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發展

從崇禎十六年五月到八月,是安北都護府大發展的時間。

軍屯開墾的荒地已達一百四十多萬畝,同時興修了許多水利,特別原先塞外就有開墾的農田溝渠等。依這樣估算,到明年春夏,開墾的荒地,修葺的田地可達二百多萬畝,這還不計民屯與商屯。

算上宣府鎮,滿套兒等地,到明年,王鬥名下的田地也將達到四百多萬畝。

從山西、陝西、寧夏等處移民進入安北的人口已經超過五十萬,這些地方本來就人多地少,近年一樣乾旱。或許漠南表面比山西等處要乾旱得多,然這裡地下水豐富,打井不到一丈就可出水,比起山西、陝西等地動不動就幾十丈的深井要好得多。

而且王鬥治下出名的安穩,許多家有資產的人都願意移民過來,便是大戶人家,也願意分出子弟前來居住。他們買田買地,建立商屯,給王鬥帶來大筆收入,難怪後世政府那麼熱衷搞房地產,原來賣地收入真不少。

王鬥估計到了明年,移民人數可以超過一百萬。

安北銀行也發展很快,他們收羅了大量遊資,將地主老財的窖藏銀冬瓜,源源不斷變成了銀行的銀圓,而且在山西、陝西等處開設了大量的分行。

王斗的目標是安北每個大堡,山西、陝西、寧夏每個縣都建立一家分行,銀行肯定是要壟斷的,未來不許私人錢莊存在,不過他們可以以合股,或分行的形式存在。

此時錢莊存錢不但沒有利息,還要保管費用,王鬥醞釀推出利息制,吸引更多的人存錢。

他還醞釀對官員、吏員實行存摺制,每人每月月俸直接打到個人帳戶上,如此不經上頭部門,可以減少剋扣的弊端。同時帳面上的錢,也可以用來投資。

以點帶面,在官員、吏員習慣存摺後,民衆們也會跟着存錢。辦理存摺,大大減少金子、銀子、銅錢被埋到地下的悲慘命運,並加速金錢的流通。

銀行有了大量資本,就可以鼓勵民間投資,並以適當的利息額進行貸款。繁榮工商業同時,還可對各地不良的高利貸行業實行有效的打擊,減少因利滾利等吸血利貸帶來的悲劇。

五月時,王鬥同時開建三條驛路,一條連接漠南三鎮,一條從歸化城到宣府鎮城道路,一條歸化城到大同鎮城道路,在銀行支持下,修建道路並不吃力,這就是近代金融業的威力。

這三條道路修建好後。從歸化城到山西鎮寧武關的道路,到寧夏鎮城的道路一樣要修建。

六月的時候,一所師範大學在歸化城成立,王鬥親任校長,同時成立的還有一所醫衛大學,王鬥同樣擔任校長,以吳有性擔任副校長,專門負責瘟疫科,負責教習傳染病學,引起很大的轟動。

漠南中鎮。特別歸化城附近已經成立多家馬場,在俄木布等人精心養護下,王鬥估計到明年靖邊軍人人擁有馬匹,大部分還是戰馬的目標可以順利實現。

俄木布幹勁很大。他被解救後封爲大明順義王不說,王鬥還從俘人中拔給他人口五千,一批財物,還可擁有不超過千人的護衛。

不過在靖邊軍治下,若有異心,不說千人。就算五千人都沒用,而且這地方太平安樂,要那麼多護衛作甚?爲表自己忠心,他只養了一隊五十人的護衛。

他等於成了都護府專職的養馬官,爲了得到王斗的器重與賞識,他可謂盡心竭力,在養馬上用盡了心思。

拔給他的那五千人口同樣心下慶幸,按照都護府規定,原本他們這些俘人是罪人身份,必須積贊一定的功勳值或是贖罪銀錢,才能換得自己與家人自由,然他們現在直接就是夷籍,作爲自由民身份存在。

看那些還在辛苦積攢功勳的原部中族人,一股優越感油然而生。

俄木布還頗有經濟頭腦,在盡心照顧好馬匹同時,還看到商機,更請王鬥爲他題名,得到“青城奶酪”四個字,很快就開了個奶酪廠,接着又開皮革廠,氈毯廠。

草原上的皮革奶酪,氈毯製品本來就很受歡迎,現歸化城人口越多,他們產品更是供不應求,金錢滾滾而來,現在除了養馬與賺錢,俄木布已沒了別的心思。

對普通的俘人牧民來說,原本草原生活並不容易,不言草原各種黑災白災,原本部落都是農奴制,各貴族頭人對他們進行殘酷的壓榨與剝削,個個生活困苦,也只有進中原打劫這條路可以補貼一下。

現被安排到各種馬場、畜牧場、氈毯廠做工,身份簡單,也沒有原本什麼頭人貴人欺壓他們,只需老老實實積攢功勳就可以吃飽飯,比原本生活好多了。

若有閒時,也可搞點毛紡副業,多少賣點錢補貼一下家用,想建功立業,儘快獲得夷籍,還可參加新附軍,生活比往日有奔頭多了。

而且他們還有了自己的思想寄託,就是五月下時,歸化城迎來了被靖邊軍營救的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當時草原轟動,漠南漠北不知多少蒙古人前往大召寺頂禮膜拜,盛況空前。

王鬥對阿旺羅桑嘉措頗爲禮遇,爲表示自己的敬重,在隆重接見阿旺羅桑嘉措後,他特別規定,除了漢族外,未來自己治下無論哪一族,蒙也好,回也好,維也好,藏也好,每戶都必須有一丁出家爲喇嘛。

如此恩遇,讓阿旺羅桑嘉措感激涕零,他在藏地飽受各派迫害,到處東躲西藏的,大都護王鬥對他有救命之恩不說,還如此禮遇,此恩豈能不報?

在他親筆書信勸說下,河套蒙古,青海蒙古,寧夏蒙古,甚至土魯番等處多家部落表示願意歸降,或遣使前來納貢稱臣,連清國境內的蒙古部落都人心浮動。

也因這個關係,漠北各部與歸化城關係更爲密切。

去年那場戰事後,漠北喀爾喀各部已無意與王鬥爲敵,原先被俘虜的各部頭人在繳納贖金後,回到部落都力主與都護府交好,特別以土謝圖部那協理臺吉態度更爲堅決。

慘烈的戰事早將喀爾喀各部汗王嚇破了膽,更聽到明國永寧侯願意既往不咎,還願與各部貿易通商,各人大驚過後是大喜,雙邊貿易啊,這區區稱臣納貢算什麼?

不約而同的,土謝圖部、車臣部、札薩克圖部都派出使者前來歸化城,表示願意棄暗投明,拋棄清國,轉而效忠效忠大明,更希望彼此雙方能儘快通商往來。

如他們所願,王鬥各授三部汗王官職,同時賞賜官服儀仗,又令外務部歸化司官員隨他們迴轉駐牧地,處理票照事宜,衣冠諸事,皆如滿式的辮髮衣衫必須全部改回原蒙古人裝扮,右衽袍服。

同時王鬥還在漠南三鎮開闢了多家邊貿集市,不同舊日那種賞賜形的邊市,而是自由貨貿,各種商貨應有盡有,連舊日絕禁的鐵鍋鐵器都有出售,讓漠北各部驚喜不已。

王鬥並不介意一些鐵器流入草原,對他來說,自己治下已經進入近代工業時代,豈會怕胡人多幾把區區的刀箭鐵器?

多開幾家邊貿集市,形成固定的貿易關係後,還可吸引各部落定居,而定居後的遊牧民族也不再有任何的威脅,更可增加一個原材料供給地。

雙方就這樣密切往來起來,各種貿易不斷深入,原土謝圖部那協理臺吉作爲使者往來歸化城多次後,很快與俄木布熟稔起來,看俄木布開奶酪廠,開皮革廠,又開氈毯廠,腰包鼓鼓,不由非常羨慕。

俄木布也有意開闢漠北貨源商路,當下與這原土謝圖部協理臺吉一拍即合,讓他入股了自己的一個氈毯廠,二人通力合作,廠坊迅速大發起來。

看到這等好事,漠北幾部的頭人貴人哪還坐得住,紛紛過來歸化城尋找機會,一時間漠南漠北蒙古人,籠罩在一片做生意的氣氛中。

原本漠北各部汗王還心有戒懼,擔憂歸附後這明國大都護會否對他們起吞併之心。

然長長時間過去了,王鬥卻對他們一直不聞不問,要不是身邊那都護府官服儀仗在,還有駐地那幾個辦理票照的歸化司官員,還以爲自己從未與都護府接觸過。

他們不由有些自嘲,自己將自己看得太重了。也是,歷來漢家很少對漠北感興趣的,這種不毛之地,他們要來何用?就是佔據漠南,更多也是出於軍事上的考量罷了。

在如此心態下,又因阿旺羅桑嘉措之事,很多虔誠理佛的頭人貴人來歸化城次數多了,都不願回自己駐地,最後紛紛在歸化城內買房買地,長期居住。

連三部汗王都是如此,特別土謝圖汗王袞布前來次數越來越多,一年中怕有大半年住在歸化城內,比起原先自己那鳥不拉屎的地方,這種繁華之地可謂天堂所在,越是居住,越不想回那種粗糙簡陋地方。

歸化城的名聲越響,現不但漠南漠北,便是寧夏、青海、西域等地都是聲名遠揚,每日不斷有各族的人前來經商,拜訪,理佛,城中各色口音熙熙攘攘,天城之稱已經遠遠傳了出去。

都護府各種商隊也深入了漠北各部,他們當中往往夾雜一些醫士,所以飽受歡迎,特別賴滿成的商隊在鏢局掩護下,與貝加爾湖邊的布里亞特人接上了頭。

他們商隊販賣的鐵器受到了極度的歡迎,更利潤驚人,一根生鏽的鐵釘都可以換到一件上好的皮毛,一斤鐵換來的皮毛更是按堆計算,貿易一趟,商隊從上到下都發了大財,賴滿成更驚喜這次的前來。。

第766章 議南遷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790章 監國第447章 土袋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587章 農場主第24章 建堡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624章 攻寨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3章 文冊、工匠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566章 清虜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131章 衛城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660章 清洗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389章 潰逃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799章 擋兒嶺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147章 空缺第769章 戰略第454章 驚聞第381章 決戰(上)第676章 孫傳庭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487章 血肉第458章 安排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792章 天下第85章 揚眉吐氣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576章 自刎第487章 血肉第56章 剿匪生財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783章 說服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485章 遇敵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730章 傾瀉第28章 列隊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260章 援兵第389章 潰逃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613章 銃劍,刺第812章 恐懼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421章 陳九皋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433章 關外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566章 清虜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532章 反響第525章 密議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413章 新營制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290章 進京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495章 渡河第74章 雄心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75章 新編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204章 拷問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467章 身死第345章 離去第247章 血海上第330章 密謀第13章 捷報第590章 希望(下)第785章 開關第798章 奪下第63章 伏擊第120章 大敵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
第766章 議南遷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790章 監國第447章 土袋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587章 農場主第24章 建堡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624章 攻寨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3章 文冊、工匠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566章 清虜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131章 衛城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660章 清洗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389章 潰逃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799章 擋兒嶺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147章 空缺第769章 戰略第454章 驚聞第381章 決戰(上)第676章 孫傳庭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487章 血肉第458章 安排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792章 天下第85章 揚眉吐氣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576章 自刎第487章 血肉第56章 剿匪生財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783章 說服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485章 遇敵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730章 傾瀉第28章 列隊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260章 援兵第389章 潰逃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613章 銃劍,刺第812章 恐懼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421章 陳九皋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433章 關外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566章 清虜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532章 反響第525章 密議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413章 新營制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290章 進京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495章 渡河第74章 雄心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75章 新編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204章 拷問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467章 身死第345章 離去第247章 血海上第330章 密謀第13章 捷報第590章 希望(下)第785章 開關第798章 奪下第63章 伏擊第120章 大敵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