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饑民

“鬥沉吟良久,決定懷是井練出一隊的輕騎兵。清兵就書不”紋偵察情報非常重要。

他對韓朝道:“韓哨長。我決定先練出一隊的哨探夜不收,用於偵測敵情之用。這練輕騎的任務就交給你了,相關的馬匹人選,你儘管從軍中挑選,要什麼花費使用,你報於我批准後,去林大人那領取。”

林道符除了管練兵與屯田外,堡內的後勤暫時也是歸他管理。不過決定權還是在王鬥手上。

林道符與韓朝都是抱拳領命。又有一隊兵歸自己管轄,韓朝未免喜上眉梢,韓仲也是羨慕地看了哥哥一眼。不過韓朝要管步軍,又要管騎軍,肩上的擔子更重。

王鬥對溫方亮、孫三傑微笑道:“溫大人,孫百戶,韓哨長要練輕騎,可能會選用一些你們隊上的軍士,到時你們可別捨不得。”

見自己隊上寥寥無幾的兵又要被選走一些,孫三傑未免有些不捨,不過他還是鄭重地抱拳答應了。

溫方亮則是滿不在乎地道:“大人言重了,下官隊上的兵,還不一樣是舜鄉堡的軍士?下官一定會盡力配合韓哨長的選用!”

末了,他又嬉皮笑臉的道:“只是大人,我與孫百戶同樣是哨長,只是我們這兩個哨長帶的兵未免太少了吧?不知大人什麼時候將我們的兵額補足?”

這個問題也是王鬥一直在考慮的,堡內的青壯己經是利用到極致,不可能再從堡內挑選男丁了。

他道:“眼下舜堡丁口較少,或許過些時日,我們舜堡招募流民,可以給你們補足兵額。”

溫方亮舒了口氣:“那就好。”

他笑嘻嘻地坐了下來。

會議散了後,韓朝立時去馬鋪內挑選了五十匹駿馬,然後又從舜鄉堡全軍內挑選哨探夜不收的人選

不比步軍列隊堂堂而戰,這哨探夜不收較註定個人技藝,平時刮練,多是如何提高自己的體力戰技,如何僞裝。如何學習夜間潛伏,如何深入敵後,偵察敵軍目標個置,捕捉俘虜,刺殺與破壞。如何認識地理天文,如何辯知敵軍的語言文字,如何認識敵軍旗號金鼓等,要掌握的東西非常多。

最後韓朝從軍中挑選出了五十餘人,合成一隊的輕騎,個個都是技藝出衆,無一犯有夜盲症。謝一科原本在右哨軍中,技藝考覈後爲上等軍士,現在也被挑選到夜不收中去,還任了一個甲長的小隊官。

溫方亮與孫三傑領的兩隊兵中,由於都是家丁,個人武藝出衆,很多人還騎過馬,因此每隊兵中被選去了十幾人。現在溫方亮與孫三傑二人領的一隊兵只有幾人,他們閒着無事,便輪流幫韓朝練他那一哨的步兵軍士。

韓朝還向王鬥列出了這一隊夜不收的武器裝備,計有飛斧,標槍短矛,勾索,手鏡,短弩,彎刀,頭盔皮甲,藥包,睡袋,騎槍,鎖耙、棍槍等物。

比起步軍,這騎兵果然裝備就是複雜。特別是夜不收,裝備更是複雜。

這些物資,有的舜鄉堡有的,或是工匠可以打製的,有的則要向外購買。

王鬥劃 出錢糧,吩咐林道符一一購買打製這些物資。

拋開個人的技藝練不談,這一隊的夜不收,同樣要練騎兵陣羣作戰。

王鬥看了一下,無非是列成幾列縱深。馬匹在刮練中疾飛馳,騎士手中拿着騎槍的,以手臂夾住槍桿,長槍低平,藉着馬力,刺中目標後隨時鬆手,否則因爲度的慣性自己會掉下馬去。

這騎槍一般是屬於一次性的武器,那種借力打力的高難度技術,不是隨隨便便能練出來的。能使用鎖把與棍槍,己經算是優良的騎兵戰士了。

所以每個騎士腰上都掛着一把馬刀,刀身頎長,都不開刃。他們練時,側身拿着馬刀,藉助馬力在目標上拖出一道長長的口子,並不彎腰揮砍。不過這種長長被拖出的口子,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基本無解。

至於馬上射箭,王鬥與韓朝的意見都是讓騎兵們使用短弩或是手鏡。等他們技藝深了,韓朝還會教他們如何在馬上拋射飛斧與標槍等。

韓朝練這些騎兵夜不收,王鬥並給不了什麼專業的意見,不過他要求韓朝在夜不收練成後,以後出外測繪,哨探,或是在外展情報人員時,需要使用一種專業的密碼文字體系。

這種密碼體系是使用一種密碼本,採用字典的換算方式,每個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密碼母本掌握在韓朝手中。還定期更換,就算前方情報被敵人得到,由於不知道換算方法,所以絕不可能翻澤出來,大大保證了情報的安全。

這種密碼體系來自後世,韓朝聽王鬥說出後,驚爲天人,立時採用。

有了這種情報體系,以後軍中情報的泄漏,將大大減少。

不過採用這樣的情報體系,對夜不收們的知識度要求大大加深。以後他們讀書識字,甚至要比步軍中的軍官們還來得嚴格,幾個月後,他們至少每人要掌握幾百個詞彙量。

在韓朝練夜不收的時候,王鬥仍是在每 或是晚卜招集隊長及以上的軍官們讀書識字

。講解州談兵書戰陣等。王鬥現在一哨兵有四個隊長,兩哨兵便是八個隊長,加上兩個哨長,還有溫方亮與孫三傑等幾個軍官,每天便是十幾個大小軍官集中在王鬥面前讀書識字。

雖說對王鬥一個武人還精通文墨,衆人都是有些奇怪,現在大明軍中,就是遊擊、參將、總兵都有一大堆人大字不識一個的。不過這些舜鄉堡軍官都是文盲,又都是成年人,早過了識字的黃金時段,連韓朝、韓仲都不例外,要他們讀書識字,真是難爲他們了。

這些軍官們,叫他們練武,他們可以練個不停,一說到識字,就千奇百怪,叫苦連天了。整天不是這裡累,那裡累,就是這裡疼,那裡疼。不過王鬥要求軍官們每天至少認識三個字,每天都是讓幾個書吏抽查,有記錯寫錯的,就要打軍棍。特別是韓仲,幾個月下來,字認不到一百個”每天都要被打個一陣軍棍,不過打得多了,他的皮倒也練厚了,堅如皮甲。

只有韓朝好一些,從去年下來,到了現在爲止,一共己經認識三百多個字。

時間很快到了崇禎九年的三月中,王鬥看邸報,九年初,宣大總督樑廷棟,曾議修宣鎮樓臺牆垣二百多裡,不過算下來,需要本色狼二十三萬四千餘石,鹽菜銀十五萬六千餘兩。戶部認爲本色折色皆無從措辦,最後只得作罷。

在今年的年初,保安州各地年景都不是很好,去年沒有大雪,到了今年,又沒下什麼雨,眼看田地的禾苗長勢不好。不過就算如此,保安州相比大明各地己經算好了。

從今年二月開始,山西各地便遭受了旱災、蟲災,三月,更生了大饑荒。時饑民無糧,只得食用樹皮,草葉,臨近山西的河南南陽,也生饑荒。崇禎帝下詔賑濟,並免受災州縣新舊二餉。

不過賑濟杯水車薪,甚至官吏貪墨,落不到饑民的手中,一時間,饑民四散,涌入大明各地。

從三月起,陸續有一股股饑民從蔚州,順聖州等地流入保安州,聚集在州城附近,希望活命,三月中,還陸續有幾十,上百的饑民來到舜鄉堡下,隨着傳言到舜鄉堡便可活命的消息傳開,三月二十日這天,更是有一股上千人的饑民來到。

大明國初時,設有養濟院收容災民,養濟孤貧殘疾無依者,又設立義螺,掩埋遺屍骨骸。永樂年時,設立飯堂賑濟流民,在京師還設立蠟燭、媚竿二寺收容災民。明中葉後,大明遍立粥廠,賑濟災民。

粥廠本爲仁政,不過到了明末,朝中賑恤能力嚴重不足,各地富戶官員也多有冷血,施粥者少,坐視饑民苦寒者多,甚至藉機拐買婦女孩童等。自三月饑民來到保安州城後,保安知州與操守官便下令緊閉城門,嚴加防守,官方卻沒人出面施粥布善,甚至城中商戶米鋪又集體擡高了米價,博取暴利。

這種情況下,保安州儒學學正符名啓站了出來,他在城內奔走,呼籲富戶在城外設立粥廠,不過除了城內的萬勝和米店外,響應寥寥,饑民死難者衆多。

自三月中有饑民進入舜鄉堡地界來,王鬥便下令在堡外設立粥廠,賑濟災民,並下令派出一隊的舜鄉軍到處巡邏,埋癮棄屍等。不過隨着饑民越來越多,王鬥下令舜鄉堡嚴加戒備,同時在堡外設立的粥廠規模越來越大。

三月二十日,堡外一股上千人的饑民來到,王鬥也招集了堡內的大小軍官們,商議如何賑濟災民。

廳中氣氛沉悶,在場的韓朝,韓仲,林道符,遲大成,溫方亮,孫三傑,馮大昌等人都是不語,半響,林道符嘆了口氣,道:“大人,我們堡內的錢糧也是不多,先前那數百的災民還好,眼下又來了千人的饑民,下官恐怕”

他搖了搖頭,堡內的財政情況,他是最清楚不過的,就算沒有這些災民,恐怕也只能支撐不到三個月,又來了這存多饑民”

王鬥沉思良久,嘆道:“同爲大明百姓,豈可見死不救?我們堡內也正好缺乏丁口,這些災民收容起來後,以後開墾荒地,編軍練伍,都是最好的人口,糧錢緊張,我會想辦法的,無論來了多少災民,我們都要儘量不死一個”

溫方亮道:“大人仁厚,屬下等又豈可落於人後,下官便捐出五十石米糧,用於賑濟饑民吧

衆人都是吃驚地看了他一眼,溫方亮雖然富有,家有良田數百畝,不過一口氣捐出五十石米糧,也是大手筆

孫三傑道:“下官也捐出十石米糧

孫三傑在舜鄉堡也有良田一百多畝,捐出十石米糧,家內的庫存也是散出一大半。

王鬥欣慰地看了二人一眼,沒想到大明軍官中,也有這麼樂善好施之人。

餘者韓朝,弗仲,林道符,遲大成,馮大昌等人也是紛紛捐錢捐糧。他們都不比溫方亮與孫三傑二人富有,不過也算是盡到自己心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王鬥回到宅院後,母親鍾氏對王鬥說道一。孽啊,聽說此次山西大旱“餓死百姓無數。爲娘也到公引四。渾河邊上,到處是積屍,丟棄水中,真是太慘了

饑民雲集州城之下,由於得不到賑濟,餓死者衆多。埋一屍,需要費錢數十文,保安州官府哪裡埋得過來?屍體只是扔到河中,荒野上,任憑狗及烏鴉、蒼鷹撕咬。

不過這容易產生疲病,特別是氣溫快要升高的情況下,王鬥只是令一隊隊的舜鄉軍出城巡邏,境內有病死餓死的流民屍體,集體挖坑掩埋。渾河上的上體也是儘量撈出來深埋。不說出於人道的考慮,就是這條渾河,也是王鬥未來重要的耕作水源。王鬥豈可讓她被污染了?

鍾氏又道:“聽聞今日又有多達千人的饑民來到?堡外己有近兩千的饑民了,我們舜堡救濟得過來嗎?”

王鬥嘆道:“孩兒只是盡力而爲!”

這些饑民來到,爲王鬥帶來了垂要的人口,可惜現在賑濟,自己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真是遺憾。

謝秀娘此時肚子己是挺起,她沉默了一會兒,道:“哥,您賑濟災民。是大善人,秀娘無用,也想爲你分憂解勞,我便組織堡內一些婦女,也出堡做一些事吧。”

鍾氏道:“媳婦,你現在有了身孕,不可操勞,也罷,還是由我這個老太婆出馬吧

謝秀娘道:“婆婆,秀娘無事,這是媳婦的一片心意,還望婆婆成全。”

鍾氏知道這個媳婦外柔內網,性子倔強,一片的心思,只是想爲丈夫分憂解勞,見謝秀娘更是要跪下,勸說無用,只得嘆氣同意了。

王鬥沉吟了半晌,道:“也罷,不過秀娘你得小心。”

崇禎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舜鄉堡在東門外開設更大的粥廠,一鼓可活數千人。

消息傳出,保安州各地都是吃驚,都在打聽那舜鄉堡的駐守軍官是誰

。聽到這個消息,保安州城下又有近千饑民奔涌而來,幾乎所有進入保安州的饑民都是雲集舜鄉堡下。

在王斗的要求中,架鍋施粥,所熬的粥要達到“插上筷子不倒,解開布包不散。的標準。這樣的粥,就算餓倒在地的饑民,用米湯灌之,再用稀粥接續與食,十者可救五六,快要餓倒的饑民可以全救。

同時粥廠規模相當大,可容三千人同時吃粥,先前到舜鄉堡下的饑民,己是菜色漸有生氣,後看到的饑民,也可以活命,一時間,這些饑民都對舜鄉堡感恩戴德,也避免了這些饑民淪爲流寇。

在王鬥計 中,等這些饑民們調養一些日後,便會組織這些饑民們,以工代賑,他將大規模的開墾荒地,擴大鐵廠的經營,還要修建靖邊堡的城牆。

無論是誰,這些饑民們,只要能搬一塊磚,挑一擔土,就可以管一天的飯。這樣的做法,可以讓饑民們有尊嚴地接受幫助,有自尊地吃下用自己勞動換來的一餐一飯。

最後,王鬥還會將這些饑民們全部編爲軍戶,將他們中的青壯編爲軍士。讓這些饑民們,全部成爲舜鄉堡的戶口人丁。

“一個一個來,全部都有,大家排好隊。”

“今日太太與老夫人親自施粥,你們喝着粥,要記着恩德,是誰讓你們活命的,”

十幾口大鍋出熱氣與香氣,上面熬的,都是熱騰騰的米粥。在大鍋的周邊,只是密密麻麻的饑民們,他們排着隊,拿着自己的碗,只是一個接一個上前領粥。

謝秀娘站在一大口鍋旁,手上拿着勺子,只是一個個爲饑民們施粥,她的個子小相貌也並不出衆,不過她溫柔的微笑,特別是挺着一個肚子,在饑民們看來,卻不亞於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特別聽說這個瘦小懷孕的女子就是舜鄉堡防守官王斗的夫人後,衆饑民更是感激涕零,個個領到粥後,只是不住口的感謝。

在謝秀娘身後,有一些幫忙的舜鄉堡軍戶婦女,一些在府中謝秀娘身旁照料的僕婦丫頭,同樣是在旁邊幫忙,維持秩序,在有些饑民們沒有碗筷的,還負責分碗筷。

另外一些大鍋旁,王鬥母親鍾氏也是同樣施粥,忙個不停,在府內閒久了,這一忙開來,鍾氏反倒覺得愜意。覺得還是幹着活好,特別是在施善的情況下。

她精力十足,勺了一個時辰仍是不覺得累,從她手上領到粥的饑民們,同樣是千恩萬謝。特別聽說這個老太太還是防守大人的母親,更是誠惶誠恐,恭恭敬敬,同時心下又感激非常。

只有在這舜鄉堡,纔有這麼仁厚的官爺太太,讓大傢伙活命 誰還敢擁擠,不顧臉面的爭搶?

鍾氏與謝秀娘都出來親自施粥了,堡內一干軍官太太們也不甘落於人後,全部出來親手施粥,或是幫忙維持秩序,舜鄉堡下饑民雖多,反倒是井井有條。

老白牛:

昨天停電,真是悲劇。

今晚還有事,看看明天能不能多更一些。

第660章 清洗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804章 六部分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717章 時間第246章 滿江紅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753章 出關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617章 重圍第521章 落幕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21章 地窩子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87章 不留情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42章 修牆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204章 拷問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760章 馳檄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144章 平亂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247章 血海上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101章 來臨第229章 聖旨到第446章 血路第641章 自盡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31章 內應第780章 轉機第400章 天使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221章 誰是兔第687章 敬意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15章 還鄉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734章 掩護第802章 內應第666章 騷動第310章 隱患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475章 塞外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192章 不負你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772章 到了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480章 輜重第221章 誰是兔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34章 首戰之威第772章 到了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617章 重圍第572章 公審第740章 預備第821章 大潰第553章 血河(中)第719章 潼關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557章 銀冬瓜第747章 火箭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282章 俘獲第467章 身死第759章 陌生第50章 銀秤
第660章 清洗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804章 六部分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717章 時間第246章 滿江紅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753章 出關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617章 重圍第521章 落幕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21章 地窩子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87章 不留情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42章 修牆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204章 拷問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760章 馳檄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144章 平亂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247章 血海上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101章 來臨第229章 聖旨到第446章 血路第641章 自盡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31章 內應第780章 轉機第400章 天使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221章 誰是兔第687章 敬意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15章 還鄉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734章 掩護第802章 內應第666章 騷動第310章 隱患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475章 塞外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192章 不負你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772章 到了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480章 輜重第221章 誰是兔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34章 首戰之威第772章 到了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617章 重圍第572章 公審第740章 預備第821章 大潰第553章 血河(中)第719章 潼關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557章 銀冬瓜第747章 火箭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282章 俘獲第467章 身死第759章 陌生第50章 銀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