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大同、太原

另:十二點前後還有一章。

風雪中,鍾顯才眺望這座有着“鳳凰城”之稱的大同城,眼前的城池,雄壯非常,估計主城周長有十三、四里,城牆更高達四丈有餘,上面城樓、角樓、敵臺樓x雁塔等樓閣環列,密密麻麻。

四座城門皆有甕城,圍繞城牆,有着深深的護城河,城池四面,還各沒有關城一座,每城週五裡到七裡,整座城池佈局,依着地勢,便若一隻欲展翅騰飛的鳳凰0

看其樓堞環列,壁壘森嚴的樣子,鍾顯才暗贊,若守軍得力,要攻打這樣的城池,便是靖邊軍,也會產生有心無力的感覺。

不過事實證明,最重要因素還是人,以大同城的堅固,歷史上無論面對李自成,還是清軍人馬,都是不戰而下,舉城投降。

看鐘顯纔出神的樣子,身旁王微不由得意,大同城的雄偉,外人初次見到,鮮有不被震到的。

此時大同巡撫衛景緩,正急急趕往東路,卻不在大同城內,而大同城池,自崇禎四年,太監劉文忠監視大同軍馬後,此後多年,城內未沒有鎮守太監。

眼下城內身份最貴者,便是代王,知府董復,還有王樸之父王威。

接到兒子王樸的緊急書信後,王威思前想後,最後一咬牙,還是決意與王鬥合作,現在王樸在他心中份量極重,由不得他不重視其意見想法。

往常裡,兒子在他心中只是個紈侉子弟,沒想到越來越有出息了,現在更封伯爵,光宗耀祖,每每想起,王威都覺臉上有光。

王威身爲左都督,九佩將印,爲提鎮者五十年,在大同勢力根深蒂固,城內鮮有可反抗其者,抄查各大家產業只是小事。

接到靖邊軍將要到達的消息後,爲表示自己重視,一大早,他就冒着寒風,親自到東關迎恩門外迎接,隨同的,還有王家家主,大同城一些親近商賈士伸等0

王威飽經軍伍,見多識廣,不過,見到鍾顯才率領的右衛白虎營甲等軍時,還是忍不住讚歎。

兒子的新軍,已經讓他稱讚,言其青出於藍,勝於藍,然與眼前軍隊一比,又是遠遠不如啊,怪不得靖邊軍所向披靡。

王威讚歎,餘者人等,則是色變,很多人第一次見到靖邊軍,都有一種戰慄的感覺,久聞靖邊軍之名,果然見面更勝聞名。

王威出來迎接是客氣,以鍾顯才的官職差遣,自然要下馬拜見,就見眼前一個活脫脫老年版王樸,只是身形更魁梧些,臉略方些,周邊簇擁着一些人。

“末將見過王都督!”

“哈哈哈,鍾將軍遠來辛苦,不必多禮。”

王威鬚髮皆白,不過腰桿仍然挺得筆直,行走時忽忽有風,身上更穿着蟒袍,顯示往日尊榮,他大步過來,要親自攙扶起鍾顯才。

未想還沒碰到鍾顯才的手,鍾顯才就自己站起來了:“豈敢勞動王都督玉趾?”

王威大笑,他上下打量鍾顯才,眼前這位將軍……

他忽然一愣,隨後若有所思,笑道:“讓老夫爲鍾將軍引見。”

他介紹身旁一些人,當介紹到人長得肥胖,又一身濃濃富貴之氣的王家家主時,鍾顯纔看着他,語氣輕柔,神情卻是嚴肅:“王掌櫃棄暗投明,我家將軍,非常歡喜。”

王家家主尷尬道:“小人慚愧,也是永寧侯與定興伯的教誨,才幡然醒悟。”鍾顯才繼續道:“我白虎營將士前來大同城,捉拿奸人,抄查賊產,諸多事宜,還要王掌櫃多行方便。”

王家家主點頭哈腰,連連道:“這是自然,這是自然。”

依王鬥與王樸的決議,王家有罪,然不算罪大惡極,所以在獻出一半家產後,可以免其罪責,這當然讓王登庫等人肉疼,不過與小命相比,家財又屬次要。

而且抄查各人後,大同鎮,甚至山西鎮以後,便是他們王家天下,所得好處,也比失去的更多。鍾顯才與王家家主說話時,王威微笑不語,只是撫須對鍾顯纔不斷打量。

最後鍾顯纔對王威道:“我靖邊軍一路前來,所遇不少行人商賈,不知城內華嚴寺、善化寺附近的奸人可有警覺?”

王威心中一凜,看來這位對大同城瞭解很多啊。

大同主城街巷縱橫,城內佈局,便是以四牌樓爲中心,擁有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其中總鎮署、縣學在東,西北有府衙與府學,多爲文人雅士居住,西南有華嚴寺、善化寺以及院巷之商街,多爲僧人及商賈居住。

依靖邊軍情報,各大家的商鋪,就多在大同城的西南各街上0

與溫方亮一樣,鍾顯才領軍臨近大同城時,一路遇到不少商賈行人,慌亂閃避時候,他們沒多想,以爲是哪隻客軍過境,只是眼下到了大同,行人來來往往,很多人好奇的在附近圍觀,這人多嘴雜,難免走漏消息。

看着鍾顯才,王威大笑:“鍾將軍放心,一切,皆在老夫掌握當中。”

依王鬥吩咐,鍾顯纔到達大同城,並不進主城,而是住於東關營盤內,只有大同軍抄家時,會隨人監督。

在王威等陪伴下,鍾顯才率軍進入東關。

東關有三座城門,內有草料廠,演兵場,營盤等,同樣居民繁衍,人口衆多。

與張家口的軍民百姓一樣,來來往往的東關行人,突然在街頭看到一隻陌生的軍隊過來0

他們一色健馬,一色帽兒鐵尖盔,打着一種內有日月浪濤的大旗,圖案之一的白虎會大些,那些甲兵鐵騎們,更一色青色對襟冬衣,外沿擺處紅白交雜……

他們整齊策馬行進氣勢駭人,嚇得居民們紛紛閃避,好在看在內中有老總兵在,百姓們略略心安。

很快,有人認出這隻軍隊。

“靖邊軍,是靖邊軍………”

一傳十,十傳百,衆人皆在議論紛紛,靖邊軍到大同來做什麼?

很多人聯想到前些時日的事情難道?

衆人有個預感,大同,要發生什麼事了。

果然不久後,忽然的,大同城各關城還有主城城門皆盡關閉……

太原府西有懸山,西北有蒙山東有汾水東南有洞渦水,明時,共轄縣二十五。

太原府城,屬明代三十三個最大商業城市之一,不但是太原府,也是整個山西重心素有崇慵雅堞,壯麗甲天下之稱0

整座城池,座落在汾水東岸,由府城、晉王城、南關城、北關城和新堡五座城池組成計開有八門,城周更達二十八里牆高六丈,全城包磚。

沿着城頭牆處,還有角樓四座,小樓九十二座,敵臺三十二座,加上外間深達三丈的城壕,可謂堅逾鐵甕。

然此時城上的守軍,卻膽戰心寒地看着外面。

就見風雪中,外間旌旗如海,密密的騎兵,在雪花中若隱若現,有時一陣風吹來,他們似乎不見了,然再定睛一看,他們的軍陣,又有若無邊深沉的大海。

隆冬酷寒,然城外的大軍,卻寂靜沒有一絲雜聲,只偶爾幾聲健馬的嘶鳴傳來。

那種嚴酷的軍紀,濃濃的煞氣,讓人見之爲窒。

“真不愧,打得韃虜慘敗而歸的精銳邊軍。”

城東北拱極門城樓上,山西鎮巡撫蔡憋德忍不住感慨。

他方到達太原不久,山西鎮總兵周遇吉,卻還在路上。

他一路行來,關於商戰,還有王鬥出兵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不比張家口突然襲擊,大同城有人帶路,靖邊軍等大軍前來太原等地,消息是遮掩不住的。

特別各大家花了重金,費了大力氣,拉攏的平型關守軍,還有代州、忻州、繁峙、定曩等處軍馬攔截失敗後,各大家惶惶不可終日,他們背後相關的利益集團,一樣惶恐不已。

前方消息不斷傳來,靖邊軍與大同軍,山西軍行動快速,他們越逼越近,太原府城一日數驚,從前日起,就早早關閉了城門,不許城內外進出。

對蔡憋德來說,他雖貴爲巡撫,然初來乍到,政務不清,大多要考慮當地官將的意思,而且他屬於東林黨,在山西與宣大這塊閹黨重地,隱隱受到很多官員士伸排斥,更需慎言慎行。

可能打聽到蔡憋德在遼東曾與王鬥有過交情,所以這幾天中,蔡憋德更發現,自己指揮不動當地的官員兵將了。

“都是大明臣子,何必如此兵戎相見?”

看着城外大軍,蔡憋德嘆息不已。

他看着城外,密密飄舞的旌旗,就像風暴前寂靜的海洋,隨時都有可能爆發,除了這些,還有一隊隊騎兵沿着太原城的城牆來回奔馳,轟隆隆的馬蹄響聲若雷,一下下敲打在城頭兵將心中。

看這些兵將個個驚恐,臉色發白,蔡憋德又是搖頭,畢竟是腹地承平之地,這些守兵守將很少上過戰場,見過鮮血,面對那些與韃虜血戰過的精銳邊軍,這樣的精神狀態,顯然難盡人意。

他觀看着,靖邊軍等昨日就到達了,他們一直不動,不知在等待什麼。

正在這時,一個幕僚過來,對蔡您德耳語幾句。

蔡想德神情平靜,他撫了撫腕上的佛珠,說道:“也罷,便讓本撫出城,勸說城外大軍休慼干戈。”()

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542章 暗殺第821章 大潰第746章 庫存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143章 鬧餉第72章 貧窮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553章 血河(中)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785章 開關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809章 大陣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736章 煉獄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518章 轟殺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87章 不留情第736章 煉獄第713章 崩潰第487章 血肉第772章 到了第206章 昌平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744章 發展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400章 天使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492章 攻下第592章 “封地”第147章 空缺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378章 除奸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825章 盡滅第92章 定點排尿第9章 殺奴!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759章 陌生第82章 開礦費用第122章 防務第748章 鼠疫第556章 末日第626章 信念第77章 雙喜臨門第176章 廢物第111章 佈陣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725章 洪流第114章 騎射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246章 滿江紅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113章 隨我上第823章 騎海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724章 對比第312章 佈局(下)第713章 崩潰第642章 火器營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81章 我的理想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738章 磨坊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246章 滿江紅第752章 憂慮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337章 聖意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786章 大略第666章 騷動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492章 攻下第589章 所見第733章 改變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745章 羅剎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698章 事故第6章 狼煙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271章 整編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606章 兩截第737章 此獠第714章 議所向
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542章 暗殺第821章 大潰第746章 庫存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143章 鬧餉第72章 貧窮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553章 血河(中)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785章 開關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809章 大陣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736章 煉獄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518章 轟殺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87章 不留情第736章 煉獄第713章 崩潰第487章 血肉第772章 到了第206章 昌平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744章 發展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400章 天使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492章 攻下第592章 “封地”第147章 空缺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378章 除奸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825章 盡滅第92章 定點排尿第9章 殺奴!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759章 陌生第82章 開礦費用第122章 防務第748章 鼠疫第556章 末日第626章 信念第77章 雙喜臨門第176章 廢物第111章 佈陣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725章 洪流第114章 騎射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246章 滿江紅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113章 隨我上第823章 騎海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724章 對比第312章 佈局(下)第713章 崩潰第642章 火器營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81章 我的理想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738章 磨坊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246章 滿江紅第752章 憂慮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337章 聖意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786章 大略第666章 騷動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492章 攻下第589章 所見第733章 改變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745章 羅剎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698章 事故第6章 狼煙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271章 整編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606章 兩截第737章 此獠第714章 議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