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方向

曹變蛟極目四顧,莽莽平原,樹木都少,偶爾一些疏林,河水時干時枯。

村落不少,點綴着一些槐樹之類的雜樹,然大多毀去,餘下僥倖未毀的村子,還有結寨自保的大莊子,好象隨時會淹沒於流寇的狂瀾之中。

雖未深秋,眼前景色,已頗有肅殺之意,一陣風捲來,草叢樹梢瑟瑟,黃塵拂面。

似乎四面地平線深處,都有大股煙塵騰起,鋪天蓋地一般……

看衆人眼巴巴看着自己,曹變蛟猛然決定:“先行迴轉,與步營匯合。”

帶着一些忐忑,五千餘騎正兵營戰士,拔馬回去,順着來路奔回,周邊原來窺探的流賊馬隊,立時跟隨,不過他們只遠遠跟着,沒有攻擊。

一路回去,後方路上,無數的蹄印,很多小股的流賊馬兵,正竄來竄去,他們行動靈活,分佈於騎兵與步營之間的地帶,見大股明軍騎兵奔回,一轟而散。

這些流賊的馬兵,騎術個個頗爲精湛,他們一些人拿着弓箭,或是三眼銃,大部分則是腰刀馬刀之類兵器,也有人拿着長矛大斧什麼,那是精兵了。

由於馬兵的靈活性,擊潰他們容易,想要殲滅,難!

事實上,曹變蛟、王廷臣二人進入歸德府後,擊殺的流寇步卒飢兵不少,然斬殺他們的馬兵頗少,就是因爲他們靈活,很多人騎術,還不會差於騎兵營的戰士。

騎兵距後方步營約有一、二十里,以騎兵的速度。並沒有奔馳多久,加上流賊馬隊沒有攔截,很順利的,曹變蛟等人,就與二鎮的步營匯合。

未到之前,曹、王還在擔憂,己方步營,會不會遭受流寇大部攻擊,眼見太平無事,都是鬆了口氣。

不過二人看到步營已經在結陣了。身穿紅色棉甲的銃兵在外。穿着青色齊腰甲的槍兵在內,團團四面布成方陣防守,距離他們一、二里處,外間同樣有許多流賊馬隊圍着。而且越聚越多。

所以二營將官都感覺不妙。雖然流賊沒有進攻。然若暴風雨來臨前的寂靜一樣,衆人總預感會有大事發生,曹、王來臨時。他們正在激烈爭議什麼,見騎兵大部回來,纔不約而同鬆了口氣。

時間不多,大部匯合後,曹、王二人立時招集部將議事,千總級別都有到達。

他們兩個的軍鎮,都各有一個正兵營,一個新軍營,兩個中軍官,兩個營將,每營二、三個千總,除此還有鎮撫,撫慰等軍官,又有軍營中的一些贊畫。

仿效靖邊軍,曹變蛟等人雖沒有王樸細緻,然贊畫的好處,曹變蛟、王廷臣、楊國柱等人,都可以深切感受到。

一人技短衆人技長,出來打仗,方方面面要考慮的東西太多,有時少出一點錯誤,可能不知不覺就贏得了勝利。

他們經常還可以提出一些預案,主將最終決定便可。

不需要自己勞心勞力不說,因爲來自衆人的謀劃,失算的地方也少,所以日久下來,曹變蛟等與王鬥親善的總兵大將,都越來越器重贊畫的作用。

衆人聚集,河流邊,一顆大槐樹下,圍着一張大馬紮議事,上面鋪着簡陋的歸德府地圖。

從主將口中得知可能中伏的消息,衆軍官一片喧鬧,不過他們驚而不亂,畢竟衆人出生入死,什麼惡戰沒見過?便是二鎮新軍營的戰士,經歷了遼東血戰,也個個脫胎換骨。

突圍!

奔回歸德府城,這是衆人第一反應。

不過也有軍官與贊畫認爲,可以原地固守,步陣以兇悍的火力不斷打擊敵人,騎兵則伺機出戰。

原本二鎮南下時,共有步騎一萬多的兵力,只是一路南下,還有各場戰事,死傷的死傷,軍士逃亡的逃亡,各營已經不滿額,步騎不到一萬人。

不過就算如此,二鎮兵馬近萬,仍是非常強悍的戰力,流賊兵馬再多,只要他們圍攻時死傷慘重,或許最終他們就會退卻,以靜止動,戰鬥的途中,也許還可能等來援兵。

不過此議,立時遭到七嘴八舌的反對,這方案太保守了,怎麼看,都是等死。

“不能原地固守!”

此時已是玉田鎮新軍營主將的楊少凡也出口反對:“不言此地四面皆是平原,連林木都少,不利防守,便是我隨軍糧草不多,也堅持不了多久,賊若四面合圍,我軍只能坐以待斃,此爲下下之策。”

楊少凡已是副將,年仍不到三十歲,他沉穩地坐在一張小馬紮上,與旁人或是歪歪斜斜的靠着,或形象全無的坐在地上,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敵就要來臨,他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禮儀風姿,說話的時候,也是深思熟慮。

最終,曹變蛟也否決了這個議案,蟻多咬死象,被數十萬流賊團團圍住,後果不堪設想。

流賊最擅使用流民攻勢,用飢兵海潮消耗守軍的體力與子藥,殉國的猛如虎,孫應元等人,都是被流賊的人海戰術活活耗死的。

況且從歸德府前來時,二鎮大軍,隨軍並沒有多少糧草,眼下只能食用數日,只在後方的夏邑縣城,囤了一些糧草,一些府城民夫運糧,留守數百兵力罷了。

雖然流賊要圍困大軍,數十萬兵馬,需要的糧草也是海量,有可能他們在圍困途中,自己糧草先食用殆盡,不過這只是猜測,曹變蛟不敢將希望寄託在這上面。

讓曹變蛟擔心的,恐怕流賊還會使用火炮,他們佈下了這麼大的一個局,連攻打歸德府城,都忍住了不使用火炮,恐怕專門就是爲了等着自己。

依曹變蛟知道,闖賊攻城略地。收羅的大小佛郎機火炮不少,很多投降的明軍炮手,也好吃好喝的供養起來,若在平原之地,流賊以大炮密集轟擊,已方的軍陣,怕下場與戚家軍差不多。

至於援兵,曹變蛟心中不無悲涼之意,他知道,不可能有了。

汝寧府的左良玉等人。有沒有這個想法不說。也絕對不敢救援。

開封城的虎大威與陳永福,就算有救援之心,然見闖賊勢大,數十萬兵馬雲集。也會猶豫考慮一二。最後就算他們兵馬到達。也不知己方人等,性命還在不在。

“小曹將軍,必須立刻走!”

王廷臣爲將多年。也一眼看出固守待援的下場肯定不好,只有死中求活,殺開一條血路。

流賊雖說圍困,但他們不是精銳的軍隊,部隊戰力有好有差,相互配合間肯定漏洞百出。

而且他們的包圍圈也太大了,目前得到的情報,他們從永城、碭山、豪州三處地界圍來,合圍需要時間,眼下可供突圍的地盤很多,近萬邊軍對着一點猛突,有很大機會可以突出重圍。

他們步兵根本趕不上,也攔不住,一個方向的馬兵,也不會太多。

以流賊的組織能力,附近兵馬趕來阻攔救援,也需要時間與協調。

“那便突圍!”

軍情緊急,容不得多爭,突出重圍,很快成爲二鎮所有將官共識。

只是往哪個方向突,衆贊畫軍官,又起了爭議。

眼下的敵勢,從哨騎哨探來的情報知道,從碭山、豪州兩個方向過來的,很大部分是賊寇的馬兵,他們動作極快,若當機立斷,曹、王二人將步兵拋棄,騎兵可以跑了。

但這是不可能的,只是帶上步兵,很有可能後路被他們的馬兵截斷。

就算沒截斷,騎兵也可能被他們馬兵纏上。

騎兵一被纏上,等於步兵也被纏上了,所以,有贊畫提議,反其道而行之,朝着永城西南突圍,直奔入南直隸鳳陽府去,定然讓賊人大出意料,措手不及。

這個提議,讓衆將一陣心動,隨後衆人又是搖頭。

經過這些日的征戰,歸德府他們好歹熟悉些,一些地勢地形可以利用,也知道這些地方賊人情況,而永城的東面與南面,誰知道那邊情況怎麼樣?

敵情不明,地勢不明,冒然前往,前途難測,若突圍途中糧草用盡,更是災難。

兩害相權取其輕,很快,曹變蛟與王廷臣,決定下來,朝後方夏邑突圍,然後再從夏邑奔回歸德府城去。

“好,趁大部流賊馬兵未致,王兄弟,你立時率你正兵營將士,往夏邑城池突去,鞏固城池,護衛糧草,隨時接應,某率餘下馬步大軍,立時趕來。”

“好。”

王廷臣知道這不是客氣的時候,在後方佔據一個據點,非常重要。

夏邑城雖然殘破,不是防守的好地方,然離歸德府城只有百里(當然,若有鐵路,高速公路,路途可以縮短到五、六十里),歸德府往那方支援容易。

若有個萬一,大軍被流賊困住,再破的夏邑城池,防守起來,也比平川之地要好。

更不說,內中還有大軍一部分糧草在內。

計議已定,他率自己正兵營,立時行動起來,二千六百餘騎戰士,破釜沉舟,只攜帶少量糧草,輜重什麼,全部留下,決定以最快的速度,驅散附近流賊馬兵,趕到夏邑城池。

曹變蛟二千八百餘騎正兵營戰士,則護住二鎮的步營,還有軍中運糧的車輛,還有騾馬什麼,內還有帳篷,拒馬,鐵蒺藜等輜重。

正兵營都是精銳的戰士,很快王廷臣麾下便準備完畢,一匹匹戰馬,列好陣列,王廷臣更排在突擊的第一列。

他邁開步伐,正要上馬,頓了頓,卻又回過頭,他大步過來,一把將曹變蛟抱住,在他後背用力拍着,高聲道:“小曹將軍,你答應我,一定不要有事。”

曹變蛟心情一陣激盪,隨後大笑,安慰王廷臣道:“放心吧,某定然安然無事,二鎮將士,也全會安然無恙……王兄弟自己要小心。”

王廷臣裂開大嘴大笑:“小曹將軍就放心好了。”

兩位有着深厚戰友情誼的大明總兵伯爵相互擁抱,上馬的騎士,一樣大笑,與身後的馬步大軍告別,後行一步的馬步官兵們,同樣舉着自己兵器大囔,爲先行的將士祝福。

一片歡呼中,王廷臣跨上馬匹,他舉起自己的兵器,吼叫道:“出發!”

“出發!”

衆騎士一齊揮舞兵器大吼。

他們矛尖、刀尖指向前方,滾滾騎兵,只往前方衝擊,陽光照來,映得各人馬轡上的銅飾閃閃發亮,還有如林兵器,在陽光下閃耀着金屬的光芒。

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732章 血溝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336章 反應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783章 說服第731章 擋住第805章 三方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21章 地窩子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768章 各方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724章 對比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206章 昌平第488章 致意第345章 離去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156章 隨軍第282章 俘獲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653章 報紙第144章 平亂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311章 雄主第181章 借錢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384章 得知第203章 搏戰第288章 秦軍到來第351章 進開封第502章 決定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579章 裹脅第163章 掌嘴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386章 到達第686章 溫疫論第419章 銃劍第399章 忠勇伯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158章 嬰孩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99章 不屈第787章 動員第495章 渡河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351章 進開封第315章 定局第98章 從未見過的軍隊第145章 處決(下)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515章 及時第153章 銀礦第10章 分銀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641章 自盡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415章 譁然第819章 覆蓋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369章 福王第271章 整編第787章 動員第426章 集結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763章 惡之花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814章 衝陣第115章 得勝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69章 成親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101章 來臨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732章 血溝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336章 反應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783章 說服第731章 擋住第805章 三方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21章 地窩子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768章 各方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724章 對比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206章 昌平第488章 致意第345章 離去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156章 隨軍第282章 俘獲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653章 報紙第144章 平亂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311章 雄主第181章 借錢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384章 得知第203章 搏戰第288章 秦軍到來第351章 進開封第502章 決定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579章 裹脅第163章 掌嘴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386章 到達第686章 溫疫論第419章 銃劍第399章 忠勇伯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158章 嬰孩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99章 不屈第787章 動員第495章 渡河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351章 進開封第315章 定局第98章 從未見過的軍隊第145章 處決(下)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515章 及時第153章 銀礦第10章 分銀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641章 自盡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415章 譁然第819章 覆蓋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369章 福王第271章 整編第787章 動員第426章 集結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763章 惡之花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814章 衝陣第115章 得勝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69章 成親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101章 來臨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