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報紙

老白牛:推薦狼相如的蠱門,書號3095017,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很有世情意境的一本書。

……

崇禎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京師,紫禁城,東暖閣內大臣聚集。

內閣首輔周延儒,吏部尚書鄭三俊,兵部尚書陳新甲,戶部尚書倪元璐,刑部尚書劉澤深、工部尚書苑景文,甚至老得不象話的禮部尚書傅淑訓均有在列。

同時進入內閣的,但並不是一部之尊的禮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魏藻德,禮部左侍郎、協理詹事府、東閣大學士陳演,一樣列於東暖閣之內。

陳演善於勾結內臣,往往從內侍口中,可以暗中得知次日皇帝要問之事,每每對答如流,很得崇禎帝歡心。

魏藻德擅長辭令,極有辯才,很能猜測崇帝心思,也每每總能迎合,所以一樣簡在帝心,雖然現在最得寵的是內閣首輔周延儒,但二人非一部之尊,卻也不落下風。

以小官制大臣,這是大明的傳統,或許崇禎帝覺得周延儒勢頭太盛了,又與倪元璐、鄭三俊皆是江南人氏,東林黨一員,不願看到閣中一家獨大,隱隱有以二人相制之意。

最後,又起復都察院左都御史職的李邦華,也靜靜坐在一張錦榻上。

崇禎十四年京師那場大震,李邦華雖暫時引咎辭職,但他根深葉茂,門生故吏遍天下,自己在內閣日久,也曾任過兵部尚書等要職。

族人李日宣,一樣任過兵、吏兩部尚書,李氏族人,也皆是官運亨通,族中李振裕,歷史上更先後擔任過工、刑、戶、禮四部尚書,民間直有“一家八尚書。九子十知州”的說法。

所以不久前。李邦華又起復了,此時手上只是捏着一張報紙面無表情看着。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爲一。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爲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看着報紙上這段話,閣內羣臣表情各異,面對皇帝,個個也不知該作何神情。

京師不久前剛下了一場大雪。雖閣內有着厚厚火夾牆,此時仍然有些寒意,崇禎帝坐在龍椅上,他只是冷漠地看着下方閣臣,看他們翻看各日報紙,傳來的各方塘報等。

良久,他淡淡道:“都說說吧。”

塞外與中原的塘報,是在二十四日同時到達京師的,不同的是。開封戰事塘報是在二十四日上午到達,王斗的塞外捷報,則是在下午到達。

當接到開封塘報時,君臣人等均是晴天霹靂,有若天都要塌了,驚恐之下,他們不約而同打探王斗的消息,莫名其妙的,很多人竟希望王斗大敗,就連皇帝都有這種心理。

只是事與願違,很快等來的卻是王斗的捷報,還是明中葉來前所未有的大捷。

幾天後,宣府時報也接連不斷的到了,不是每六天發行一次,而是隔一天就出了一份,上面更是大誇特誇,將此次塞外大捷贊得天上地下少有。

王斗的塘報,還將這次大捷歸功於皇帝洪福,歸功於朝廷諸公運籌帷幄,只將自己名字擺在最後面,但報紙就不管不顧了,真是用力的吹,拼命的吹,嚇煞人的吹。

標題也是一個取得比一個驚竦奪目,什麼《飲馬翰海上,封狼居山下》,什麼《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什麼《但有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等等等。

特別二十六日初版時那個頭條《飲馬翰海上,封狼居山下》,報紙結尾引用了建昭三年,陳湯大敗匈奴所上奏疏不說,更狂熱的高喊:“向戰無不勝的大將軍致敬!”

最後更推出系列報導,將靖邊軍各將,王樸人等大說特說,甚至連一些小兵卒之事,都佔據了幾個版面,每天花樣不斷,不知要鬧騰到什麼時候。

王鬥塞外大捷,在《宣府時報》長篇累牘的報道下,依君臣所知消息,宣府鎮早沸騰了,大同鎮,山西鎮同樣如此。

大明幾百年來這三鎮邊患嚴重,不知多少百姓妻離子散,眼下韃子老窩被永寧侯一鼓端了,漠南韃子盡滅,不滅的也成爲奴隸,至少幾十年內三鎮無憂,百姓安寧,豈能不喜?

各人口中,觸目皆是王鬥之名,靖邊軍之威,王樸大同軍也佔了不少便宜,連忠義營,新附營都聲名鵲起。

京師也沸騰了,各處茶樓酒肆爆滿,滿館皆是唱報之人,便是館外,都黑壓壓聚滿人,在中原大敗的背景下,百姓們分外需要一場勝利,靖邊軍剛好滿足了他們這個需求。

特別在世人印象中,飲馬流沙河,征戰塞北邊,一向是歷朝將士最高成就,各人內心深處最強的渴望,歷代文人,關於邊塞之曲也不知凡幾,所以這塞外大捷,就分外的振奮人心。

二十八日的宣府時報,除了繼續報道大捷外,還報道了朱仙鎮之戰前後詳情,比朝廷邸報詳盡多少倍,最深刻的悼念虎大威,姜名武等陣亡將士,更聲討左良玉等無良軍閥!

報紙上嚴厲說着:“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左良玉爲一己之私,置十數萬將士安危於不顧,於大戰關頭棄師而去,終導致官兵大敗,中原糜爛,此等鼠輩,最終不會有好下場!”

報紙的報道,引起京師百姓的憤怒,一般各總兵,巡撫,總督什麼,都有在京師設立會館,探聽情報,抄寫邸報什麼的,特別是武人。這些選派駐京人員更有別的妙用。戚繼光當年就痛斥過這種現象。

“……將官調赴隨徵之日,本官未起程,先差人分佈於入京道路,及兵部門首內府諸處,計約某日可追及敵,不待報至,便紛紛揚言曰:某將官追上敵了。殊不知三千軍內,還無二、三百到,還有相去一、二百里者,誰爲查究?還未見敵。及約期相近,又是前項之人各處稱揚曰:某官知何被圍。如何砍殺。其欲妒人之功,報己之怨者,則曰:某官在某處劄營,如何不救。尋曰:本官如何殺砍突圍而出矣。甚至喧動聖明……”

左良玉在京同樣有一個平賊鎮的會館,內中差人事前事後,就如此詭言紛擾,左良玉在朝中諸公軍之重擎。國之大將的印象,除了本身兵馬衆多,未必沒有這些人的功勞。

京中百姓對左良玉也印象不深,只知道他很能打仗,深得朝廷器重,想不到是這種德性,他們省衣縮食,納糧交稅,供養的就是這種賊將軍?逃跑將軍?

加上左家人員仗着自家主子深得朝廷依重。平時在京中也是橫行霸道,憤怒的人羣衝來,將他們一個個揪出來毆打,該會館被一把火燒個精光。

與之交好人員想不到一份報紙竟有如此力量,茫然無章,手足無措下,個個惟恐避之不及,紛紛疏遠他們,左良玉在京中各類產業損失嚴重。

不單如此,想必這種憤怒,還會向大明各地蔓延過去,左良玉是真正臭名遠揚,虎大威人等,隨着時間的流逝,也將傳播千家萬戶,青史留名。

當然,王鬥作派看在內閣諸公眼裡,各人是內心百味夾雜,什麼時候,天下輿論要由一個武夫引導了?這千百年來文人優勢何在?各人還暗暗心驚,區區一份報紙,左良玉名聲就盡毀了,雖然他也沒有什麼聲名。

有朝一日,王鬥若用來對付自己,他們不敢想象,這結果會是怎樣!

崇禎帝心中也不知是什麼滋味,塞外勝了,還是國朝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大勝,但他就是高興不起來,只想着,王鬥聲名更震了,特別有此報紙利器,朝中內外,又會有多少人催自己調靖邊軍南下平賊?

只是,自己放心嗎?

主弱臣強,此乃亂國之兆!

特別夜深人靜時,他每每細想王鬥經歷,自己與其相見時的情形。

想來想去,總想不透這個人,不知他在想什麼,覺得其心思難測之極,說他忠吧,實是大明第一忠之人,塞外大捷,也讓功於自己與朝中,謙遜守禮,但說他奸吧……

王鬥發家的經歷,也慢慢浮出水面,其實很多事情不需要親眼目睹,詳細推敲,慢慢就可以推斷出來。

伴隨他的,總是腥風血雨,真是踏着滿地屍體爬上來。

最初王鬥任靖邊軍屯長,然後不久,副千戶杜真死了,死因遇匪,王鬥很快爬上去,任防守。

然後王鬥任保安州城操守官,不久參將毛鑌死了,死因是可笑的馬上風,王鬥又很快爬上去。

中間什麼軍士鬧餉,商人罷市,學生罷課,王鬥盡殺之,盡顯其狠辣手段。

然後鉅鹿之戰,王鬥拋下陳新甲,率軍南下追隨盧象升,這當中,監軍高起潛失蹤,到現在人影全無,崇禎帝慢慢懷疑,高起潛就是死在王鬥手上,畢竟高起潛擁兵不救,王鬥有殺他的動機,也有這個狠心。

特別松山之戰後晉商中傷謠言這件事,更可看出王斗的冷酷無情,肆無忌憚。

晉商羽翼何等之大?再說背後還涉及到藩王,尋常人皆要三思而後行,但王鬥就是敢動手,率軍從宣府鎮殺到大同鎮,又殺到山西鎮,殺得血流成河,似乎天下間,就沒有他不敢殺的人。

太監,藩王,都是大明文臣武將望之怯步之人,文臣不用說,便是武將,不論他們如何跋扈,沒聽說有人敢殺太監的,可見王鬥其目中無人,膽大妄爲。

而從他的經歷來說,又可謂是上司的剋星,一路殺官上來,也不知多少個上司死在他的手上,此人意志堅定,心狠手辣,極有自主決斷,他一步一步爬上來,每一步都冷酷無比,他的目標是什麼?

有朝一日,自己妨礙到他的目標,會不會?

想到這裡,崇禎帝心中一種恐懼涌上心頭。

第310章 隱患第580章 負恩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74章 雄心第765章 國徵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698章 事故第10章 分銀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614章 空城第642章 火器營第13章 捷報第551章 說服第91章 火藥沒了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812章 恐懼第192章 不負你第56章 剿匪生財第714章 議所向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738章 磨坊第775章 涅槃第571章 譁然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416章 爭論第619章 野心第560章 清算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42章 修牆第70章 舊日上司第145章 處決(下)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50章 銀秤第737章 此獠第466章 樣子貨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29章 分解第642章 火器營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634章 到了第257章 看他們的血,有多少來流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325章 進剿第260章 援兵第740章 預備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33章 飛槍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221章 誰是兔第529章 讓他們自己玩去吧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338章 一舉兩得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19章 盤點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590章 希望(下)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426章 集結第566章 清虜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418章 忠義營第698章 事故第752章 憂慮第679章 舌戰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270章 合兵第79章 示範309章 觀聞第679章 舌戰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131章 衛城第203章 搏戰第11章 管隊官張貴第101章 來臨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815章 霰彈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703章 艱難考題
第310章 隱患第580章 負恩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74章 雄心第765章 國徵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698章 事故第10章 分銀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614章 空城第642章 火器營第13章 捷報第551章 說服第91章 火藥沒了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812章 恐懼第192章 不負你第56章 剿匪生財第714章 議所向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738章 磨坊第775章 涅槃第571章 譁然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416章 爭論第619章 野心第560章 清算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42章 修牆第70章 舊日上司第145章 處決(下)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50章 銀秤第737章 此獠第466章 樣子貨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29章 分解第642章 火器營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634章 到了第257章 看他們的血,有多少來流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325章 進剿第260章 援兵第740章 預備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33章 飛槍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221章 誰是兔第529章 讓他們自己玩去吧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338章 一舉兩得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19章 盤點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590章 希望(下)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426章 集結第566章 清虜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418章 忠義營第698章 事故第752章 憂慮第679章 舌戰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270章 合兵第79章 示範309章 觀聞第679章 舌戰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131章 衛城第203章 搏戰第11章 管隊官張貴第101章 來臨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815章 霰彈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703章 艱難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