

一個個滿蒙重臣出列,贊同范文程的意見,就連原鑲黃旗旗主拜音圖一樣出列支持,多鐸也閉上嘴巴不再反對。

他們內部雖有紛爭,但面對外部威脅,特別面對生死存亡威脅的時候,立刻擯棄爭議,抱團一起,這也是新興國家勢力的優勢。而不象一些老邁國家,就算敵人兵臨城下,依然還要鬥個你死我活。

轉眼殿中形勢大變,看得那些八旗朝鮮人、八旗日本人目瞪口呆。他們今日算是見識什麼叫翻手爲雲,翻雲覆雨。果然那些漢人都不可小看,特別這個範學士,真是活生生殺出一片生機啊。

他們連忙附合,口稱微臣附議。

在清國境內,奴才這個稱呼只能滿洲人、蒙古人擁有,歷史上爲了爭當奴才,連綿的鬥爭在滿清國中持續了幾百年。

多爾袞也坐直了身體,他目光看向范文程,鄭重道:“我大清該如何應對,範學士仔細說說。”

范文程恭敬道:“是!”

他組織了一下語言:“微臣有三策。一策是與順國一起瓜分天下,甚至擊敗流寇,獨獲明國土地人口。然此策難度不小,彼流寇初起時,遇弱則戰,遇強則遁。然今時不同往日,不言他們軍力強悍,氣勢洶洶,我大清兵可否擊敗他們。就說宣府山西還有王鬥在,此人狼子野心,豈會坐視我大清、順國攻掠?介時三方之戰,鹿死誰手,不得而知。”

殿內各人都是沉思。

范文程續道:“二策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計。我大清兵揮師入關,如遇流寇,宜善言撫諭之,且申戒士卒,勿誤殺彼一二人,致與交惡。可坐視其攻伐明廷,攻掠宣府,待他們兩敗俱傷時,伺機而動,一舉破其二賊!”

他更狠狠說道:“若流寇與王鬥相爭,王賊勢大,流寇情勢不妙,我大清甚至可與流賊聯手,一起對抗王鬥。此王賊是謂我大清第一勁敵,位在流寇之上,他若得勢,決不會放過我大清國。”

多爾袞微微點頭,卻覺此策似乎有些太理想化,那流寇自視甚高,自己派出了使者,連李闖的面都見不到,能否聯手還是未知之數。

當然,范文程內中說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他很心動,最好王鬥跟李自成拼個你死我活,最後讓自己撿到大便宜。

范文程道:“所以我師入關後,若遇明軍,便言爲其驅賊,降低他們抗拒之心。更宣佈王令,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掠財物。佈告各府縣,若有開門歸降者,官則加升,軍民秋毫無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宮吏悉誅,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內應者,破格封賞,此要務也!”

多爾袞再次點頭,他們清國雖好殺人,但什麼時候該殺,什麼時候不該殺,他心中有數。此時正值爭天下的時候,面子工夫,還是要做到十足,這樣也可爭取到明國官吏百姓的支持。

只是想想這個計策一樣難行,別的不說,想想從清國出發後,經過遼西上千裡,義州、錦州、寧遠、山海關,一路有王廷臣、曹變蛟、吳三桂、劉肇基、楊國柱等明國悍將,想揮軍入關都不容易。

最後范文程道:“臣之第三策,便是奪取遼西,奧援流賊之計!”

他說道:“關寧防線一直是我大清入關障礙,昔太宗皇帝便是飲恨於此。傳聞明國京師高厚,便是數十萬流賊攻打亦可守個一年半載,臣雖認爲此爲誇大之言,但可防守三個月卻是無疑。欲滅明國,便不能讓遼西援軍援助明都,所以我大軍盡起,逼到關前,拖住楊國柱,吳三桂他們。只需拖個三個月,流賊覆滅明國,吳三桂等人便爲亡國之將,介時我大清溫言安撫,他們說不定就歸順我國。”

“我大清亦奪得遼西,甚至佔得山海關之地!”

多爾袞猛的拍了一下龍椅扶手,殿內各臣也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都覺此策很有可行性。

歷史上明的滅亡,就跟兩線作戰有極大的關係,或許有意,或許無意,滿清跟流寇總是配合默契。流寇要滅亡了,滿清入關,然後流寇獲得喘息之機,慢慢發展壯大。

清兵退卻了,朝廷欲將精力放到東北線,流寇又集中精力搗亂,使得大明不得專心北顧,還不斷的失血,使得國力越發衰弱。

甚至雙方合力一起搞事,便若歷史上的崇禎十五年到十六年,流賊胡虜,雙方一南一北,都搞個不亦樂乎。

所以范文程獻計,流賊猛攻時,己方若拖住楊國柱,吳三桂他們,沒有楊國柱等人的援助,就憑那些京營,京師再堅固,最多守三個月。

在衆人興奮的議論中,范文程補充道:“便是吳三桂、楊國柱盡撤關防,回援明都,此事更利我大清!正好從容不迫,一一佔據遼西諸城,義州、錦州、寧遠,甚至山海關。並在關內奪數堅城,作爲日後進兵之據,仿大遼,大金之舊事!”

不過他搖頭道:“然微臣想明國不會放棄關防,他們無人可承擔此棄地之罪,所以明都必陷。我大清便趁機揮師入關,雲:爲爾君父報仇,便可拉攏大批明國將官舊吏,亦伺機實行臣言之一二之策!”

殿內凝神一片,所有羣臣都在傾聽意氣風發的范文程訴說他的方略戰策,多爾袞不斷點頭,眼中滿是濃濃的欣賞。

多鐸撇了撇嘴,不過他不得不承認范文程真是大清國的股弘之臣,大清國真是離不開這些漢臣。

同爲大學士的寧完我看了一眼意氣風發的范文程,他眼中閃過嫉妒之意,他沉吟道:“只恐範學士漏了一個人,那就是遠在漠南的王鬥。宣府鎮的守將韓朝,亦是他的心腹大將。不管明都守半年還是三個月,這麼長時間足以讓明國君臣作出決斷了。下官想此生死存亡之即,便是明國對王鬥再猜忌,也不見得不會招他勤王入衛。介時明都無憂,楊國柱等人又死守關防,我大清國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多爾袞等人一驚,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范文程笑了笑,他胸有成竹道:“此事寧學士不必擔憂,王鬥在宣府鎮各處強迫士紳官將納糧納稅,剝奪他們種種優待之權,早已怨聲載道。對這些士紳官員來說,他們寧亡於流賊之手,也不願落入王鬥之手。加之其人兵馬強悍,明國君臣對他猜忌日深,唯恐避之不及。否則王鬥出馬,流賊早就平了,何致釀成如此禍害,甚至逼近京師?”

寧完我無言以對,他眼中閃過一絲怨恨,乾笑道:“下官只是說出擔憂罷了,方略如何定奪,還需皇上聖心獨裁。”

范文程正了正自己官服官帽,他轉向龍椅上的多爾袞,重重跪下磕頭道:“臣一片丹心,只爲大清,臣之方略種種,還請陛下聖心獨裁!”

多爾袞沉吟不決,他問道:“若要入關,需多少兵馬?”

范文程鄭重道:“此乃國徵,當傾國而出!”

殿內各人又重重的吸了一口冷氣,特別那些日本人、朝鮮人,他們國中哪見過這樣的大場面?只覺一身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

他們不約而同轉向龍椅方向,個個屏聲息氣,看龍椅上的宣統皇帝多爾袞如何決策!。

第784章 算計第823章 騎海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490章 序幕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243章 鉅鹿第148章 免稅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647章 情報第562章 雌雄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417章 舉措第805章 三方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818章 碾壓第158章 嬰孩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730章 傾瀉第46章 定裝火藥第552章 責問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下)第489章 密信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163章 掌嘴第221章 誰是兔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08章 衝鋒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428章 中暑第569章 歸化司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737章 此獠第105章 射殺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515章 及時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579章 裹脅第604章 新附軍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568章 完善第153章 銀礦第26章 外柔內剛第446章 血路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489章 密信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798章 奪下第77章 雙喜臨門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7章 白甲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192章 不負你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553章 血河(下)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63章 伏擊第95章 仁與義第792章 天下第823章 騎海第81章 我的理想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558章 反響第462章 神機箭第479章 哨騎第622章 在哪裡?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152章 護送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65章 爭奪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715章 三策第421章 陳九皋
第784章 算計第823章 騎海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490章 序幕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243章 鉅鹿第148章 免稅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647章 情報第562章 雌雄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417章 舉措第805章 三方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818章 碾壓第158章 嬰孩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730章 傾瀉第46章 定裝火藥第552章 責問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下)第489章 密信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163章 掌嘴第221章 誰是兔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08章 衝鋒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428章 中暑第569章 歸化司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737章 此獠第105章 射殺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515章 及時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579章 裹脅第604章 新附軍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568章 完善第153章 銀礦第26章 外柔內剛第446章 血路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489章 密信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798章 奪下第77章 雙喜臨門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7章 白甲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192章 不負你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553章 血河(下)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63章 伏擊第95章 仁與義第792章 天下第823章 騎海第81章 我的理想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558章 反響第462章 神機箭第479章 哨騎第622章 在哪裡?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152章 護送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65章 爭奪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715章 三策第421章 陳九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