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譁然

龍二是個沉默寡言的人,長像也普通,那個餘貓兒,看起來更象一個畏縮的老農,唯有這樣的人,纔是情報哨探,夜不收的理想人選。

龍二言語也樸實,沉悶地將自己的哨探經歷說了,不過王鬥可以聽出,其平實的言語中,蘊含了多少的艱難險阻?

如東路一樣,清國內也保甲嚴密,其實一個新興的國家或集團,治下定然森嚴整密,如大明初時的路引制,有效的盤查了奸細,制止了人口亂流,不過到了明末,路引就如同虛設。

清國境內雖不如東路森嚴,但想探知情報談何容易?其中的寒煙冷月,泣晝憐宵就不用說了。龍二領的一隊人,其中多人陣亡,有些人連屍首都找不回來,談到這裡,龍二呆滯的臉神才起了變化,雙目有些發紅。

王鬥嘆道:“龍兄弟辛苦了,陣亡的將士,幕府會好生撫卹,遺骸找不回來,就建個衣冠冢吧。”

他撫摸着龍二等人帶回來的地圖文冊,搖頭道:“天下要太平,還不知要死多少人,會有多少將士屍骨無存。”

溫達興勸道:“大將軍不必憂傷,他們爲國家,爲百姓而死,死得其所,自加入靖邊軍起,大家就有這個覺悟。”

王鬥點頭嘆息,對龍二等人好生誇讚一番,讓參謀司與鎮撫司爲他們敘功嘉獎,又賞賜了一些府中財帛。王鬥知道龍二好抽菸鬥,還賞賜了他一些上好菸絲。

龍二與餘貓兒等人出了將軍府。府外一消瘦的中年男子正蹲在照壁那發呆。

龍二的特點就是平日不怎麼說話,但對上熟人,卻非常的熱情。他提着大包小包走過去,高聲道:“看。錢海兄弟,大將軍賞賜了我們這麼多財帛。”

他獻寶似的掏出一個錦囊:“看看裡面是什麼,菸絲啊,都是上等的閩煙,大將軍親自賞賜的,平常人可抽不到。”

他取出自己珍貴的菸斗,小心翼翼取出一些菸絲裝填,掏出火摺子點上。美美吸上一口,陶醉的閉上眼睛。

好半響,他才睜開眼睛:“大將軍賞賜的好煙,就是不同凡響。”

看餘貓兒與錢海眼巴巴地看着自己。龍二慷慨的遞過錦囊:“都取一些,特別錢海兄弟,這次到遼東,多虧你了。”

三人乞丐似的蹲在照壁旁,一邊美滋滋的抽着煙桿。一邊閒聊,吞雲吐霧。此時大明吸菸之風極盛,更傳說菸草可闢瘴氣、治頭蝨、殺害蟲,還有治療風寒溼氣等功效。遼東關外,一斤菸葉更可換一匹好馬。因此全國到處種植菸草。

由於民衆多種煙,不種田麥。十二年崇禎帝專下聖旨,民間私種者問徒,以更加嚴厲:“吃煙者死。”

不過還是沒用,幾次禁菸,禁而不止。

三人都是煙槍,好一陣吞雲吐霧,龍二對悶聲不響的錢海道:“錢海兄弟,你一身本事,當年又是毛帥的親衛,還會講遼東話、朝鮮話、日本話,我尖哨營,最需要你這樣的大才。你放心,經鎮撫司與情報司審覈,很快,你就會成爲我靖邊軍夜不收一員。等來日殺了孔有德這個大奸賊,就可以爲你連累的家人報仇。”

錢海本來死氣沉沉,此時聞聽,渾濁的眼中現出亮光,說道:“真的?”

語中卻帶一點江浙口音。

龍二拍着胸脯道:“放心吧,我們都會爲你擔保。”

餘貓兒也道:“不錯,我也會爲你擔保。”

錢海顫抖着手,這個消瘦的男子眼中涌出熱淚:“……好,只要能殺韃子,能殺孔有德這個大奸賊,讓我做什麼都甘心……”

……

得知遼東的消息後,王鬥心情有些沉重,依龍二等人的哨探,清國境內正大造火炮,內中多有神威大將軍炮者。

王鬥知道那神威大將軍炮,打的炮子都過十斤,那就是紅夷十二磅炮啊。當然,清國的神威大將軍炮有多少,龍二等人哨探不出來,王鬥也可以理解。

還有,依情報,清國正大造鳥銃,八旗漢軍,在大規模訓練火器,他們鳥銃兵有多少,實在難說。

王鬥目光深沉,新興勢力集團都善於學習,守舊勢力少。

歷史上清人就頗爲重視火器,只因爲對手不勁,所以沒有大規模使用。不過後來的準格爾之亂,由於準格爾兵大規模使用燧發槍及紅夷大炮,清國也隨之造了大量的紅夷大炮,鳥銃等。

現在因爲自己的影響,火器時代要來臨了嗎?

以火器對火器,雖然王鬥自信自家炮手銃手具有很大優勢,不過不可避免的會有大量傷亡,而且自家火炮最大口徑才六磅……看來得訓練軍士防守時如何避炮,及列陣時面對火炮該如何應對了。

溫達興得知這個情報也不好受,看王鬥在沉思,輕聲道:“大將軍,大將軍……”

王鬥嗯了一聲,又恢復了銳氣,他雙目射出寒光,讓護衛去通知各將議事,然後看着溫達興:“達興,你派人去京師宣揚,就說東虜火炮過百門,鳥銃過萬杆,內中多有數千斤重炮者。”

溫達興沉吟道:“大將軍的意思是……”

王鬥哼了一聲:“打仗,不是我們一家在打,我沒有打十斤及以上的重炮,京師可有。”

……

很快,一個驚人消息在京師內外傳開,東虜,正大造重炮,連神威大將軍炮在內,他們炮營,火炮己過百門。他們還編練八旗漢軍兩萬人,內多習鳥銃者。

一時京師譁然,官員百姓議論者衆,火器之利,宣府鎮東路的舜鄉軍,現在叫靖邊軍了,早爲衆人展示得淋漓盡致,當年東奴入寇,就是在忠勇伯的銃炮戰陣下吃盡苦頭。

在衆人印象中,東虜雖然兇悍,卻是率獸食人,騎射,長槍大戟等冷兵器的形象,突然擁有這麼多火炮鳥銃,這代表什麼?他們的文明程度達到很高的地步,形象突然轉變,怎能讓衆人心下平衡?

一時間京師內外議論紛紛,各人有不敢相信咆哮者,有大呼我方火器不如者,有大喊我大明危者。

在京師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更到處呼叫:“彼之人壯馬潑,箭利弓強,既已勝我多矣,且現在火器又足與我相當,孰意我之奇技,悉爲彼有。目前火器所貴西洋大銑,則敵不但有,而今且廣有之矣!”

還有傳教士喊道:“野蠻的韃靼人己經有了犀利的火器,我中國之師反且不如,當速速鑄造重炮,或向卜加勞炮廠購買。”

不要說傳教士們如此興奮,火器,還有各種技術產品,一向是紅夷敲開中國大門的優勢所在。

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來華後,在崇禎七年,與羅雅谷一起,向大明皇帝獻貢歐洲帶來的望遠鏡一架,以黃綢封裹,並連帶鍍金鏡架與銅製的附件。此事受到崇禎帝及朝野各界重視,不但湯若望受到接見嘉獎,中國政府還組織力量進行仿製,當年中國自制第一架望遠鏡完成,名曰窺筒。

而此前,天主教徒徐光啓等親西方代表,就多次向澳門的葡人購買紅夷大炮,天啓年間,就買了紅夷大炮二十六位,十九門留守京城,其餘運至關外的寧遠城。

寧遠之戰後,紅夷大炮聲名鵲起,激起朝野的購買與仿製熱情,崇禎元年,葡人僱傭軍到京,內有軍人二百,還有三十一名銃師,工匠與傔伴,共帶大鐵銃七門、大銅銃三門以及鷹嘴銃三十門,由西洋統領“公沙的西勞”率領,這些火炮,崇禎帝賜名“神威大將軍”。

與此同時,明廷還對紅夷大炮進行批量化仿製,地點多在東南沿海,至崇禎三年,仿製的大中小型紅夷大炮有四百餘門,歷史上明亡時,共造各類紅夷大炮一千餘門。

在北方,徐光啓不但造炮,還讓葡人炮手及制炮技師,直接傳授紅夷大炮操縱點放之法,他還與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合撰火炮測距的《測量法義》,還有測炮管仰角的《火攻挈要》。

這是大明親西方官員的蜜月期,然不久孔有德叛亂,帶殘部男女13000多人,還有精銳的炮隊,衆多火器手投降後金。葡人公沙的西勞戰死,不久徐光啓,孫元化,張燾,王徵等人死,大批親西派勢力被清洗,湯若望等傳教士大受冷落。

此時東虜火器消息傳來,不說諸傳教士大呼小叫,便是縮頭縮腦的親西派官員們,也是精神大振,在朝野上下奔跑呼應。

而且這消息並不假,早有事實傳來,此時的錦州或松山前線,皆有賊奴大量紅夷重炮攻打,有心人還翻出不久前松山守將樊成功的塘報:“達賊多載炮火,將松山25日,26兩日狠攻,勢甚危急,城中拾得打進炮子601餘個,俱重十餘斤,目下南牆所裝紅夷炮四十位,以牛十二隻拉炮一位。”

幾月前薊遼總督洪承疇,要求朝廷供銃供炮的奏摺邸報也被衆人翻出來說,洪承疇在薊州設立火藥局,造槍造炮,還向工部請發二號、三號大炮各五十位,鳥銃一萬杆,但工部只發滅虜炮五十位,鳥銃二千杆。

這說明什麼?自己非大話虛言啊!

還有大批的官員暗派心腹前往東路,請忠勇伯王鬥上書,忠勇伯對火器使用心得最衆,他若上書,可增加各人話語權。

第511章 難支第415章 譁然第145章 處決(下)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433章 關外第595章 檄文第732章 血溝第468章 戰果第215章 要不要搶一把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447章 土袋第53章 畜場械鬥第85章 揚眉吐氣第525章 密議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312章 佈局(下)第76章 法與情第576章 自刎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55章 尚公戰第712章 福星第488章 致意第800章 號稱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664章 議論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36章 你是兵,他是賊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433章 關外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112章 野戰(上)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569章 歸化司第802章 內應第471章 報捷第145章 處決(上)第283章 盡殺第735章 紅眼第419章 銃劍第737章 此獠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560章 清算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614章 空城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691章 君子津第534章 杖斃第664章 議論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734章 掩護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465章 側翼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280章 破營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95章 仁與義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382章 勝利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543章 白熱化第282章 俘獲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728章 甲五號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209章 分兵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19章 盤點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440章 羣兇雲集
第511章 難支第415章 譁然第145章 處決(下)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433章 關外第595章 檄文第732章 血溝第468章 戰果第215章 要不要搶一把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447章 土袋第53章 畜場械鬥第85章 揚眉吐氣第525章 密議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312章 佈局(下)第76章 法與情第576章 自刎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55章 尚公戰第712章 福星第488章 致意第800章 號稱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664章 議論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36章 你是兵,他是賊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433章 關外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112章 野戰(上)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569章 歸化司第802章 內應第471章 報捷第145章 處決(上)第283章 盡殺第735章 紅眼第419章 銃劍第737章 此獠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560章 清算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614章 空城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691章 君子津第534章 杖斃第664章 議論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734章 掩護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465章 側翼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280章 破營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95章 仁與義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382章 勝利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543章 白熱化第282章 俘獲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728章 甲五號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209章 分兵第275章 王斗的兵不是死光了嗎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19章 盤點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440章 羣兇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