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轉機

追贓助餉不只是在京師展開,順軍一路攻城略地,在各府縣都有駐紮兵馬,而且因爲到達京師的人馬太多,京城內外塞應不下,遂分駐各處就食。

當劉宗敏在京城意氣風發的拷打官員勳戚,順兵挨家挨戶的破門索財時,這股風潮一樣蔓延到大順所佔各區域。

如在大名府,“布州縣各官,毒掠縉紳”。河間府,“檄徵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順德府,“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天津衛,“索餉竟腦匝、夾棍、炮烙、拷打。”

追贓助餉中各官紳體面掃地,家財難保,性命難留。他們原指望投靠新朝,再保以前富貴,然後依然失望。大順錄用的官員極少極少,如京官爲例,幾千京官,用者不過百多人,而且都是三品以下。在地方來說,都是選用未曾出仕過的舉人爲官,原來的官員基本不用,還統統抓去拷餉。

這讓原來的官員士紳徹底失望,一些被抓去拷餉,僥倖活下來的人更是不勝憤慨道:“是豈興朝之新政哉,依然流賊而已矣。”

在京師中,所有的明朝降官皆生悔心,他們或是欲乘機遁逃,或是心中飲恨,暗地謀算。

一些受職的官員也不好受,特別是地方官,“凡遇順兵過,先搜民間婦女供應,稍或不足,兵即以刀背亂下,州官苦不可言。美者攜去,惡者棄下,仍命本官雲:留待後來者用。”

追贓助餉演變劫掠風潮,很快也波及各地方平民百姓,既然你高官將領可以勒索官宦,我小兵小校一樣可以向普通百姓下手,京師民衆的慘劇一樣在順軍所佔各區域上演。

“兵丁斬門而入,掠金銀奴女,民不勝毒,縊死相望。”

“殺人無虛日,民始苦之。”

曾經民衆是多麼期盼闖軍、順軍,李自成等人的到來,李自成未進京前,京城民衆“每言流賊到門,我即開門請進。不獨私有其意,而且公有其言。”

哪知前門驅虎後門進狼,這羣餓狼比前虎更殘暴貪婪,所以他們後悔了,“今不如昔”的懷舊思想首先從民衆中產生,無數人開始懷念那個曾經被他們詛咒無數遍的明朝。

而對大順,不,流賊!他們恨之入骨,他們過去有多期盼,現在就有多痛恨!

他們暗地痛罵李自成是賊胚,殺千刀的騙子,一羣要人命的響馬土匪,望之不似人君!

一場追贓助餉讓李自成等得罪了所有的人,如果說之前他們起兵時多士紳反對,很多百姓還期盼支持的話,現在他們只有恨,深入骨髓的痛恨。

所以歷史上也產生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未進京前人人期盼闖王的到來,他率領的軍隊也是望風景從,攻城略地,無有不勝,然進京後這種現象就斷絕了。

他兵敗出京後,所戰無有不敗,所到州縣,也沒有人再歡呼他的到來,百姓不是冷眼旁觀,就是隨諸生與前明官員殺逐僞官,驅逐賊寇,宛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事情微妙的發生了變化,進入四月後,京師明官,無不後悔,京師百姓,無不恨賊。

一些流言訛言也悄悄在坊間傳佈,他們有鼻子有眼的傳,說太子已由義士搭救出京,現在他逃到宣府鎮,正與永寧侯爺,徵虜大將軍王鬥準備發兵,不日就會殲滅流賊,救民於倒懸。

四月初八日,忽然有人在西長安街張貼“私示”,雲:“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於本二十日立東宮爲帝,改元義興。”

劉宗敏雖殺戮貼帖處數十家居民,然民間自發的,新的“私示”卻不斷出現。“私示”內容大多荒誕不經,但對飽受毒害的京師民衆來說,無疑是一種動.員令,也點燃了他們心中隱藏的熊熊怒火。

……

京師的突然失陷,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消息傳到冷口、山海關等地,楊國柱、劉肇基、吳三桂等人都不敢相信。

在各人估算中,京師高大堅固,兵力也不算少,就算不象外界那樣樂觀說可以堅守一年半載,然防守二、三個月還是可以的。畢竟韃虜也幾次入關,每次也不少於十萬的兵力攻打圍困京師,然都可以堅守不陷。

他們飽經軍伍,自然知道韃子比流賊強悍得多,沒理由韃子圍困多次不陷,輪到流賊攻打,就那麼容易的攻打下來。

然冷酷的現實就是如此,確定的消息傳來,京師不但陷了,還是二日而陷,國君在十九日死社稷,他們也盡數成了國破家亡的孤臣孽子。

楊國柱等人確定消息後,無不號啕大哭,三軍縞素,爲皇帝舉喪,然後接下來的,就是各人彷徨面對命運的選擇。

作爲邊關重將,他們自然不能輕易一死了之,此時無論在冷口長城外,還是山海關關城外,都佈滿了韃虜的大軍,他們若是爲國殉節,豈不就給韃子輕而易舉入關的機會?

雖然此時關牆外的韃子停止了進攻,顯然他們也得到明朝皇帝死難的消息,但他們仍然不敢大意,謹守關牆。

然後他們書信往來,詢問各自意思,接下來該怎麼走。

而此時大順王李自成派遣降將唐通來招降了,給的待遇不錯,楊國柱許以封公,劉肇基許以封侯,吳三桂父子皆封侯,仍保持原來兵馬不變。然後各人就陷入矛盾抉擇之中。

按理說身爲大明臣子,君父死難,他們理應發兵爲君父報仇,只是朝中諸公都降了,各地官將也降了,百姓們望風景從,自己投降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京師失陷之時,他們也仍然在邊關血戰,盡忠到這一步,可謂仁至義盡,沒人會說什麼。

而且大順怎麼說也算漢家體制,衣冠,語言,體制,無不如一,各人不會有投降塞外胡虜的那種心理障礙。

每朝還有氣數,大明到這一步,顯然氣數已盡,否則京師不會二日而陷,不論官員百姓都舉城歡迎順軍進城,可見大順衆望所歸,改朝換代之事順理成章。如唐宋明一樣,一個新的中原皇朝將誕生,或又如大明一樣連綿數百載。

大順之興已成定局,自己又何必負隅頑抗,徒增手下傷亡?吳三桂與劉肇基傾向投靠新朝,封侯等條件,也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雖然他們心中也有疑慮,畢竟以前李自成是流寇。

但料想新朝新氣象,肯定會有所改變,朝中諸公都不擔心,自己又擔心什麼?

關門巡撫黎玉田,薊遼總督範志完都準備投靠新朝,便是遼東巡撫邱民仰也贊同投靠大順。

楊國柱有些猶豫,他打算問問王斗的看法,卻不反對吳三桂等人謀取新朝富貴,只要不降事胡虜,他就尊重各人的選擇。

其實此時清國方面也有派人前來勸降,多爾袞得到明都二日而陷,明皇死社稷之事,先是震驚,隨後快速反應過來。他親筆書信,一一寫給楊國柱、吳三桂、劉肇基等人,許下更優厚的待遇。

他言,楊國柱等人若願意投靠大清,一律封王,就如當年的三順王一樣。

對黎玉田,範志完,皆許可封伯封侯,對遼東巡撫邱民仰,他甚至願給國公之位。

當然,雖然他真心誠意,但最後都讓他失望了,在大清的王位,大順的侯位之間,吳三桂等人還是選擇了大順。

楊國柱更不用說,連清國派來的使者都不見,當場就驅逐了,根本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追贓助餉的消息傳來之後,多爾袞先是驚訝,隨後興奮的道:“真是天助我也。”(。

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626章 信念第85章 揚眉吐氣第41章 春耕第634章 到了第728章 甲五號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723章 怒了第47章 豬圈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144章 平亂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717章 時間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206章 昌平第433章 關外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462章 神機箭第65章 爭奪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739章 對策第691章 君子津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424章 出征第683章 老胡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719章 潼關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495章 渡河第797章 前鋒第780章 轉機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276章 求援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754章 安慰第84章 去與留第680章 責任第455章 救援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676章 孫傳庭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458章 安排第85章 揚眉吐氣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70章 舊日上司第145章 處決(中)第556章 末日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22章 小人多第266章 如殺一狗爾!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733章 改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799章 擋兒嶺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489章 密信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446章 血路第739章 對策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725章 洪流第569章 歸化司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69章 成親第183章 小鬼難纏第715章 三策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84章 去與留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417章 舉措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447章 土袋第795章 力量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597章 潛在威脅
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626章 信念第85章 揚眉吐氣第41章 春耕第634章 到了第728章 甲五號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723章 怒了第47章 豬圈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144章 平亂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717章 時間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206章 昌平第433章 關外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462章 神機箭第65章 爭奪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739章 對策第691章 君子津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424章 出征第683章 老胡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719章 潼關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495章 渡河第797章 前鋒第780章 轉機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276章 求援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754章 安慰第84章 去與留第680章 責任第455章 救援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676章 孫傳庭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458章 安排第85章 揚眉吐氣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70章 舊日上司第145章 處決(中)第556章 末日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22章 小人多第266章 如殺一狗爾!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733章 改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799章 擋兒嶺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489章 密信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446章 血路第739章 對策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725章 洪流第569章 歸化司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69章 成親第183章 小鬼難纏第715章 三策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84章 去與留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417章 舉措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447章 土袋第795章 力量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597章 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