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封地”

崇禎十五年,五月中。

每年農曆五月,差不多是大明各處夏糧收穫的季節,明季田賦分夏稅與秋糧,夏稅無過八月,秋糧無過明年二月,不過大明今年仍是災荒處處,便是江南的湖州府,一樣蝗災大作,民削樹皮木屑雜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爲食,名曰觀音粉。

蘇州府吳縣,米價貴至每石銀三兩三錢,麥石二兩二錢,城鄉房舍半空傾倒,死屍枕藉。

從隆慶年起,一直到崇禎末年,海外流入的白銀高達幾億兩,然江南一帶,卻經常饑荒,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有着“蘇杭熟,天下足”美稱的蘇杭等地,田地中的作物,被生絲、原棉等物取代。

曾有明人筆記言:“蘇州,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農而改業爲工商者三倍於前矣。昔日原無遊手之人,今去農而遊手趁食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農矣。”

商業的誘惑,讓當地百姓,紛紛改種經濟作物,依靠出售生絲、棉紗、棉布等來購買糧食,在這種交通運輸比較落後的時代,跨區域購買糧食,很容易造成糧食危機,特別因天災造成糧食短缺時,便是富裕的江南地區,一樣遭受極爲嚴重的打擊。

朱元璋時期,大米一石價格爲兩錢五分白銀,折銅錢二百五十文,明中期漲到五錢,這個價格維持百年左右,直到萬曆末年才漲到七錢。天啓元年之前,大明朝的米價,除非遇到特大災害,從未超過每石一兩。

從崇禎十二年起,蘇杭等地,米價一直徘徊在二、三兩之間,依古時這種米價,若一兩銀能買到二、三石米,便爲太平盛年,一兩銀買一石米。爲正常年景,略略緊張,一石米若超過一兩銀子,往往便有饑荒了。

所以這個米價,便是對江南百姓來說,也是無法承受的,幾年中,大批人餓死,許多豪宅低價出售而無人問津。江南一帶,商業越是繁華。市面越顯蕭條,顯得極爲怪異。

在宣府鎮,夏糧一樣開始收穫,宣府鎮全鎮,原官方見額屯田約有四萬七千多頃,不過,不計到鎮城後,新開墾的新屯堡土地,王鬥名下。約有土地二百幾十萬畝,除了四十多萬畝是保安州田地,餘者大多是營田地。

當然,雖採取種種措施,不過屯民耕種營田地,積極性顯然不如分田到戶,而且從崇禎十二年帶回的數十萬災民。也在東路內外居住多年,對幕府極有認同感,所以從今年開始,這些營田。將全部分給舊屯堡的屯民們,他們也盡數成爲漢籍。

現在形勢對王鬥而言,塞外已經沒有威脅,或威脅很少,他也懶得跟鎮內官將士紳,爭奪那麼一點點田地,所以他的計劃,便是吸引宣大,或是山西無地軍戶民戶,或是流民等等,在塞外沙城,興和,陰寧,東陽流,哈流土河等地,開墾設堡。

這一片的土地,包括後世的沽源縣、康保縣、張北縣、興和縣等處地帶,可耕種土地,就有六、七百萬畝,草場林地,同樣也有七、百萬畝,還有豐富的煤、鉛、鐵等各色礦產,可操作空間,非常的龐大。

更不說,越過這些地方,往北,往西,還有廣袤無邊的地盤,對王鬥來說,土地可謂無窮無盡,完全不是問題。

他的計劃,就是幾年時間內,吸引流民五十到一百萬,在這些地方,密集的開設屯堡,廣設營田。

以馬耕爲手段,廣泛種植莜麥、小麥、胡麻、甜菜、棉花等農作物,再開設畜牧場,蓄養雞鴨、馬、牛、騾、羊,再以糧食肉類爲原料,形成一系系的手工業與工業。

“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穀物與絲麻……夫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

幕府會議上,王鬥着重強調農桑之重要,繁華的商業,挽救不了大明,江南商事再發達,北方農業一崩潰,還是將整個國家拖入滅亡的浪潮。

再則,沒有農業革命,也談不上工業革命,所以對王鬥而言,今後幾年中,將重點發展農業與畜牧業,除軍工等外,餘者行業,順其自然,不打壓,也不重點扶持。

爲了多多產糧,以三晉商行爲引,王鬥還將鼓勵宣大商人出外商屯,開中法後,商屯曾經大興,特別山西商人,在九邊大力屯田,時人曾稱,弘治以前的邊疆軍倉豐滿,兵餉足用,主要原因就在商屯的興盛。

當然,現在已經衰敗了,王鬥還是決定鼓勵,讓商人爭出財力,募民墾田,耕種的田地,主要便是將士分賞兌換下去的功勳田。

從年初起,一批批的,靖邊軍將士,便相繼用功勳值兌換他們的草場林地,數額還不少,特別一些高級軍官兌換的更多,全軍將士,總數已超過百萬畝,不過王鬥不以爲意,因爲分賞的,都是塞外的土地,何樂而不爲?

以後世張北縣來說,一縣之地,便有耕地一百六十萬畝,林地面積一百萬畝,草地面積一百六十萬畝,便是此時的氣候環境,不可能有這麼多,仍然非常可觀,區區一縣,便可將所有將士功勳兌換完畢。

便是以後將士繼續兌換,仍然有無窮無盡的土地等着王鬥,就算附近田地不足,大不了攻佔後世的內蒙外蒙,甚至西伯利亞好了,這些地方,又可劃分多少個縣?

當然,王鬥不可能將開墾經營好的田地草場分給將士,都是圈一塊土,估算上面有可開墾上等田地,中等田地,下等田地多少,優質草場林地多少等等,讓他們自己去經營,擁有世世代代所有權,類似普魯士的容克。

他們的“封地”,可有一段時間的免稅期,此後,經營總額的若干需要上繳,總體而言,他們經營所獲越多,財政司收的錢糧越多。

當然,兌換到土地後,一部分將士,也不可避免產生解甲歸田念頭,王鬥不以爲意,若爲了區區幾百畝土地,就產生了小富即安,退役歸鄉的念頭,這些人的成就,也就到此爲止了。

王鬥不會介意他們的離去,他的軍隊,各項制度已經非常完善,走了一個軍官,有十個等待填補,走了一個老兵,有二十個新兵等待填補,他們走了也好,空出位子,利於新人加入,上下流動,更有利於軍隊新血的更換,活力的保持。

當然,作爲爲國征戰的彌補,他們解甲歸田後,可安心在自己“封地”,做個農場主,莊園主,富家翁,畢竟王鬥答應過全體將士,便是一個普通的士兵,退役後,都可以做個富裕的地主,安享榮華富貴。

總體而言,便是兌換了土地後,大部分將士,還是安心留在軍伍中,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了百畝土地,便想有千畝土地,有了千畝土地,便想有萬畝土地。

甚至在想,日後等自己真的戰不動了,到時退役,擁有一個縣大小的土地,那些地方,都是自己的,該是多美妙的事?

當然,將士的待遇雖然優厚,但商人與普通民衆,就沒有這樣的好事,他們到塞外,勢力安全範圍內,其實都是租地,畢竟他們要獲功勳,不是容易的事。

雖然,他們也可私自在塞外一些地方屯田,經營草場等,王鬥難以阻止,不過草原上數不勝數的匪盜,大小部落,也讓他們生存困難。

他們也不在軍隊的保護之內,遇到事情,想商請附近屯堡屯民出兵,都需要交納沉重的“出兵費”,退而求其次,他們租種將士的功勳田,便成爲雙贏的事情,類似賴氏莊園,鄭氏農行的誕生,便是基於此項。

五月二十日,宣府鎮城,總兵府邸。

“大將軍,軍伍整編早已完成,也訓練也不錯,是否出塞砍殺,或是出去燒荒了?”

議事大堂內,高史銀看着王鬥,睜着牛眼,躍躍欲試,興致勃勃。

在王鬥與參謀司規劃中,中軍與騎步四大營,擴充爲五軍,約有五萬餘人,仍以青龍、白虎、玄武、朱雀等爲號,抽取各屯堡屯民爲乙等營士兵,一部分忠義營將士,經過考驗,也選拔了一部分,進入靖邊軍內。

現在,每營的甲等營,還很大部分,裝備了燧發火銃,各營還有一部,試驗使用銃劍。

對於燒荒,從正統十四年開始,大明就有令,令每歲七月,九邊各鎮,都要遣官軍往虜人出沒之地,三五百里外乘風縱火,焚燒野草,以絕胡馬,名曰燒荒,事畢,將撥過官軍,燒過地方,造冊奏繳。

宣府鎮往年,每年也有燒荒,只是越燒越近罷了,從正統十四年離邊牆三、五百里,到現在三、五十里,各鎮大多如此。

高史銀是個閒不住的人,也對出塞殺人放火,充滿興趣。

看着牆上巨大地圖,眼前沙盤,良久,王鬥說道:“不止是燒荒,是到了絕禁邊塞威脅,攻佔歸化城的時候了!”

他說道:“不過還要等等,待八、九月,秋高氣爽,草長馬肥的時候,大軍盡出,好好出去搶一把,徹底解決塞外各部,爲我邊塞的經營,打下良好的環境基礎。”

他沉吟道:“還要與朱巡撫商議,最好上個奏疏,取得朝廷的支持。”

第662章 思想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61章 風雨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517章 後路第765章 國徵第221章 誰是兔第642章 火器營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640章 炮轟第451章 攻入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212章 追擊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32章 出兵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566章 清虜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70章 舊日上司第756章 追諡第416章 爭論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276章 求援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795章 力量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408章 歸家第70章 舊日上司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12章 誇功遊街第145章 處決(上)第95章 仁與義第28章 列隊第441章 前沿第345章 離去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253章 側射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378章 除奸第587章 農場主第532章 反響第819章 覆蓋第703章 艱難考題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257章 看他們的血,有多少來流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686章 溫疫論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765章 國徵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766章 議南遷第719章 潼關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337章 聖意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79章 示範第143章 鬧餉第354章 初戰流寇(上)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790章 監國第31章 內應第767章 傾國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805章 三方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60章 不放棄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745章 羅剎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237章 誰人可掠其鋒芒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69章 成親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309章 觀聞第290章 進京第580章 負恩第494章 調兵、調炮
第662章 思想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61章 風雨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517章 後路第765章 國徵第221章 誰是兔第642章 火器營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640章 炮轟第451章 攻入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212章 追擊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32章 出兵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566章 清虜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70章 舊日上司第756章 追諡第416章 爭論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276章 求援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795章 力量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408章 歸家第70章 舊日上司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12章 誇功遊街第145章 處決(上)第95章 仁與義第28章 列隊第441章 前沿第345章 離去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253章 側射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378章 除奸第587章 農場主第532章 反響第819章 覆蓋第703章 艱難考題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257章 看他們的血,有多少來流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686章 溫疫論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765章 國徵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766章 議南遷第719章 潼關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337章 聖意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79章 示範第143章 鬧餉第354章 初戰流寇(上)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790章 監國第31章 內應第767章 傾國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805章 三方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60章 不放棄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745章 羅剎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237章 誰人可掠其鋒芒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69章 成親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309章 觀聞第290章 進京第580章 負恩第494章 調兵、調炮