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子女、糧票

王鬥快三十了,現有兒女九個,其中兒子五個,女兒四個,很快他們進來,依嫡出到庶出的順序,一一給王鬥行禮。

長子王爭,己經七歲,長得虎頭虎腦,身材粗壯,頗象王鬥,依鍾氏的話:“我這寶貝孫子,跟那臭小子小的時候,真是一個印子裡模出來一樣。”

王爭本來甚是頑皮,不過進講武堂磨練後,沉穩了許多,小小年紀,己經知道拉攏人心,頗有父親王斗的幾分風範。他是堂內一干小屁孩的頭,被人尊稱爲“少將軍”,接班人出衆,舜鄉軍各將都是心下歡喜。

給王鬥施禮後,他高聲頌揚:“啊,父親,您就象天上的太陽,您的光輝,溫暖了東路百姓的心。您的胸懷,象大海一樣遼闊……”

廳內一干人都是竊笑,王鬥擺手道:“好了好了,臭小子,你見過大海嗎?你進講武堂,就是學會怎麼拍馬屁啊?”

父親喝斥,王爭也不惱,說道:“父親,孩兒進講武堂,也是學到不少東西的。”

他想了想,說道:“孩兒有一事一直不明,想向父親請教。”

王鬥來了興趣,問道:“我兒有什麼事情請教的?”

王爭說道:“父親出戰流賊,斬殺了獻賊巨寇,聽說崇禎初年起,大明各地就鬧流賊。孩兒不明白,爲什麼流賊這麼多,剿了又有,剿了又有?”

王鬥欣慰地看着兒子,說道:“你現在就能想到這一點,很好。”

他略一沉吟,拿起身旁糕點籃一塊甜餅,說道:“你看這塊糕點,把它比作大明整個財力。”

他掐了一小塊下來,留了大部分在手中,說道:“財力九成,是大士紳。大軍頭,大官員,大商人。還有皇族,勳貴,太監們佔有,他們大多不納稅。或是納很少的稅。”

廳內各人都望着王斗的手沉思,王爭也摸着額頭在想。

王鬥繼續道:“然國家總要運轉,士兵要發餉,官員要俸祿,災民要救濟。流賊要剿滅,怎麼辦?佔了財力九成的人不納稅,官府只好將稅徵到那些只佔財力一成的人頭上去。”

“然這些人本來就窮,加上天災不斷,稍一壓迫,就賣兒賣女,活不下去,膽大之輩。就起來造反。他們越造反。國家要徵的稅就越多,讓越多的人活不下去,更多的人起來造反,這就是爲什麼流賊不斷,剿了又有的緣故。”

王爭眼睛咕嚕嚕轉動,鍾氏嘆道:“老太婆一直不明白爲什麼流賊不斷。現在懂得了,唉。大明這天災人禍的,何時是個頭哦。”

廳內妻妾侍女護衛們則以崇拜的目光看着王鬥。很多人其實也不明白爲什麼流賊不斷,經大將軍這麼一說,都明白了。

紀君嬌看着王鬥,眼睛更一閃一閃的。

王鬥道:“現在我兒明白了嗎?”

王爭向王鬥施禮道:“孩兒明白了,多謝父親解惑。”

王鬥道:“明白還不夠,若換成是你,你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廳內各人都望着王爭,謝秀娘更是神情緊張,輕咬下脣,生怕兒子說出的答案讓相公不滿。

王爭摸着頭苦思,他嘀咕道:“向那九成的人徵稅?難度好大啊,我們家現在就是勳貴,要拿錢出去,我也不想啊。”

他忽然眼睛一亮:“那塊糕點小,我們可以將它做大啊。聽說大明外疆土頗多,也有很多富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他們土地財帛搶過來,把他們人殺光,移我們的百姓過去懇殖。都是死,死外國人,總比死中國人好吧。”

廳內各人啞然,謝秀娘蹙起秀眉,嗔怪兒子:“爭兒,你怎可這麼說?”

王鬥卻哈哈大笑:“雖不足,也總算有一個解決之法,吾家有麒麟子啊。”

……

王鬥其它的子女們,因爲家庭氣氛寬鬆,所以各人大多活潑外向,紀君嬌生的女兒王羞,還有謝秀娘又生的女兒王婉,都還小,從通房丫頭擡爲妾室的蝴蝶與蜻蜓,子女也小。

柳卿,柳姬二女崇禎九年就跟隨王鬥,各人生的子女倒都有五、六歲了,個個生性好動,三個男孩還好,柳卿生的女兒王瑤,在王鬥身上爬上爬下的,摟着王斗的脖子只叫爹爹,不停撒嬌。

因王鬥是後世人,骨子裡對子女有一種寵溺,雖有時看起來嚴厲,但小孩子是最敏感的,誰好誰壞,心裡都知道。

所以王斗子女,各人反而怕母親居多,跟王鬥親熱。

看着這些孩子,王鬥心中滿足,古時嫡庶當然不可能一個待遇,所以王鬥着力培養長子王爭,餘下的子女,則按他們自己喜好,可以選擇將來的道路。王鬥並不要求他們多有出息,只要平平安安成長就好,當然,也不會讓他們成爲紈絝子弟。

當日舉行家宴,王鬥對謝秀娘等人嘆道:“爲夫經常出征在外,只苦了你們及孩子。”

謝秀娘道:“相公不必擔憂,妾身會帶好孩子,服侍好婆婆。”

紀君嬌道:“男兒志在四方,身爲朝中大將,出征在外難免,相公只管安心作戰,勿以妾身等爲念。”

王鬥望着謝秀娘,紀君嬌諸女,謝秀娘身爲伯夫人,自己正妻,當日鄉下姑娘,氣度也養成了。

不過少了幾分大家氣魄,這是自小環境造成的,不可能有多少改變。她糟糠之妻,也不影響她的身份地位。

現在封爲伯夫人,連朝中一品大員都要向她施禮,謝秀娘更非常滿足,一心只想帶好孩子,服侍好婆婆。

紀君嬌……現在的她,相貌更嬌豔了,她媚骨天生,一舉一動都帶着股說不出的華貴嫵媚。服侍她的侍女都心下嘆息,二夫人風華絕代,出身高貴,卻不得爲正妻,她對將軍動了真情,然她的風資,經常無人欣賞。

王鬥對紀君嬌有些歉仄,但不可能以謝秀娘之位讓之。在東路,現在謝秀娘作爲慈母形象,賑濟流民,撫卹孤老,爲王鬥拉了大量形象分。紀君嬌對此沒有興趣,對災民流民其實心下不喜。

當年幕府完善後,紀君嬌這個女秘書就失了業,無所事事一段時間後,又找到新的工作,便是夫人外交。

紀君嬌爲巡撫之女,交遊廣闊,身份高貴,她在永寧城經常舉辦詩會,宴會什麼的,宣府鎮,甚至別的軍鎮各官太太,將夫人都以受邀爲榮,在各夫人中威望素著,也爲王鬥拉攏了大批外援。

各人有各人性子,紀君嬌討厭接觸平民,王鬥也覺得夫人外交對她比較合適,畢竟枕邊風威力不小。

柳卿幾人在府中當然不能與謝秀娘諸女相比,她們對王鬥敬畏,又帶着尊崇自豪。

大婦謝秀娘是溫和的人,但身份地位在那,紀君嬌的身份,學識,同樣對她們壓力不小,也不敢爭寵。未雨綢繆,王鬥給了她們一些莊田產業,讓她們管理經營,有族人也可安排,也給她們留下喘息與自由的空間。

總體而言,王鬥後宮還是安靜的。

晚宴過後,柳卿,柳姬二女,還有紀君嬌,爲王鬥等人歌舞助興,都是家人,也不必計較那麼多。

柳卿,柳姬二女彈奏琵琶弦曲,紀君嬌歌舞唱曲,她徐徐而舞,和着樂聲,輕啓櫻脣:“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雅音古樂,總有一種悲傷動人的韻味,王鬥微閉雙目,和着曲意拍打,美妙的曲樂中,只覺心中所有鬱節,盡數散去。

謝秀娘拍手叫好,鍾氏微笑點頭,這生活,真沒什麼不滿意的。只可惜男人早死,否則看到兒子現在,不知該如何開懷。

……

永寧城,郊西北軍營。

高尋部甲總甲隊的鳥銃兵陳晟,正在屋內整理自己行李衣物。與舜鄉堡時一樣,該處的軍營,也是一隊一排營房,每甲一個大間,大通鋪形式,冬天可以燒火炕。

大通鋪對面靠牆處,擺着一大排桌椅等物,上面擺放臉盤面巾等士兵生活用品,下面的櫃子,可以儲放各人私物。靠門處,擺着兵器架,上面擺放各人兵器盔甲等,上面牆上,還貼着內務條例。

出征將士放假十日,眼見要回家歸鄉了,人人歡喜。依軍例,回家時,爲顯軍人英氣,各舜鄉軍士兵,可以着盔甲,帶腰刀與解首刀,但戰矛,鳥銃等兵器,不得攜帶出兵營。

還有各人馬騾,也可以騎出兵營,不過陳晟等人屬於乙等兵,卻沒有自己馬匹。他們這一甲,只有甲長屬於甲等兵,爲當年的老兵,可以騎着自己馬匹回家,那多威風,多讓人羨慕啊。

陳晟再次打開自己包裹,內中除了換洗衣物,最重要的,就是一大疊的“糧票”,沒錯,就是糧票。

當年民政司大使張貴無意發行的糧票,己經風靡東路各處,成爲東路各地的硬通貨。

現在的大明朝,白銀還好,那銅錢啊,簡直不堪入目。私錢氾濫,而且品質粗劣,什麼歪脖、尖腳、胖頭,所鑄之錢,文字、大小、輕重不一,相差極大,讓老百姓怎麼用?

不說銅錢,便說白銀,現在也越來越貶值,因爲災荒不斷,動不動就鬥米千錢,經常要一石米三、四兩銀子,使得糧價飄忽不定。所以東路糧票一出,便大受歡迎。

第61章 風雨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468章 戰果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761章 眼熟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50章 銀秤第282章 俘獲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254章 肉搏第471章 報捷第525章 密議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776章 忠與順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421章 陳九皋第791章 顫慄第69章 成親第15章 還鄉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715章 三策第60章 不放棄第378章 除奸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820章 一箭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122章 防務第145章 處決(下)第687章 敬意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590章 希望(上)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629章 過河第817章 光復第417章 舉措第44章 變化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760章 馳檄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441章 前沿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117章 新編制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823章 騎海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477章 錦州危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802章 內應第791章 顫慄第497章 威力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731章 擋住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348章 軍臨中州(上)第543章 白熱化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558章 反響第3章 你信不信?第168章 參將來了第192章 不負你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424章 出征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703章 艱難考題第308章 傳說第33章 飛槍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381章 決戰(上)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797章 前鋒第805章 三方第55章 尚公戰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67章 扮象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698章 事故第100章 值得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
第61章 風雨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468章 戰果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761章 眼熟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50章 銀秤第282章 俘獲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254章 肉搏第471章 報捷第525章 密議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776章 忠與順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421章 陳九皋第791章 顫慄第69章 成親第15章 還鄉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715章 三策第60章 不放棄第378章 除奸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820章 一箭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122章 防務第145章 處決(下)第687章 敬意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590章 希望(上)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629章 過河第817章 光復第417章 舉措第44章 變化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760章 馳檄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441章 前沿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117章 新編制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823章 騎海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477章 錦州危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802章 內應第791章 顫慄第497章 威力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731章 擋住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348章 軍臨中州(上)第543章 白熱化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558章 反響第3章 你信不信?第168章 參將來了第192章 不負你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424章 出征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703章 艱難考題第308章 傳說第33章 飛槍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381章 決戰(上)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797章 前鋒第805章 三方第55章 尚公戰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67章 扮象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698章 事故第100章 值得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