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哨騎

“韃子的舉動很奇怪,他們這樣子,是要攻下錦州,還是不攻下呢?”

錦州東有木葉山,西有東、西紅螺山,西南有杏山,東南有乳峰山,又東有大淩河、小淩河。紗帽山與普陀山在錦州城西面與西北面十餘里處。

此時在普陀山衆林中,正有幾個靖邊軍尖哨營的夜不收,舉着千里鏡,對着山下的錦州城眺望。

有感錦州之事的詭異,王鬥調動大量夜不收,對當地進行詳細的偵探,沒有足夠的情報支持,他向來不會輕舉妄動。

早在黃土嶺之戰前,就有大量夜不收,在尖哨營主將溫達興的帶領下,一股股的散往錦州四面偵察。他們越過小淩河,女兒河,大淩河,活動範圍廣泛,錦昌堡、沙河堡,大淩河堡,義州各處,都是他們偵察的對象。

不過相對以往的戰事,此戰幾十萬大軍盤據狹窄地域,活動的範圍空間不免小了一些,而且危險性更大了,因爲清軍對明軍哨騎,特別針對靖邊軍的夜不收,加強了捕殺力度,己經相繼有多個靖邊軍夜不收陣亡。

此時這些夜不收,個個打扮有若當地百姓,只在內中穿了鎖子甲,並小心翼翼的,不讓千里鏡的反光,暴露了自己的所在。

這些都是血的教訓,曾有尖哨營的兄弟,因爲在陽光下舉着千里鏡眺望,結果被韃子的巴牙喇哨騎察覺,最後寡不敵衆戰死。連屍首都搶不回來。所以尖哨營總結經驗教訓,不在陽光下眺望,儘量身處陰暗之所,也要避免千里鏡被光照到。

普陀山有關外第一佛山之稱。範圍廣大,奇洞怪石不斷,可容藏身之處極多,不過這些夜不收仍然謹慎,山下不遠就是韃子的大營,可謂衆敵環繞,若身處虎穴龍潭,由不得衆人不小心。

而且因爲白日裡錦州四面敵騎奔騰。他們都是晝伏夜出,儘量在晚上行動。

說話的是尖哨營千總龍二,從遼東歸來時,因爲他的軍功。他從原來的把總榮升爲千總,而且還被獎賞了功勳值二百點,若換成土地,就是塞外良田二百畝。

他的身旁,還有夜不收隊官餘貓兒。同樣的,餘貓兒因隨龍二哨探遼東,也獲得軍功,從甲長升爲隊官。賞下大量的功勳,往日這個盧象升督標營的家丁。己經成爲非常合格的靖邊軍夜不收。

餘貓兒身旁,還有新入靖邊軍夜不收不久的軍士錢海。他穿了一件破舊的棉襖,頭戴折上巾,看他打扮,就若遼東本地一個窮苦的農民,沉默,毫不起眼。

他靜靜地依在一顆大樹旁,消瘦的身體似乎與樹影合爲一體,顯然深明出哨的訣竅。

再看他們旁邊的夜不收,個個皆是如此,其實靖邊軍夜不收的軍服便是短身深紅罩甲,不着臂手,以快捷輕便爲主。不過若是出哨,這身打扮不免醒目,加大了暴露的危險,所以若不是陣前哨探,外出的夜不收們,個個都會喬裝打扮一番。

山下就是韃子大營,衆人都很小心,各匹馬的馬嘴都上了嚼子,四蹄用布包裹。老規矩的,每個夜不收,都擁有三匹戰馬,使得他們的機動性極爲強悍,靠着衆多優良的馬匹,在遭遇大股敵騎時,他們往往也可以逃出生天。

他們是靖邊軍擁有最多馬匹的兵種,其實一個合格的騎兵,同樣需要三匹戰馬,一馬主用,二馬備用。王鬥很想爲自己的騎兵營,每人裝備三匹戰馬,不過如此一營的騎兵,就需要戰馬一萬匹,目前來說,也不是他養得起的。

龍二半蹲在一塊大石旁,使得大石的陰影,將他整個人包裹,他舉着千里鏡,機謹地對着山下眺望。

往山下看去,小淩河彷彿一條布帶,蜿蜒鑲嵌在南面的褐黃廣袤原野之間。

在小淩河的南岸,是錦昌堡。

小淩河北岸,錦昌堡的西北方位,普陀山南面腳下,又是沙河堡。

而從普陀山往東面看去,十幾裡外,就是錦州城。錦州位於後世的古塔區位置,離龍二這塊地方並不是很遠,從千里鏡處看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那邊的情形。

千里鏡中,似乎無邊無際,潮水般的清騎正朝錦州城猛攻。

火炮的聲音,攻城方與守城方的喊殺聲音,便是遠在山上,也隱隱可聞。還有密密麻麻的清兵跟役,正從錦昌堡與沙河堡進進出出,來回的運送輜重車馬。

小淩河入沙河堡,經錦州城西南面這一段,雖然有所幹涸,不過也不是人馬可以涉水而過的,就見錦昌堡那一段,跨越小淩河兩岸,密集地撘建着浮橋,橋面上,盡是蟻羣般的人流。

在龍二看來,清兵攻打錦州城,雖然聲勢浩大,而且攻勢猛烈,不過他隱隱覺得,他們似乎又未盡全力。

這些天,他還觀察到,普陀山西面的大勝堡,大福堡清騎,都源源不斷的彙集到錦昌堡,沙河堡一帶,幾堡的守軍,盡撤一空。黃土嶺之戰前,龍二曾哨探過那邊的幾堡,每堡至少都有幾千兵馬防守,現在撤之一空,是什麼意思?

雖然他們出哨的人員只管收集彙報,內中的懸機都有專人分析,不過龍二還是忍不住琢磨內中韃子的意思,而且他還觀察到,錦昌堡的韃子兵,與白廟堡的韃子兵聯絡頻繁,這內中看來有陰謀啊。

“韃子有什麼打算,最好抓幾個活口來問問。”

龍二這樣想,只是相比以前,現在韃子活口不好抓了,他們哨騎時都是成羣結隊,落單的韃子兵幾乎不見。

這讓靖邊軍的情報獲取,艱難了許多。

……

“這次一定要哨探到白廟堡的具體情報!”

策在馬上時,謝一科這樣想到。

此時他帶了一隊的靖邊軍夜不收,正奔馳在大興堡通往女兒河的原野上。

蹄聲轟隆,雖然一行才五十人,不過每人三匹馬,還多是驃肥戰馬,蹄聲擊打在黃土地面上,造成的聲勢卻不小。

這一帶地勢平坦,偶爾有一些丘陵,也非常平緩,沿途過去,不時可見一些細小河流,不過大多幹枯了,鐵蹄一衝而過,踏在淺水上,嘩嘩作響。

此時己是酉時,離天黑還有段時間,對謝一科來說剛好,到達女兒河邊上時,正好要天黑了,可以趁黑摸過河去。沒辦法,韃子兵在女兒河兩岸,戒備太森嚴了。若是大白天的,根本避不開韃子兵層出不窮的哨騎。

他們甚至沿着女兒河一直往上戒備數十里,還佈置了大量的獵犬,讓明軍的哨騎,想從上游包抄也不行。當然,明軍哨騎,也不是不可以再往上上上游包抄,不過也未免包抄得太遠了。

因爲清兵戒備森嚴,爲偵察白廟堡的情報,靖邊軍夜不收們,己經摺損了多員人手,每每讓謝一科想起來,都心下大恨,所以他決定親自出馬。

這段時間,他多待在大興堡之內,這大興堡除了遼東本地兵馬外,還有一部分前屯衛總兵王廷臣的新軍,城堡再往南不遠,就是五道嶺山地。

與靖邊軍的長嶺山防線一樣,五道嶺諸地,也設立了立體式的上下三道火力打擊防線,曹變蛟與王廷臣麾下新軍,留守山嶺。

謝一科性子活躍,喜好交友,在大興堡這段時間,可謂與當地守將打成一片。當然,也有謝一科是靖邊軍將官,更是忠勇伯小舅子,衆人刻意交好的緣故。

他出堡來時,堡內的守將還熱情相送,臨行前,還招待了謝一科等人一頓豐盛的晚餐。

衆人出堡後,一路行去,四野蕭條,曠野上很少見到人煙,一股淡淡的淒涼,迎面而來。

其實錦州之戰開打前,從大興堡到女兒河地帶,也算是屯堡密集,畢竟這一帶土質優良,四處還有多條河流,飲水灌溉都很方便,只是幾十萬人的大戰一起,各堡的軍戶,都不得不避到各大堡中去,這些屯堡,就暫時廢棄了。

各人經過這些莊堡,很多地方只餘殘屋斷牆,四周茫然寂靜,寥無人跡,似乎謝一科他們,是這天地原野間僅存的活物。

不過謝一科沒有那麼多感慨,駿馬奔馳時,他的心情快美,啊,這纔是自己喜歡的生活,緊張,刺激。

此時隨他哨探的,雖說只有一隊人,不過這幾十人中,內中卻有多員夜不收官將,可謂官多兵少。

溫達興整個尖哨營,也不過六百人,分爲三個千總,謝一科雖然是千總,也不過管二百人。此時隊中除了他這個千總外,還有一個把總馬子仁,卻是崇禎九年時,曾與他一起哨探的夜不收。

想想命運極爲奇特,當年謝一科爲隊長,帶着溫達興,李有德,黃國庠,馬子仁等人出哨。

轉眼幾年過去了,溫達興成了尖哨營的主將,謝一科反成他的部下,馬子仁也升爲把總,在謝一科迴歸尖哨營後,又重歸他的麾下。遺憾的是,當年同一隊的兄弟,黃國庠、李有德等人都戰死了。

第一次哨探的兄弟,各人官運命運大不相同。

第761章 眼熟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249章 看誰狠!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613章 銃劍,刺第66章 排槍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462章 神機箭第79章 示範第561章 分錢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585章 軍工廠第687章 敬意第7章 白甲第103章 登城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280章 破營第270章 合兵第622章 在哪裡?第662章 思想第36章 你是兵,他是賊第769章 戰略第50章 銀秤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279章 強攻第143章 鬧餉第735章 紅眼第781章 騙局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424章 出征第70章 舊日上司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446章 血路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342章 所見、所聞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666章 騷動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90章 女營第623章 痕跡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790章 監國第801章 盡出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686章 溫疫論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714章 議所向第628章 凹凸陣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692章 到西安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619章 野心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817章 光復第760章 馳檄第19章 盤點第33章 飛槍第759章 陌生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719章 潼關第114章 騎射第382章 勝利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771章 人心第421章 陳九皋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614章 空城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752章 憂慮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488章 致意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06章 兩截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517章 後路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16章 小小心思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10章 分銀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713章 崩潰
第761章 眼熟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249章 看誰狠!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613章 銃劍,刺第66章 排槍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462章 神機箭第79章 示範第561章 分錢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585章 軍工廠第687章 敬意第7章 白甲第103章 登城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280章 破營第270章 合兵第622章 在哪裡?第662章 思想第36章 你是兵,他是賊第769章 戰略第50章 銀秤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279章 強攻第143章 鬧餉第735章 紅眼第781章 騙局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424章 出征第70章 舊日上司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446章 血路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342章 所見、所聞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666章 騷動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90章 女營第623章 痕跡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790章 監國第801章 盡出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686章 溫疫論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714章 議所向第628章 凹凸陣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692章 到西安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619章 野心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817章 光復第760章 馳檄第19章 盤點第33章 飛槍第759章 陌生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719章 潼關第114章 騎射第382章 勝利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771章 人心第421章 陳九皋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614章 空城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752章 憂慮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488章 致意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06章 兩截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517章 後路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16章 小小心思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10章 分銀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713章 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