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

不知不覺,崇禎帝又談到國事上去,對王鬥,他可謂交心之言,甚至回顧自己執政十多年經歷,從初時雄心勃勃,誅閹黨,正朝綱,一直到達現在。

只是他不明白,爲何他越是勤勉,國事越是衰危?外有東虜,內有流寇,天下饑民四起,甚至叔父都死於賊手。

他越說越激動,甚至流下淚來:“天災不斷,赤地千里,流賊屢剿屢復,百姓人相食,朕束手無策。有臣子言,此爲氣數,朕也認爲是氣數,只是……朕真的不甘心……不甘心……”

看他傷心流淚,王德化嚎啕大哭,跪下道:“奴婢等該死,不能爲聖上分憂。”

王承恩也是跪下,默默流淚,周邊各侍衛與太監也是同哭,一時哭聲四起,閣樓那邊,也傳來抽泣之聲。

王鬥也有些心酸,他嘆息說道:“臣請皇上不必過於自責,天下大亂,也非皇上之錯。”

他看崇禎皇帝,他年紀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然因操勞過度的原因,頭髮鬢角,很多地方己經花白了,衣服上打着補丁,彎腰弓背,便如一個小老頭似的,不由心中憐憫。

不可否認,崇禎帝性格方面有些缺陷,也過於急躁,不過大明眼前這個樣子,也不能全部怪罪於他,他接手的時候,己經是個爛攤子,利益集團,己經將這個國度吞噬完畢。

種種龐大的利益團體,是非常可怕的。任何將有的動作,都會引起反彈。甚至動盪國之基礎。

只有身處局中,才明白此中的艱難,每行一步,各方面的圍攻與壓力,會將人壓得喘不過氣來,最後將觸犯者壓爲肉餅爲止,便若後世各國改革,是越改越好。還是越改越爛?

百分之百,都是越改越糟,一直到崩潰爲止,這就是身處局中的無奈。

便是王鬥跳出局外,同樣舉步維艱,便若這次謠言風波就是例子,可以想象。這樣的攻擊,以後還會源源不斷,他每進一步,都要血流成河,要實現心中的理想,未來還不知要流多少人的血。

而且。崇禎帝太過倒黴,最可怕的小冰河時期被他趕上,天災一場一場接連不斷。

還都是百年、千年難得一見的大災,便是放在流通,救災便利的後世。同樣要讓當局焦頭爛額,吃不了兜着走。更不要說在生產力落後,還是一個皇朝的後期。

如崇禎這樣勤勉,又有風骨的皇帝是少的,他不該如歷史上那樣的結局。

他說道:“如聖上所言,陛下殫精竭慮爲國,放眼國朝,就數高皇帝與陛下最爲勤勉,對國事,陛下無愧於心,不必過於自責。”

崇禎帝恢復了平靜,說道:“如卿之言,只是朕不明白,爲何國事如此?”

王鬥嘆道:“大明從上到下己然腐爛,根基已毀,便若一個重症的病人,急燥不得,或許,稍緩一二更佳,古聖賢也有云:治大國如烹小鮮,大明國情如此,唯有緩緩圖之。”

崇禎帝點了點頭,王斗的說話,讓他聽了很舒服,而且解說明白,不象某些大臣,一上來就罵,罵了半天,還不知道他罵什麼,除了讓自己暴跳如雷,沒有別的用處。

同時心中一動,王鬥不但徵殺戰場,便是治國文略,也頗爲了得。

他嘆道:“話雖如此,只是國事如此,朕每思之,總是焦慮萬分,惟恐負了祖宗傳下的江山基業。”

王鬥說道:“高皇帝對中國有再造之恩,臣想,他定會護佑子孫,令皇上太平安樂!”

崇禎帝有些不明白王鬥之意,不過還是可以聽出,王鬥是忠心爲國的,也希望自己太平安樂。

他對王鬥越看越順眼,尋思良久,終於,還是看了王德化一眼。

王德化一咬牙,就象要被砍頭似的過來,他胖滾滾的身軀挪到王鬥身旁,笑嘻嘻道:“永寧侯,請借一步說話。”

王鬥有些奇怪:“王公公,何事?”

向皇帝告了一聲罪,隨王德化走了幾步,二人停止,王德化欲言又止,似乎難以啓齒。

王鬥看他吞吞吐吐,感覺不好開口的樣子,頗爲奇怪,他目光一掃,卻見崇禎帝似乎很注意這方,見王鬥看來,又若無其事的轉開,還有對面閣樓上,一樣有關切目光投來。

終於,王德化笑嘻嘻道:“永寧侯知道坤興公主吧?印象如何?”

王鬥說道:“當然,本侯曾見過數次,公主國色天香,品貌無雙。”

王德化笑得臉上開了花,低聲道:“永寧侯忠義無雙,英勇無敵,公主頗爲仰慕。”

王鬥看了王德化良久,這內中蘊涵的消息太驚人了,好在他終於明白過來,他驚訝地道:“公主厚愛,微臣感激不盡,只是金枝玉葉之身,豈能爲妾?皇族禮法可許?”

王德化笑容頓時止住,尷尬地道:“肯定不能爲妾,永寧侯可想想法子,將公主娶爲正妻。”

王鬥心中不悅,他搖搖頭,嘆道:“公主厚愛,微臣感激涕零,只是,糟糠之妻不下堂啊。”

看王鬥語氣平靜,只是神態堅決,王德化更爲尷尬,期期艾艾地道:“也是……這個陳世美,做不得,做不得……”

二人又回到原處,崇禎帝看到王德化臉色時,己明白王鬥之意,他神情從期盼轉爲失望無比。

又接觸到王鬥目光,他一張臉,瞬間漲紅,隨後又轉爲黑紅,最後他神情木然,對王鬥舉了舉杯,卻半響也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卿……朕……”

亭臺中氣氛有如要窒息一般,各侍衛太監大氣也不敢出。只餘寒風掃過花木之聲。

……

王鬥在太監指領下出去,周皇后從閣樓下來。嫋嫋娜娜走到崇禎帝面前。

此時的崇禎帝,仍然臉色鐵青,見周後過來,惱怒無比看了她一眼:“都是你出的餿主意,在臣子面前,朕的臉面都丟盡了,以後休在朕面前提起此人。”

周後嘆息道:“這王鬥文韜武略,本是娖兒良配。又可爲皇族強援,可惜他有了妻室!”

下方情景,她在閣樓上看得清楚,那王鬥身着蟒袍,戴着三山帽,舉手投足,威武中極有氣勢。讓她見了越發滿意,他勸說皇帝的話,更是說到她的心中去。

她連聲嘆道:“可惜了……不過這王鬥,不願休妻再娶,顯也重情重義,非攀龍附鳳之人。唉,那謝秀娘何德何能,能有這樣的夫君,真是她上輩子修來的福份。”

崇禎帝更怒:“此事以後休提,便若朕的皇家公主。沒人要似的,朕臉面何在?皇家臉面何在?”

他問周皇后:“娖兒呢。讓她來見朕,朕要吩咐她,從今往後,她的嘴裡,不許再吐出王鬥一字。”

周皇后嘆道:“方纔下閣樓時,她己偷偷走了,顯是追那王鬥去了。”

崇禎帝大吼道:“吃裡爬外,氣死朕了,立刻將公主尋回,禁足!”

……

王鬥在王承恩領着出去,王承恩走在王鬥身旁,一路上,一直陰着臉不說話。

小太監王德勝,跟在王承恩身後,一路上唉聲嘆氣,爲王斗極爲可惜。

走在路上,王鬥也在默默回想先前場景,經過自己的拒絕,自己與皇帝,本來略爲舒緩的關係又轉爲緊張,只是自己,可能休了謝秀娘去娶公主嗎?

他非常明白,答案是,不可能!

當年對紀君嬌不可能,對公主朱媺娖,同樣不可能。

再走一陣,轉過一條小徑,隱隱聞到一股寒香撲鼻,卻是假石處,有十數株紅梅如胭脂一般,這時王承恩忽然停下來,詫異道:“是坤興公主?”

天色微暗,沉思中的王鬥,這纔看到,一株紅梅邊,正站着一個穿着貂裘的少女,正怯生生的看着自己,她的身旁,還有兩個宮女緊張的東張西望,不是朱媺娖又是誰?

他上前施禮:“見過坤興公主。”

朱媺娖有些嬌羞地還了禮,隨後看向王承恩,哀求道:“王公公,娖兒跟永寧侯說幾句話,好嗎?”

王承恩事實上將朱媺娖視若女兒,對她的疼愛,不會差過崇禎皇帝。

他嘆了口氣,低聲道:“要快。”

隨後帶着小太監王德勝,快速隱到一旁,不知閃到哪裡去了。

王承恩一走,朱媺娖不安地摸着衣角,低聲道:“永寧侯……”

王鬥看向她,看她妝容淡雅,舉止婀娜娉婷,己然頗有風華之色,心下嘆息,她不過是個花季少女,若放在後世,便若一個溫婉可人的鄰家小妹,只是她卻長於深宮。

她對外面一切充滿好奇與期盼,不過她的出身,卻讓她不能享受這種快樂,如果長於太平盛世,她可富足尊榮,然長於皇朝末世,卻讓她最終國破家亡,身世悲慘,鬱鬱而終。

“永寧侯,父皇與母后……那事,請您不要放在心上……”

“他們,只是心憂國事……每次,娖兒去看父皇,看他都皺着眉,娖兒心中就好疼,想爲父皇做點事,又不知該如何做……”

“只想,國事慢慢變好……父皇可以不用擔心,永寧侯每次勝仗傳來,娖兒都很高興……”

說着說着,坤興公主的眼淚撲賴簌直灑下來,在慢慢暗下來的天色中,晶瑩剔透。

王鬥嘆了一口氣,柔聲道:“放心吧,高皇帝護佑,聖上會沒事的。”

坤興公主擡起頭,又驚又喜:“永寧侯之意,便是國事再壞,也會保護父皇?”

王鬥說道:“會的。”

坤興公主想了想,再道:“會保護母后嗎?”

王鬥道:“會的。”

最後,朱媺娖雙頰飛紅,聲音細不可聞:“會保護我嗎?”

王鬥道:“會的。”

朱媺娖臉色更如抹上一層胭脂,心如鹿撞,隨後,她的淚水,又撲簌簌的滾下,她哽咽道:“永寧侯珍重,娖兒每日在宮中,都會乞求佛祖護佑,默默爲永寧侯禱告。”

她凝視王鬥一眼,掩面而去,芳影閃過紅梅,消失不見。

第610章 直搗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145章 處決(中)第618章 方向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41章 春耕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97章 捉生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163章 掌嘴第664章 議論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419章 銃劍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96章 烽火連天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159章 好狠的娘們第592章 “封地”第618章 方向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713章 崩潰第676章 孫傳庭第792章 天下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561章 分錢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65章 爭奪第81章 我的理想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24章 建堡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687章 敬意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426章 集結第731章 擋住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454章 奪炮第46章 定裝火藥第254章 肉搏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95章 仁與義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237章 誰人可掠其鋒芒第515章 及時第215章 要不要搶一把第389章 潰逃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310章 隱患第381章 決戰(上)第458章 安排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424章 出征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419章 銃劍第462章 神機箭第491章 攻山第744章 發展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229章 聖旨到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78章 火銃改進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7章 白甲第250章 填壕第455章 救援第636章 淹沒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820章 一箭第68章 對戰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395章 雲集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102章 炮擊
第610章 直搗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145章 處決(中)第618章 方向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41章 春耕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97章 捉生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163章 掌嘴第664章 議論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419章 銃劍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96章 烽火連天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159章 好狠的娘們第592章 “封地”第618章 方向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713章 崩潰第676章 孫傳庭第792章 天下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561章 分錢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65章 爭奪第81章 我的理想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24章 建堡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687章 敬意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426章 集結第731章 擋住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454章 奪炮第46章 定裝火藥第254章 肉搏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95章 仁與義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237章 誰人可掠其鋒芒第515章 及時第215章 要不要搶一把第389章 潰逃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310章 隱患第381章 決戰(上)第458章 安排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424章 出征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419章 銃劍第462章 神機箭第491章 攻山第744章 發展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229章 聖旨到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78章 火銃改進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7章 白甲第250章 填壕第455章 救援第636章 淹沒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820章 一箭第68章 對戰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395章 雲集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102章 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