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

崇禎十四年七月,入援大軍過了山海關,進入遼東廣寧前屯衛地界。

走在這塊土地上,一般荒蕪蒼涼的感覺迎面而來,內中還有難以言說的悲壯豪情。自萬曆年起,多少雄軍來到此處?他們前仆後繼,不斷倒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屍骸,就埋骨於此。

蒼涼神秘的遼東地區,祖輩在這裡演繹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這片蒼涼的大地啊,流了太多忠義將士的血。

遼東,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望無際的黑土地,不過那只是在遼中,不是這塊狹長的遼西山地。而且冷冰河時期,也無所謂黑土地,怪不得清國佔據遼東大片土地,也無法養活自己的國民,不得不接連入關劫掠。

一進入遼東,給王鬥印象最深的,就是此地墩臺之多,遼西丘陵山地起伏,建立煙墩優勢得天獨厚。

遼東鎮火路墩的修築,在大明九邊各鎮也是居於首位,名副其實的三裡一墩,五里一臺。而在宣府鎮各處,只是五里一墩,十里一臺。不過到了現在,許多墩臺都荒廢了,只餘一些殘基在此。

荒廢,又是王斗的印象,境內各處堡地,大多破爛,官道殘破,真不知道每年龐大的遼餉到哪去了。

看看身旁各人,也是憤憤不平,王樸嘀咕道:“山海關、寧前一年糧餉幾百萬,就剩下這些破爛的城池?聽說遼東現在只餘八大堡?去,要是給我們宣大軍……咳,給薊鎮各處分一點,賊奴也不會常常從薊鎮,宣鎮邊牆破口而入。”

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附合道:“就是,國朝大部分糧餉扔在這。還是擋不住賊奴從別處入口。有什麼用?九邊應該一視同仁纔對,要從全局入手,不能太偏心。”

一路行軍來。符應崇與王樸打得一片,二人都覺對方脾氣甚合自己口胃,早己兄弟相稱。差點就斬雞頭,燒黃紙了。作爲神機營的將官,九邊各地,關自己何事?不過附合下,又不損失什麼,還白得一人情,符應崇精明,最善鑽營,哪又不知?

果然王樸聽到。嘀嗒得更起勁。

對二人的嘀咕,監軍張若麒聽到,只當不知。

遼東問題。其實不是簡單的偏心問題。而是內中有極爲複雜的政治及利益考量在內,便是張若麒及兵部各人。每年從中分潤多少好處?遼餉,他也是支持的。

餘鎮將官雖然抱怨不平,不過遼東各將嗓門同樣大,他們道:“賊奴幾次破口,都非從遼西進,可見遼西的將士們,守土是得力的。各鎮要找找自己原因,不要老是抱怨浴血奮戰的遼鎮將士們,免得衆忠勇將士心寒!”

王鬥也認爲關寧防線,消耗的國力財富與它的效用不成正比。

符應崇有一點說得對,財政糧餉的運用,應該從全局入手,而不是偏心一處。清兵雖然不能從遼鎮入口,但從餘鎮破口,這設立的防線,又有何用?九邊,應該是一個整體。

不過遼餉,就與士紳納糧一樣,是一個龐大的勢力及利益問題,現在也不是王鬥可以撼動的。

對王樸的抱怨,他只是聽聽而己。

東協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也聽到王樸的話,二人久在遼東,自然明白其中關竅,曹變蛟嘆道:“王將軍,這內中之事太複雜了,你還是……”

他搖了搖頭,不語。

王樸一驚,也閉口不言。

他爲人聰明,哪又不知內中關係?自己之語傳出去,傳到有心人耳中,怕到時怎麼死都不知道,還是罷了。

此後一路行軍無話,對入援大軍的到來,不論前屯衛官將,還是寧遠衛官將,都表示降重的歡迎。所到之處,鑼鼓喧天,軍戶軍士列隊歡呼,充分表示了遼東人民的熱情。

浩浩蕩蕩的援軍到來,所到之處,如強心針一般,讓遼東各地明軍,對將要來臨的戰事,都充滿信心。

崇禎十四年七月十七日,申時。

寧遠城外城,南門的永清門,城樓上的守軍,首先發現一些明軍夜不收出現在自己眼簾。

他們策在馬上,遠在數裡之外,靜靜打量自家城池,慢慢的,他們身後的騎兵與夜不收越來越多,都如先前將士那樣往己家城池張望。

援軍到了,城樓上的守軍鑼鼓打得咣咣響,大聲向城內的薊遼總督洪承疇等人報喜。

得知消息的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邱民仰,兵備道張鬥、姚恭、蔡懋德,援剿總兵左光先、山西總兵李輔明、密雲總兵唐通、薊鎮總兵白廣恩、山海關總兵馬科、遼東總兵劉肇基、遼鎮東協總兵孟道、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等人,還有無數的軍將,都急急奔上城樓,往南方興奮眺望。

就見南邊的平原上,明軍騎兵越集越多,他們一隊隊奔來,在城南數裡彙集,密密層層,前後也不知排了多少層。

再往後看去,又見旗幟如海,大股大股的步軍踏步而來,旗海中,數杆以大車拉動的大纛旗分外醒目。“萬勝!”聲中,步騎匯合,無數大軍往寧遠城列陣而來。

看他們大軍,無邊無際,浩瀚的人海,從山到海處,似乎鋪滿了大地。

援軍確實到了,還如此威勢,不說洪承疇等人哈哈大笑,便是城內的軍士軍戶們,也個個歡呼雀躍。他們潮水般的歡呼,與城外“萬勝”聲隱隱相合,形成勢不可擋的威武之音。

……

在薊遼總督洪承疇,領寧遠各官各將出城迎接時,王鬥與楊國柱、王樸、王承恩、張若麒等人來到大軍前面,也趁機打量這個聞名遐邇的寧遠城池。

寧遠,便是寧遠衛衛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清代改稱寧遠州城。到後世,又改名爲興城。明宣德三年,城週五裡九十六步。牆高三丈,有門四,宣德五年。又增築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遼東戰事起,寧遠城不斷修繕,此時城牆高三丈二尺,又雉高六尺,每門皆有甕城,上有城樓與角臺。城內有鐘鼓樓,與城牆四座城樓遙相呼應,戰起。登臨樓頂,城牆與城內景觀盡收眼底。

寧遠城牆頗有特色,當年修建時。爲使城牆堅固。大量使用不規則的城石砌築內壁,然後將壁面鑿平。所以稱爲“毛石牆”,由於石料大多就地取材,遠望其色似若虎皮,又稱“虎皮毛石牆”。

可以看出,洪承疇,邱民仰等人,對入援大軍的到來,是花了心思迎接的,他們出城數裡,鑼鼓喧天中,將各將與監軍們,熱情萬分的迎進城去。

至於入援的軍士們,則在城外紮營,連王鬥等軍,現寧遠城池內外,大軍有十幾萬之多,城內的民房官房佔盡了都堆不下。

先前到來的軍隊,如薊密各處軍,大多是紮在城外,大部分在涼風習習的山地上,如城東五里的三首山,城東北五里的螺峰山,城東北十五里的乾柴嶺,城西北八里的棗兒山,城西北的黃土坎山,摩訶羅山等等。

王鬥等人在未到達寧遠時,根據夜不收的探查回報,也決定明日起,就移營到城西北的磨盤山、九嶐山、荊條山一帶去,涼快避暑。

在軍民盛大的迎接儀式中,王鬥各人領遊擊及以上的將官,還有護衛親將們進入城池。寧遠有四條大街,當地人稱爲東街、南街、西街和北街。此城的周長及城門數、街路數均爲偶數,也算寧遠一奇。

總督行轅在內城,鼓樓西南,衆人由南門延暉門入,進入總督行轅內。

進入寬闊的大廳,就見內中,己經擺滿一桌桌酒席,飯菜非常豐盛,卻是大軍未到達之時,洪承疇己接到快馬稟報,算計各將各官到來時辰,早讓親信幕僚準備妥當迎接事宜。

看見這樣的情形,監軍王承恩,張若麒等人都表示滿意,衆人一團和氣,謙讓着一一入座。

座位安排中,王鬥身份比較奇特,他的官職軍職低於洪承疇,楊國柱等人,身份地位則高於他們,非文官,也非武官。對於這樣的尷尬局面,其實大明早己料到,早作規定,若出征在軍,與總督上首各官,平級見禮便可。

所以此時座位排列,王鬥便與洪承疇,邱民仰,王承恩,張若麒等人一桌,此外還有兵備道張鬥、姚恭、蔡懋德各人作陪。楊國柱,王樸,符應崇諸人,則與入援各大總兵,遼東各位總兵相坐。

各人麾下,遊擊對遊擊,參將對參將,一一在廳中入桌,餘者護衛等人,則有專人招待,城外大軍,也有人安排。

洪承疇還是那樣溫文儒雅,一舉一動,都有一股難言的優美風範,他身上的大紅蟒服,三絡長鬚,均修飾得一絲不亂。

或許遼東諸事讓洪承疇操心憂慮,比起崇禎十二年王鬥初見他時,洪承疇的面目越顯清癯,不過這樣看起來,洪承疇卻越發內斂深沉,一雙眼睛,充滿了故事。

洪承疇舉起酒杯站起,先對王承恩,張若麒含笑致意,又對王鬥微笑點頭,特別在王鬥身上略略停頓,隨後以帶着閩地口音的官話道:“遼東戰局,聖上憂切,夙夜祗慎。國危主憂,爲人臣子,敢不肝腦塗地?今聖恩浩蕩,王師雲集,有忠勇伯諸入援大將,亦有本鎮忠勇將官在此,更有王總監,張監軍諸公贊畫軍務,勤送糧餉,何愁東事不興,諸奴不懼?諸君,請滿飲此杯,爲我大明賀,爲將士賀!”

一番話,說得衆人心中暖融融的,皆高聲道:“爲大明賀,爲將士賀!”

所有人一飲而盡,哈哈大笑。

第7章 白甲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35章 人爲財死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342章 所見、所聞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176章 廢物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79章 裹脅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726章 登塬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514章 破陣第16章 小小心思第350章 陳永福第805章 三方第78章 火銃改進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229章 聖旨到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775章 涅槃第738章 磨坊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11章 管隊官張貴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719章 潼關第622章 在哪裡?第72章 貧窮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150章 聯姻第378章 除奸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417章 舉措第73章 文冊、工匠第577章 髒活第13章 捷報第121章 轉移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43章 形勢第783章 說服第454章 奪炮第428章 中暑第363章 傳奇第571章 譁然第381章 決戰(上)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212章 追擊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150章 聯姻第399章 忠勇伯第16章 小小心思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281章 斬殺第787章 動員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658章 構想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785章 開關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629章 過河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736章 煉獄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112章 野戰(下)第308章 傳說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621章 紅顏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612章 勝利第646章 獎賞第30章 震驚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660章 清洗第454章 驚聞第552章 責問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26章 外柔內剛第646章 獎賞第627章 嚴峻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424章 出征第13章 捷報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341章 如潮而來(上)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766章 議南遷第380章 夜襲成功
第7章 白甲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35章 人爲財死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342章 所見、所聞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176章 廢物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79章 裹脅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726章 登塬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514章 破陣第16章 小小心思第350章 陳永福第805章 三方第78章 火銃改進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229章 聖旨到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775章 涅槃第738章 磨坊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11章 管隊官張貴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719章 潼關第622章 在哪裡?第72章 貧窮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150章 聯姻第378章 除奸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417章 舉措第73章 文冊、工匠第577章 髒活第13章 捷報第121章 轉移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43章 形勢第783章 說服第454章 奪炮第428章 中暑第363章 傳奇第571章 譁然第381章 決戰(上)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212章 追擊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150章 聯姻第399章 忠勇伯第16章 小小心思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281章 斬殺第787章 動員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658章 構想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785章 開關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629章 過河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736章 煉獄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112章 野戰(下)第308章 傳說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621章 紅顏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612章 勝利第646章 獎賞第30章 震驚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660章 清洗第454章 驚聞第552章 責問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26章 外柔內剛第646章 獎賞第627章 嚴峻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424章 出征第13章 捷報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341章 如潮而來(上)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766章 議南遷第380章 夜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