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仁與義

那少夫人上下打量圭鬥,貝他身武人裝扮。眉角微微晦圳咖“就靜靜地立在那裡不語。

她的身姿豐腴,頗有少婦風韻。穿着深紫色的稍子,挽着一個鵝膽心髻,雲髻霧鬟的,上面插了一根金玉步搖,行止中,垂珠顫動。

這少夫人舉手投足中有一種優雅高貴的氣質,象她們這種官宦人家出身的女子,最是注重風姿儀態。有什麼心緒輕易不會外露。在王鬥看來,這少夫人是個極有心計之人。

那紀小娘子則是穿了一身素白的白綾衣裙,紋樣質地考究,細腰雪膚。明眸流盼,裙拖六幅湘江水日她眼眸看向王鬥,似乎認出這個幾個。月前看過的男子,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接着便是淺笑起來。

符名啓也聽到王斗的喊聲,他轉頭看到王鬥,笑了起來:“是你小子啊。”

他說道:“等一會兒,待我送送客人。”

那少夫人與紀小娘子聽到符名啓對王鬥說的話,更是奇怪。兩雙俏目只是投注王鬥身上。

符名啓送二女出門,一陣香風,嫋嫋娜娜的,二女都是經過王斗的

旁。

到了院門口,符名啓與二女施禮而別,那紀小娘子再次襝衽行禮:“多謝先生了。”

符名啓微笑道:“代我向大人問好。”

符名啓回過頭來,對王鬥笑道:“是不是看傻了?”

王鬥搖了搖頭,道:“老符啊,她們是什麼來頭?”

二女的相貌氣質都極爲出衆,特別是那紀小娘子,更是嬌媚無匹。居移氣,養移體,平民中很難出現如此氣質高雅的女子,王鬥知道那少夫人身份,那紀小娘子卻不知是哪家出來的女子。

符名啓道:“年長的那位是知州府的少夫人,唉,文君新寡,也是個苦命的人。”

王鬥也聽說過,那少夫人兩年前嫁給知州李振蜒的兒子,沒多久,丈夫就死了。不過此女頗爲精明能幹。將府內治理得井井有條,頗受知州大人的器重。

“年少的那位姓紀,她的身份可不簡單,她隨少夫人前來,走向我請教一個問題。”

符名啓沒有深談那紀小娘子的身份來歷,卻是吟誦起來:“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速遁相遇,與子俏盛。”

他看向王鬥:“王老弟,剛纔看你神色清明,似乎沒有被美色所迷。不說那紀小娘子,就是看到少夫人,許多人也是醜態百出,你卻能把持住。看你不過二十餘歲,只是你的心思,怕比我還老哦。”

他搖了搖頭,似乎剛纔沒有看到王牛的醜態頗爲遺憾。

他道:“朋友一場,要不,我把那紀小娘子介紹給你?”

“她宜男之相,內媚於身,到時肯定可以給你生七、八個兒子。”

說到這裡,他呵呵地笑了起來。看他那笑臉,哪還有堂堂學正的樣子?

王鬥只是微笑搖頭。

符名啓“哼了一聲:“還擺起架子了。說實在,你二人身份地位相差太遠,你又有了妻室,以她的身扮。是不可能給你做妾的。”

二人說說笑笑,進了內室,王鬥看符名啓妻田氏不在,問道:“嫂夫人呢?”

符名啓道:“回孃家了。”

二人坐定,符名啓道:“王老弟,我一直好奇,話說人不風流枉少年。可你似乎連欣賞美色的心思都沒有。”

“你不貪財,不好色,對百姓仁愛,人無完人,你這樣,是爲了什麼?”

王鬥靜坐良久,他道:“古人有云,修身,治國,平天下!”

“可我自認連修身這一段都沒有到,我現在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爲了生存罷了。”

“亂世之中,苦苦掙扎!”

符名啓深深嘆息起來,良久。他唱起歌來,歌聲悲切,卻是那天在災民中聽來的歌謠。

舜鄉堡在四同時開設了孩童學堂。分爲了幾個大班小班。

每班約有孩童數十人,連董家莊都有小孩到舜鄉堡去上學。董家莊離舜鄉堡並不很遠,學生走個幾里路去上學,就是在後世也是非常普遍的事。不過從靖邊堡到舜鄉堡去上學就稍遠了一些。

學堂孩童每日的口糧,都是由堡內提供。舜鄉舊堡內有十三歲以下的男孩女孩一百三十多鄉新堡內有十三歲以下的男孩女孩近三百人。董家莊內也有六十多人。

由於現在財力緊張,王鬥只能選擇一部分較聰穎,或是以前識過字的孩童進入學堂。約在一百多人。而且是清一色的男生,這個時代女孩是不能與男孩一起上學的。

能進入學堂讀書,是讓人非常羨慕的事。

古時的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特別是在大明,對讀書人更是優待。只要中了秀才,就可以免去稅糧負擔,還可以仗劍遊行。換成普通的平民,就走出了百里之外,也需要路引。

而且舜集堡的學堂還提供每日的口糧,給孩子們吃飽,又不用幹活。一又遼讓堡內軍戶爭搶泣讀書的名內軍戶只要有自家磊川在學堂讀書的,對外說起來,這臉上都是極有光彩。

學堂的教學,暫時讓舜鄉堡幾個書吏代勞。保安州儒學學正符名啓。也經常會從州城前來舜鄉堡教習幾課。

舜鄉堡這麼多的學生,讓他興趣非常濃厚,他己經答應了王鬥。以後會從保安衛衛學中挑選幾個教師前來任課。

至於現在舜鄉堡學堂的教材。還是使用大明通用的一些課本詩集。雖說貫徹理想要從娃娃抓起,不過首先要讓他們識點字,懂點道理不是?大明各地衛學中,通行的課程是禮、樂、射、御、書、數幾科,王鬥主要還是讓幾個書吏教習書與數兩科。

幾個書吏教學風格各有不一,令吏馮大昌雖然待人溫和,教習上卻較爲嚴謹正統。

王斗的舅舅鍾正顯也一樣是輪流爲孩子們上課。他說是東西倒是頗爲現實。

舜鄉堡學堂內有一個大班,學生在三十幾人,多是十歲到十三歲的大齡學童,以前也曾有幾個孩童在老家內讀書識字的。

這日鍾正顯爲大班上課,他說了一會課本,然後讓學生們自己誦讀。他搖頭晃腦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大家要好好讀書識字,就算將來考不上功名,最少可以象我一樣,有一碗飯吃,養活自己還有家人。”

下面有一個調皮的學生高聲道:“聽說先生是靠防守大人,纔得到現在這碗飯的。這麼說,就算不讀書,也一樣可以養活自己家人了。”

衆孩童都是鬨然大笑起來。

令吏馮大昌站在教室外,他神情有些難看,他道:“這些學生怎地可以如此說鍾先生?等我前去責罵他們。”

王鬥道:“罷了,童言無忌,不必太在意。”

符名啓也是微笑搖頭。

卻聽鍾正顯的聲音傳來,他也不生氣,只是笑道:“有一個好外甥。也是先生我的本事。不過如果不會識字算術,就算外甥再強,也一樣不能勝任書吏的這份差事。”

他對先前那個調皮的學生道:“溫景和,回去後你的作業,便是將今日的課文抄寫三百遍。”

第二日,是符名啓爲大班上課,他在紙上寫下大大的“仁義”二字。然後高高掛起。

他對衆學牛說道:“你們可知讀聖賢書,所爲何事?”

衆學生都是搖頭。

符名啓道:“便是我書的仁義二字。”

符名啓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懂得忠烈與仁義,才非行屍走拜??自己又能做到,才能庶幾無愧,青史傳揚。

他的聲音變得慷慨激昂:“昔日文承相苦讀聖賢書,最終明白了仁義的道理。元軍陷鄂州,京師震動,各地將官觀望不前,只有文承相毅然起兵勤王。當日友人曾對他言:“現在元軍三路進兵,你以烏合之衆迎敵,無異驅羣羊鬥猛虎。文承相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徵天下兵,竟無一人一騎應召,我萬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難,希望天下忠義之士聞風而起,聚集衆人力量,也許能保存社稷。他又言:“受君之恩,食國之祿,應該以死報國”

“文承相兵敗被俘後,元主以高官厚祿勸降,又以親情誘逼,文承相寧死不屈,從容赴義。他的氣節與忠烈,被後世傳唱,青史留名!”

符名啓看着衆學生道:“我不要求你們如文承相一樣節烈,但要讓你們知道,這仁義二字的道理,讀聖賢書又爲何事。”

衆學生都是似懂非懂地點頭。

忽然一個學生道:“受君之恩。食國之祿,該當以死報國。如果君王都投降了,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又該如何?”

符名啓看去,卻是昨日那個被鍾正顯罰抄課本三百遍的溫景和,他今年十三歲,長得眉清目秀,大班中以他最調皮,也最聰明,他卻不是舜鄉堡人,而是董家莊人。

大班中這麼有深度的問題只有他問得出來,符名啓不由點頭,他微笑道:“問得好,昔日宋恭帝降事元主,元主派他勸降。然文承相答“君降臣不降”社稷爲重,君爲輕!我華夏幾千年,改朝換代無數,然君王可以降,我們讀書人的道義卻不能失去。”

溫景和道:“先生,學生明白了。”

符名啓摸了摸他的頭,溫言道:“好孩子。”

學堂內傳出了孩童清朗的讀書聲:“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聽着這朗朗的讀書聲,窗外的王鬥有一種從心靈並出來的顫動,這纔是真正的讀書人。真正的孔孟之道。

真正的仁頭!日08舊姍旬書曬譏片齊餘

第415章 譁然第790章 監國第737章 此獠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34章 首戰之威第668章 緩衝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467章 身死第484章 放肆!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337章 聖意第485章 遇敵第824章 完了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312章 佈局(上)第712章 福星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477章 錦州危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112章 野戰(上)第769章 戰略第36章 你是兵,他是賊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14章 升賞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73章 文冊、工匠第120章 大敵第468章 戰果第283章 盡殺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658章 構想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122章 防務第807章 驚遇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387章 襲城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575章 蛆蟲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32章 出兵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33章 飛槍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446章 血路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815章 霰彈第86章 饑民第86章 饑民第202章 哨探第657章 宣統第552章 責問第712章 福星第381章 決戰(上)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117章 新編制第653章 報紙第820章 一箭第768章 各方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802章 內應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647章 情報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748章 鼠疫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177章 驅逐第389章 潰逃第551章 說服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176章 廢物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260章 援兵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580章 負恩第408章 歸家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123章 大敵來臨
第415章 譁然第790章 監國第737章 此獠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34章 首戰之威第668章 緩衝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467章 身死第484章 放肆!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337章 聖意第485章 遇敵第824章 完了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312章 佈局(上)第712章 福星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477章 錦州危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112章 野戰(上)第769章 戰略第36章 你是兵,他是賊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14章 升賞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73章 文冊、工匠第120章 大敵第468章 戰果第283章 盡殺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658章 構想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122章 防務第807章 驚遇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387章 襲城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575章 蛆蟲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32章 出兵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33章 飛槍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446章 血路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815章 霰彈第86章 饑民第86章 饑民第202章 哨探第657章 宣統第552章 責問第712章 福星第381章 決戰(上)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117章 新編制第653章 報紙第820章 一箭第768章 各方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802章 內應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647章 情報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748章 鼠疫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177章 驅逐第389章 潰逃第551章 說服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176章 廢物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260章 援兵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580章 負恩第408章 歸家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123章 大敵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