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歸化司

……

堂內很多人目光,都有意無意看向遲大成,大將軍調整幕府各司,似乎鎮撫司,被調整很大啊。

原本的鎮撫司,糾察軍民軍紀、維護律法、負責軍中訴訟,核記功次,舉薦優秀人員,可說擁有巨大的權力,幾乎兼督查、審判、與人事等一身。..

眼下,舉薦優秀人員,這點等於沒了,還很大部分人事權力被剝奪,鎮撫司更等於被拆分,一部分人員,分流到吏務司、監察司,審判司去,以後只管軍隊的軍紀、訴訟、核功等方面。

面對各人的目光,遲大成仍然面無表情,看不出內心所想。

當然,民事類有吏務司,軍事類,一樣有相關機構,王鬥,不會讓軍隊的人事權力,歸到吏務司去,讓文官管理,所以,同樣增加了軍務司。

以後,各軍官、士兵的任命、調整,升遷等,便由軍務司進行,各級主官,一樣有提名或建議權。

所以,遲大成的鎮撫司,又被分流了一批人,不過他掌管軍法,有監督與審判軍人權力,手中權力,仍然很大,再則,新增各部門,很多是他的同僚下屬,擁有的影響力,也是出衆。..

“參謀司下,原有東路講武堂,現易名宣鎮軍事學院,新增之吏務司下,同樣設立民事學院一座……”

看着堂內各人,王鬥緩緩說道:“宣鎮民事學院,專事培養民事官員,吏員。”

“主要招收人員,爲我東路子弟,大明各處,一些親善我之文人、吏員。也可以吸收,軍中退役將士,有意民事者。同樣可以進入學習,以後各屯之吏員,屯長,都需經過學院考覈!”

“各屯各堡。各家廠礦,商行,也需接受這些學員之實習……”

“若原講武堂一樣。新增之民事學院,由本將親任祭酒……”

轟然一聲,堂內議論紛紛,衆人交頭接耳,大將軍其志不小啊。

一般而言,衆將雖都有讀書學習,不過打仗可以。管理民政,卻是有些力不從心,所以需要文人蔘與管理民政,不過眼下大明官僚對東路越發戒備,未來對文人的吸收。可能越來越有難度,特別隨着地盤的擴大。

不過建立民務學院後,未來培養出無數的民事官員,人才充沛下,就可以不鳥那些舊官僚文人了,等於擺脫了,將來套在幕府身上的枷鎖。

而且依大將軍介紹,民事學院,將廣泛教習徐光啓的《農政全書》,應天巡撫張國維所撰的《吳中水利全書》,還有《齊民要術》,《農桑輯要》,《貨殖列傳》諸冊,未來畢業的學員,與大明別處官吏比起來,將個個出類拔萃。

“肅靜!”

見衆人喧譁,遲大成猛地站起來喝道。

立時堂內鴉雀無聲。

在座各人,或多或少,都吃過遲大成的軍棍,對他均心有餘悸。

王鬥笑了笑,看看手中文案,又說道:“教化司,掌管各屯之學堂,學習國文、算術、劍術、工商、華夷之辯、聖人典籍等,開啓民智,以後幕府會大加拔款,全鎮適齡兒童,均需入學……”

他道:“同時,教化司還是我幕府之智囊,研究歷朝歷代之興廢,各國文明之精粹,爲我幕府,指明前進的道路與方向,此司之設,需盡收人類文明之精華,便是蕞爾小國,海外紅夷,其文明有獨到之處者,也皆可取之!”

一番話,說得衆人心潮澎湃,雖流言叵測,然他們言大將軍有皇者之氣,確實不是隨隨說說。

保安州儒學學正符名啓,早任了幕府教化司大使,看着王鬥,往日與之相識經歷一幕幕經過,當時的他,絕想不到王鬥有如此的遠見與內涵。

他是聖人門徒,信奉的,就是子不語亂力怪神,然除了王鬥星宿下凡這個解釋,符名啓找不出別的說法。

民部,除了這些機構,還新增了新聞司。

原本東路等宣傳,由邸報,還有情報司下宣傳科負責,眼下看來,已不能滿足幕府發展需要,需要另設機構。

所以,王鬥增設新聞司,設立發言官,還將開設報紙,宣傳宣鎮的價值觀,生活觀,潛移默化的思想影響。

同時,還將與各方展開輿論戰,需要在輿論上,壓倒各方。

邸報,不但在大明,更早在西漢初期就有出現,不過出於成本考慮,還有識字率等,基本上都是手抄,大明現在,各地也多有小報,規模不大,混亂不說,也基本上是抄報。

活字印刷,到了大明,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東路廣泛的識字率,也具有很好的普及基礎,所以王鬥打算,發行類似後世意義的報紙,歸於新聞司麾下,第一家報紙名稱他都想好了:“皇明宣府鎮新聞時事報,簡稱:宣鎮時報!”

這是官方意義的報紙,軍中,也會有報紙,不過不對外發行。

宣鎮時報,一般五到十天發行一次,爲了儘可能收回成本,會接受一些商家的廣告,同時新聞司,也接受民間的報紙發行申請,當然,會對資格人,進行嚴格的審查,也會有相關的管理。

物以稀爲貴,報紙發行後,王鬥並不打算讓人人訂閱,唯有軍隊,學生,官吏,各地方表現出衆者,方可訂購,同時,軍戶優於民戶。

這是一種微妙的心理,便如俗話,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

越是限制的東西,百姓越是心癢,然後產生爭取的心理,便如後世的領帶,曾經只是西方貴族的打結權,後小民嫉妒,連興革命暴亂,才爲自己爭取到了一樣的打結上吊權。

這無形中,爲報紙的出現,打了大大的廣告,也可讓優先訂購者,產生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感覺這張價值五合糧票的報紙,物有所值,最後在衆人爭取中,不知不覺的普及。

衆官仔細聽着,聽大將軍說來,這報紙倒有意思,將輿論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衆人平日也有觀看邸報,對報紙的出現,皆是興味昂然。

溫達興默默聽着,大將軍已經批准他辭出尖哨營主將一職,以後他雖是參謀司副使,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管理情報司上。

現在情報司,也被調整拆分了,一部分,劃歸到新聞司去了,一部分,放到了參謀司。

比如尖哨營,就明確由參謀司管理,參謀司下,也會有一個軍事情報科。

不過諸司調整拆分不是他一人,而且雖然拆分了,因爲是幕府上升期,隨着地盤擴大,各人權力還是越大,所以也沒人不滿足。

“接下來是歸化司。”

看着各人,王鬥說道:“現我東路,仍有不少的舊軍戶,舊民戶,未納入幕府治下,以後到達鎮城,更加如此。同時,大明各處,不時有流民進入,治下,也有了一定的夷人,所以,幕府增設歸化司,便是出於這方面考慮。”

他說道:“依歸化司條律,幕府治下軍民,共分三等,一等漢籍,二等歸化籍,三等夷籍。”

他解說:“幕府治下衆軍戶,皆爲漢籍,治外軍戶民戶,流民等,皆爲歸化籍,治內各夷人,塞外各部落,皆爲夷籍。”

王鬥環視衆人:“幕府治下,唯有漢籍,方可從軍,從政,教書育人,申請開辦報紙,享有治下一切福利待遇……”

堂內各人,都發出會心的微笑。

作爲最早跟隨大將軍人等,還有那些交糧納稅的軍戶們,自然不能讓別人,享有與自己一樣的待遇,一視同仁,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大將軍首先維護自己人的利益,深得他們之心。

也唯有照顧了自己人,形成堅定的核心,才能如滾雪球般,席捲他人,形成越來越龐大的團體。

“是否依條律納糧納稅,是否對我幕府有認同,這是判斷三籍重要之法,當然,三籍也非一成不變。”

王鬥舒服地靠在自己座位上,目光炯炯:“夷籍、歸化籍可以上,源源不斷,將他們中人等化爲漢籍。漢籍,一樣可以貶爲歸化籍,甚至夷籍,所以治下人等,均需有一顆崇漢之心。”

在王鬥心中,蠻夷,當然不能與漢人享有一樣待遇,否則,如何體現出漢人的優越性?

治外漢民,也一樣不能享有與治內漢民一樣待遇,否則,如何體現出治內子民的優越性?

漢民族,文化概念更重,認同感最重要,血統血緣可以次之,有了認同感,金髮碧眼人種也可識爲漢人,沒有認同感,純正的漢人血統也可識之胡人,便若那些晉商,他們算漢人嗎?

所以公審後,他們家族中不死子弟,王鬥會統統貶爲夷人,將他們發配塞外贖罪,以後各家,也沒有從政,從軍,從事文化等權力,他們只有一代代,苦心積攢功勳值,才能重新歸化爲漢。

這些晉商家族,爲了家族後代,可以苦心挖國家的牆腳,同樣爲了家族後代,想必也可以爆發出強大的奮鬥力。

如此上上下下,各族精英不斷歸化爲漢,本民族的敗類不斷貶走,保持流水不腐。

這就是王鬥心中民族融合,萬族爲一之法。(。)

第627章 嚴峻第420章 採購第384章 得知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38章 私人莊田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76章 法與情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465章 側翼第595章 檄文第657章 宣統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653章 報紙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44章 發展第516章 合圍第43章 形勢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508章 衝鋒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147章 空缺第803章 到齊第825章 盡滅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153章 銀礦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454章 奪炮第680章 責任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580章 負恩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511章 難支第748章 鼠疫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479章 哨騎第121章 轉移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732章 血溝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585章 軍工廠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57章 原則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622章 在哪裡?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687章 敬意第245章 合圍第553章 血河(上)第229章 聖旨到第590章 希望(上)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107章 暴怒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628章 凹凸陣第13章 捷報第748章 鼠疫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342章 所見、所聞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622章 在哪裡?第1章 火路墩第521章 落幕第804章 六部分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722章 打糧第327章 滅之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823章 騎海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792章 天下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247章 血海上第183章 小鬼難纏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276章 求援第229章 聖旨到第33章 飛槍第749章 城下町第537章 新軍之議
第627章 嚴峻第420章 採購第384章 得知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38章 私人莊田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76章 法與情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465章 側翼第595章 檄文第657章 宣統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653章 報紙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44章 發展第516章 合圍第43章 形勢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508章 衝鋒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147章 空缺第803章 到齊第825章 盡滅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153章 銀礦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454章 奪炮第680章 責任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580章 負恩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511章 難支第748章 鼠疫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479章 哨騎第121章 轉移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732章 血溝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585章 軍工廠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57章 原則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622章 在哪裡?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687章 敬意第245章 合圍第553章 血河(上)第229章 聖旨到第590章 希望(上)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107章 暴怒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628章 凹凸陣第13章 捷報第748章 鼠疫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342章 所見、所聞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622章 在哪裡?第1章 火路墩第521章 落幕第804章 六部分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722章 打糧第327章 滅之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823章 騎海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792章 天下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247章 血海上第183章 小鬼難纏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276章 求援第229章 聖旨到第33章 飛槍第749章 城下町第537章 新軍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