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靜觀其變

對於將軍府的告令,東路各地百姓普遍持歡迎態度,那些殺千刀的土匪,殺人放火、搶劫姦污,百姓無不深惡痛絕。便有些每稱“義匪”的,自認劫富濟貧、伸張正義,也是百姓無奈之下對他們的筒默罷了。

窮人中也有敗類,富人中也有豪傑之士,不分青紅皁白,砸窯綁票,舉着“殺富濟貧”的旗幟,就可以掩蓋自己種種不法行爲嗎?不論“惡匪”還是“義匪”,匪終究是匪罷了,本質上都是不勞而獲的思想在作怪。

俠以武犯境,王鬥不需要這些“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敢有不服從命令豐,統統殺光。

百姓皆興奮談論,以前官兵無能,不能保境安民,百戰百勝的定國將軍一到,土匪的末日到了。

對王斗的舉動,東路官員鄉伸私下議論,這王鬥果然是剿匪出身的,每到一處,該處便土匪遭殃。

當然,王鬥剁滅境內匪賊,對他們有利無害,誰不想太太平平生活,安安心心生產呢?

告示一出,好評如潮,不說王鬥體系中的文人,幕下一干戲班戲臺等宣傳機構趕緊吹捧。便是東路各處文人,也多持正面肯定態度。對王鬥再不滿的延慶知州吳植等人,也昧着良心發表了一些讚揚的言論。

剿匪大計由幕府的參謀司還有情報司連訣謀劃。

幕府還沒有完善,本來剩滅各處匪徒由參謀司下作戰科負責剿匪的四處負責。相關的情報刺探,也由情報司下七科負責。但各司整合,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善的,剩匪之事,暫時由幕府各軍官聯手策劃。

從崇禎七年到現在,舜鄉軍的剿匪經驗已經極其豐富,王鬥任保安州操守後,麾下夜不收對周邊州縣衛所的地圖偵繪也進行多年,宣府鎮東路,鎮城,南路,北路,西路等,很多地方的山川河流己經瞭解極多。

加上王鬥上任,接收了東路各地勢圖冊,各路之地不說了如指掌,也算是清楚明白。

幕府建立後,參謀司己經在研究沙盤。沙盤這東西不陌生,傳聞早在秦滅六國時,秦始皇就親自堆制沙盤研究各國地理形勢,光武帝征伐天水時,大將馬援也聚米爲山谷,指畫形勢。

要建沙盤,最重要的便是有各地極爲精確的地勢測繪圖,否則便會謀劃出一系列印象派的戰術戰略。

告示發出當日,舜鄉軍哨騎四出,東路各地匪徒情況,接連不斷彙集到參謀司的案前,然後轉到王鬥面前。

可以看出舜鄉軍的威赫力,告示出爐幾天內,各山歸附投降的土匪絡繹不絕。或是有匪頭哀嘆:“有定國將軍在,東路這地方,沒我等存身之地了。”紛紛舉寨逃亡,竄入宣府鎮別路。

當然也有冥頑不靈者,或是猶豫觀望,或是不以爲意。

待限期一過,王鬥會讓這些人明白,什麼叫世上沒有後悔藥可吃。

剿匪之事只是王鬥規劃一部分,幕府建立後,各司其職,並不需要耗費王鬥多少心力,他現在主要關注東路各地屯田之事。

如幕府各司一樣,民政司建立後也沒有完善,未來之東路一系列規劃極多,最緊迫的,便是先安置那些流民奐民們,屯田設堡。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不計東路原來的百姓,連王鬥救回的難民,這些年流入的災民,新增口數達二十三萬多。如果按王鬥原來的屯田方式,這些人全部轉爲軍戶,每戶分田五十畝,需要的土地超過250萬畝。

似乎整個東路加起來,都沒有這麼多耕地,也沒有那麼多耕牛。

在民政司大使張貴煩惱時,五月初三日,司內書吏葉惜之向他獻營田之計,張貴眼前一亮,連忙眼巴巴趕來向王鬥獻策。

“下官認爲,東路各地屯田,可初設營田之制,集體授田。種子、農具、耕牛均由官府供給,所收糧食全部入官,屯戶按月發給口糧。如此,各屯人力耕牛集中使用,就沒有農具不足等憂慮,也可增加屯田效率......”

“效率”這個詞是王鬥發明的,在麾下各官中,己經普遍使用。

張貴所說的營田,也沒什麼奇怪的,明初朱元樟軍屯,開始就是採用營田方式,孫可望治滇時,同樣設立營田之制,與後世的生產隊差不多。初期確實可以增加屯田效率,但是......

王鬥緩緩道:“只恐日後軍民懈怠,不願爲官府出力。”

不論中國百姓,還是整個人類,都有個特點,爲自己家幹活費盡心神,爲公家幹活,卻全然不肯用心。便如此時的火器製造,當時便有文人筆記談:“......不然,嘗聞東西兩洋貿易,諸夷專買廣中之統。百姓賣與夷人者極其精工,爲官府製造者便是濫惡。以此觀之,我中國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

王鬥憂慮營田之制,將來會養出一大幫懶漢,一些所謂的“聰明人”想盡辦法偷懶,帶動整個屯堡形成不良風氣。明初的營田制後來發展到按戶分田,想必也是這個原因。

張貴呵呵笑道:“將軍英明,思慮深遠,能所不能一一一一一一下官也是這想的。”

他說道:“所以,下官的營田制有所年限,也有相應的監促條例。表現出衆者,家中子弟可選拔爲軍,介時,他們退役可分取屯中田地五十畝,還有耕牛農具等,成爲自家所有,傳於子孫後世。”

“如此,爲了參軍,爲了分得田地,他們就必須勤勉幹活,有營田之優,無營田之弊。以此類推,若各堡文吏表現出衆,來日同樣可分取田地。當然,他們要改妾戶籍,從民戶變爲軍戶。”

王鬥起身踱步,看着窗外的驕陽,進入五月,天氣越來越熱了,時間過得好快。

王鬥感慨一聲,回到現實中來。

張貴說的很有可行性,現在自己治下軍戶戶籍值錢,很多民戶都偷偷改爲軍戶,這在大明別的衛所是不可想象的。特別有丁口參軍的,更是全家成爲香餑餑。

財力有限,王鬥未來只打算再編練五千軍隊,不比以前兵員的緊缺,現在治下新增人口有十幾萬適合當兵的人。僧多粥少,爲了搶奪這五千兵額,東路各處己是暗流涌動。

王鬥完全有資格挑挑撿撿,張貴之法如果實施,來日爲了當兵,爲了家口未來的田地,治下軍戶,會努力工作,努力作戰。最大的利用了這些新軍戶的價值。

以張貴的腦袋,想必想不出這麼精謀深遠的策略,王鬥腦中閃過葉惜之昂揚的身影。

而張貴提出的,屯內文人要分取田地,必須改變自己的戶籍身份。讓王鬥意示到,自己這個集團己經形成生命力,開始有自己的思考,主動提出方法維護團體的利益,並排斥團體外的各種勢力。

這種變化是好是壞,王鬥需要靜觀其變。

初五日,王咋批覆了張貴的文案,贊同了他的營田之制,初七日,東路轟轟烈烈的大屯田開始。

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設立屯堡,開墾荒枷...雖說王鬥不再建立各堡的堡牆,但屯田所需的錢糧仍是天文數字。初期最少一年內,幾十萬百姓需要王鬥養活,這負擔可說非常沉重。

東路各處庫存銀錢糧米不多,便是搶回不少糧,王鬥庫房內,糧米也不到四十萬石。二十幾萬百姓需要的口糧能維持多久,極爲難說。更不要說餘者所需要的種種花費了。

麾下與外人眼中,王鬥便如積財童子,源源不斷地變出糧米,其實王鬥是有苦難言。

好在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王鬥不但奪回大量糧米,奪回銀兩,牛馬也不少,還有緞匹數千匹。

耕牛現在勘勘夠東路百姓使用,不過幾年前,王鬥經賴滿成提醒,冉白了母牛會生小牛的道理。兩年過去,原來保安州的兩千多頭耕牛,己經誕下小牛好幾百頭。

此戰自己奪回耕牛不少,等它們繁衍起來,自己不必再爲耕牛之事煩憂。

同樣的,自己奪回豬羊者衆,未來繁殖小豬小羊,作爲肉食.可以很好緩解麾下軍民對糧食的需求。只是獸醫是個問題,雖然畜場在各地收容了不少人才,但相關人才還是缺乏。特別優秀的牛綰馬綰缺失。

思前想後,最後王鬥決定,緞匹除了留一部分普通布料制軍衣外,餘者絲綢、貉狐豹虎等皮什麼的全部賣了。還有馬騾,內中除了種馬,幾千匹戰馬留下,還有一部分騾馬留下外,餘者也全部賣了。

王鬥當然不會傻得收銀子,糧食,鐵料,布匹,油鹽醬醋,木料,棉花等物都可以等價交換。馬騾等物,優先向保安州的軍民出售,他們每戶都有田地五十畝,交取賦稅,除去自己的口糧吃喝後,家家戶戶都有一些存糧。

特別這些年他們家中子弟從軍,分賞不少,頗有積蓄。分下的銀兩,他們以並多去買糧買物,積存更多。正好,用這些馬匹向他們交換糧食,多少穩定一些物價。

當然,爲了保持境內百姓的艱苦樸素作風,那些絲綢,貉狐豹虎等物,王鬥並不打算在東路銷售。

除此之外,王鬥手中有大量銀子,打算尋一些可靠的商人,大規模向路外購買糧食貨物。

老白牛:

有書友提到明朝守備官品問題,與清季不同,大明各將多以衛所官員充任,所以品級是看他在衛所中官位如何。明末衛所官不值錢,所以充任守備,少部分是衛指揮使(正三品),大部分都指揮企事的級別(正三品)。

說守備正五品級別,百分百不可能,那只是千戶之類,充其量任個防守,管個四級小堡,就是以前王鬥管的舜鄉堡。一等鎮城,二等路城,三等堡城(衛城),四等小堡(千、百戶之類的單位),五等火路墩。

第728章 甲五號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784章 算計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822章 末日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619章 野心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57章 原則第271章 整編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365章 對付王斗方法第615章 淒涼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514章 破陣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636章 淹沒第779章 絕望第801章 盡出第551章 說服第447章 土袋第63章 伏擊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568章 完善第521章 落幕第90章 女營第668章 緩衝第34章 首戰之威第786章 大略第6章 狼煙第385章 定計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75章 新編第590章 希望(下)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316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247章 血海下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69章 歸化司第246章 滿江紅第786章 大略第767章 傾國第524章 心中的文明第760章 馳檄第384章 得知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67章 扮象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686章 溫疫論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553章 血河(中)第485章 遇敵第76章 法與情第44章 變化第516章 合圍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76章 法與情第92章 定點排尿第22章 小人多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759章 陌生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552章 責問第485章 遇敵第75章 新編第111章 佈陣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279章 強攻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698章 事故第550章 決斷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481章 豪傑王者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795章 力量第202章 哨探第489章 密信第532章 反響第148章 免稅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75章 新編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668章 緩衝
第728章 甲五號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784章 算計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822章 末日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619章 野心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57章 原則第271章 整編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365章 對付王斗方法第615章 淒涼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514章 破陣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636章 淹沒第779章 絕望第801章 盡出第551章 說服第447章 土袋第63章 伏擊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568章 完善第521章 落幕第90章 女營第668章 緩衝第34章 首戰之威第786章 大略第6章 狼煙第385章 定計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75章 新編第590章 希望(下)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316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247章 血海下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69章 歸化司第246章 滿江紅第786章 大略第767章 傾國第524章 心中的文明第760章 馳檄第384章 得知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67章 扮象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686章 溫疫論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553章 血河(中)第485章 遇敵第76章 法與情第44章 變化第516章 合圍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76章 法與情第92章 定點排尿第22章 小人多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759章 陌生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552章 責問第485章 遇敵第75章 新編第111章 佈陣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279章 強攻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698章 事故第550章 決斷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481章 豪傑王者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795章 力量第202章 哨探第489章 密信第532章 反響第148章 免稅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75章 新編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668章 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