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世界前列

王鬥看着地圖,上面陝西、寧夏、山西各處歷歷在目,確實,溫方亮說得很有道理,必須爲安北都護府各面,特別西面與西南面留出足夠的緩衝空間。

畢竟歷史上李自成曾經攻佔陝西,然後很快又攻佔延綏鎮(榆林鎮)、寧夏鎮等處,如此,足以對漠南各地形成很大的威脅。

特別榆林之戰極爲慘烈,彼時延綏總兵王定從孫傳庭出關,大敗而歸,見李自成率軍來,乃率部走。衆人推原總兵尤世威爲帥,與賊苦戰七晝夜。

城破,無一降者,滿城婦女俱自盡,闔城鄉紳全殉城,官將不屈死,貞風勁節,古今未聞。

榆林下後,寧夏鎮兵先戰後降,李自成掃平後方,無後顧之憂,才兵分二路,一攻山西,由他親領。一由劉芳亮領軍,渡黃河由河南北上,分攻山東、真定府、保定府。

因爲宣大三鎮總兵除了周遇吉,餘者皆獻城投降,李自成僅僅十幾天,就打到了京畿,親領的大軍先頭一步攻下京師,那時劉芳亮還在圍攻保定府城。

現在情況有變,王鬥不知李自成會否繼續攻打陝西,但必須防患於未然,最好整個陝西一省,盡數作爲都護府西南的緩衝之地。

還有山西省的平陽府,一樣不容忽視。

這裡西面、南面與陝西、河南只是一河之隔,特別在南面,黃河對岸就是河南府,闖賊編練新軍,虎視眈眈。

還有西面陝西這邊。同樣不簡單。

這裡與陝西一樣只隔一條黃河,現在陝西境內大股流賊沒有,但小股土賊卻不計其數,畢竟各股流寇就是先從陝西跑出來,老賊骨幹老營也是秦賊。

特別這些年榆林鎮,延安,還有西安等處連連大旱,常常有饑民數萬圍攻州城的事。還每年有大批賊寇東渡黃河,進入平陽府內,防賊壓力非常沉重。

王鬥盤算着,該加強對山西巡撫蔡懋德、山西總兵周遇吉的支援力度。

“好是好,只恐鞭長莫及,我們的手伸不了那麼長。”

溫方亮的話引起熱烈討論,鍾顯才提議更進一步。將整個山西與陝西作爲都護府南面緩衝之地,但韓朝沉思後,卻是搖頭說道。

高史銀說道:“京中傳來消息,孫傳庭不是起復了?有他擔任陝西三邊總督,守住陝西,應該沒問題吧?”

“應該……沒問題吧!”

各將不敢肯定,他們最後討論結果。也由王鬥拍板,便是決定看情況多準備幾套方案。

目前選定的幾個扶持對象,一是山西鎮總兵周遇吉,二是延綏鎮那幫忠義官將,還有寧夏鎮官兵,三就是孫傳庭。

山西鎮擺在最前,靖邊軍必須保障整個山西的安全,延綏鎮等處後些,然後再看孫傳庭到任情況。

畢竟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錢糧要用到關鍵的地方去。便如朱仙鎮大敗,官兵剿賊處處失利,讓很多將領喪氣,他們支援了官兵一萬杆火銃,曹、王等人那邊同樣支援良多,結果卻是這個結果。

靖邊軍的銀子,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幕府麾下。現在連王鬥都要交稅,寶貴的糧食,更是百姓們辛辛苦苦積攢起來,一個不當。將會浪費多少納稅人的錢糧,百姓的心血?

……

韓朝接管軍政部,目前他關心的重點,便是軍中的武器研究與使用,他上任後提交第一個方案,便是請準在靖邊軍甲等營內全面推行燧發火銃。

此前也是堂內各人討論的焦點。

“……眼下雷霆銃,早已不差過火繩銃多少,是時候在全軍推廣了,軍政部下一步目標,就是讓軍科司研製更精良的鋼片彈簧,使得扣擊時力道更強,減少啞火率,最終與火繩銃齊平。”

靖邊軍中燧發槍發展到這一步,已經越來越成熟,以前連反對最堅決的高史銀也不說話了,他甚至道:“你們部內設了軍科司,能不能多吃點飯,把這個啞火率再減少下去,使我將士作戰更加如虎添翼?”

高史銀說的話好沒道理,畢竟燧發槍提高發火率不是簡單的事情,火門的接觸形狀,火藥的燃燒速度,燧石片與火鐮的摩擦等等,都需要反覆的研究,特別對擊砧與板機聯動的鋼材要求非常之高。

因爲燧發槍不比火繩槍,是用火石打動火花點燃火藥,火星要冒起,需要很強的力道,這要求聯動的彈簧鋼片非常精良,否則那種啞火率足以讓人抓狂,還不如使用火繩槍。

在歐洲國家,早在十七世紀初期,法國人已經設計出燧發槍,但因爲成本還有啞火率等多方面問題,一直到十七世紀中後期,纔有一支全部裝備燧發槍的海軍陸戰隊,大規模換裝,甚至要到十八世紀初期。

英國人也是如此,一直到1645年,克倫威爾訓練英國新軍,纔有兩個連裝備燧發槍,瑞典國裝備一段時間燧發槍,旋即撤換,又換成火繩槍,也是這些方面的問題。

對高史銀的無理要求,韓朝只是微笑道:“韓某盡力而爲吧。”

此次出征塞外,他還發現將士火器上的一個問題,便是這個銃劍。

銃劍與火石銃配合後確是犀利,更近戰,可遠戰,但因爲這個套管方式,在銃劍套上後位於銃管上方,把裝星都擋住了,使得將士們的瞄準略有不便,最好改進一下。

王鬥哦了一聲,這個問題他倒沒想到,他在後世,也沒注意到這個細節,只看很多燧發槍兵刺刀套上後,都是位於銃管的上方,就隨口提了提,工匠們,也就按他的意思去打造了。

目前靖邊軍刺刀的使用方式,便是套筒上有凹槽空隙。然後以準星爲卡榫,刺刀套上後一扭,凹槽將準星卡住,如此不會掉落鬆動,可以很好的配合火器使用。

只是現在想了想,確實準星被擋住,只有後方一個照門,少了準星的瞄準功能。確實略有不便。

……

堂內各將也來了興趣,他們盡隨王鬥進入附近一個靶場,個個拿來火石銃與銃劍觀看,果然如此。

韓朝指着銃劍介紹:“末將的意思,是將銃劍套在銃管的左側,同樣以準星爲卡榫,但也恢復準星的瞄準能力……目前使用的這批銃劍就算了。往後打製,套筒上的凹槽位置可略略修改一下,對匠工來說,只是輕而易舉的小事。”

王鬥沉思着,他仔細想想,後世西方人的燧發槍,他們使用的刺刀。套管方式到了後期好象也五花八門,不單只是套在銃管上方,也有套在左側,套在銃管右側的。

總體來說,他們不是很注意這個問題,這也跟東西方使用火器的思路有關。

西人火器比較注重威力,但不追求精度,造槍工藝也顯得頗爲粗糙,特別早期他們火槍,不但沒有照門。甚至連準星都沒有,所以開銃時,需要逼得很近。

他們一般瞄準,只靠槍的脊線,瞄個大概就是了,便如後世的汽槍與獵槍一樣,還是這種思緒的延續。

當然,西方的燧發槍發展到後期。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一般準星都有了,很多還有了照門,便如英國人。同樣許多國家燧發槍也仍然沒有照門。便如美國人。

他們刺刀還喜歡安在槍管上方,把準星都擋住了,所以美國人排隊槍斃時,特別喜歡走得更近,也是因爲瞄準方面的原因。

而在東方,火銃一傳入,準星照門一應俱全,火銃被稱爲鳥銃,戚繼光更言飛鳥可射,在精度保證上,東方較高。

自己不知不覺被美國人影響了,畢竟後世他們影視業最發達,這也證明軟實力的重要性。

高史銀倒不以爲然,銃劍擺在上面,還是擺在左面,這關係很大嗎?

他說道:“這火銃一開的,煙霧繚繞,瞄準什麼呢?不若列陣逼上去,甚至到五十步,三十步內去!再一輪齊射,什麼韃子流寇,盡數狼奔豕突!有必要搞這麼細嗎?”

他揮舞自己手臂:“以整齊密集的排列,猛烈的銃火,擊潰面前一切之敵,展現我靖邊軍的英勇!”

韓朝微笑道:“老高啊,英勇不代表無謂的傷亡,能打得更準些,不是更好嗎?

王鬥微微點頭,雖然依此時的火器加工精度,確實很難保證火銃的三點一線,特別在銃兵一開銃後,眼前一片白煙,對瞄準不利,但就算第一輪打得準些,也不是很好嗎?

看着手中的火銃與銃劍,他最後說道:“便依韓兄弟所請,以後銃劍,就套在銃管的左側。”

……

衆將回到大堂內,目前靖邊軍的火器是讓他們滿意的,有些小毛病改進下便可,王鬥內心也是涌起自豪,目前他麾下的火器,可謂走在世界前列,燧發槍不用說,刺刀同樣如此。

王鬥很清楚記得,此時歐洲連插入式刺刀都沒有,還要過幾年,在西曆的1647年,最早刺刀纔會出現在法國小城巴榮涅,英語中刺刀一詞,也是來自這個城市的名字。

這種刺刀插在槍口上,使火槍不能同時發射使用,也一直要到1687?年,法國纔會出現類似靖邊軍這種刺刀,兩年後,法國陸軍全部採用它,又幾年後,英德兩國也採用,在歐洲流行開來。

還有絲綢藥包,鵝毛管引線等,一樣走在世界前列,特別鵝毛管引線,歐洲要在1697年才使用,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藥,簡化瞄準與裝填過程。

不過隨後溫達興的稟報,引起王斗的警惕,便是京師與大明各處的傳教士,已經注意上了靖邊軍,特別軍中的先進武器,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他們或明或暗的打聽着靖邊軍的一切。

韓朝神情凝重,立時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紅夷狡詐,要防止他們探得我軍機密,泄去外國!”

王鬥也淡淡道:“京中傳教士諸人,雖表現得道貌岸然,但諸位要謹記,不要被他們外表所迷惑,他們是比賊奴更兇惡的敵人,都護府人等,均需有一顆防夷之心!”

耶穌會各人約在明中進入中國,因爲傳教困難,他們紛紛改頭換面,學漢語,穿漢服,起漢名,而且偷樑換柱,將他們的主,替換爲中國歷史上的昊天上帝,還變通爲入教仍然可以祭拜祖宗,一度迷惑了不少人。

當然,到清季中國衰落時,神不知鬼不覺,這些傳教士已將上帝之名,由中國的昊天上帝,變成了西方的耶穌,一直影響到後世,此時自然也不能祭拜祖宗,美其名曰禁止偶像崇拜。

對於傳教士們,明廷方面最初也由歡迎慢慢轉爲防患,最後形成這些人是侵略者的觀念。

禮科給事中盧兆龍曾有上奏疏言:“臣生長香山,知澳夷最惡。其性悍,其心叵測。其初來貿易,不過泊船於浪白外洋耳。厥後漸入澳地,初猶搭篷廠棲止耳。漸而造房屋,漸而築青洲山,又漸而造銃臺造堅城。……且澳夷專習天主教,其說幽渺,最易惑世誣民。今在長安大肆講演,京師之人信奉邪教十家而九。浸淫滋蔓,則白蓮之亂可鑑……”

蘇及寓更說得露骨,攻擊耶穌會傳教士艾儒略時說:“此夷詐言九萬里。夫詐遠者,令人信其無異志,而不虞彼之我吞我耳。不知此番機深謀巧,到一國必壞一國,皆即其國以攻其國,歷吞已有三十餘。遠者難其蹤,最近而呂宋,而米索果,而三寶顏,而雞籠、淡水,俱皆殺其主奪其民。只須數人,便壓一國。此其實實可據者與。”

萬曆年時,萬曆帝下令驅逐傳教士,北京的龐迪我、熊三拔,南京的王豐肅、謝務祿均被驅逐到澳門,剩下的傳教士,有的爲信教士人孫元化所藏匿,有的隱藏於中國各地。

崇禎年時,算傳教士們又一復起時間,不過算作爲抵抗後金,明軍中軍事顧問存在。對這點,起初傳教士們強烈反對,因爲之前他們就竭力掩蓋自己與澳門關係,現在參與軍事,不是暗示傳教士就是到處侵略的佛郎機人?

還是李之藻極力勸說:“神父們,不必擔心,不要拿武器作藉口。對裁縫來說,針是必需之物,但裁縫穿針引線,做好衣服後便把針拔掉了。因此,神父一旦奉皇帝之命參加戰爭,武器便變成了筆。”

也因此傳教士們回到北京,重新開始傳教,潛身各地的傳教士們也恢復了傳教活動,王鬥在大明強勢崛起,不可能不引起這些人的注意,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向王鬥表達了希望到宣府鎮傳教的要求。

對此,王鬥表下態度:“暫時不與這些紅夷接觸。”

王鬥對他們永遠充滿戒備,不因他們展現何種面孔而改變。

不過想想未來經營漠北,可能會與俄羅斯人接觸,想起遼東之戰,靖邊軍俘獲一個叫勞爾的傢伙,是個西班牙人,現在還關在礦山服苦役,可以派些人跟他學拉丁語。

畢竟現在西班牙、葡萄牙人強勢,整個世界流通行的也是拉丁語。

而十九世紀是通行法語,英語的流行,要到二十世紀了,希望自己的到來,未來能讓漢語成爲世界語言。

軍政會議散後,王鬥又到民政大堂去,開墾漠南,需要各種規劃,還有大批的農具器械等,又要爲防範瘟疫做準備,王鬥現在是忙得團團轉。

第800章 號稱第561章 分錢第815章 霰彈第444章 毒煙彈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43章 形勢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282章 俘獲第117章 新編制第105章 射殺第790章 監國第158章 嬰孩第96章 烽火連天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105章 射殺第247章 血海上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386章 到達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779章 絕望第283章 盡殺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525章 密議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395章 雲集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471章 報捷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759章 陌生第581章 銀圓第143章 鬧餉第156章 隨軍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29章 分解第312章 佈局(下)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65章 爭奪第336章 反應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249章 看誰狠!第56章 剿匪生財第519章 等待第529章 讓他們自己玩去吧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728章 甲五號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32章 出兵第804章 六部分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511章 難支第795章 力量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732章 血溝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152章 護送第780章 轉機第131章 衛城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417章 舉措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745章 羅剎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799章 擋兒嶺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92章 定點排尿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315章 定局第103章 登城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382章 勝利
第800章 號稱第561章 分錢第815章 霰彈第444章 毒煙彈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43章 形勢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282章 俘獲第117章 新編制第105章 射殺第790章 監國第158章 嬰孩第96章 烽火連天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105章 射殺第247章 血海上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386章 到達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779章 絕望第283章 盡殺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525章 密議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395章 雲集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471章 報捷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759章 陌生第581章 銀圓第143章 鬧餉第156章 隨軍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29章 分解第312章 佈局(下)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65章 爭奪第336章 反應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249章 看誰狠!第56章 剿匪生財第519章 等待第529章 讓他們自己玩去吧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728章 甲五號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32章 出兵第804章 六部分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511章 難支第795章 力量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732章 血溝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152章 護送第780章 轉機第131章 衛城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417章 舉措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745章 羅剎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799章 擋兒嶺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92章 定點排尿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315章 定局第103章 登城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382章 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