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

“諸君都聽好了,普通軍戶的,第一批銀圓,每戶暫且只換十圓,漢籍優先……”

“……銀圓真假辯別,衆將士要仔細記在心上,大致有聽聲響、觀外形、體重量、看成色幾個門道……最便的,便是吹,凡真的銀圓,聲響盡是柔和悅耳,那聲音嘶啞短促的,便爲假……”

聽着下方聲音,樓上士紳與幾個隨從,都不知不覺的依樣吹聽,果然一種悅耳的聲音傳入耳中。

“……還有,重要一點,真的銀圓,成色皆是九成五,未達到九成五的,盡是假貨,九四、九三都不成,若有發現假貨的將士,要立時向銀錢司舉報,吾等定誅之……”

看下方靜靜排隊,仔細傾聽的民衆,個個秩序井然,士紳眼中現出嘆息之色,怪不得這些人被稱爲衆將士,觀此些民衆,戰事一起,只需稍稍操訓,便是敢戰精銳,幾年過去,東路越發不同。

回到座位,那相貌堂堂士紳,撫摸手中銀圓不語,身旁文人隨從也坐下,玩弄手上的銀圓,或摸或吹。

良久,士紳嘆了口氣:“往來京師價,紋銀一兩,買錢六百,其貴賤只在零與二十之間,自聖上踐祚,與日俱遷,至去年,已賣至二千矣,夏秋間,更二千幾百矣,何故也?”

他說話時,帶着濃厚的晉地口音,而且濃眉掀起,頗有一種銳氣昂揚的味道。

“制錢賤之所由來。”

下方一隨從道:“依學生之見,乃私錢摻入過多所致。”

士紳緩緩點頭。

又有一隨從,看着手中銅圓,看上面“每枚當制錢十文”幾個大字,說道:“此錢雖好。永寧侯豈能又不懼,會有不法之輩鋌而走險,以私錢蜂擁兌換此次好錢?”

先前那人嗤的一聲笑:“吾等在東路多年,知道永寧侯此人精明,他什麼時候吃過虧?豈不知上面這七個字,大有陷井所在?”

他說道:“銀錢司早有告令,此銀圓銅圓,爲第一批發行,數額暫爲不足。所以皆需分籍限定兌換。漢籍最優,不管劣錢好錢,皆一當十兌之,餘者戶籍,卻沒這樣的好事,或一兌十五,二十不等。”

“推算之,永寧侯治下之宣鎮漢籍獲利最豐,餘籍,大同。山西二鎮,也有受益,宣大之外,不在兌換之列。便有不法之徒私錢蜂擁兌換,皆非大能量不可,永寧侯治下之情報司,豈會漠視?他們可是一羣虎狼。”

叮的一聲,他彈出幾枚銅錢,分別到衆人手中:“很快的。永寧侯還將下令,鎮內嚴禁私錢流動,面值一文的小平錢。只准朝廷之制錢流通。”

“何謂朝廷制錢?便是諸位手中這錢。”

一人一看,驚訝道:“這是崇禎元年開鑄的崇禎通寶,每文重一錢二分五釐,國朝數百年來最精良錢幣之一。”

那人冷笑道:“不錯,只有諸位手中這錢,才能稱之朝廷制錢。”

他將後幾個字咬得很重,說道:“諸位看清了,只有這樣的精良錢幣。纔可每枚銅圓當制錢十文,餘者,皆是私錢假貨,告令後,若用之,皆以違法論處。”

屋內各人,都是面面相覷,只有那士紳,還在沉吟什麼,一人忍不住道:“雖此些年,官家錢幣越來越劣,然市面一部分銅錢,還是官府鑄造的啊。”

那人笑道:“銀錢司的說法,言他們不信官府會如此齷齪,發行如此低劣的錢幣,定是不法之徒誹謗。他們堅信,直到現在,朝廷還一直在發行鑄造如崇禎元年……”

他舉起手中的銅錢:“……這樣的精良錢幣。”

衆人再次面面相覷,如此說法,各位濫發銅錢的私錢商們,要倒大黴了,特別此時戶部錢局無力,市面流通的,大部分是各地方錢局與私商們銅錢。

那人說道:“總體而言,此錢之出,宣府鎮平頭百姓獲利頗大,便不是漢籍,以私錢劣錢,十五個,二十個換一個銅圓,也是非常值得的,便有限額,也可一次兌換乾淨,淨成好錢。”

“當然,他們家內銅錢也是最少,普通人家,戶內能有幾吊錢已極爲難得,一般都是些鬆散小銅板,兌換幾個銅圓擺在家裡罷了。不過永寧侯此舉,定然受到他們的好評擁護,再次拉攏小民之心。宣府的大戶人家,除了限額之銀圓兌換,只能換糧票了。”

衆人安靜下來,看着手中銀圓銅圓,一人冷然說道:“永寧侯每每,盡只顧漢籍與小民之利,大戶士紳,就不被他放在眼裡了?便是吾等也……”

他臉上現出惱怒之色:“前些日拿到戶籍,吾等皆成歸化籍,連白谷公也是。”

另一人也是怒道:“孫大人怎麼說,往日也是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堂堂一陝西巡撫,這歸化籍三字,真是辱沒了斯文!”

屋內各人都現出怪異的神情,他們飽讀聖賢書,沒想到卻成歸化籍,在東路,參政議政的資格都沒有。

“永寧侯只顧邀買人心,真真是狼子野心!”

“如此成色優質,又規範統一之錢幣,定然所向披靡,日後永寧侯是要取代大明戶部嗎?”

屋內各人七嘴八舌。

“嗯。”

一直撫摸手中銀圓的孫傳庭眉頭一皺,他環顧衆人:“吾雖不明永寧侯心思志向,然造福於民這方面,永寧侯卻無可挑剔。在東路這兩年,諸位也看到各城生計變化,吾,不如也。我輩點滴不爲,難道就顧嘴巴徒個痛快?”

“規範錢幣是好事,難道諸位想看到劣錢氾濫,小民受苦?”

衆隨從幕僚,臉色有些不自然,確實,在百姓生計上。永寧侯苦心孤詣,所作所爲有目共睹,他們這些人,什麼事都不做,反而心安理得指責努力做事的人,此等心思,想想有愧。

孫傳庭站起身來,嘆息道:“朝廷日見危難,前觀邸報。傅督與猛帥。皆盡殉國戰死,吾輩只能束手高坐,愧也。”

自被罷官後,這些年,孫傳庭或在京師,或在宣大,大部分時間,是居於東路,默默觀察體會。對王鬥很多措施,他都有與幕僚仔細分析。幾年下來,頗有所得。

王鬥發行銀圓,孫傳庭私下是贊同的,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對小民有利,有損的,只是私造錢幣的官商軍將罷了,若有一日自己主政,他也定然會發行銀圓。成色,不會差過宣府銀圓。

一衆幕僚也轉移了話題,一人道:“傅督殉死。新任三邊總督汪喬年,庸碌無爲,要平賊寇,非白公出馬不可。”

又一人道:“聽聞南安伯在京師奔走,力勸朝野起用白公,觀河南形勢,白公復出呼聲很大。”

孫傳庭面有幾分得色,他自信。自己比起汪喬年,能力上,還是超出很多的,特別在東路遊歷這些年後,面上,他微笑道:“汪督治行卓異,才武出衆,老夫還是佩服的。”

他期盼道:“但願有復起一日,宣鎮雖然安樂,終非吾輩之家,捨身報國,方爲吾願。”

……

宣府鎮銀圓發行後,各方反應不一。

這日,陽和城,宣大總督紀世維,手上拿個銀圓,對着邊角一吹,聽着那悅耳的聲音,微笑點頭,好錢啊,成色,份量統一,一個就當一個用,確實便利。

最近,他春風得意,手上有大把的銀子不說,王鬥還調了一部的靖邊軍給他充爲標營,有兵又有錢,可以明顯感覺,各鎮各路各級官將,對自己越發恭敬起來。

這讓紀世維心情大好,決意大力支持女婿。

他有個想法,將手上的銀子,委託女婿代鑄爲銀圓,在轄內通行,不過也有問題,便是白銀火耗之事。

“火耗”,起於萬曆年間,在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後出現,這碎銀熔化,重鑄爲銀錠時皆有折耗,這部分錢,當然不能讓各級官吏代掏腰包,都是向百姓徵收。

後來火耗越重,有些州縣,甚至達到每兩二三錢,四五錢,部分上繳,大部分,便各級官吏瓜分了,每每火耗數倍於正賦,百姓們苦不堪言。

紀世維打聽了,關於火耗處理,女婿在宣府鎮的做法,便是火耗歸公。

爲彌補各級官吏“損失”,使用了分潤之法。

聽聞女婿將未來銀錢司,還有轄下各錢莊作用誇得天花亂墜,深深打動了杜勳等官員的心,按女婿的說法,未來分潤所得,將大大超過各級官員的火耗所得,使得火耗歸公,順利進行。

“陽和不比宣府,還是再看看。”

謹慎的紀總督最後這樣想。

在太原,山西巡撫蔡懋德,手上抓個銀圓,不知在想什麼。

大同,巡撫衛景瑗,一個銀圓在他手上,無意識的翻滾着,想想前些日總督府議事時,宣府巡撫朱之馮,那種春風得意的樣子,他不由深深嘆了口氣。

他承認,在民生上,王鬥確實是賣力的,也捨得花錢幹些實事。

不象那大同總兵王樸,鐵公雞一個,一毛不拔,現在王家之富,大同聞名,然顯然的,他只關心自己的軍隊,搶奪軍費糧餉時理直氣壯,民事治理上,勉強擠點錢出來,卻是叫苦連天。

政事難爲啊,衛巡撫心中想到,手指一彈,叮的一聲,手上的銀圓,發出了悅耳的鳴聲。

三月,京師,紫禁城。

“萬歲爺,就象這樣。”

王德化哈着腰,手上拿個銀圓,兩個手指夾着,向對面的崇禎帝示意,然後他鼓起腮幫用力一吹,隨後放到耳邊:“您聽聽,是否有嗡嗡的聲音?”

崇禎帝有樣學樣,果然,一吹過後,放到耳邊,一種很悅耳的聲音,傳入自己耳中。

他打量手上的銀圓,這成色,真是非常優質,只差國庫的折色銀,也就是金花銀,萬曆年時的三分,眼下的一分左右。

還有,這些銀圓,差不多每枚外形、重量、成色一致,一枚就可當一枚用,與民來說,是非常便利的。

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678章 交鋒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468章 戰果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186章 命運第580章 負恩第92章 定點排尿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576章 自刎第83章 家丁風波第516章 合圍第657章 宣統第624章 攻寨第761章 眼熟第387章 襲城第243章 鉅鹿第534章 杖斃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8章 誰敢同行?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445章 矮德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714章 議所向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465章 側翼第664章 議論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775章 涅槃第515章 及時第106章 斬獲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253章 側射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513章 射死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382章 勝利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56章 剿匪生財第26章 外柔內剛第148章 免稅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454章 驚聞第765章 國徵第783章 說服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325章 進剿第584章 鐵廠第78章 火銃改進第283章 盡殺第790章 監國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209章 分兵第445章 矮德第454章 驚聞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325章 進剿第668章 緩衝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301章 打成碎肉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454章 驚聞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754章 安慰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559章 善後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819章 覆蓋第749章 城下町第53章 畜場械鬥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106章 斬獲第203章 搏戰第715章 三策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
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678章 交鋒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468章 戰果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186章 命運第580章 負恩第92章 定點排尿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576章 自刎第83章 家丁風波第516章 合圍第657章 宣統第624章 攻寨第761章 眼熟第387章 襲城第243章 鉅鹿第534章 杖斃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8章 誰敢同行?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445章 矮德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714章 議所向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465章 側翼第664章 議論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775章 涅槃第515章 及時第106章 斬獲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253章 側射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513章 射死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382章 勝利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56章 剿匪生財第26章 外柔內剛第148章 免稅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454章 驚聞第765章 國徵第783章 說服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325章 進剿第584章 鐵廠第78章 火銃改進第283章 盡殺第790章 監國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209章 分兵第445章 矮德第454章 驚聞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325章 進剿第668章 緩衝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301章 打成碎肉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454章 驚聞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754章 安慰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559章 善後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819章 覆蓋第749章 城下町第53章 畜場械鬥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106章 斬獲第203章 搏戰第715章 三策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