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雌雄

沉吟一會,王鬥問道:“紀軍門,朱軍門等,他們在做什麼?”

身旁鐘調陽笑道:“盡在懷來城內,忙着與朝廷打嘴仗呢。”

他佩服道:“大將軍拋出一部財帛誘餌,吸引了朝野上下注意,連言官們,都忘記攻擊我等了。”

王鬥笑了笑,他拋出二百多萬兩銀子的財富,自然有自己的目的。

雖說各大家抄家所得,就算自己全部吞了,各方也無可奈何,不過若是全部吞了,不免千夫所指,拋出一部分財帛誘餌,則可以轉移目標註意。

果然如王鬥所料,不知多少人,盯上了這部公開的抄家財富,從地方到中央,人人搶破頭。

衆人多少知道王鬥性格,知道被他吞入肚中的財帛,除非他自己願意,否則一兩銀子也掏不出來,不過公開的這部分銀兩實物,則可以大家分分。

衆人也知道,這是王鬥擺出的陽謀,就是要衆人爭搶,甚至產生矛盾,轉移集中在他身上的火力,不過皆是心甘情願中計,畢竟,財帛動人心嘛。

千里做官只求財,從古到今,關於這點,可有絲毫改變?

爲了錢財,便是大男人變身市井潑婦,也無關緊要。

關於抄家財富的搶奪,除了各人的私心分潤,主要就是宣大與朝中的矛盾。

宣大地方該留存多少,應上繳朝中多少?這是各人反覆爭奪的焦點。

目前看來,大明各處,支持中央者衆,隨便想想就知道,財帛上繳朝廷,別的地方,總有機會分享。留在地方,則被宣大地方官自己分了,各人一兩銀子也得不到。

面對強大的壓力。這段時間,幾個軍門就是在懷來城內拼命寫奏摺爭辯,每天奏疏來來往往,只累壞了那些傳遞塘報之人。

還有他們好友門生相助。眼熱敵對之人反對,朝野上下,可謂熱鬧無比。

駐於宣府鎮城。宣大督糧郎中朱敏泰,也坐不住了,慌忙從鎮城趕來,他雖然與紀世維交好,不過他代表戶部,需要對新任戶部尚書倪元璐負責,不免與宣大地方官產生矛盾。

當然。共同對外是一點,爲了已鎮中的利益,三鎮巡撫,朱之馮,蔡懋德。衛景瑗之間,也免產生一些衝突。

哪鎮該留下的錢財多些,哪鎮該少些,三人都是爭執不下,更不敢退讓,畢竟,三人代表的,都是鎮內軍民百姓殷切希望,處於下風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爭執不下時,難免要讓宣大總督紀世維調解,不知不覺間,在三人間,他威望提高不少。

因爲朱之馮有宣府鎮鎮守太監杜勳相助,目前來看,朱之馮在三鎮中略佔上風。

杜勳往日與朱之馮不合,這次這麼熱心相助,自然是看上其中好處。

對岳父大人這次大力相助,王鬥是記在心裡的,往日紀世維在陽和城任職艱難,便是手上無兵無財之故,眼下的大明,誰手上有錢,誰就能大聲說話,所以王鬥打算資助一二。

公開的抄家帳本,現銀二百多萬兩,陸續還會有一些實物,這部分財帛,不管衆人如何爭,最終,還是要留下一部分給王鬥,這是官場明面上的潛規則,不論王鬥私吞多少,這部分錢,是不可不留的。

這部分錢物,王鬥打算留給紀世維,不但更增自己爲國爲民的呼聲,也可,更好達到自己目的。

有了錢物,紀世維要做什麼事都便利多了,也可趁其整治督標營,招募將士時,安排一部分靖邊軍進去,更好地控制陽和周邊。

岳父是宣大總督,這點必須好好利用,打着他的名號,很多事情,都可以名正言順,理直氣壯的進行,此後王鬥將韜光養晦,專心經營宣鎮與塞外,很多事情,假他人之手進行更好。

當然,對宣府鎮外的軍隊插手,只能如此了,陽和城是宣大總督駐地,還好,但若插手大同鎮與山西鎮的軍事,則可能引起周遇吉,王樸等人的反感,還有警惕,所以使用商行方式便是。

除了公家帳面,王鬥不會直接給紀世維私人送錢,以他略有些軟弱的性子,到他手中的銀子,肯定直接被他的族人,子女等瓜分了,還助長了他們的貪慾,紀仲崑就是前車之鑑。

想要獲得好處,可參與隨後各家抄沒的田畝,宅院,商鋪等拍賣,這內中好處,也是龐大無比。

不但對紀家,對三鎮巡撫,還有諸多可以拉攏的官商,皆盡如此。

朱之馮,衛景瑗等人,可能不會接受王鬥明面上的打點好處,但他們的老婆呢,孩子呢?家人呢,族人呢?能接受低價田地,宅院,商鋪等拍賣好處嗎?

不知不覺,他們身邊人,就被王鬥拉攏了。

大批宣大地方官將,還有外間一些官員商人,同樣不能抗拒這種好處。

總之,王鬥吃肉,他們跟着喝湯,不知不覺的,一個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又圍繞在他的身邊。

……

臘月二十日,除少部分,大部分兵馬都回到了東路,王鬥在榆林堡終於有了動作,集合大軍,下令轉往舜鄉堡祭拜。

此次祭拜,規模更大。

因爲楊國柱,王樸等人,還有宣大總督紀世維,宣府巡撫朱之馮,山西巡撫蔡懋德,大同巡撫衛景瑗,宣府鎮守太監杜勳,宣大督糧郎中朱敏泰人等,連同諸多前來祝賀王鬥生日的官員心腹,都有參與。

祭拜場面,讓衆人大開眼界的同時,很多人若有所思,此次遼東大戰,靖邊軍傷亡頗多,然家屬雖然悲痛,軍民百姓士氣不失,或許,這就是靖邊軍強悍的原因之一。

褒忠祠的設立,完善的撫卹制度,讓將士們可以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怪不得靖邊軍百戰百勝。

祭拜後。大軍先轉往永寧城軍營,然後纔是給將士們放假,迴歸家裡。

回到軍營後。出征的分賞會立時下來,各人軍功,早已經全部統計出來,一一覈對完畢。將士們將帶上豐厚的收穫,回去與家人團聚,全部過個好年。

當然。現今功勳值深入人心,除了一些乙等軍,可能大部分將士,都會選擇功勳,不再接受錢糧分賞。

有消息傳出,過了年後,全軍會迎來大規模的田園林地分賞。很多東路的百姓,也在樂滋滋的盤算,自家的兒郎,到時會分到多少的土地,草場。礦山等。

而且這次將士歸家,與往年不同,他們將全部,穿着量身定做的軍裝禮服回家。

早在四月,後勤司奉王鬥之令,就爲全軍制做禮物,這麼長時間過去,早已一一準備完畢。

禮服分春夏季、秋冬季,甲等軍與乙等軍,每人兩套。

這也標誌着靖邊軍,與餘部明軍截然不同開始。

畢竟大明除了文武官員,至少各有四套服飾外,普通士兵,哪有這些?

戰死的將士,同樣有禮服分下,與他們的武器盔甲一起,可以傳給自己的家人子女。

……

二十二日,王鬥率大軍迴歸永寧城。

與大軍隨行的,有紀世維、朱之馮諸人,王鬥生日大宴,定在二十六日,他們都是前往祝壽的,此外還有楊國柱,王樸,李雲曙人等,他們讓大軍歸鎮,自己則帶着一部分親衛親將留了下來。

南山路參將俞桂,打着賀壽的名義,也策馬行在人羣中,王鬥等這些時間,住在堡內,他極力巴結,不是沒有收穫。

王鬥已經許可他,可在張家口,左衛城,右衛城等處,以優惠的價格,購買一些店鋪。

所以,這段時間,俞桂極力籌措資金,同時準備向東路錢莊,貸款一部分。

一夜北風吹,這日,天空卻飄下了鵝毛般的大雪,清寒之氣襲人,不過大軍,順着平坦的官道,卻是好走,加上沿途道路有人管理,撒上細沙,更加好走。

沿途過去,一個又一個屯堡,雞犬相聞,幾年下來,更加熱鬧了。

快過年了,屯民們,都穿上新衣,大軍過時,他們不分男女老少,密密站在官道兩旁,歡呼迎接。

辦有持劍證的,更帶着兵器,大軍過時,拔出他們的刀劍斜指,向大軍行執刀禮。

看着滿臉歡笑,迎接的民衆,王鬥策於馬上,含笑向衆人揮手。

他心中溫暖,看着歡笑的人流,一切,都是值得的。

沿途的情景,讓朱之馮,蔡懋德等人驚訝,民衆的真心熱情,也讓他們嘆息,古人言的簞食壺漿,就在眼前真實發生,豈能不感慨?

紀世維心中滿意,不時撫須點頭。

王樸與李雲曙人等,也是看得羨慕,他們在鎮內,大軍過處,民衆雖說不會如避蛇蠍,但也漠然恐懼,如眼前的軍民一心,有如骨肉兄弟,那是決無可能的。

大同巡撫衛景瑗,臉上帶着微笑,其實心中凜然,他想起,自己看過遊歷學士的遊記,所言東路種種,那時還覺誇大虛言,此時見到,卻覺他們說的皆是保守。

他心想:“東路繁華不言,然無分男女,不分老幼,皆制度井然,確如人云,鬥若登高一呼,數十萬強軍在手,怪不得諸公無計可施,吾等,該當如何?”

二十三日,大軍到達永寧城南門,更是迎接人流如潮。

不過,除了紀世維等被安排進公館歇息,王鬥等人,暫不歸家,而是從城西轉往軍營。

軍營內除了哨騎與傳令兵,軍官緊急之事,除王鬥外,餘者人等盡不得騎馬,不過王鬥也常常以身作則,不在軍營內騎馬。

到了兵營前,王鬥跳下馬,呼了口氣:“總算,到家了,這一出戰,又是半年。”

衆將皆是感慨,是啊,每次出征,至少都是半年,人累,心也累,總算可以好好休息了。

高史銀一笑:“桀桀,回到家後,老高我要在酒缸內洗澡。下面架着火,熱呼呼的,邊洗邊喝。想想就痛快!”

溫方亮笑道:“高兄弟,我不敢想象,你洗了澡後,那酒水。還能喝嗎?”

“再說了,小心不注意,被燙熟了。”

衆將皆是大笑。

鍾顯才白淨的臉。被寒風吹得青腫,裹了裹自己的披風大氅,看王斗的臉,同樣被寒風吹得青紫,有些心疼的道:“這天寒地凍的,大將軍可辛苦了,趕緊進營吧。小心凍壞了身子。”

王鬥怕冷,不但是衆將,鍾顯才也知道的。

高史銀嘖嘖道:“小鐘兒越來越知道體貼人了,老高我也冷,怎麼不關心我兩句?”

鍾顯才白了他一眼。高史銀不以爲意,仍然嘻皮笑臉。

王鬥微笑道:“沒事。”

他大步進入軍營,衆將跟上。

餘者將士,依着軍伍,也是浩浩蕩蕩入營,看鐘顯才走在身旁,王鬥略一沉吟,對鍾顯才道:“顯才,此次回到東路,你要做好肩負重任的準備!”

鍾顯才一愣,隨後明白王鬥之意,咬了咬下脣,說道:“大將軍怎麼安排,末將就怎麼做。”

王鬥點點頭,拍了拍鍾顯才的肩膀,加快了腳步。

鍾顯才身子一顫,停在了當場。

韓朝與溫方亮人等,經過鍾顯才身旁,都對其笑道:“恭喜鍾兄弟了。”

他們自然知道,大將軍說的話意思,很多人心中羨慕,高史銀也是滿臉豔羨,他大搖大擺過來,重重在鍾顯才肩上一拍,叫道:“恭喜小鐘兒了,看來到了年後,你就是……”

說着話,就見鍾顯才一把拍開他的手,怒道:“幹什麼,動手動腳的。”

大哼了一聲,大步追着王鬥去了。

高史銀的手,停在空中,看衆人竊笑看來,他尷尬道:“衆兄弟生死相依,拍一下有什麼?便是摟摟抱抱,也屬正常……這個小鐘兒,越來越怪了,莫名其妙……”

溫達興走在人羣中,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二十四日,大批歸家的靖邊軍將士,在東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就見這些將士,穿着新發的,靖邊軍禮服冬裝,個個頭戴三山帽,皆着曳撒樣式的右衽緊身袍衫,腳穿氈靴,彆着腰刀,掛着解首刀,還有與之相對應的斗篷披風。

這些服飾,普通的軍士,個個爲棉麻布料,甲等軍棉料多些,軍官們爲錦衣,以不同顏色與包邊,區分各營。

大明服飾的絢爛悅目,本來就達到中國幾千年的巔峰,靖邊軍的禮服,更加突出這一點,大氣,華美,幹練,銳氣,又帶着一些殘酷的美,再配上腰刀作爲儀刀,真是英氣逼人。

回鄉時,不論甲等軍或乙等軍,也人人發下一匹馬,遼東與塞外之戰,繳獲馬匹頗多,不論以後如何分配,眼下讓衆軍士,人人騎上馬兒,衣錦歸鄉再說。

鮮衣怒馬,大量的賞賜包裹,衆將士回家的那一刻,不知引起多少人的驚歎與羨慕,東路想加入軍隊的小夥子,再次達到高峰。

前來永寧城的楊國柱,王樸,李雲曙等人部下,個個看得眼熱不已,這纔是軍人應有的尊榮啊。

看着這些精神抖擻,盡顯軍人英武之氣的將士,衛景瑗等人,唯有一聲嘆息。

……

“啊哈,娘子,爲夫回來也。”

謝一科一路顯擺的回家,儘可能的,從多方位的,向旁人展示身上的服飾。

回到城巽隅,承恩坊自己的宅院,他推開門,猛地大叫一聲。

院中,他妻,楚小娘子,寶貝兒子謝天帝,正在忙什麼,看到謝一科,楚小娘子雙目含淚,叫道:“官人。”

隨後顧不上矜持,撲了上來。

謝天帝也是蹦蹦跳跳過來,大叫道:“爹爹,爹爹。”

抱住妻子與兒子,猛然的,謝一科雙目一紅。

永寧城某處,看着泣不成聲的高凌霜姐妹,溫達興歡喜的同時,看看美豔的姐妹二人,又看看自己空蕩蕩的右臂,嘆了口氣:“唉,以後只能在下面了。”

溫方亮回到家中,正妻與大堆的妾室迎了出來,一時間鶯聲燕語,還有大堆的兒女圍過來,溫方亮歡笑着,忽然他一愣,什麼時候,自己又多了幾個子女了?

隨後他回醒過來,臨出征前,正好有幾個妾室懷孕,轉眼半年過去,她們都生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鍾顯纔回到自己的宅院,大門處,等待着一個溫柔似水的女子。

她年在二十多,穿着樸素簡潔的青色背子,烏黑柔順的頭髮,隨意挽了一個髮髻,身姿修長妙曼,臉型精緻柔和,特別雙目清澈,典型的古代仕女形象,卻是辛莊李家之女李雲蘿。

原本李家爲了拉攏王鬥,準備讓王鬥聚其爲妻的,不過當時王鬥稱其只能爲妾,李家大怒,這事情,也就放下了,後來王鬥越發發展,又經種種事情,他們就是後悔,讓李雲蘿爲妾也不可能。

所以退而求其次,他們就將主意,打到王鬥身旁各將身上,看來看去,鍾顯才比較合適,起初,李家有點擔憂,王鬥可能不高興。

不料王鬥不以爲意,也很願意爲鍾顯才做這個媒,於是,幾年前,李雲蘿成爲鍾顯才妻子。

只是幾年下來,二人並無一男半女,所以此時李氏身旁,有了一大羣半大的男孩與女孩,卻是這些年,鍾顯才認養的義子與義女,大部分,都是孤兒營的蔚州籍孩童。

見鍾顯才下馬,李氏等人眼中,皆盡露出歡喜之色,李氏含笑道:“將軍回來了?”

服侍鍾顯才下馬,一干義子義女,都規規矩矩行禮,口稱:“爹爹。”

對鍾顯才上下打量一陣,李氏抿嘴一笑,說道:“將軍穿着這服,真是英武非凡。”

鍾顯才咳嗽幾聲,神情有些靦腆,二人攜手回到大堂,鍾顯才與幾個義女義女說了會話,考較了一會他們功課,又拿出自營內購買的精美糕點給他們吃,衆小孩歡呼而去。

二人再回到內屋,關好門,鍾顯才舒服地伸了個懶腰,撅了撅嘴:“憋死我了。”

李氏又溫柔一笑,看着鍾顯才道:“素素姐,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

爲其,將頭上的三山帽取下,將一拉,如雲的秀髮披散下來。

又服侍其解開外衣,從內裳內拉出一根布條,立時鐘顯才,不,鍾素素的胸脯,變得鼓脹高聳起來。

其,卻是女兒身。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來到銅鏡前,看着鏡中的自己,鍾素素苦惱地道:“我如何不知,只是,怕衆兄弟如何看我?大將軍如何看我?”

她說道:“當年逃出家,爲了活路,與流民加入大將軍的軍伍,只爲了活命,未想,這官越做越大……”

她撅起嘴,帶着哭腔:“妹妹,我好怕,給大將軍帶去不詳……”(。)

第618章 方向第759章 陌生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78章 火銃改進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487章 血肉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743章 南門第653章 報紙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757章 準備第784章 算計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447章 土袋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739章 對策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388章 哪來的官兵?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74章 雄心第310章 隱患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408章 歸家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647章 情報第39章 水車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590章 希望(下)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28章 列隊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43章 形勢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818章 碾壓第612章 勝利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175章 馬上風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58章 吃驚第247章 血海下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41章 春耕第497章 威力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544章 優勢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795章 力量第363章 傳奇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743章 南門第74章 雄心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58章 吃驚第613章 銃劍,刺第108章 小堡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615章 淒涼第808章 拉開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627章 嚴峻第524章 心中的文明第69章 成親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742章 過溝第114章 騎射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641章 自盡第490章 序幕第363章 傳奇第417章 舉措第804章 六部分第79章 示範第657章 宣統第390章 伏擊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478章 雞蛋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80章 激勵第725章 洪流第736章 煉獄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498章 隔河炮戰(4)第145章 處決(下)第653章 報紙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99章 不屈
第618章 方向第759章 陌生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78章 火銃改進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487章 血肉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743章 南門第653章 報紙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757章 準備第784章 算計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447章 土袋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739章 對策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388章 哪來的官兵?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74章 雄心第310章 隱患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408章 歸家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647章 情報第39章 水車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590章 希望(下)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28章 列隊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43章 形勢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818章 碾壓第612章 勝利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175章 馬上風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58章 吃驚第247章 血海下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41章 春耕第497章 威力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544章 優勢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795章 力量第363章 傳奇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743章 南門第74章 雄心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58章 吃驚第613章 銃劍,刺第108章 小堡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615章 淒涼第808章 拉開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627章 嚴峻第524章 心中的文明第69章 成親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742章 過溝第114章 騎射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641章 自盡第490章 序幕第363章 傳奇第417章 舉措第804章 六部分第79章 示範第657章 宣統第390章 伏擊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478章 雞蛋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80章 激勵第725章 洪流第736章 煉獄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498章 隔河炮戰(4)第145章 處決(下)第653章 報紙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99章 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